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三上词话
三上词话

三上词话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同儒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店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4915884
  • 页数:511 页
图书介绍:《三上词话》是一部词学专著。本书力图将中国传统文化——词,从创作理论、词谱、词例,词史以及词韵,再加上详实的考证,达到理论、创作和应用三者合一。注重一个“教”字,具有容如何填词与怎样欣赏词于一体的整体流程,旁征博引,众采广撷,应用翔实的资料,精研细琢,法古变今,从而成为一部具集系统性、专业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词学专著。
上一篇:妇好传 下下一篇:初升的太阳
《三上词话》目录
标签:词话

卷上 词论 3

甲、概论 3

子、词的名称 3

一、曲子词 4

二、诗馀 4

三、乐府 6

四、长短句 7

丑、词的起源 9

一、词的内在特质说 9

(一)词的长短句特征 9

(二)词的音乐性质 10

二、词的外在时空说 13

(一)六朝已有词 13

(二)乐府变出词 15

(三)燕乐派生出词 16

(四)民间传播出词 17

寅、词的结构 19

一、词有词牌 19

二、词分片数 20

三、词句特殊 22

四、词善用字 23

卯、词的风格 24

一、起因 24

二、辨析 26

三、转向 27

四、流变 28

(一)近代人对词派的分法 28

(二)现代学者对词的分派 28

五、例说 29

(一)含蓄 30

(二)雄奇 31

乙、词牌 34

子、词牌的来历 34

一、来自乐府机构的 34

二、摘自大曲、法曲的 36

三、取自原词题目的 38

四、摘曲中语为调名的 38

五、来自外域或边地的 39

六、词人自制的 40

七、以人名命名的 42

八、借物取景命名的 43

九、根据故事命名的 43

十、创自乐工、歌伎的 43

十一、来自民间的 44

十二、取自酒令的 45

十三、以其他方式命名的 46

丑、宫调与词调 47

一、宫调的由来 47

二、宫调的构成 49

三、宫调与词调的关系 51

四、工尺谱与十二律吕 53

寅、词调与叙情 59

一、选调的一般方法 60

(一)选调要顾及声调 60

(二)选调从典籍记载分析 60

(三)选调从句式平仄分析 60

(四)选调从韵脚的声调中分析 61

二、择腔选调与用律 61

(一)关于择腔选调的问题 61

(二)关于“依月用律”的问题 62

三、词的吟诵与歌唱 67

(一)吟诵及方法应用 68

(二)歌唱的演变及流程 73

丙、词的声律 77

子、词的声调 77

一、四声 77

(一)平声 80

(二)上声 80

(三)去声 80

(四)入声 81

二、五音与字声阴阳 81

三、音与韵互为关系 82

四、辨别中古入声的方法 86

(一)运用拼音来辨别入声字的方法 86

(二)利用谐音偏旁记忆入声字 87

(三)利用现成的词语掌握入声字 88

丑、词的平仄 89

一、词的平仄应用及辨析 90

二、词的平仄要求 91

三、词的平仄特种格式 92

(一)词的平仄特种律 92

(二)不符合常规平仄格律的拗句 92

四、附平仄通用和不通用的字 93

(一)平仄通用者 93

(二)平仄不可通者 94

寅、词的对仗 94

一、词的句式变化及对仗 95

二、词的对仗形式多样 96

(一)平仄不相反亦对仗 96

(二)不避同字对仗 96

(三)凡豆句对仗 97

(四)扇面对 98

(五)鼎足对 98

三、附《乐笑翁奇对凡二十三则》 99

卯、词的押韵 99

丁、词调的体式 108

子、词调的分类 108

一、令 108

二、引 109

三、近 110

四、慢 111

丑、词调的其他体式 113

一、品 113

二、踏歌 114

三、促拍 114

四、序 115

五、中腔 116

六、三台 117

七、诸宫调 118

寅、词调的变格 118

一、犯调 118

二、转调 120

三、偷声、减字 121

四、添声、添字、摊声、摊破 122

五、叠韵、改韵 123

六、联章 124

戊、词谱例说 126

子、选词例说 126

一、后唐庄宗《如梦令》 126

二、南宋张孝祥《归字谣》 127

三、南唐冯延巳《捣练子》 127

丑、句式例说 127

一、一字句的平仄 128

二、二字句平仄 129

三、三字句平仄 129

四、四字句的平仄 129

五、五字句平仄 130

六、六字句平仄 130

七、七字句平仄 131

八、八字句平仄 131

九、九字句平仄 132

十、十字句平仄 132

十一、十一字句平仄 132

寅、怎样记谱 133

一、汉字记谱 134

二、涂圈记谱 134

三、符号记谱 135

四、简易记谱 135

己、词的创作手法 137

子、词的赋比兴 137

一、“赋”的手法在词中的应用 137

二、“比”的手法在词中的应用 138

三、“兴”的手法在词中的应用 139

丑、词的用典 140

一、借事用典 141

二、借物用典 142

三、警句用典 143

四、故事用典 143

五、填词用典应注意的事项 144

寅、词的修辞 145

一、夸张 146

(一)扩大夸张 146

(二)缩小夸张 147

(三)跨越夸张 147

二、衬托 149

(一)正衬 149

(二)反衬 150

三、顿挫 153

四、比拟 155

(一)拟人的手法 155

(二)拟物的手法 157

五、借代 159

(一)特征替代事物 159

(二)具体替代抽象 160

(三)部分替代整体 161

庚、填词的门径 163

子、填词的应用程式 163

一、立意造境 163

二、安排句子 163

三、谋篇布局 164

四、富于创意 164

五、修改润色 165

丑、填词的句式结构及章法优化 165

一、词的起句发挥着通篇蓄势和发端的作用 166

(一)不偏着色,注重物象 166

(二)触景生情,借景叙情 167

(三)点明题意,留下悬念 167

二、词的过片承载着上下阕衔接和连贯之功能 168

(一)“藕断丝连”式 168

(二)“出人意料”式 169

(三)“分久必合”式 169

(四)“有问必答”式 169

三、词的结句蕴藏着词意归拢和拾掇之本旨 170

(一)“杯盘皆空”式 170

(二)“瓶底留香”式 170

(三)“香草熏衣”式 171

(四)“春风化雨”式 171

寅、填词的焦点透视 171

一、论“熟”字 172

二、论“气”字 172

三、论“涩”字 173

四、论“叠”字 174

五、论“雕”字 175

六、论“虚”字 176

七、论“怪”字 177

八、论“瘦”字 178

九、论“断”字 179

卷中 词谱 183

满江红 西部雄鹰 183

倾杯乐 夜航 185

瑞龙吟 四渡赤水 186

庆春泽 楚汉之战 189

木兰花慢 192

御街行 空城计 193

江城梅花引 195

天仙子 兰花吟 196

玉漏迟 赏菊 198

满庭芳 吟竹 199

洞仙歌 白菜 200

尉迟杯 杜鹃吟 202

荷叶杯 203

忆旧游 观海 204

一落索 观湖 205

宴清都 陇南山色 206

一斛珠 石头吟 207

蝴蝶儿 208

清平乐 胡杨 209

相见欢 山魂 210

蝶恋花 高山流水 211

西江月 雏鸡戏秋 213

谒金门 归 214

芳草渡 牧谣 215

江南春 塞上 216

采桑子 头巾吟 217

一剪梅 枸杞 219

巫山一段云 红豆 220

如梦令 大雁 222

陌上花 母亲 223

诉衷情近 父亲 224

水调歌头 从军行 225

醉花间 听琴 227

少年游 探亲 229

捣练子 跳 绳 230

新雁过妆楼 贺新娘 231

彩凤飞 北燕 232

踏莎行 百尺楼 233

菩萨蛮 行旅 235

淡黄柳 沙漠 236

摸鱼儿 农家 237

风流子 秋吟 239

撼庭秋 闻笛 240

醉妆词 241

人月圆 春讯 242

暗香 叶子 243

疏影巢 244

渔歌子 茶道 246

换巢鸾凤 牛郎织女 247

锦堂春慢 西园 248

柳梢青梦 250

声声慢 叶踪 251

更漏子约 253

薄幸 254

长相思慢 黄河谣 255

何满子 人家 257

惜分飞寻 258

思远人 259

十样花 兰山曲 260

念奴娇结 261

粉蝶儿 皮影戏 262

解语花 剪纸 263

青玉案 刺绣 265

伴云来 龙 266

桂枝香 凤 267

华清引 泥人 269

江城子 年画门神 271

南乡子 楹联 272

醉花阴 饺子 273

多丽 十二生肖 274

卜算子 汤圆 276

苏幕遮 风筝 277

凤箫吟 青栏杆 279

调笑令 280

集贤宾 春天 281

唐多令 秋忆 282

茶瓶儿 煤油灯 283

江城子 游农家园 284

醉翁操 看戏 285

南歌子 爷孙俩 287

喜春来 春梅 288

桃源忆故人 对弈 289

凤凰台上忆吹箫 模特 290

朝中措 小庙 292

燕山亭 牛肉面 293

归自谣 客来 295

竹马儿 黄河水车 296

好事近 左公柳 298

夜半乐 敦煌 300

风入松 羊皮筏子 302

贺圣朝 贺兰行 303

留春令 忆雷峰塔 304

凤凰阁 靖远钟鼓楼 305

忆王孙 独石头 307

忆汉月 秦长城遗址 309

一丛花 莲花山 310

梦游仙 黄河母亲 312

应天长 读吴家川岩画 314

浪淘沙 西夏王陵 315

夜游宫 “铜奔马”随想 316

忆秦娥 草原 317

忆江南 319

十六字令(三首) 320

甘州遍 时风 321

虞美人 花时 322

定风波慢 送人归 323

花犯 光阴归 325

隔浦莲近拍 骆驼 326

眼儿媚犬 326

八六子虎 328

莺啼序 梁祝 329

沁园春 成吉思汗 331

夺锦标 李剑英之歌 335

琐寒窗 孙子 337

瑞鹤仙 孔明 338

永遇乐 锺馗 340

贺新郎 八仙过海 342

国香 为路海艇同窗“农家小院”“北京胡同”而赋 346

氐州第一 西施 347

双双燕 杨贵妃 349

昭君怨 351

最高楼 貂蝉 353

高阳台 唐僧 355

齐天乐 孙悟空 356

八声甘州 猪八戒 357

扬州慢 沙和尚 359

雨霖铃《红楼梦》 360

东风第一枝 林黛玉 362

女冠子 薛宝钗 364

玉蝴蝶 王熙凤 366

绮罗香 李纨 368

感皇恩 贾元春 371

剪牡丹 贾迎春 373

汉宫春 贾探春 374

迷神引 贾惜春 376

离亭宴 秦可卿 378

黄莺儿 贾巧姐 380

倦寻芳 史湘云 382

玲珑四犯 妙玉 384

踏青游 咏中国洮砚 386

附词 389

永遇乐 次韵苏轼明月如霜词 389

念奴娇 天佑之声 390

卷下 词品 393

辛、词的音乐历程 393

子、唐五代入调 393

一、唐代边调 395

二、五代宴调 397

丑、宋代时调 401

一、北宋翻调 401

二、南宋律调 409

寅、元代别调 419

卯、明清意调 430

一、明代属调 430

二、清代归调 440

辰、近现代遗调 449

一、近代笔调 449

二、现代支调 452

附录 467

附录一:《最高楼·貂蝉》注释 467

貂蝉其人考略 467

一、貂蝉名字的由来及出身化出 467

(一)“貂蝉”始之称谓 467

(二)貂蝉的出身化出 469

(三)貂蝉的出身化出之辨 471

二、貂蝉的史籍实录及身后戏曲演绎 473

(一)貂蝉的现身由来 473

(二)貂蝉出生的遥想 476

(三)貂蝉身后的戏曲演绎 478

附录二:平水韵 482

上平声 482

下平声 486

上声 490

去声 493

入声 497

附录三:词韵叶法 502

参考文献 506

后记 5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