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亨嘉五论  卷1  人与道
亨嘉五论  卷1  人与道

亨嘉五论 卷1 人与道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文元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668138
  • 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文集,收录了作者研究汉字、哲学及儒家经典及传统文化的著述。
上一篇:统计学下一篇: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亨嘉五论 卷1 人与道》目录
标签:

第一篇 本体论 1

上帝是“能指”之滥觞,是第一个没有存在作依托的“概念” 1

表象是最深刻的被表象深藏起来的不过是其属性 3

哲学要让那些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更靠近“原本”一些 6

存在高于对存在的阐释——包括阐释大师的阐释 8

只有整体的、连续的、抽象的存在才是永存的 10

“存在”已经存在,就必须一直存在下去,直到价值与意义消失 13

我们必须承认灵魂不死,哪怕是假设 15

“存在之母”比“存在”更高尚,更本原,更圣洁 18

本体的不确定性是为存在而设定的,因之才有纷纭万端的异象异趣 21

只有思想时,个人的力量才有可能大于全体的力量 23

第二篇 认识论 26

经验实证能给人带来财富,但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唯理思辨不能给人带来财富,却能给人带来快乐 26

流行唱法囊括不了所有唱法,科学囊括不了所有“认知” 28

思辨与实验不可彼此取代,理性与知性各有其用 31

习性是人与认知对象融为一体时,对它的认知能力 33

习性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对特殊条件下审美对象的认知 36

以形式而非本质为认知对象时,必然要借助于习性手段 38

习性认知是对认知缺陷的补充 40

思想者用特立独行的思维横扫千军,有时也要偃旗息鼓、服从众议 42

认知并不局限于理性与知性,只有加上习性,认知触角才无所不及 44

学科交叉能使认知插上双翅,使思维触角更犀利 47

第三篇 人性论 50

“知”构成世界的个性与差异,“惘”构成世界的一致性 50

人最大的困惑在于不能进行自我阐释,只要阐释,人就变为阐释对象 52

过程是“存在”的存在方式,存在只能寓于“过程”中 55

人生处于“有我”与“无我”的边缘,“有我”、“无我”都会让人迷失 58

用情感写作,沐浴灵魂;用情感沉思,积蓄智慧 60

意志非父母所赐,那是生命创造出来的尤物 62

无论人间多么拥挤,灵魂的居所宽敞而又明亮 65

精神活动——意识、感觉、思维,可以构筑一个家园,供养灵魂 67

人被先天赋予的不惟心灵与理念,不惟先验原理与范畴,还有人性 70

人总是处于时间、空间、人性“三维体”中,从而使认知受到种种限制 72

第四篇 道德论 75

道德能将杂糅与多元保持在一定限度 75

道德是一种亲和或联结,于物则为道,于人则为德 77

道德被分为先验的立法与实践的立法 79

“道德”是对杂糅的反拨 81

创造是在展示多样性的冲动下完成的,保守是在道德立法的监督下完成的 84

“道”能使物免于违反“世界原理”,“德”能使人免于违反“世界原理” 86

道德不与现代化俱进,它是“全方位时间”的宠儿 88

道德既是认知对象又是认知手段,道德智慧是一种高级智慧 91

道德可以充当时间与空间的媒介,把不同时空的事物维系成一体 93

道之于物,在物之先;德之于人,在人之后 95

第五篇 时空论 98

在终极序列中,普遍存在可以与时空并驾齐驱 98

时空存在于一切现象中,不依附于人单独地起作用 101

时间彰显世界的整体性,空间彰显世界的特殊性 103

概念因时空被梳理出来,差异因时空被显示出来 105

时空属于人也属于物,人与物体验它的方式不同 107

离开物奢谈时空没有任何意义,普遍存在物之起始乃时空之起始 110

时间与空间不仅存在着,而且互托互补 112

必须对时空进行形而上学的总体把握 114

科学在时空的规定内小心行事,艺术想方设法摆脱时空的羁绊 116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完整的时间序列 119

第六篇 范畴论 122

基本范畴告诉我们的是:这个世界不具有充分的可论证性 122

一切都在昭示:这个看似圆满的世界其实有缺陷 124

悖论与时空同时出现,悖论起源于时空的矛盾性 126

痛苦是生命悖论的一部分,就生命本身而言,它是快乐的 129

断言“世界本有”与“世界本无”大直小曲,都是主观的判断 131

主体比客体尊贵,客体比主体倔强 133

自为、自律兼得者,西方称其为英雄,东方称其为圣人 135

任何“有”都有制造它的另一个“有” 137

“名”只能一点点接近“实”,不能与“实”合拢到一起 139

“分析”并非认知的惟一路径,灵感也不都是理性的产儿 141

第七篇 宗教论 144

“神性”品格高贵,要为之辟一块净土,建一座神殿 144

信仰是个人对集体的仰赖,是特殊向一般靠拢 146

上帝被先验地赋予“本体化身”与“造物主”双重身份 148

人可以通过道德认清自己的本质,从而更接近人的“终极” 150

非必然性与非对称性为灵魂不死说扫清外围障碍 153

人高贵也卑劣,坚强也脆弱,睿智也愚蠢,真实也虚幻 155

世俗追问“世界怎样存在着”,宗教感慨“世界竟然存在着” 157

上帝为人预设秩序、规律及认知能力,惟独没有教人服从,所以人须要皈依 159

宗教是对“求异心理”与“开放心理”的克制,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反向运动 161

宗教体验“三性”,科学解析“三性” 163

第八篇 科学与艺术论 166

哲学是科学之父,神学是科学之母,科学带有哲学与神学双重血统 166

我宁愿选择“不开化”,也不愿意选择“科学主义” 168

人首先是被创造者,其次是创造者 170

宗教让科学发芽,哲学让科学成长 172

哲学一方面涵育科学,另一方面涵育艺术 175

单纯用语言表达不清思想与感情,所以有了艺术等文化形态 177

艺术是定数,人对艺术的感觉是变数 179

哲学使人聪明,艺术使人陶醉 181

天才不是天生之才,是与苦难“磨合”的产儿 183

艺术家造诣越炉火纯青,越接近冥想中的终极境界 185

第九篇 语言论 188

哲学没落了,文学没落了,乃文字创造力枯竭的表现 188

中国人不仅依靠“天才”创造艺术,还依靠规则,将情感融于形式 190

汉语诡秘莫测,千变万化,为文字匠提供了广阔天地 192

语言的包容大于语言的表达对象 194

汉语不是分为“共时语言”、“历时语言”,而是分为“口语”、“书面语” 197

现代人“无家可归”,口语当负其责 199

我厌恶我所说,故而用笔封住嘴 201

中国人的思维可以部分地脱离语音,不像西方人那样完全依赖语音 203

哲学家异趣沓来时需寻求“异样”的语言装载“异趣” 205

第十篇 形式论 208

形式的第一含义是重复,重复是幸福的源泉 208

发生在前面的事情美,发生在后面的事情真 211

在许多情况下“原形式”是完美的,改塑所添加的往往是蜃楼之美 213

首先应该感谢的是命运把我们置于生命的形式与程序中 215

重复,十有八九是有价值的,邪恶总需要花样翻新 217

事物的形式决定着事物的根本面貌 220

世界变动不居,美变动不居,真实变动不居,它们住在“程式”的房子里 222

一方面生命是鲜活的、个性化的,另一方面它又是程式化的 223

形式乃造物主造物之基本原则 225

后记 228

附录 2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