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内黄县志  1985-2000
内黄县志  1985-2000

内黄县志 1985-2000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内黄县史志办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34827116
  • 页数:7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二届地方志类图书,记述了内黄1985年至2000年间所发生的政治、文化、科技等大事。
《内黄县志 1985-2000》目录
标签:史志 县志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政区 27

第一章 位置 区域 27

第一节 位置 27

第二节 区域 27

第二章 建置 区划 28

第一节 建置沿革 28

第二节 政区 29

第三章 地名 31

第一节 县名来历 31

第二节 部分村庄的命名 31

第二篇 环境与保护 33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33

第一节 地质 33

第二节 地貌 35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36

第一节 气候 36

第二节 物候 41

第三章 水文 42

第一节 河流 42

第二节 沟渠 43

第三节 水资源 43

第四章 土壤 生物 45

第一节 土壤 45

第二节 植物 47

第三节 动物 4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8

第一节 机构 48

第二节 环境质量状况 49

第三节 环境监测 49

第四节 污染防治 51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章 人口状况 53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分布 53

第二节 人口构成 55

第三节 人口迁移 57

第二章 计划生育 5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

第二节 宣传教育 59

第三节 生育管理 60

第四节 优生优育 63

第五节 技术服务 63

第六节 行政管理 64

第四篇 民情 民俗 67

第一章 民族 宗教 67

第一节 民族 67

第二节 宗教 68

第二章 家庭与姓氏 69

第一节 家庭 69

第二节 姓氏 70

第三章 人民生活 71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 71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74

第四章 民俗 78

第一节 生产习俗 78

第二节 生活习俗 78

第三节 节日习俗 79

第四节 喜庆习俗 81

第五节 丧葬习俗 82

第六节 禁忌习俗 83

第五篇 基础设施 86

第一章 城乡建设 86

第一节 机构 86

第二节 城乡规划 86

第三节 城市建设 87

第四节 村镇建设 91

第五节 建筑业 91

第六节 房产管理与开发 93

第二章 交通 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4

第二节 公路 95

第三节 公路运输 97

第四节 交通行业管理 98

第五节 交通规费征收 100

第三章 电力 100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00

第二节 电网建设 101

第三节 供电管理 105

第四章 水利 1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8

第二节 抗旱防汛除涝 108

第三节 节水节能灌溉 110

第四节 河道管理 111

第五节 水政执法 112

第五章 邮政 通信 113

第一节 机构 113

第二节 邮政 114

第三节 电信 116

第四节 移动通信 118

第六篇 改革开放 119

第一章 政治体制改革 119

第一节 民主政治建设 119

第二节 政企分开 121

第三节 依法治县 122

第四节 党政机构改革 124

第五节 人事制度改革 126

第六节 劳动制度改革 127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 128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28

第二节 工业企业改革 130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133

第三章 对外开放 137

第一节 机构 137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138

第三节 招商引资 139

第七篇 中国共产党 141

第一章 组织机构 141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147

第一节 中共内黄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147

第二节 中共内黄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147

第三节 中共内黄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148

第三章 党务工作 148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48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55

第三节 纪检监察 158

第四节 统一战线 162

第五节 人民来信来访 165

第六节 政策研究 167

第七节 党史编纂 168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168

第九节 党校教育 170

第八篇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173

第一节 代表选举 173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74

第二章 县人大常委会 178

第一节 工作机构 178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议 180

第三节 主要工作 182

第三章 乡镇人大工作 188

第一节 代表大会 188

第二节 乡镇人大主席团 188

第九篇 人民政府 189

第一章 组织机构 189

第一节 县政府领导成员 189

第二节 县政府工作机构 191

第二章 施政方式 199

第一节 会议制度 199

第二节 分工负责制 200

第三节 责任目标管理 201

第四节 信息督查 201

第三章 政务辑要 202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02

第二节 政务略述 204

第十篇 人民政协 211

第一章 组织机构 211

第一节 政协内黄县委员会 211

第二节 政协内黄县常务委员会 213

第三节 工作机构 214

第二章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 215

第一节 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215

第二节 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215

第三节 第五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216

第四节 第六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216

第三章 主要活动 217

第一节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217

第二节 调研视察 参政议政 219

第三节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21

第四节 提案工作 223

第五节 文史资料征编 224

第十一篇 人民武装 225

第一章 机构 225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225

第二节 武装警察 226

第二章 民兵 227

第一节 民兵组织 227

第二节 民兵训练 228

第三节 民兵活动 228

第三章 征兵 229

第一节 征兵对象 229

第二节 征兵程序 229

第四章 国防教育 230

第一节 国防教育基地 230

第二节 国防教育活动 231

第十二篇 政法 233

第一章 政法工作 233

第一节 政法队伍建设 233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34

第二章 公安 235

第一节 机构 235

第二节 案件侦破 236

第三节 治安行政管理 238

第四节 道路交通管理 239

第五节 消防安全 241

第六节 公安科技 242

第三章 检察 243

第一节 机构 243

第二节 审查批捕 243

第三节 审查起诉 244

第四节 经济检察 244

第五节 法纪检察 245

第六节 监所检察 246

第七节 控申检察 247

第八节 民事行政检察 247

第九节 技术检察 248

第四章 审判 249

第一节 机构 249

第二节 审判制度改革 249

第三节 刑事审判 250

第四节 民事审判 251

第五节 经济审判 252

第六节 行政审判 253

第七节 告诉申诉审判 253

第八节 案件执行 253

第九节 司法警察 254

第五章 司法行政 254

第一节 机构 254

第二节 普法教育 255

第三节 律师工作 256

第四节 公证 256

第五节 人民调解 257

第六节 “两劳”帮教 258

第七节 “148”法律服务 258

第十三篇 综合政务 259

第一章 人事 259

第一节 机构 259

第二节 干部管理 260

第三节 工资管理 263

第四节 工人技术等级考核 263

第五节 人才资源开发 264

第二章 劳动 265

第一节 机构 265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265

第三节 劳动执法 267

第三章 民政 268

第一节 优抚 268

第二节 拥军优属及褒扬烈士 269

第三节 安置 271

第四节 救灾 271

第五节 救济 273

第六节 社会福利 273

第七节 社会事务管理 275

第四章 社会保障 277

第一节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277

第二节 企业劳动保险 277

第三节 最低生活保障 280

第十四篇 社会团体 281

第一章 工会 28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82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282

第三节 主要工作 283

第二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28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85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 285

第三节 主要工作 286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28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88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288

第三节 主要工作 289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 29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90

第二节 代表大会 290

第三节 主要工作 291

第五章 残疾人联合会 29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92

第二节 代表大会 292

第三节 主要工作 293

第六章 文联 科协 红十字会 294

第一节 文联 294

第二节 科协 295

第三节 红十字会 296

第七章 个协 消协 297

第一节 个协 297

第二节 消协 297

第十五篇 农业综述 299

第一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99

第一节 扩大棉花生产 299

第二节 扶持支柱产业 300

第三节 发展高效农业 300

第二章 耕地与劳动力 301

第一节 耕地 301

第二节 劳动力 302

第三章 农业综合开发 303

第一节 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 303

第二节 开发治理沙荒 304

第四章 农村经济管理 305

第一节 农村财务管理 305

第二节 农民减负管理 306

第五章 农业机械管理 3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8

第二节 农机推广与应用 308

第三节 农机管理 311

附:濮阳市农工商总公司 313

第十六篇 种植业 315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15

第一节 农业局 315

第二节 棉油生产办公室 316

第三节 蔬菜生产办公室 316

第二章 粮食作物 316

第一节 夏粮生产 316

第二节 秋粮生产 317

第三章 棉花 油料 319

第一节 棉花 319

第二节 油料 321

第四章 蔬菜 323

第一节 露地蔬菜 323

第二节 保护地蔬菜种植 325

第五章 新技术推广 327

第一节 塑料薄膜覆盖栽培 327

第二节 立体种植模式 327

第三节 配方施肥及化学控制 329

第六章 种子 329

第一节 良种引进与推广应用 329

第二节 良种繁育 331

第三节 种子经营与市场管理 331

第七章 病虫害防治 332

第一节 病虫害种类 332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333

第三节 植物检疫 334

第十七篇 林果业·红枣第一章 管理机构 335

第一节 林业局 335

第二节 农业局园艺站 335

第二章 林业 336

第一节 造林绿化 336

第二节 林业育苗 337

第三节 林业管理 338

第三章 果林 339

第一节 果林品种 339

第二节 果树栽培管理 342

第三节 果树病虫害防治 343

第四节 果品贮藏加工和销售 344

第四章 红枣 345

第一节 红枣分布 345

第二节 红枣品种 346

第三节 枣树管理技术 349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349

第五节 红枣加工及销售 351

附: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内黄林场 352

第十八篇 养殖业 353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53

第二章 家畜 家禽 354

第一节 家畜 354

第二节 家禽 356

第三章 特种养殖 357

第一节 特养动物 357

第二节 养蜂 358

第三节 养鱼 359

第四章 畜禽饲养管理 360

第一节 饲养管理 360

第二节 疫病防治 360

第十九篇 县属工业 363

第一章 所有制类型 363

第一节 国有工业 363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65

第二章 工业门类 366

第一节 机械加工业 366

第二节 纺织服装工业 367

第三节 化工建材工业 367

第四节 食品医药工业 368

第五节 其他工业 368

第三章 工业企业管理 369

第一节 行政管理 369

第二节 生产管理 36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71

第四章 重点企业简介 371

第二十篇 乡镇企业 377

第一章 企业类别 377

第一节 食品工业 377

第二节 机械加工业 380

第三节 建材工业 380

第四节 木材加工业 380

第五节 棉纺工业 381

第六节 化工造纸工业 381

第七节 塑料包装工业 382

第二章 企业管理 38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2

第二节 企业改革 383

第三节 企业管理达标活动 384

第三章 名优产品及重点企业 384

第一节 名优产品 384

第二节 重点企业简介 385

第二十一篇 商贸服务业第一章 国营商业 387

第一节 机构 387

第二节 购销业务 389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390

第一节 机构 390

第二节 购销业务 392

第三章 个体私营商业与集市贸易 394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发展 394

第二节 集市贸易 395

第四章 饮食服务 400

第一节 饮食业 400

第二节 服务业 401

第五章 国有物资流通 404

第一节 机构 404

第二节 购销业务 405

第六章 粮油贸易 406

第一节 机构 406

第二节 粮油购销 407

第三节 粮油储运 408

第七章 烟草专卖 409

第一节 机构 409

第二节 卷烟经营 410

第三节 专卖管理 412

第八章 医药经营 413

第一节 机构 413

第二节 医药管理 413

第三节 药品的采购和供应 414

第四节 中药材购销与加工 415

第九章 石油供应 415

第一节 机构 415

第二节 油品经营 416

第十章 对外贸易 417

第一节 机构 417

第二节 体制改革 417

第三节 外贸出口 417

第二十二篇 财政 税务第一章 财政 419

第一节 机构 419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 420

第三节 财政收入 421

第四节 财政支出 423

第五节 财政监督与管理 426

第六节 国债发行与兑付 429

第二章 税务 430

第一节 机构 430

第二节 税制改革 431

第三节 税种税率 431

第四节 税收 434

第五节 税务管理 437

第二十三篇 金融第一章 银行 439

第一节 机构 439

第二节 银行体制改革 441

第三节 储蓄存款 442

第四节 信贷 443

第五节 金融监管 444

第二章 保险 445

第一节 机构 445

第二节 保险种类 446

第三节 保费收入 447

第四节 理赔支出 447

第二十四篇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 451

第一节 机构 451

第二节 计划体制改革 452

第三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452

第四节 项目审批 454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55

第一节 机构 455

第二节 统计报表 456

第三节 统计调查 457

第四节 统计执法 458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459

第一节 机构 459

第二节 注册登记管理 459

第三节 市场管理 460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61

第五节 商标 广告管理 462

第六节 经检执法 463

第四章 质量技术监督 463

第一节 机构 463

第二节 质量监督管理 464

第三节 计量监督管理 464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465

第五节 行政执法 465

第五章 审计监督 466

第一节 机构 466

第二节 审计工作 466

第六章 物价管理 468

第一节 机构 468

第二节 物价改革及价格水平 468

第三节 物价管理 470

第七章 土地管理 4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71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472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474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 475

第五节 地籍管理 476

第六节 土地执法 478

第二十五篇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 4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79

第二节 幼儿教育 480

第三节 小学教育 480

第四节 初中教育 481

第五节 高中教育 483

第六节 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 484

第七节 教学研究 486

第八节 教育经费 486

第九节 教师队伍及管理 488

第二章 科学技术 492

第一节 机构 492

第二节 科技人员 493

第三节 科技计划 493

第四节 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 497

第五节 科技普及 502

第二十六篇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 5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3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504

第三节 卫生防疫 505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08

第五节 医疗 509

第六节 医政 药政管理 511

第七节 医学教育及科研 513

第二章 体育 5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14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14

第三节 社会体育 515

第二十七篇 文化 517

第一章 群众文化 5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17

第二节 民间艺术 518

第三节 专业文艺团体 521

第四节 群众文化活动 522

第二章 文学艺术创作 525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25

第二节 艺术创作 527

第三章 影视 新闻 532

第一节 电影 532

第二节 广播电视 532

第三节 新闻通讯 536

第四章 文物 539

第一节 文物遗址保护单位 539

第二节 历史文物 541

第三节 馆藏文物 546

第四节 现代文物 549

第五章 史志 553

第一节 旧志收集与整理 553

第二节 新方志编纂 554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557

第一节 图书 557

第二节 档案 558

第七章 文化市场管理 559

第一节 管理范围 559

第二节 管理活动 559

第二十八篇 颛顼帝喾陵第一章 颛顼 帝喾 562

第一节 颛顼 562

第二节 帝喾 563

第三节 颛顼、帝喾及其族属姓氏 565

第二章 颛顼帝喾陵新考 566

第一节 清沙调查 566

第二节 文物佐证 568

第三节 帝陵与地理考 574

第四节 专家学者谈二帝陵 576

第三章 文物遗址保护及景区建设 577

第一节 文物遗址保护 577

第二节 景区建设 580

第二十九篇 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章 机构 583

第二章 创建活动 584

第一节 城市创“三优”活动 584

第二节 “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584

第三节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586

第四节 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586

第三章 社会新风范例 587

第一节 见义勇为 587

第二节 敬业奉献 588

第三节 尊老敬老 590

第四节 勤劳致富 591

第五节 扶危济困 592

第六节 老有所为 593

第七节 尊师重教 教子成材 595

第三十篇 人物 597

第一章 古代人物补遗 597

第二章 人物传记 602

第三章 人物简介 632

第四章 人物表 650

第三十一篇 乡镇概况城关镇 685

楚旺镇 687

东庄镇 688

井店镇 690

后河镇 692

梁庄镇 694

张龙乡 696

马上乡 697

高堤乡 698

亳城乡 699

中召乡 701

二安乡 702

六村乡 704

窦公乡 706

田氏乡 707

宋村乡 709

石盘屯乡 710

附录 719

一、历届颛顼、帝喾陵祭祖节概况 719

二、历届红枣文化节概况 727

三、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考古勘探与发掘概况 734

四、内黄县故城考 737

五、魏征、京房籍贯考 739

六、2001~2005年大事记 742

七、修志文件选录 753

八、《内黄县志》编纂人员名表 760

编纂始末 763

条目索引 7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