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学  新编本
教育学  新编本

教育学 新编本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乐天主编;邓银城,范安平副主编(南京师大教科院)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040206906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教育学》的新编本教材,由于原教材主编已经过世,经过授权,本次教材修改任务由原教材的副主编南京师范大学的张乐天教授承担。本教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本次修改力求继承原教材淡化理论,注重实用的原则,反映国内外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教材除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公共课教材外,还可供教育理论和研究工作者参考。
《教育学 新编本》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1

第一节 教育概述 1

一、教育的概念 1

二、教育的发展 2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9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征 9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第二章 教育的构成 18

第一节 教师 18

一、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19

二、教师成长的实现 21

第二节 学生 29

一、学生的本质 29

二、学生的特点 29

三、学生发展 31

第三节 教育影响 32

一、教育内容 33

二、教育方法 34

三、教育技术 35

四、教育情境 35

第四节 教育诸因素间的关系分析 37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37

二、教师、学生与知识的关系 39

三、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40

第三章 教育功能 46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46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46

二、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演进 47

三、教育功能的基本分类 50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52

一、个体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52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54

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57

四、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59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61

一、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61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63

三、教育的政治功能 64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66

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 71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71

一、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71

二、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74

三、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实施 78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 80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其建立的基本依据 80

二、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 81

三、当代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 84

第三节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86

一、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与特征 86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87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 90

第五章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94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 95

一、终身教育思潮的产生及其背景 95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96

三、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 99

四、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践 100

第二节 全民教育思潮 102

一、全民教育思潮的产生及其背景 102

二、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目标 104

三、全民教育思潮的发展 105

四、全民教育思潮在中国和印度的实践 107

第三节 教育国际化思潮 109

一、教育国际化思潮的形成及其原因 109

二、教育国际化的含义 110

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111

四、WTO框架下的教育服务贸易和中国的承诺 112

五、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民族性 115

第六章 学生素质及其培养 118

第一节 学生素质的层次与结构 118

一、素质的含义 118

二、学生素质的层次 120

三、学生社会文化素质的结构 121

第二节 学生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123

一、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123

二、心理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125

三、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127

第三节 学生科学素质及其培养 130

一、学生科学素质的结构 130

二、科学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133

三、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措施 136

第四节 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 138

一、学生道德素质的结构 138

二、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141

三、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 144

第五节 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 148

一、学生审美素质的结构 148

二、审美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150

三、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措施 152

第六节 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 155

一、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 156

二、班主任工作 156

三、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 157

四、课外活动 158

第七章 课程 161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分类 162

一、课程的概念 162

二、课程的分类 164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70

第二节 课程的表现形式 171

一、课程计划 171

二、课程标准 174

三、课程资源 175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78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79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186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88

第八章 教学 195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95

一、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195

二、教学过程 197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201

一、教学原则 201

二、教学方法 204

第三节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4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214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216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219

四、学生学习指导 221

第四节 教学评价 225

一、教学评价的内容与形式 225

二、课堂教学评价 227

三、现代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趋势 229

第九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232

第一节 教学艺术 233

一、教学艺术概述 233

二、教学信息的传递艺术 237

三、教学环境的调控艺术 243

四、教学方法的优化艺术 246

五、教学活动的应变艺术 247

六、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 250

第二节 教学风格 252

一、教学风格概述 252

二、教学风格的分类 256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 258

参考文献 2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