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积极意义与生命教育  理论  测量与实务
积极意义与生命教育  理论  测量与实务

积极意义与生命教育 理论 测量与实务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明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516176265
  • 页数:209 页
图书介绍:生命意义是个体从经历过的人生事件中主动获得的一种情感和价值的体验。生命意义源则是个体在其人生过程中借以获得意义的具体事件。本文旨在探讨生命意义源在中国文化情境中的理论结构模型,编制生命意义源量表(中国版);结合中美文化的核心特征,探索适用于中美跨文化研究的生命意义源非言语测量工具;然后,使用这2种测量工具进行生命意义源的中美跨文化比较研究,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设计意义中心的教育心理团体辅导的方案,并进行团体干预以及效果的检验。
《积极意义与生命教育 理论 测量与实务》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

二 研究意义 4

(一)理论意义 4

(二)现实意义 4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5

第二章 心理学视角下生命意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0

一 生命意义的理论研究取向 10

(一)存在心理学取向——“存在就是意义” 10

(二)动机与人格取向——“不断的自我实现” 12

(三)相对主义观点——“产生信念,获得意义” 13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意义在于积极地追寻” 14

二 生命意义的测量 16

(一)生命意义感的测量 16

(二)生命意义源的测量 19

三 生命意义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4

四 中西文化中的生命意义来源——“自我”的视角 26

(一)文化模式——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26

(二)文化模式与自我 29

(三)文化、自我与生命意义源 32

第三章 生命意义源结构的理论模型 34

一 研究目的 34

二 研究方法 34

(一)研究对象 34

(二)研究工具 36

1.研究知情同意书 36

2.访谈提纲 36

3.效度检验表 37

(三)访谈过程 37

1.访谈准备 37

2.预备访谈 37

3.正式访谈 38

4.访谈札记 38

(四)访谈资料的整理 38

1.访谈资料誊录与整理 38

2.访谈资料分析方法 39

三 资料分析与结果 40

(一)资料分析过程 40

1.根据誊录的文字稿分辨与研究相关的资料 40

2.进行开放性编码 40

3.进行主轴性编码 41

4.进行选择性编码 42

(二)理论模型的确定 43

四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44

(一)研究的信度 44

(二)研究的效度 46

五 结论与讨论 47

(一)关于资料分析的方法 47

(二)关于生命意义源的结构 48

(三)关于研究的伦理 48

第四章 生命意义源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49

一 研究目的 49

二 研究方法和过程 49

(一)研究对象 49

1.预备施测被试 49

2.正式施测被试 49

(二)研究工具 50

(三)研究过程 52

1.CSMIL条目的制定 52

2.CSMIL的预备测试 52

3.CSMIL的正式施测 53

4.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方法 53

三 研究结果 54

(一)初测问卷的项目分析 54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正式问卷的形成 55

(三)因素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58

四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58

(一)研究的信度 58

(二)研究的效度 60

1.结构效度 60

2.校标效度 62

五 结论与讨论 62

第五章 生命意义源非言语测量工具的探索 64

一 研究目的 64

二 研究方法与步骤 65

(一)研究对象 65

(二)研究过程 65

(三)研究步骤 65

1.确定图片内容 65

2.进行图片筛选 67

3.预备测试与图片的加工 69

4.正式测试与效度检验 71

5.图片的选定 73

6.图片的整体设计 74

三 研究的信度 74

四 结果与讨论 76

第六章 生命意义源(CSMIL)在中美大学生中的跨文化比较 79

一 研究目的 79

二 研究方法 79

(一)研究对象 79

(二)研究设计 80

(三)研究工具 80

(四)数据处理方法 81

三 研究结果 82

(一)中美被试在CSMIL总量表的平均数差异检验 82

(二)中美被试在CSMIL5个维度上的平均分差异检验 83

(三)中美被试不同性别在CSMIL5个维度上的组内差异检验 84

(四)中美被试不同性别在CSMIL5个维度上的组间差异检验 86

四 结论与讨论 88

第七章 死亡效应凸显后生命意义源(NVMI-SML)在中美大学生中的差异 90

一 研究目的 90

二 研究方法 90

(一)实验对象 90

(二)实验材料 91

1.知情同意书 91

2.MS问卷与观看电视问卷 91

3.生命意义源非言语测量工具(NVMI-SML) 92

4.数学题目 92

5.大五人格问卷 92

(三)实验过程 92

(四)数据处理方法 92

三 研究结果 93

(一)MS后中美被试在图片A至图片K的平均分差异 93

(二)MS后中美被试在生命意义源各维度平均分差异 95

(三)中美被试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分差异 97

四 结论与讨论 98

第八章 意义中心教育心理团体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 101

一 团体的理论背景 101

二 研究方法 103

(一)研究对象 103

(二)研究过程 104

(三)测量工具 104

(四)干预方案 106

三 研究结果 109

(一)量化研究结果 109

(二)质性访谈研究结果 112

四 结论与讨论 114

第九章 总结 116

一 研究结论 116

(一)生命意义源的结构——“中国文化凸显身心健康” 116

(二)生命意义源的测量工具——“言语与非言语,孰是孰非?” 116

(三)中美生命意义源的比较——“关系中心VS个体中心” 118

(四)教育心理团体干预效果研究结论 120

二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21

(一)研究的创新 121

(二)研究的不足 121

(三)后续的研究 122

参考文献 123

附录A 生命意义源访谈知情同意书 136

附录B 生命意义源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137

附录C 生命意义源结构式访谈问卷 138

附录D 生命意义源初试问卷 142

附录E 中国生命意义源正式量表 146

附录F 中国生命意义源量表(英文版) 149

附录G Rokeach价值观量表(英文版) 152

附录H Rokeach价值观量表(中文版) 153

附录I 关注生命指数(英文版) 154

附录J 关注生命指数(中文版) 156

附录K 简述生命意义源量表(修订版)(英文版) 158

附录L 简述生命意义源量表(修订版)(中文版) 160

附录M 跨文化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英文) 162

附录N 跨文化研究的事后解释(英文) 163

附录O 生命意义源非言语测量工具初试问卷(中国版) 164

附录P 生命意义源非言语测量工具初试问卷(美国版) 170

附录Q 生命意义源非言语测量工具正式版(中国版) 176

附录R 生命意义源非言语测量工具正式版(美国版) 178

附录S 死亡效应实验数学题目 180

附录T 死亡态度人格评估问卷(中英文版) 181

附录U 英文缩略词索引 183

附录V 大学生意义中心教育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185

后记 2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