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不法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与下游非法资产处置途径
不法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与下游非法资产处置途径

不法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与下游非法资产处置途径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耀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4977427
  • 页数:1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我国已经公开审理的案件为基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归纳统计,辨识不法公职人员转移非法所得的途径与上游经济犯罪类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资金转移过程中关键路线与关键步骤,探究影响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的因素以及转移不法所得的影响因素。
《不法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与下游非法资产处置途径》目录

第1章 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与下游不法资产处置类型研究 1

1.1 公职人员定义 1

1.2 公职人员上下游经济犯罪的研究 2

1.2.1 上游经济犯罪类型研究 2

1.2.2 下游非法资产处置研究 3

1.3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心理研究初探 5

第2章 不法公职人员犯罪信息调查与描述性统计 8

2.1 案例信息表的设计原则 8

2.1.1 设计目的 8

2.1.2 设计原则 8

2.2 数据的采集与指标的设计 9

2.2.1 数据的采集方法 9

2.2.2 指标的设计 9

2.2.3 信息采集中现实与理论的差异分析 12

2.3 案例的基本数据统计 12

第3章 公职人员个体因素与经济犯罪的关联性分析 17

3.1 公职人员个体因素与上下游经济犯罪的关联模型构建 17

3.1.1 模型假设 17

3.1.2 调查指标的同量纲化 19

3.1.3 关联模型构建 20

3.2 公职人员个体因素与上下游经济犯罪关联关系的结果分析 21

3.3 模型结果所揭示的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特点 22

3.4 公职人员非法资产处置途径研究及预测 24

3.4.1 公职人员非法资产处置途径 24

3.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25

3.4.3 有序逻辑回归模型的构建 26

3.4.4 模型结果的说明 28

3.4.5 预测分析 29

第4章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心理过程分析 30

4.1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根源探讨 30

4.1.1 “金钱化”的权力是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基础 30

4.1.2 灵活处置权为公职人员寻租提供了机会 31

4.1.3 权力文化为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提供了沃土 31

4.1.4 监督不力为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提供了情景 32

4.1.5 生成于人性私心膨胀 32

4.2 个案研究 32

4.3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心理形成过程 35

4.3.1 “原始刺激”引发“初反应” 35

4.3.2 经济犯罪动机产生的“伴随反应” 37

4.3.3 经济犯罪行为产生的“结果反应” 39

4.3.4 再次经济犯罪的“恶性循环反应” 40

4.4 公职人员实施经济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分析 41

4.4.1 公职人员实施经济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状态特征 42

4.4.2 公职人员实施经济犯罪阶段的心理状态特征 44

4.4.3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行为终结阶段的心理状态特征 45

4.5 公职人员敛财与资产处置两个阶段的风险偏好分析 46

4.5.1 低级别公职人员敛财行为分析 48

4.5.2 低级别公职人员非法资产处置行为分析 52

4.5.3 资产处置阶段与敛财阶段的对比分析 55

第5章 高、低级别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案例分析 57

5.1 典型案例分析 57

5.1.1 高级别公职人员典型案例分析 57

5.1.2 低级别公职人员典型案例分析 59

5.1.3 基于案例的高、低级别经济犯罪行为路径分析 61

5.2 高、低级别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案例的描述性分析 63

5.2.1 高、低级别公职人员个人特征描述性统计 63

5.2.2 高、低级别公职人员犯罪特征描述性统计 65

第6章 高、低级别公职人员经济犯罪行为比较分析 70

6.1 行为主体假设与决策的约束条件 70

6.1.1 行为主体假设 70

6.1.2 行为决策的约束条件 70

6.2 公职人员效用函数模型构建 72

6.3 基于效用模型的高、低级别公职人员经济犯罪行为决策差异分析 74

6.3.1 个人效用偏好结构差异分析 74

6.3.2 财富指标差异分析 75

6.3.3 相对效用数量差异分析 75

6.3.4 犯罪金额差异分析 76

6.3.5 风险偏好差异分析 77

6.4 高、低级别公职人员经济犯罪隐蔽性比较研究 77

6.4.1 样本描述与量化 78

6.4.2 模型运算结果分析 80

第7章 公职与非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比较研究 84

7.1 公职与非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特征分析 84

7.1.1 不法公职与非公职人员的个体特征分析 84

7.1.2 不法公职与非公职人员的犯罪特征分析 87

7.2 公职与非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影响因素分析 94

7.2.1 典型案例分析 94

7.2.2 公职与非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影响因素 97

7.3 公职与非公职人员房地产洗钱行为对比分析 101

7.3.1 房地产行业洗钱风险分析 101

7.3.2 房地产行业不同环节洗钱过程分析 103

7.3.3 公职与非公职人员房地产行业洗钱行为对比及原因分析 105

第8章 时间压力下不同风险偏好不法公职人员洗钱路径选择 111

8.1 相关研究 111

8.2 公职人员风险偏好分析 112

8.2.1 典型案例分析 112

8.2.2 不法公职人员洗钱犯罪心理分析 115

8.2.3 不同洗钱犯罪心理下洗钱风险偏好差异分析 116

8.3 不同洗钱方式的特征对比 116

8.4 不同风险偏好的公职人员洗钱路径选择 118

8.4.1 风险规避型公职人员洗钱路径选择 118

8.4.2 风险偏好型公职人员洗钱路径选择 119

8.4.3 风险中性型公职人员洗钱路径选择 119

8.5 时间约束条件下不同风险偏好的公职人员洗钱路径选择 120

第9章 以家庭为单元的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监测研究 123

9.1 基于总体异常特征的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监测 123

9.1.1 经济犯罪公职人员总体异常分析 123

9.1.2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监测指标 129

9.1.3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监测指标的应用 132

9.2 基于异常消费特征的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监测模型 135

9.2.1 经济犯罪公职人员异常消费特征研究 135

9.2.2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监测思路 137

9.2.3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监测模型构建 139

9.2.4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监测流程设计 141

9.3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监测仿真验证 142

9.3.1 实验设计 142

9.3.2 数据库生成 143

9.3.3 阈值确定 145

9.4 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监测结果分析及监测效果评价 146

9.4.1 仿真监测结果 146

9.4.2 监测效果评价 148

第10章 防范公职人员经济犯罪以及提高侦测效率研究 150

10.1 制度建设方面 150

10.1.1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财产申报制度 150

10.1.2 完善公职人员经济犯罪举报制度 151

10.1.3 完善反洗钱监测体系,提高反洗钱监测效率 154

10.2 基于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特征的对策建议 154

10.3 预防公职人员犯罪心理形成的建议 155

10.4 针对高、低级别公职人员防范策略 156

10.4.1 基于高、低级别公职人员经济犯罪共同特征 156

10.4.2 基于高级别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特征 157

10.4.3 基于低级别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特征 159

10.4.4 基于低级别公职人员资产处置方式的特点 160

10.5 基于非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特征的对策建议 161

10.6 基于公职人员家庭提出对策建议 162

10.7 重点行业与群体性案件的防范 164

10.7.1 金融行业公职人员经济犯罪预防措施 164

10.7.2 建设领域公职人员经济犯罪预防措施 165

10.7.3 农村基层组织公职人员经济犯罪预防 166

10.8 基于资金流动视角的遏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对策建议 166

10.9 对检察院立案信息的建议 168

参考文献 1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