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清秀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1899743
  • 页数:9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台湾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陈清秀所著教材,主要参考德国及日本行政诉讼法学说及实务见解,提供研究行政诉讼法理论及实务之入门方向与基本法理观念,详细讲解了“行政诉讼的基本概念”、“行政诉讼的类型”、“行政诉讼程序”和“行政法院”等关键问题,对行政诉讼制度的内涵与制度特点作了全面、精到的阐述。
《行政诉讼法》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行政诉讼之沿革与基本理念 1

一、沿革 1

二、基本理念与社会正义 4

三、诉讼经济原则 14

四、法安定性原则 17

五、诉讼权之限制及其他诉讼法理 18

第二节 公法上争议 19

一、前言 19

二、公法上争议的判断 20

三、具体情形 23

四、公法上争议之先决问题 35

第二章 行政诉讼之前置程序 39

第一节 概说 39

一、前言 39

二、行政诉讼之先行程序及其必要性 39

三、行政诉讼之先行程序与行政诉讼之关系 54

第二节 诉愿行政救济 60

一、“诉愿法”沿革 60

二、诉愿程序之法律性质 61

三、诉愿当事人 63

四、诉愿参加人 71

五、诉愿种类 72

六、诉愿的提起 76

七、诉愿程序中诉愿人之参与权利 97

八、调查审理原则 102

九、诉愿程序之停止及承受制度 115

十、诉愿决定 116

十一、诉愿决定之效力 130

十二、诉愿决定确定后之救济 140

第三节 特别法律关系(特别权力关系)的行政救济 143

一、概说 143

二、可否提起行政救济之判断基准 144

三、具体类型 145

第三章 行政诉讼之类型 153

第一节 概说 153

一、意义及其机能 153

二、行政诉讼之类型的指导原则 154

三、行政诉讼类型之特殊性 154

四、行政诉讼类型的规范模式 156

五、行政诉讼之类型 159

第二节 撤销诉讼 167

一、概说 167

二、实体判决要件 167

三、实体上有理由之要件 171

第三节 课予义务之诉 172

一、前言 172

二、课予义务之诉的种类 173

三、课予义务之诉的性质 174

四、课予义务之诉与其他诉讼种类之关系 175

五、课予义务之诉的声明范例 181

六、特别的实体判决要件 182

七、课予义务之诉之判决 188

第四节 公法上给付诉讼 192

一、前言 192

二、公法上给付诉讼之适用范围 192

三、给付诉讼与其他种类诉讼之关系 194

四、公法上给付诉讼之类型 197

五、公法上给付诉讼之提起 213

六、给付诉讼之判决 216

第五节 公法上确认诉讼 218

一、前言 218

二、确认之诉的种类 219

三、确认诉讼与其他诉讼之关系 231

四、确认诉讼之提起 234

五、确认诉讼之判决 236

第四章 诉之利益 238

第一节 意义 238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诉讼实施权) 239

一、正当的当事人——一般情形 240

二、正当的当事人——诉讼信托 242

三、被告当事人适格 243

四、诉讼实施权的审查 248

第三节 诉讼权能 249

一、概说 249

二、“诉讼权能之学说” 251

三、权利侵害 257

四、诉讼权能的类型 266

五、具体情形 267

第四节 权利保护必要 277

一、概说 277

二、权利保护必要之判断 277

三、欠缺一般权利保护必要(利益)之类型 281

四、诉之利益嗣后消灭 285

第五章 行政法院 289

第一节 行政法院之组织 289

一、概说 289

二、高等行政法院 292

三、“最高行政法院” 295

四、法官自治与司法行政之监督 296

五、裁判质量之提升与法官待遇 299

六、法庭秩序指挥权 299

第二节 审判权与管辖权 300

一、概说 300

二、审判权之划分 300

三、管辖权之种类 304

四、指定管辖 310

五、管辖之竞合 311

六、管辖权之认定与错误 311

第三节 智慧财产法院 313

一、管辖行政诉讼案件类型 313

二、审理程序 316

三、不服智慧财产行政诉讼事件裁判之救济 316

第六章 行政诉讼程序 317

第一节 行政诉讼之当事人 317

一、当事人的意义 317

二、当事人能力 321

三、诉讼能力 325

四、诉讼代理人与辅佐人制度 331

五、选定当事人 333

六、公益社团法人等之团体诉讼 335

七、共同诉讼(主观的诉之合并) 337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上之诉讼参加 343

一、诉讼参加之意义及机能 343

二、必要共同诉讼之独立参加(必要参加) 344

三、利害关系人之独立参加(普通参加) 355

四、单纯辅助参加 367

五、诉讼参加之程序 372

第三节 起诉 374

第一目行政诉讼之提起 374

一、诉之提起方式及内容 374

二、诉讼标的之表明 376

三、起诉期间 378

四、起诉效力 380

第二目诉讼费用与诉讼救助 384

一、诉讼费用 384

二、诉讼救助 390

第三目送达 392

一、意义 392

二、送达机关 393

三、应受送达人 393

四、应送达文书 395

五、送达场所 395

六、送达方法 396

七、实施送达之日时 400

八、送达之瑕疵 401

第四目期日及期间 403

一、期日 403

二、期间 406

第四节 行政诉讼之程序标的 414

一、程序标的之概念 414

二、程序标的与诉讼标的等概念之区别 415

三、原行政处分与异议(复查)决定 416

四、原行政处分与诉愿决定 422

五、原处分与变更处分 427

第五节 行政处分之可分性及部分争讼 430

一、问题之提出 430

二、行政处分之可分性 431

三、行政处分可分性之判断标准 437

四、行政处分之部分诉讼可能性 439

第六节 行政诉讼之诉讼标的 444

一、概说 444

二、撤销诉讼之诉讼标的 446

三、给付诉讼之诉讼标的 455

四、确认之诉的诉讼标的 457

第七节 行政诉讼上之审理原则 457

一、概说 457

二、处分权主义与职权进行主义 457

三、职权探知主义 460

四、言词辩论之审理原则 465

五、“适时提出主义” 473

六、“集中审理主义”与“计划审理主义” 474

七、真实义务原则 479

八、自由心证主义(证据自由评价原则) 481

九、法律上听审请求权 485

第八节 事实及证据之调查 496

一、调查原则 496

二、证据调查方式及结果 500

三、证据方法 504

四、保全证据 519

第九节 行政诉讼上之举证责任 520

一、概说 520

二、举证责任之概念与举证责任规范之法律性质 521

三、主观的举证责任 523

四、客观的举证责任 524

五、证明程度 534

六、推定 538

七、严格的证明与自由的证明 541

八、情况证明与表见证明 542

九、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543

十、证据契约 544

第十节 行政争讼上处分理由之追补 546

一、问题之提出 546

二、处分理由替换之合法性 546

第十一节 诉之变更、追加、合并、撤回及反诉 556

一、诉之变更、追加 556

二、客观的诉之合并 569

三、诉之撤回 571

四、反诉 576

第十二节 行政诉讼上之和解 580

一、问题之提出 580

二、行政诉讼上和解之容许性 581

三、行政诉讼上和解要件 582

四、诉讼上和解之例 585

五、和解效力 588

第十三节 行政诉讼上之舍弃、认诺 591

一、概说 591

二、舍弃、认诺之概念 592

三、行政诉讼上舍弃、认诺之可否 593

四、舍弃、认诺之要件 594

五、舍弃、认诺判决 596

第十四节 诉讼程序之停止 597

一、意义 597

二、诉讼程序停止之种类 597

三、诉讼程序停止之效力 609

第十五节 简易诉讼程序 611

一、适用对象 611

二、起诉 613

三、审理程序 614

四、判决及上诉 615

第十六节 交通裁决事件诉讼程序 617

一、概说 617

二、交通裁决事件之范围及合并提起非交通裁决事件之处置 619

三、管辖法院:地方法院行政诉讼庭 620

四、诉讼程序 620

第十七节 收容声请事件过程 624

一、制度目的 624

二、收容声请事件 625

三、收容处分之异议 625

四、收容异议之审理程序 626

五、声请停止收容及其审理 628

六、收容异议之裁定 629

七、收容异议裁定之抗告与再审 629

第七章 裁判 631

第一节 实体判决要件 631

一、概说 631

二、实体判决要件 631

三、实体判决要件之审查 633

第二节 判决之种类 635

一、概说 635

二、判决之种类 636

三、判决程序 654

第三节 裁定 660

一、概说 660

二、裁定之种类 660

三、裁定之理由记载 661

四、裁定之宣示或公告 662

五、裁定之效力 662

六、对于裁定之救济 663

第四节 事实及法律状态之裁判基准时 663

一、问题之提出 663

二、依实体法观点,判断事实及法律状态之裁判基准时 664

三、诉讼法观点之裁判基准时 672

四、结语 691

第五节 行政诉讼判决之效力 691

一、判决效力概说 691

二、既判力之概念及本质 697

三、既判力之作用 702

四、具有既判力之裁判 706

五、既判力之客观的范围 709

六、既判力之主观范围 726

七、既判力之基准时与遮断效 732

八、事实及法律状态之变更 734

九、发现新事实或新证据,行政机关可否更正原处分 736

第六节 无效裁判 739

一、概说 739

二、无效裁判与非裁判之区别 739

三、行政诉讼上之无效裁判 740

四、裁判嗣后失其效力 743

第八章 法律救济方法 745

第一节 上诉程序 745

一、概说 745

二、上诉之提起 747

三、上诉审之性质——法律审 752

四、上诉之审理 758

五、判决 775

第二节 抗告程序 779

一、概说 779

二、抗告之合法要件 779

三、抗告之程序 781

四、抗告之裁判 782

五、抗告之效力 784

第三节 再审程序 785

一、概说 785

二、再审要件 786

三、再审程序及裁判 793

四、确定裁定之再审 796

第四节 重新审理 797

一、概说 797

二、重新审理的要件 798

三、程序及裁判 801

四、重新审理的效力 803

第九章 行政诉讼上之暂时权利保护 804

第一节 前言 804

第二节 行政处分之停止执行 805

一、概说 805

二、与“诉愿法”停止执行之关系 806

三、行政处分之停止执行 807

第三节 公法上假处分 823

一、假处分之种类 823

二、假处分之适用范围 827

三、声请假处分之容许要件 828

四、声请假处分之容许理由 832

五、假处分之审理程序 834

六、假处分之限制 838

七、权利救济 841

八、假处分裁定之执行 843

九、损害赔偿 844

第四节 公法上假扣押 846

一、假扣押之要件 846

二、假扣押之审理 847

三、撤销假扣押之原因 848

四、假扣押裁定撤销之效力 849

第十章 强制执行 850

第一节 概说 850

第二节 执行名义 850

一、确定判决 851

二、裁定 853

三、诉讼上和解 854

四、可立即执行之公法上契约 855

第三节 执行机关 855

第四节 执行程序 856

第五节 救济 856

一、债务人声明异议 857

二、抗告 857

三、债务人异议之诉 857

四、其余有关强制执行之诉讼,由普通法院受理 862

参考文献 863

附录一 “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范例 880

附录二 “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范例 889

附录三 “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范例 898

附录四 “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范例 9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