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东莞市桥头镇志
东莞市桥头镇志

东莞市桥头镇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桥头镇委员会,桥头镇人民政府编
  • 出 版 社: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6234201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与论述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的历史和发展。
《东莞市桥头镇志》目录

总述 1

大事记 4

第一篇 建置第一章 位置 境域 22

第一节 位置 22

第二节 境域 22

第二章 建置沿革 22

第一节 明朝以前 23

第二节 清朝 23

第三节 民国期间 2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2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24

第一节 居民委员会 24

第二节 行政村 24

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地貌 29

第一节 地质 29

第二节 地貌 29

第二章 河流 30

第三章 气候 31

第一节 气温 31

第二节 雨量 32

第三节 日照 33

第四节 无霜期 35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35

第四章 自然资源 35

第一节 土地资源 35

第二节 生物资源 36

第五章 自然灾害 38

第一节 水灾 38

第二节 旱灾 39

第三节 风灾 40

第四节 霜冻 40

第五节 病虫害 41

第六节 地震 41

第三篇 镇区建设第一章 机构 42

第二章 镇区变化 42

第三章 街道 44

第四章 供水 排水 供电 供气 49

第五章 园林 绿化 道路照明 54

第六章 公共设施 55

第七章 住宅建设 56

第八章 环境卫生 56

第九章 建筑业 58

第十章 房地产业 58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 59

第四篇 政治第一章 党派群团 60

第一节 中共地方组织 60

第二节 群众团体 69

第二章 政权 74

第一节 权力机构 74

第二节 行政机构 79

第三章 政法 84

第一节 社会治安概况 84

第二节 公安 84

第三节 审判 87

第四节 司法行政 88

第五节 政法队伍建设 89

第四章 社会事务 90

第一节 机构 90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 91

第三节 优抚工作 92

第四节 社会救济 92

第五节 社会敬老 95

第六节 社会扶贫 95

第七节 婚姻家庭 96

第五章 华侨、港澳台同胞 97

第一节 分布 97

第二节 较著名的华侨、港澳台同胞 98

第三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的贡献 98

第四节 侨务工作 99

第五篇 经济第一章 经济综述 100

第二章 农业 105

第一节 概况 105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105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07

第四节 种子 111

第五节 田间管理 113

第六节 农机具 115

第七节 种植业 115

第八节 农业特产 122

第九节 林业 126

第十节 禽畜饲养 127

第十一节 渔业 129

第十二节 “三高”农业 131

第十三节 专业户 131

第三章 工业 132

第一节 概况 132

第二节 国有企业 134

第三节 非国有企业 134

第四章 商业 137

第一节 国营商业 137

第二节 集体商业(含供销合作社) 141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143

第四节 集市贸易 145

第五章 交通运输 146

第一节 公路 桥梁 146

第二节 运输 147

第三节 交通管理 148

第六章 邮电 149

第一节 邮政 149

第二节 电信 152

第七章 服务业 153

第一节 旅游 153

第二节 饮食娱乐 156

第三节 其他 156

第八章 财税 157

第一节 财政 157

第二节 税收 157

第九章 金融 160

第一节 银行 160

第二节 证券 163

第十章 工商行政管理 164

第一节 机构 164

第二节 集市管理 164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 165

第四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166

第十一章 土地管理 166

第一节 机构 167

第二节 业务 167

第十二章 劳动 社保 168

第一节 劳动 168

第二节 社保 168

第六篇 军事第一章 武装 170

第一节 概况 170

第二节 驻军 170

第三节 武装部 172

第二章 兵役制度 173

第一节 义务兵役制 173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175

第三节 预备兵役制 175

第三章 民兵 175

第一节 建制 175

第二节 装备与兵种 176

第三节 哨所与执勤 176

第四节 训练 176

第四章 战事纪实 177

第七篇 水利第一章 概况 184

第二章 水利设施建设 185

第三章 防风 防旱 防汛 188

第四章 水利管理 1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88

第二节 堤坝保护 188

第三节 渠系整治 189

第四节 水政执法 189

第八篇 文化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文化 190

第一节 概况 190

第二节 广播 电影 电视 191

第三节 文艺协会 192

第四节 文艺演出 194

第五节 文艺创作 195

第六节 文化设施 202

第七节 民间文学 202

第八节 文物古迹 211

第二章 教育 222

第一节 概况 222

第二节 机构设置 223

第三节 私塾 224

第四节 幼儿教育 225

第五节 小学教育 225

第六节 中学教育 227

第七节 成人教育 230

第八节 教师 230

第九节 校舍建设 231

第三章 科技 2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34

第二节 科技人物 235

第三节 科技项目 236

第九篇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 237

第一节 医院 237

第二节 医疗 237

第三节 防疫 238

第二章 体育 241

第一节 群众体育 241

第二节 学校体育 244

第三节 场馆建设 244

第十篇 社会第一章 人口 245

第一节 概况 245

第二节 人口数量 247

第三节 人口构成 249

第二章 计划生育 254

第一节 概况 254

第二节 机构 255

第三节 政策措施 255

第四节 节育技术 256

第五节 优生优育 257

第六节 成果 257

第三章 人民生活 258

第一节 概况 258

第二节 农民生活 259

第三节 居民生活 259

第四章 宗教 260

第一节 道教 260

第二节 佛教 261

第二节 天主教 261

第五章 民俗风情 263

第一节 节令风俗 263

第二节 生活习俗 265

第三节 婚嫁喜庆风俗 267

第四节 丧葬风俗 273

第五节 称谓习俗 274

第六节 陋习 275

第七节 建国前的群体性组织 277

第十一篇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 280

第二章 革命烈士名录 288

第三章 人物简介 290

第四章 人物表 293

附录 296

一、桥头墟沿革 296

二、“三六九当桥头” 297

三、桥头镇徽释义 298

四、立体交叉的地下河 299

五、石水口的由来 300

六、屋厦的变迁 300

七、大洲村为何没围篱 301

编后记 30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