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20世纪世界史
20世纪世界史

20世纪世界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学宏主编;应雪林,杨凯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6005360
  • 页数:778 页
图书介绍:
《20世纪世界史》目录

第一编 历史的转折(19世纪末-1918年) 1

第一章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的新变化 3

第一节 第二次科技革命 3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背景 3

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5

第二节 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 10

经济的高速增长 10

垄断的形成与发展 13

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20

工人运动的新特点 23

第三节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26

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 26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列宁主义的诞生 30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 33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33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3

大战的爆发 36

战争的进程 41

人民的反战斗争和大战的结束 44

第二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7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47

二月革命后的俄国政局 48

布尔什维克党对武装起义的准备 51

十月武装起义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55

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57

第二编 恢复与发展(1919-1928年) 65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67

第一节 巴黎和会 67

国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 67

巴黎和会的召开 69

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体系 73

国际联盟的建立 76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78

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霸 78

华盛顿会议上的斗争与妥协 80

第三节 苏维埃俄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83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局面的出现 83

热那亚会议和拉巴洛条约 84

列宁和平外交路线的胜利 86

第四节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调整 87

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争斗 87

洛迦诺公约 90

国联裁军会议与非战公约 92

第四章 从动荡到相对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 94

第一节 英国和法国 94

英国的政局演变与经济状况 94

1926年大罢工与蒙德协定 97

战后初年的法国 98

20年代中后期法国政局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99

第二节 德国和匈牙利 102

德国十一月革命 102

魏玛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 107

匈牙利苏维埃运动 109

20年代的匈牙利 114

第三节 美国和日本 115

一战对美国的影响 115

柯立芝繁荣 116

战后初年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117

日本的短暂“稳定” 120

第四节 意大利 121

战后初年的意大利 121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22

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确立和强化 124

第五章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实践与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127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27

粮食税制的实行 128

租让制与租赁制 129

商品货币关系的恢复 130

第二节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建立 132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民族政策 132

格鲁吉亚问题 135

苏联的建立及其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136

第三节 列宁逝世前后苏俄党内的政治生活 139

列宁的晚年思想 139

托洛茨基的“新方针”和全党争论 142

“新反对派”的形成及党内争论 144

托季联盟的形成及其失败 146

第四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148

共产国际的建立 148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150

第六章 两次大战之间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153

第一节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新发展 153

20、 30年代亚洲各国政治经济状况 153

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155

第二节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163

两次大战间的非洲形势 163

北非各国独立运动 165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觉醒 168

第三节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71

两次大战间拉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171

拉美各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173

第三编 危机与选择(1929-1939年) 179

第七章 经济大危机与资本主义世界 181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81

30年代大危机的特点 181

30年代大危机产生的原因 182

30年代大危机的后果和影响 183

第二节 美国罗斯福“新政” 186

大危机中的美国 186

罗斯福当选总统 188

“新政”的实施与影响 189

第三节 危机中的英国和法国 195

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斗争 195

英国经济危机 197

英国走向绥靖 198

法国经济危机与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99

人民阵线运动 201

第四节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03

德国经济危机和希特勒上台 203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06

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08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10

第八章 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 2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 213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213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216

农业全盘集体化 219

第二节30年代的苏联政治生活 221

政治生活的高度集权化 222

肃反运动 224

个人崇拜的盛行 227

第三节 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231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31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 233

第九章30年代国际关系的急剧变化 238

第一节 世界人民制止法西斯侵略的斗争和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 238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爆发 238

轴心国集团的初步形成 240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卫国战争 242

西班牙和世界人民抗击德、意武装干涉的斗争 244

第二节 共产国际“七大”和苏联为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而斗争 247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247

苏联关于集体安全政策的提出 248

苏、美建交与苏联加入国联 249

苏、法和苏、捷互助条约 251

第三节 德国吞并奥地利与慕尼黑阴谋 252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 252

德国吞并奥地利 254

慕尼黑会议与捷克斯洛伐克被吞并 256

第四节英、法、苏3国谈判的失败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60

英、法、苏谈判 260

英、德会谈 262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63

波兰危机 265

第四编 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1939-1945年) 269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271

第一节 大战的初期阶段 271

大战的全面爆发 271

苏联营建“东方战线” 274

德国进占北欧 275

法国沦亡 277

不列颠之战 281

北非战场的开辟和德军侵占东南欧 283

第二节 大战的新阶段 285

苏德战争的爆发 285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88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91

中国军民为坚持抗战而斗争 293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胜利 300

第一节 大战的转折 300

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库尔斯克会战 300

北非战场的结束和意大利投降 302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 304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305

第二节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06

苏联大反攻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06

欧洲各国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309

雅尔塔会议 312

德国法西斯的崩溃和波茨坦会议 315

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319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与教训 321

第五编 战后世界的重建与复兴(1945-50年代中期) 323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325

第一节 国际力量对比的新变化 325

欧洲列强并立称雄的格局被打破 325

美国登上霸主地位 326

苏联国力增强和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体系 327

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328

第二节 大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 329

雅尔塔体制 329

布雷敦森林体系 330

联合国的成立 333

五国和约与多瑙河公约的签订 335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338

美国独占日本与旧金山和约 340

第十三章 战后初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43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美国 343

从战争经济转向和平经济 343

“忠诚调查”、麦卡锡主义和反劳工立法 345

战后初期的工人运动 349

第二节 西欧、日本在废墟上重建 352

英、法的恢复 352

日本的重建 357

第十四章 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阵营 362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苏联 362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62

社会政治生活 366

斯大林逝世 369

第二节 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71

欧亚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371

中国革命的胜利 378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380

第十五章 战后初期的东西方关系 3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383

美国的冷战政策和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383

杜鲁门主义 386

马歇尔计划 388

第一次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形成 391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393

第二节 两大阵营在亚洲地区的抗争 396

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战争 396

印度支那的抗法战争和日内瓦会议 400

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 403

第十六章 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 405

第一节 东南亚和南亚 405

东南亚的独立运动 405

印、巴分立 413

独立后的印度内外政策 416

第二节 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 419

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419

巴勒斯坦问题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421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424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430

第六编 机遇与挑战(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435

第十七章 第三次科技革命 437

第一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与特点 437

科学技术的划时代成就 437

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新特点 443

第二节 第三次技科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446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46

促使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 450

第三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51

引起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状况的重大变化 451

造成人类劳动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453

第十八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时代” 458

第一节 美国 458

科技领先地位和经济状况 45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459

经济危机的新特征 461

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 462

工人运动和黑人民权运动 466

第二节联邦德国和日本 468

联邦德国的崛起 468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472

第三节 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477

英国 477

法国 480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483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曲折发展 485

第一节 苏联 485

赫鲁晓夫执政 485

赫鲁晓夫的体制改革 486

勃列日涅夫执政 493

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 495

第二节 东欧各国 497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道路 497

东欧其它国家的改革 500

第三节 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50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50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508

“文化大革命”的10年内乱 509

第二十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513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 513

亚非会议和万隆精神 513

不结盟运动 516

第三世界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建立 517

第二节 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及中东战争 519

越南 519

老挝 521

柬埔寨 522

中东战争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建立 522

第三节 非洲大陆的独立浪潮 524

旧殖民体系在非洲的瓦解 524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526

刚果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528

加纳的独立 529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530

古巴革命的胜利 530

巴拿马、多米尼加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 531

第二十一章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534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534

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的新问题 534

“布拉格之春” 535

中、苏论战和中、苏关系破裂 538

第二节 美国与西欧、日本矛盾的发展 541

戴高乐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541

英、美特殊关系的结束 544

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 545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和对外战略 547

日、美关系的演变 549

第三节美、苏关系的变化 551

戴准营会谈 551

U2飞机事件和四国首脑会议的流产 552

柏林墙 554

古巴导弹危机 556

海洋霸权的角逐 557

第七编 世界大调整(70-90年代初) 561

第二十二章 经济调整中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563

第一节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 563

“滞胀”的困扰 563

经济调整 564

成效与问题 566

第二节 美国 567

从尼克松到卡特 567

里根经济学 570

布什担任美国总统 571

第三节 西欧 573

英国 573

法国 577

联邦德国 581

意大利 584

第四节 日本 587

70年代以来的日本政局 587

70年代以来的日本经济 591

第二十三章 70至8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 594

第一节 苏联的老人执政时期 594

勃列日涅夫的中后期执政 594

安德罗波夫的调整措施及“老人政治”的结束 597

第二节 东欧的全方位改革时期 600

南斯拉夫 600

波兰 603

匈牙利 604

东欧其它国家 606

第三节 世界大调整中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 611

朝鲜 611

蒙古 613

越南 614

古巴 616

第二十四章 第三世界的斗争与发展 618

第一节 亚洲的反帝反霸斗争 618

黎巴嫩战争 618

“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 621

阿富汗共和国的建立和阿富汗内战 624

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战争 625

第二节 非洲人民争取解放与独立的斗争 627

埃及、扎伊尔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 627

安哥拉的独立 629

津巴布韦共和国成立 629

南非人民争取独立、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631

第三节 拉丁美洲争民主、反霸权斗争浪潮 632

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改革 632

巴拿马收复运河主权的斗争 634

尼加拉瓜反独裁斗争 634

阿、英马岛之战 635

第四节 第三世界的经济 637

发展概况 637

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641

在调整中发展 643

第二十五章70年代以来的国际关系 648

第一节 世界经济变化中的世界政治格局 648

70年代后世界经济的变化 648

既矛盾又协调的世界政治格局 650

第二节苏、美关系 651

苏、美实力对比的变化 651

美国的战略收缩 652

苏联加紧对外扩张与美国的“新遏制战略” 654

第三节 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 656

美、日关系的变化 656

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 657

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659

欧洲共同体的对外关系 661

第四节 中东问题和海湾战争 663

第四次中东战争 663

《埃以和平条约》 664

第五次中东战争 665

巴勒斯坦国的建立 667

海湾战争 668

第二十六章 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 672

第一节 东欧巨变 672

波兰政局的演变 672

匈牙利风云变幻 675

两德合并 676

罗马尼亚的突变 678

保加利亚斗转星移 680

捷克斯洛伐克的分离 681

南斯拉夫分崩离折 683

阿尔巴尼亚的剧变 686

东欧巨变的原因 687

第二节 苏联解体 690

戈尔巴乔夫及其“新思维” 690

戈氏政权面临的问题 693

“8·19”事件 699

阿拉木图会议与苏联最终解体 702

第二十七章 中国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704

第一节 历史的重大转折 704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始 704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705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707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709

改革开放的起步 709

中共十二大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711

中共十三大和治理整顿及深化改革 717

中共十四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720

对外关系的调整和统一大业的推进 721

举世瞩目的成就 724

第八编 现代文化 727

第二十八章 现代文学与艺术 729

第一节 苏联文学与艺术 730

苏联文学 730

苏联艺术 735

第二节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 737

欧美文学 737

欧美艺术 742

第三节 亚非拉文学 746

亚洲文学 746

非洲文学 749

拉美文学 750

第二十九章 现代史学与宗教 752

第一节 现代史学 752

西方传统史学面临挑战 752

文化形态史观 754

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 755

法国的年鉴学派 756

美国的新史学派 758

苏联史学 760

中国史学 762

亚非拉史学 765

第二节 现代世界宗教 767

概况 767

现代佛教 769

现代基督教 771

现代伊斯兰教 773

后记 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