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路径新探
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路径新探

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路径新探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强主编;陈玉锋,贾贤良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515013753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近些年来荆门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系统地分析,并根据荆门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荆门循环经济建设进行了探讨,描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荆门模式”。本书通俗易懂,对帮助社会各界了解荆门循环经济很有帮助。
《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路径新探》目录

上篇:新背景 1

第一章 循环经济新理论 1

一、循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 1

(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 1

(二)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 2

(三)近代循环经济思想的形成 2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8

(一)什么是循环经济 8

(二)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9

(三)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11

(四)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16

(五)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 16

(六)循环经济的三原则:3R原则 17

三、循环经济新理论探索 18

(一)垃圾追踪——垃圾和垃圾学 18

(二)无印良品——绿色生产理论 22

(三)绿色开采——和协管理理论 24

(四)新循环经济学的5R理论 25

(五)新经济与循环经济理论 27

(六)第三次工业革命理论 28

(七)城市矿产理论 34

第二章 循环经济新现状 36

一、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制度安排 36

(一)德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6

(二)德国循环经济特点 39

(三)德国循环经济的主要制度安排及创新 40

二、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制度安排 45

(一)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45

(二)日本循环经济的特点 47

(三)日本循环经济的主要制度安排及创新 49

三、美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制度安排 55

(一)美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56

(二)美国循环经济的特点 58

(三)美国循环经济的主要制度安排及创新 60

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制度建设 66

(一)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66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 69

(三)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 71

(四)中国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与完善 74

第三章 荆门循环经济新实践 77

一、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77

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情况 82

(一)方案支撑项目实施情况 82

(二)其他循环经济项目实施情况 83

(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实施情况 83

(四)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83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84

(一)产业循环体系不断优化 85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95

(三)循环消费体系初步构建 98

(四)生态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99

(五)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 102

四、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07

(一)目标完成情况 107

(二)指标完成情况 107

五、总体效果评价 112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14

(一)存在的问题 114

(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114

第四章 荆门循环经济新优势 117

一、比较优势 117

(一)政策优势 117

(二)品牌效应 126

(三)倒逼机制 127

(四)资源就地取材优势 129

(五)区位战略交通优势 130

(六)后天发展累积优势 131

二、比较劣势 136

(一)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136

(二)市场化水平不高 140

(三)推进难度加大 141

(四)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143

下篇:新路径 148

第五章 “中国农谷”——循环农业新平台 148

一、“中国农谷”农业的“旧邦新命” 148

(一)“中国农谷”农业的新特点 148

(二)“中国农谷”农业的新循环产业链 152

(三)“中国农谷”农业的新功能 154

二、“中国农谷”农业的“旧瓶新酒” 157

(一)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演变历程 157

(二)中国农谷循环现代农业的内容构成 159

三、“中国农谷”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新思考 174

(一)中国农谷生态农业发展路经分析 174

(二)中国农谷发展智慧农业的路径思考 176

(三)中国农谷发展现代纵向一体化农业的对策思考 177

(四)中国农谷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思考 179

(五)中国农谷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的对策思考 183

第六章 “四化”同步——循环工业新视野 187

一、荆门市工业化现状分析 187

(一)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88

(二)工业化水平定位逐步提升 192

(三)推进工业化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193

二、荆门市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情况 195

(一)信息化建设加快步伐 196

(二)城镇化建设多点突破 197

(三)农业现代化彰显新绩效 199

三、“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导向 200

(一)“四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理 201

(二)“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途径 203

(三)荆门“四化”同步发展存在的不足 207

(四)荆门“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思路 209

四、“四化”同步新视野下的循环工业建设 212

(一)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存在的差距 213

(二)构建循环工业体系的思路 216

第七章 社会参与——循环经济新领域 227

一、节能绿色建筑 227

(一)荆门绿色建筑基本情况 228

(二)建筑能源消耗情况 228

(三)节能建筑及绿色建筑建设 229

(四)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城镇建筑 233

(五)公共机构节能节水工作和监测 234

二、新能源交通运输 237

(一)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 237

(二)交通运输行业能耗及排放 238

(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及示范推广 239

(四)交通运输业循环发展建设实践 240

三、循环的第三产业 241

(一)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242

(二)第三产业循环发展新探索 245

(三)实施中的循环服务业发展目标 247

四、静脉社会服务产业 248

(一)静脉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环境 248

(二)荆门静脉社会服务产业实践 250

第八章 路径优化——循环经济新举措 258

一、加强循环经济的组织管理 258

(一)荆门市循环经济组织管理现状 258

(二)加强循环经济组织管理的举措 260

二、健全循环经济的法规标准 262

(一)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情况 262

(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263

(三)荆门贯彻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情况 264

三、完善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 266

(一)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 266

(二)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 267

(三)完善荆门市循环经济政策的举措 268

四、强化循环经济制度支撑 271

(一)国外循环经济制度建设基本情况 272

(二)我国循环经济制度建设基本情况 273

(三)完善循环经济制度的建议 274

五、强化循环经济科技支撑 276

(一)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 276

(二)我国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278

(三)荆门市在循环经济科技方面的做法 279

(四)强化循环经济技术支持的举措 280

六、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 281

(一)国外开展宣传教育的做法 281

(二)我国开展宣传教育的做法 282

(三)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的举措 284

参考文献 286

后 记 2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