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民族宗教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敬怀,杨文高主编;洱源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6734573
- 页数:372 页
概述 1
大事记 8
第一篇 民族 22
第一章 白族 22
第一节 源流和分布 22
一 各历史分期的云南白族 22
二 旧志记载的洱源白族 25
三 其他民族融入洱源白族的史例 25
四 洱源白族分布现状 26
第二节 语言文字 27
一 语言 27
二 文字 28
第三节 婚姻家庭 29
一 婚姻形式和家庭结构 29
二 亲族关系与称谓 31
第四节 教育 32
一 元代及以前 32
二 明清及民国时期 32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34
第五节 文化 37
一 文化发展概况 37
二 民间艺术 37
第二章 汉族 39
第一节 源流和分布 39
一 族称 源流 39
二 元代留军三百户 40
三 明代移民殖边 40
四 清代及以后的汉族移民 41
五 人口分布 42
六 洱源汉族姓氏 43
第二节 社会形态 44
第三节 语言文字 44
一 汉语方言 45
二 文字 47
第四节 婚姻家庭 47
第五节 教育 48
第三章 彝族 50
第一节 源流 分布 社会形态 50
一 彝族源流 50
二 洱源彝族 51
三 旧志记载的洱源彝族 52
四 洱源彝族分布 53
五 社会形态 54
第二节 语言文字 55
一 语言 55
二 文字 56
第三节 婚姻家庭 56
一 婚姻 56
二 家庭 58
第四节 教育 59
一 民国及以前 59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60
第五节 文化体育 60
一 文化 60
二 体育 61
第六节 科技卫生 62
一 科技 62
二 卫生 62
第四章 回族 63
第一节 源流 分布 社会形态 63
一 源流和分布 63
二 社会形态 66
第二节 语言文字 69
第三节 婚姻家庭 70
第四节 教育 71
第五章 傈僳族 71
第一节 源流 分布 社会形态 71
一 源流和分布 71
二 社会形态 73
第二节 语言文字 76
第三节 美德 76
第四节 婚姻家庭 77
第五节 科技卫生 77
第六章 纳西族 77
第一节 族称 源流 分布 77
一 族称 源流 77
二 分布 79
第二节 语言文字 79
一 语言 79
二 文字 80
第三节 婚姻家庭 80
一 婚姻 80
二 家庭 80
第四节 教育 81
第七章 傣族 81
第一节 源流 分布 81
一 族称 族源 81
二 迁入和发展 82
三 人口分布 83
四 傣族姓氏 84
第二节 社会形态 84
第三节 语言文字 85
第四节 素质 86
第五节 婚姻家庭 86
第六节 教育 87
第七节 宗教信仰 87
第八章 藏族 88
第一节 族称 源流 分布 社会形态 88
一 族称 88
二 源流 分布 88
三 社会形态 89
第二节 语言文字 89
一 语言 89
二 文字 90
第三节 婚姻家庭 90
第四节 教育 文化 90
一 教育 90
二 歌舞 91
三 藏医藏药 91
四 藏历 92
第二篇 民俗 93
第一章 饮食 93
第一节 白族饮食 93
一 日常饮食 93
二 风味饮食 94
三 风味海鲜 96
四 剁生食俗与“生皮” 97
五 饮食礼仪 98
第二节 汉族饮食 99
一 日常食俗 99
二 节日食俗 100
三 特殊食俗 100
第三节 彝族饮食 102
一 日常饮食 102
二 名特食品 103
三 待客礼仪 103
第四节 回族饮食 104
第五节 傈僳族饮食 105
第六节 纳西族饮食 105
第七节 傣族饮食 106
第八节 藏族饮食 106
第二章 服饰 107
第一节 白族服饰 107
一 古代白族服饰 107
二 洱源白族现代服饰 108
第二节 汉族服饰 110
一 男子服饰 110
二 女子服饰 111
第三节 彝族服饰 111
一 腊罗支系 111
二 诺苏支系 112
第四节 回族服饰 113
第五节 傈僳族服饰 113
第六节 纳西族服饰 113
第七节 傣族服饰 114
第八节 藏族服饰 114
第三章 民居 115
第一节 白族民居 115
一 白族民居的历史发展 115
二 洱源白族民居的几种类型 115
三 白族贺新房 118
第二节 汉族民居 119
第三节 彝族民居 120
一 腊罗支系 120
二 诺苏支系 120
第四节 回族民居 121
第五节 傈僳族民居 121
第六节 纳西族民居 122
第七节 傣族民居 122
第八节 藏族民居 123
第四章 婚嫁 123
第一节 白族婚嫁 123
一 恋爱 123
二 订婚 124
三 结婚 125
四 西山白族讨花 128
五 招女婿 129
六 生育 129
第二节 汉族婚嫁 131
一 婚前礼俗 131
二 娶亲习俗 132
三 招亲习俗 134
四 生育习俗 134
第三节 彝族婚嫁 135
一 腊罗支系 135
二 诺苏支系 136
三 离婚 137
第四节 回族婚嫁 138
一 说亲 138
二 定亲 138
三 婚礼 138
四 回门 138
五 族外婚 138
第五节 傈僳族婚嫁 139
一 说亲 139
二 订婚 139
三 迎亲 139
四 回门 140
第六节 纳西族婚嫁 140
一 订婚 140
二 扣门 140
三 结婚 140
第七节 傣族婚嫁 141
第八节 藏族婚嫁 142
第五章 丧葬 142
第一节 白族丧葬 142
一 丧葬习俗的历史演替 142
二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丧葬风俗 143
三 丧葬改革和移风易俗 149
第二节 汉族丧葬 150
第三节 彝族丧葬 151
一 腊罗支系 152
二 诺苏支系 153
第四节 回族丧葬 154
第五节 傈僳族丧葬 155
第六节 纳西族丧葬 156
第七节 傣族丧葬 157
第八节 藏族丧葬 157
第六章 岁时节庆 157
第一节 白族岁时节庆 157
第二节 汉族岁时节庆 164
一 传统节日 165
二 地方性节会 168
第三节 彝族岁时节庆 169
第四节 回族岁时节庆 170
第五节 傈僳族岁时节庆 172
第六节 纳西族岁时节庆 173
第七节 傣族岁时节庆 173
第八节 藏族岁时节庆 174
第七章 禁忌 175
第一节 白族禁忌 175
一 日常生活禁忌 175
二 岁时农事禁忌 175
三 婚嫁生育禁忌 176
四 丧葬禁忌 176
五 道德礼仪禁忌 176
六 其他禁忌 177
第二节 汉族禁忌 177
一 日常生活禁忌 177
二 岁时农事禁忌 177
三 婚嫁生育禁忌 177
四 丧葬禁忌 178
五 道德礼仪禁忌 178
第三节 彝族禁忌 178
一 腊罗支系 179
二 诺苏支系 179
第四节 回族禁忌 180
第五节 傈僳族禁忌 180
第六节 纳西族禁忌 180
第七节 傣族禁忌 181
第八节 藏族禁忌 181
第三篇 民族文化 182
第一章 文物古迹 182
第一节 古文化遗迹 183
第二节 古塔 184
第三节 古碑刻 185
第四节 墓葬 187
一、革命烈士墓、碑 187
二、火葬墓群 188
三、名人古墓 188
第五节 古津梁 188
第二章 群众文化活动 189
第一节 机构设施 189
一 农村文化社团 189
二 社会文化团体 190
三 政府办群众文化 191
第二节 民间歌舞 193
一 民歌对唱 193
二 民间舞蹈 194
三 歌舞 198
四 歌会 199
第三节 戏剧曲艺 200
一 音乐 200
二 乐器 201
三 戏剧 202
四 曲艺 204
第四节 艺术活动 204
一 文化体育活动 205
二 艺术交流 206
第三章 启蒙文化 207
第一节 儿童歌谣 207
一 儿歌 207
二 童谣 207
第二节 谜语 208
第三节 儿童游戏 209
第四节 玩具 211
一 兵器类 211
二 人物动物类 211
三 用具类 211
四 乐器类 211
五 其他 212
第五节 儿童棋类 212
第四章 口承文化 213
第一节 民间歌谣 213
一 白族调的诗体和曲调 214
二 白族调(歌词)选介 214
第二节 神话 216
一 创世神话 217
二 图腾神话 217
三 本主神话 217
四 密教神话 217
第三节 传说 218
一 风俗传说 218
二 风物传说 218
三 地名传说 219
第四节 故事 219
一 历史故事 220
二 工匠故事 220
三 机智人物故事 221
四 文人故事 222
五 反封建迷信故事 222
第五节 童话 223
第六节 俗语 224
一 谚语 224
二 歇后语 224
第五章 书面文学 225
第一节 对联 225
一 寺院对联 226
二 其他建筑对联 228
三 白语对联 228
四 回族对联 230
第二节 诗词 230
第三节 散文 小说 231
第四节 白祭文 238
第五节 民间文学整理出版 241
第四篇 宗教 244
第一章 本土宗教 244
第一节 自然崇拜 244
一 山 244
二 天 245
三 水 245
四 地 246
五 火 246
六 石 247
第二节 祖先崇拜 247
一 图腾崇拜 247
二 村社部落祖先崇拜 249
三 宗族(家族)祖先崇拜 249
四 家庭近祖崇拜 249
五 英雄崇拜 250
第三节 本主崇拜 251
一 形成和发展 251
二 神祇 252
三 庙宇 252
四 本主祭祀 253
五 经书和祭文 254
第四节 巫和巫术 254
第五节 祭司 257
第二章 佛教 258
第一节 简述 258
第二节 教派 259
一 阿吒力(密宗) 259
二 禅宗 261
第三节 组织 教徒 261
一 以阿吒力世家为中心的“坛”、“会”及其“会友” 261
二 以寺庙为中心的组织 262
三 僧人 262
第四节 节日 263
一 汉传佛教节日 263
二 藏传佛教法会 263
三 阿吒力教法会 264
第五节 经籍 265
一 阿吒力教典籍 265
二 藏传佛教典籍 266
第六节 寺院 佛塔 266
一 寺院 266
二 佛塔 269
第三章 道教 270
第一节 简述 270
第二节 教理教义 271
第三节 教派源流 271
一 源流 271
二 教派 272
第四节 神仙系统 273
第五节 组织 道士 273
一 组织 273
二 道士 274
第六节 斋课 节日 274
一 修斋 274
二 大型斋事 274
第七节 经籍 276
第八节 道观 276
第九节 洞经会 277
一 历史渊源 277
二 法事活动 277
三 组织机构 278
四 洞经音乐 278
第十节 法器道具 279
第四章 伊斯兰教 279
第一节 教派 教义 280
第二节 组织 教徒 281
第三节 节日 282
第四节 典籍和译著 283
第五节 清真寺 284
第六节 经堂教育 286
第七节 伊斯兰教协会 287
第五章 天主教 288
第一节 传入和发展 289
第二节 教堂 教徒 290
一 教堂 290
二 教徒 290
第三节 教义教规 节日 291
第四节 教案 292
第六章 基督教 292
第一节 传入和发展 293
第二节 教会 教徒 293
第三节 教义教规 294
第四节 经籍 教堂 294
第五节 礼仪 节日 295
一 礼仪 295
二 节日 296
第五篇 民族宗教工作 298
第一章 机构设置 298
第一节 民国及以前的民族宗教机构 29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宗教机构 298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 300
第二章 培养民族干部 300
第一节 民族干部培养 300
第二节 民族干部状况 303
一 行政干部基本情况 303
二 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304
三 县级五班子民族构成情况 305
四 乡科级领导干部情况 305
第三章 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305
第一节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05
第二节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时期 307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308
第四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309
第四章 扶持民族经济 311
第一节 加强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工作 311
第二节 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313
第三节 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增长 314
第四节 民族工作部门全力扶持民族经济发展 315
第五章 发展民族社会事业 315
第一节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315
一 改善水利水电条件 316
二 改善交通通讯条件 317
三 改善民族居住状况 317
第二节 发展民族教育 317
第三节 提高人口素质 319
一 人口状况及家庭规模 319
二 实行计划生育 319
三 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320
第四节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321
一 建立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322
二 疾病控制取得显著成绩 322
三 推进农村卫生工作 323
四 妇幼卫生保健长足发展 323
五 卫生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324
六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324
第六章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324
第一节 各民族共同繁荣 324
第二节 组派参观团 326
第三节 接待参观团 327
第七章 宗教管理 328
第一节 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328
第二节 组织管理 329
一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29
二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330
三 巩固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330
四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30
第三节 宗教活动场所调查规范 330
第四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333
第六篇 民族人物 335
第一章 人物传记 335
第一节 古代人物 335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339
第三节 当代人物 341
第二章 人物名录 352
第一节 洱源县县级领导干部 352
一 中共县级区委、工委和县委领导干部 352
二 洱源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干部 356
三 洱源县人民政府领导干部 357
四 政协洱源县委员会领导干部 361
五 中共洱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干部 362
第二节 洱源县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36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籍在外地任副厅级以上职务人员 364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籍在外地高级技术职称人员 366
附录 369
段信苴宝摩岩碑碑文 369
浪穹教案始末公文摘录 369
洱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开出版《洱源县民族宗教志》的批复 370
编后记 371
- 《中国少数民族唢呐教学曲选》胡美玲编 2019
-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 第2卷 酒泉市卷》周永利主编;郑午副主编 2016
- 《民族舞初级教程》沈莹主编 2016
- 《历法、宗教与皇权》马伟华著 2019
- 《当代民族声乐与民族之声》曲鹭鹭著 2019
- 《丹砂古寨 贵州务川龙潭仡佬族村民族志研究》李劲松著 2019
-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舞蹈》葛树蓉,吴世平著 2018
- 《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中国)吴道毅 2019
-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谢仁生著 2019
-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 第11卷 陇南市卷》薛华杰主编;顾雅琦副主编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