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5卷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5卷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5卷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海良,颜鹏飞总主编;杨玉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4141757
  • 页数:583 页
图书介绍:《新编经济思想史》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就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新编经济思想史》意图把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融合一起,在此基础上用综合的经济思想和多元的综合思想来指导《新编经济思想史》的编写。本书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5卷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目录

绪论 1

一、关于经济思想发展的总体认识 1

二、本卷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4

三、20世纪上半叶经济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 16

上篇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23

第一章 20世纪初马歇尔的经济思想 23

第一节 主要著作 23

一、马歇尔的《工业与贸易》 23

二、货币价值、商业信用与对外贸易 25

第二节 马歇尔的宏观经济分析:货币理论视角 31

一、马歇尔在货币理论方面的创见 31

二、货币数量论与货币需求理论 35

第三节 马歇尔的规范经济学 37

一、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目标 37

二、马歇尔的经济进步思想 40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家论马歇尔及其经济思想 46

一、熊彼特的评价 46

二、布赫霍尔茨的评价 48

第二章 庇古关于经济福利的分析 51

第一节 边际效用和经济福利 51

一、经济福利及其衡量 52

二、国民所得与经济福利 54

三、改善收入分配与人口素质 57

第二节 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 58

一、社会净边际产品和私人净边际产品 58

二、消除阻碍资源移动的因素与增加经济福利 60

三、社会净边际产品和私人净边际产品背离对国民所得的影响 63

第三节 经济福利和劳资关系 66

一、劳资关系和经济福利 67

二、劳资关系的经济学分析:关于工资率决定问题 69

三、经济福利和工人的劳动时间 71

四、产业酬劳方法 73

五、劳动在不同职业和地区的分配:限制劳动力移动原因的分析 74

第四节 失业问题 76

一、失业问题的意义及衡量 76

二、静止状态下的失业现象 77

三、工资率弹性与失业 79

第五节 工业波动论 81

一、工业波动的一般特征 82

二、与工业波动直接相关的问题 83

三、救治工业波动的方法 86

第三章 奈特及其后继者关于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的分析 91

第一节 奈特的生平与著作 91

第二节 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的分析思路 93

一、风险和不确定性 93

二、不确定性和利润 94

三、企业的性质 94

第三节 完全竞争理论及其应用的约束条件 95

一、理论假设的完全竞争社会 95

二、联合生产和资本化 97

三、没有不确定性的变化和发展 100

四、完全竞争理论应用的约束条件 101

第四节 不确定性、风险及应对的方法与组织 102

一、不确定性的意义 103

二、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区分 104

三、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和组织 105

第五节 企业和利润 107

一、引入不确定性的企业 107

二、企业家的收入和利润 109

三、现代公司、不确定性和利润 110

四、不确定性和控制问题的长期影响 112

第六节 诺依曼-摩根斯坦定理与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 113

一、效用指数 113

二、期望效用最大化 114

三、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 115

第四章 罗宾斯论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119

第一节 罗宾斯的生平和著作 119

第二节 经济学基本问题 120

一、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120

二、经济学与交换经济 123

三、经济学与技术 125

四、经济理论与经济史 127

第三节 经济量的相对性 128

一、稀缺的相对性 128

二、经济物品的概念 128

三、技术潜力和经济价值的区别 129

四、经济统计的意义 130

五、经济分析的时间序列 132

六、“生产—分配”与“均衡分析” 133

第四节 经济法则的性质 135

一、经济分析的基础 135

二、经济法则与“历史的相对性” 135

三、经济学与心理学 136

四、作为描述手段的“经济人”假设 138

五、经济分析的静态学和动态学 138

第五节 经济法则与现实 139

一、作为科学的经济学 139

二、制度学派的“数量经济学” 139

三、经济研究的作用 140

四、经济规律的必然性和局限性 141

第六节 经济科学的意义 143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43

二、均衡理论的中立性 143

三、经济学与伦理学 144

第五章 张伯伦论垄断竞争 146

第一节 张伯伦的生平和著作 146

第二节 作为垄断竞争研究起点的纯粹竞争 148

一、供求平衡和市场均衡的联系和区别 148

二、纯粹竞争条件下个别销售的最大利润均衡 150

三、成本曲线与生产规模 151

四、背离均衡:纯粹竞争和完全竞争的区别 154

第三节 作为垄断竞争特殊类型的双垄断与寡头垄断 155

一、双垄断模型(1):各自假设其对手的供给不变 155

二、双垄断模型(2):各自假定其对手的价格不变 157

三、双垄断模型(3):销售者之间承认相互依赖 158

四、不确定性的影响 159

第四节 产品差别和垄断竞争 161

第五节 垄断竞争市场均衡 163

一、个别均衡:单个销售者的价格和“产品”调整 163

二、集团均衡:许多生产者的价格和产品的调整 166

三、少数垄断者构成的集团:寡头垄断和产品差别 172

第六节 垄断竞争与边际生产力理论 173

一、边际生产力的含义 173

二、纯粹竞争条件下的边际收益产品 174

三、垄断竞争下的边际收益产品 175

四、边际生产力理论与广告和销售成本 177

第六章 琼·罗宾逊论不完全竞争 179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基本思路 179

一、《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缘起 179

二、垄断与竞争 180

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分析 181

第二节 竞争均衡与市场的不完全性 182

一、企业进入或退出行业与竞争均衡 182

二、需求曲线的改变对供给价格的影响 186

三、价格变动与市场不完全性 188

第三节 租金和生产要素供给 189

一、作为企业特殊生产成本的租金 189

二、需求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租金的影响 190

三、要素供给曲线:对“错综复杂图案”的简化 191

第四节 价格歧视和市场的不完全性 192

一、价格歧视及其存在条件 192

二、对价格歧视的图形分析 193

三、价格歧视的寓意 195

第五节 对剥削的经济学分析 196

一、剥削与市场的不完全性:对剥削的经济学解释 197

二、对剥削的分类 198

三、对劳动实行歧视情况下的剥削 200

第七章 希克斯论价值和一般均衡 206

第一节 希克斯的生平和著作 206

第二节 价值理论 207

一、效用及偏好 207

二、消费者的需求定律 210

三、商品间的补充或竞争的关系 214

第三节 一般均衡 216

一、交换的一般均衡 217

二、一般均衡体系的运行 217

三、企业的均衡 221

四、技术的补充和替代 223

五、生产的一般均衡 225

第四节 动态一般均衡分析基础 227

一、分析方法 227

二、均衡和不均衡 229

三、利息和利率的决定 230

第五节 动态一般均衡体系的运行 232

一、生产计划 232

二、价格和生产计划 234

三、利息与生产计划 235

四、支出与贷款 237

五、动态体系的暂时均衡 238

第八章 科斯关于企业形成的探讨 242

第一节 科斯的生平和著作 242

第二节 《企业的性质》概述 243

一、企业的特征 244

二、企业在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原因 246

三、企业规模扩大或缩小的含义 247

四、企业概念与现实世界的一致性 250

第三节 与《企业的性质》相关的问题 251

一、《企业的性质》的由来 251

二、《企业的性质》的含义 253

三、《企业的性质》的影响 255

第四节 科斯的分析方法 257

一、基准方法 258

二、科斯对基准方法的应用 259

三、基准方法和传统分析方法的比较及其含义 260

中篇 经济学中的凯恩斯革命 269

第九章 古典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一、古典传统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线索 269

二、古典传统宏观经济思想的基本信条:萨伊定律 270

三、支撑萨伊定律的货币数量论 271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 273

一、长期总供给曲线 273

二、货币数量论和总供求分析 274

三、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劳动供求视角) 275

第三节 自我调节的市场 277

一、自我调节市场的含义 277

二、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自我调节 278

三、资金或信用市场 279

第四节 关于失业问题 280

一、工资(或工资率)的决定和失业 281

二、失业类型 281

三、失业的流弊:庇古关于失业问题的看法 283

第五节 经济周期理论 285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285

二、关于经济周期长度的分析 286

三、经济周期的外生因素论和内生因素论 288

第十章 瑞典学派宏观经济分析 296

第一节 瑞典学派及其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特征 296

第二节 维克塞尔的经济思想 297

一、维克塞尔的理论研究路线 298

二、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00

三、货币理论:货币价值和货币价格 302

四、作为价格调节者的利率 303

五、资本自然利率和贷款利率 304

第三节 缪尔达尔的货币均衡理论 306

一、维克塞尔累积效应理论和货币均衡概念 306

二、时点分析和时期分析 307

三、货币均衡的条件 309

四、货币均衡和货币政策标准 313

第四节 林达尔论利息率和物价水平 314

一、值得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314

二、货币利息率的降低或提高与经济体系的累积过程 317

三、利息率在保持物价水平稳定中的作用 323

第十一章 凯恩斯革命 329

第一节 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 329

第二节 凯恩斯思想演变的“三部曲” 333

一、凯恩斯思想演变的第一部曲《货币改革论》 333

二、凯恩斯思想演变的第二部曲:《货币论》的问世 336

三、凯恩斯思想演变的第三部曲:《通论》的诞生 341

第三节 凯恩斯经济学体系 343

一、凯恩斯体系和理性行为 343

二、一个基于储蓄与投资关系的简单模型 346

三、相互依存的完全体系 348

第四节 《通论》的理论结构 352

一、有效需求原理 352

二、收入、储蓄和投资 355

三、对储蓄和投资意义的进一步考察 357

四、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和投资乘数 359

五、投资诱导:资本边际效率 361

六、流动偏好和利息率 362

七、经济周期理论 363

第五节 《通论》中的社会哲学 365

一、财富的增长不取决于富人的节欲 365

二、食利者阶级的消亡 366

三、投资社会化 367

四、密切相关的国际经济关系 367

五、思想的力量 368

第十二章 凯恩斯经济思想补充评述 373

第一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73

一、通货膨胀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破坏作用 373

二、货币价值变动的社会后果 374

三、1930年的大萧条 378

四、关于节俭 379

五、货币价值崩溃对银行的影响 381

第二节 关于恢复金本位 381

一、黄金热和恢复金本位 381

二、货币政策的可选择目标 382

三、关于未来货币调节的建议 387

四、丘吉尔先生政策的经济后果 389

第三节 政治视角下的经济学 394

一、苏俄的经济学 394

二、经济学的阶级性:凯恩斯的“选边站” 395

三、自由放任主义及其终结 396

第十三章 卡莱斯基的有效需求理论 399

第一节 利润、产出和有效需求 400

一、基本短期模型 400

二、利润和产出理论 402

三、短期动态分析 404

第二节 卡莱斯基有效需求理论的演变 405

一、利润、就业和短期均衡 406

二、卡莱斯基有效需求理论和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412

三、卡莱斯基的就业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 414

第三节 价格、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 416

一、收入分配理论 417

二、价格和成本 418

三、货币工资的弹性、产出和就业 419

第四节 长期有效需求理论 422

一、卡莱斯基1933年的模型 422

二、卡莱斯基的《经济波动论文集》(1939年) 424

三、卡莱斯基的《经济动态学研究》(1943年) 427

第五节 公共财政和货币政策 428

一、公共赤字和有效需求 428

二、税收支持的公共支出和利润与有效需求 431

三、卡莱斯基关于利润税和有效需求同凯恩斯的通信 432

四、卡莱斯基论货币政策 434

五、卡莱斯基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 436

下篇 其他经济理论的发展 443

第十四章 制度主义学派 443

第一节 凡勃伦的经济理论 443

一、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 443

二、对正统经济学的批判 446

三、工业体系和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 449

第二节 康芒斯的经济理论 452

一、康芒斯的生平和著作 452

二、制度的基本内涵 453

三、制度经济学的方法 454

四、交易及与之相关的问题 456

五、制度变迁理论 458

第三节 米契尔及其商业循环的制度分析 459

一、对各种商业循环学说的批评 460

二、经济组织与商业循环 461

三、商业循环研究中的统计工作 463

第十五章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基于创新的经济发展分析 466

第一节 熊彼特的生平和著作 466

第二节 经济发展分析的起点:循环流转分析 468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基本现象 470

一、熊彼特关于经济发展的定义 471

二、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 471

三、企业家与经济发展 473

第四节 信贷、资本与货币市场 474

一、信贷 474

二、资本 475

三、货币市场 476

第五节 企业家利润 478

一、利润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 478

二、企业家的贡献和企业家利润 479

三、创新的普及与企业家利润的消失 480

四、企业家利润与发展 480

第六节 资本利息——熊彼特的利息理论 481

一、资本利息及其来源 481

二、从创新视角对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的解释 482

三、利率的时间变动 483

第七节 经济周期理论 484

一、熊彼特对经济周期的不同意见的反驳 484

二、熊彼特关于经济周期的基本思想 485

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发展 487

第十六章 奥地利经济学的发展 491

第一节 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生平与著作 491

一、米塞斯的生平和著作 491

二、哈耶克的生平和著作 493

第二节 米塞斯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495

一、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495

二、市场经济 499

三、价格理论 506

第三节 哈耶克的《通往奴役的道路》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512

一、《通往奴役的道路》评析 512

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评述 517

第四节 米塞斯和哈耶克论社会主义计算问题 521

一、米塞斯论社会主义经济不可计算性 521

二、哈耶克论社会主义的计算问题 524

三、哈耶克对“兰格模式”的批评 527

第十七章 俄林和米德的国际贸易思想 532

第一节 俄林论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532

一、俄林的生平和著作 532

二、区际贸易分析 533

三、国际贸易基本原理 540

四、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及其同商品流动的关系 545

第二节 米德论国际经济政策 548

一、米德的生平和著作 548

二、金融政策 550

三、价格调整 552

四、直接控制 554

第十八章 里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 559

第一节 里昂惕夫的生平和著作 559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概述 560

一、投入产出分析定义 560

二、工业、农业和最终需求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561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数学表述 562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动态模型 564

第三节 里昂惕夫“反论” 565

一、里昂惕夫“反论”的含义 565

二、解读里昂惕夫“反论”的各种学说 566

第四节 投入产出分析与经济平衡理论 573

一、投入产出分析与魁奈的《经济表》 573

二、投入产出分析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574

三、投入产出分析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574

四、投入产出分析与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 575

参考文献 577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5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