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村志
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村志

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村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油甘埔村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623564X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载了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村的历史与现状、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变革。
《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村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4

特载 苏里南总统访问油甘埔 24

油甘埔村获镇以上表彰奖励荣誉榜 26

第一篇 地理 30

第一章 建置 区划 30

第一节 位置 境域 30

第二节 建置沿革 30

第三节 自然村简介 31

一、油甘埔村 31

二、虾公潭村 32

三、南岸村 33

四、沙岭村 33

第二章 自然环境 34

第一节 地形 地貌 34

一、山岭 34

二、溪河 34

第二节 气候 35

一、气温 35

二、日照 35

三、降水 35

四、风 36

第三章 自然资源 36

第一节 土地资源 36

第二节 矿产资源 36

第三节 植物资源 36

第四节 动物资源 37

第四章 自然灾害 37

第一节 灾害性天气 38

一、倒春寒 38

二、寒露风 38

三、龙舟水 38

四、春秋干旱 38

五、霜冻 39

第二节 水灾 旱灾 风灾 病虫害 39

一、水灾 39

二、旱灾 39

三、风灾 39

四、病虫害 39

第二篇 经济 40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4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40

第二节 土地改革 41

第三节 互助合作制 42

一、互助组 42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 43

第四节 人民公社 43

一、“三风”、“三化” 44

二、割“资本主义尾巴” 45

三、农业学大寨 45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46

第六节 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 46

第二章 农业 4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49

一、水稻 49

二、木薯 50

第二节 经济作物 51

一、花生 51

二、甘蔗 51

三、豆类 51

四、蔬菜 51

第三节 林果业 53

一、林业 53

二、果业 54

第四节 家畜 家禽 55

第五节 水利 56

第六节 农业机械 57

第七节 化肥 农药 59

第八节 土地管理 60

第三章 工业 63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64

一、纺织 64

二、碾米 64

三、编织、木器制造、泥水建筑 64

四、烧制砖瓦 64

五、制酒 64

六、榨油 65

七、榨糖 65

第二节 集体手工业 65

第三节 “三来一补”企业 65

第四节 “三资企业” 70

第五节 民营企业 72

第四章 商业 79

第一节 个体商业 80

第二节 集体商业 81

第三节 农贸市场 81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84

第五章 财政 资产 84

第一节 财政 84

第二节 资产 89

第六章 交通 邮电 91

第一节 交通 91

一、道路 91

二、桥梁 93

三、交通工具 93

四、凤岗汽车客运站 94

第二节 邮电 94

一、邮政 94

二、电信 95

第七章 城市建设 96

第一节 村建规划 96

第二节 工业区建设 96

一、埔顶工业区 97

二、沙岭工业区 97

三、水背环工业区 98

四、虾公潭工业区 98

五、青塘面工业区(含部分水心工业区) 98

六、乐富山工业区 99

七、南岸工业区 99

八、大龙工业区 99

第三节 商业中心区建设 100

一、凤岗劳务大市场 100

二、凤岗电子城 101

三、凤岗五金机械市场 101

四、凤岗五金建材城 101

五、大世界酒店 101

六、金华利酒店 102

七、油甘埔商业大楼 102

八、嘉辉豪庭·嘉辉会酒店 102

第四节 住宅建设 103

一、村民住宅建设 103

二、侨苑新村 104

三、教师住宅建设 104

四、富民公寓楼建设 104

五、油甘埔村民公寓 104

第五节 街道 105

第六节 供水 供电 107

一、供水 107

二、供电 108

第七节 园林 绿化 108

第八节 环境保护 109

一、排污治污 109

二、污水处理厂 110

第三篇 政治 11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油甘埔村地方组织 111

第一节 中共油甘埔村总支部委员会 112

第二节 中共油甘埔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支部委员会 116

第二章 社团组织 116

第一节 工会 116

第二节 农会 116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117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117

一、新青会 117

二、共青团 117

三、少先队 119

第五节 妇联 119

第六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120

一、增加教育投入 121

二、优化社会环境 121

三、建立教育网络 122

四、实施“三业”工程 122

第三章 村行政组织 124

第一节 沿革 124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127

一、村委办公室 128

二、财务办公室 129

三、对外加工办公室 129

四、民营办公室 130

五、妇联、计生办公室 130

六、安全办公室 130

七、统计、物业办公室 131

八、城建、国土办公室 131

九、农业、绿化办公室 131

十、环卫办公室 131

十一、调解办、劳动服务站 131

第三节 行政工作 132

第四章 市、镇人大代表 132

第四篇 军事 136

第一章 地方武装组织 136

第一节 护村队 136

第二节 抗日自卫中队 137

第三节 民兵 137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 138

第一节 日军暴行 138

第二节 民生凋敝 139

第三节 抗日动员 140

一、抗日宣传 140

二、民运工作 140

第四节 抗日活动 141

一、切断交通、通讯 141

二、惩罚汉奸 142

三、配合作战 142

四、保护村民 143

五、计送情报 144

六、救治伤员 145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 146

第一节 坚持斗争 146

第二节 迎接解放 147

第四章 兵役制度 148

第一节 募兵制和征兵制 148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和义务兵役制 149

第五篇 教育 160

第一章 概述 160

第二章 私塾 167

第三章 学前教育 167

第四章 小学教育 168

第一节 民国时期小学教育 168

第二节 建国后小学教育 170

第五章 教师队伍 175

第一节 教师来源 175

第二节 教师素质 179

第三节 教师待遇 179

一、经济待遇 179

二、政治待遇 180

第四节 教学研究 181

第六篇 文化 184

第一章 概述 184

第二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185

第一节 广播 185

第二节 电影 185

第三节 电视 186

第三章 文艺演出团体 186

第一节 大路剧团 186

第二节 山歌剧团 187

第三节 文艺宣传队 187

第四章 客家山歌、儿歌 188

第一节 客家山歌 188

第二节 儿歌 191

第五章 文艺创作 191

第一节 文学、曲艺创作 192

第二节 美术书法 196

第三节 摄影创作 198

第四节 音乐创作 198

第六章 新闻 出版 200

一、编辑出版《大路报》 200

二、VCD《油溪之歌》录制发行 200

三、拍摄《客家屋群》 200

四、《唱响油溪之歌》图文本和VCD编辑出版 200

五、《油甘埔简介》编印出版 201

六、编纂《油甘埔村志》 201

第七章 文化设施 201

一、油甘埔村公园 201

二、娱乐活动中心 202

三、图书室 202

四、电影院 203

五、投影场 203

第八章 文物古迹 204

第一节 “资政大夫”牌匾 204

第二节 练功石礅 204

第三节 “东莞县塘沥乡油溪仕磷小学校”印章 204

第四节 碉楼 205

第五节 江屋民居 207

一、风水塘 风水林 207

二、江屋民居群 207

第六节 南岸村福庆庵与宝塔 209

第七节 古树 210

第九章 谱牒文献 210

张阮江三姓落居油甘埔村之演变史 210

张氏落乡掌故 213

张氏化孙公遗训诗歌 213

撰重修赖氏族谱考评源流序 214

《虾公潭黄氏族谱》诗抄 215

虾公潭村《李氏族谱》序 216

《李氏族谱》文翰诗集五首 218

再修刘氏族谱序 218

刘氏符节诗 219

第十章 传说 轶事 230

油甘埔三姓同村 231

江屋建筑型制的由来 231

邓纪堂营军塘沥抢掠 232

施家法 夹生埋 233

李凤桥的传说 234

施村法 打界出境 234

土产英语 铎麻蒂 235

风雨永升楼 236

大旱灾 237

大水灾 238

文武秀才 239

独占鳌头 239

第七篇 卫生 体育 240

第一章 卫生 240

第一节 民间治疗 240

第二节 中西医治疗 241

第三节 医疗卫生机构 241

第四节 疾病防治 242

第五节 妇幼保健 243

第二章 体育 244

第一节 群众体育 244

一、武术 244

二、舞麒麟 244

三、篮球 245

四、拔河 246

五、体操 246

六、象棋 247

七、钓鱼 247

八、参加镇首届运动会 248

第二节 学校体育 249

第三节 体育设施 250

第八篇 华侨港台同胞 251

第一章 概述 251

第二章 华侨 254

第三章 港台同胞 255

第四章 华侨和港台同胞的贡献 256

第一节 回国参加革命 256

第二节 参加家乡建设 257

一、兴办公益事业 257

二、投资建厂 260

第五章 落实侨务政策 261

第六章 寻根 归根 262

第一节 寻根 263

第二节 归根 266

第七章 华侨手记 266

苏里南的凤岗人 267

广义堂与华侨 267

华侨情牵一线 268

老华侨的心声 269

第九篇 社会 271

第一章 姓氏 宗祠 族谱 271

第一节 姓氏 271

一、张姓 271

二、李姓 271

三、刘姓 272

四、江姓 272

五、黄姓 272

六、赖姓 273

七、曾姓 273

八、阮姓 273

九、谢姓 274

十、林姓 274

第二节 宗祠 275

第三节 族谱 277

第二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278

第一节 人口 278

一、户籍人口 278

二、外来暂住人口 279

三、人口结构 280

四、寿民 282

第二节 计划生育 284

第三章 社会治安 286

第一节 建国前的社会治安 286

第二节 建国后的社会治安 286

一、村治安联防队 287

二、油甘埔公安派出所 288

三、消防 290

第四章 民政 290

一、烈军属优抚 290

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290

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291

四、婚姻登记 291

五、购买养老保险 291

第五章 文明村建设 293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294

第二节 改善群众福利 294

第三节 开展“三风”活动 294

第四节 扶贫助学 295

第五节 助残济困 295

第六章 宗教 296

第一节 佛教 296

第二节 道教 296

第三节 基督教 296

第七章 习俗 297

第一节 服饰 297

一、服装 298

二、头饰、围裙 298

三、鞋袜 299

四、装饰 300

五、发式 300

第二节 饮食 300

第三节 住房 301

一、居屋 301

二、家具 电器 302

第四节 出行 302

第五节 生产 304

一、育种 304

二、施肥 304

三、稻草人 305

四、耕作工具 305

五、农副业 305

第六节 礼仪 305

一、婚嫁 305

二、做满月 309

三、祝寿 310

四、建房乔迁 311

五、丧葬 312

六、其他习俗 313

第七节 陋习 313

第八节 传统节日 314

一、春节 314

二、元宵节 315

三、清明节 316

四、端阳(午)节 316

五、中秋节 317

六、冬至节 317

七、完田节 317

八、鬼节 318

九、重阳节 318

十、十月朝 318

第八章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319

第一节 方言 319

一、方言的读音和用语 319

二、外来语 321

第二节 谚语 321

一、气候谚语 321

二、生活和哲理性谚语 322

第三节 歇后语 323

第十篇 人物 325

第一章 人物传 325

第二章 人物简介 339

第三章 人物表 365

附录 374

一、建国后油甘埔三次逃港始末 374

二、城市知识青年在油甘埔插队纪略 376

三、文件选编 378

关于殡葬改革实行火葬给予事主补贴分成的补充通知 378

油甘埔村计划生育公约 379

油甘埔股份经济联合社章程 381

油甘埔村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390

油甘埔经济合作社村民公寓楼建设及管理办法 392

附表索引 397

CONTENTS 400

编纂始末 4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