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刑事卷宗制度研究
中国刑事卷宗制度研究

中国刑事卷宗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长城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1899712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研究了中国刑事卷宗制度理论和实务。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历史视野中的中国刑事卷宗制度,分别研究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华民国以及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卷宗制度;第二章是域外刑事卷宗制度研究,包括大陆法系的刑事卷宗制度、日本的起诉一本状制度;第三章是中国刑事卷宗制度运行实务;第四章以错案为例展开,从侦查、检察、辩护、审判方面探讨中国刑事卷宗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是中国刑事卷宗制度的完善。
《中国刑事卷宗制度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刑事卷宗的含义 1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5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0

第一章 历史视野中的我国刑事卷宗制度 13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刑事卷宗制度 13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和证据制度 14

二、上级官员对于刑事卷宗的书面复查 17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刑事卷宗运行考察——以晚清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例 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刑事卷宗制度 34

一、民国时期的自由心证制度和刑事卷宗 34

二、民国时期刑事卷宗制度的运行——以重庆档案为例 42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刑事司法和卷宗制度 50

一、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刑事司法 51

二、革命根据地的证据和卷宗制度 55

第二章 域外刑事卷宗制度研究 61

第一节 大陆法系的刑事卷宗制度 62

一、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卷宗的形成过程 63

二、法庭审判对卷宗的限制性使用 70

第二节 日本的起诉一本状制度 74

一、从阅览卷宗到证据开示的转变 74

二、起诉一本状下的“笔录审理” 79

三、裁判员新制下的证人证言 82

第三节 台湾地区和澳门特区的刑事卷宗制度 90

一、台湾地区刑事卷宗的运行特点 91

二、澳门特区刑事卷宗制度的运行状况 100

第三章 当代中国刑事卷宗制度运行实务 109

第一节 当代中国卷宗制度的变迁 109

一、新中国司法传统中的全卷移送 109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移送主要证据制度 112

三、2012年《刑事诉讼法》回归全卷移送制度 114

第二节 侦查卷宗实务 115

一、侦查卷宗的构成 116

二、侦查卷宗的质量控制 128

三、命案侦查卷宗存在的常见问题 130

第三节 检察卷宗实务 139

一、第一审检察卷宗 139

二、第二审检察卷宗 143

三、公诉审查与文书制作 144

四、电子卷宗 159

第四节 辩护卷宗实务 163

一、辩护卷宗的构成 163

二、律师阅卷与辩护思路 167

第五节 刑事审判卷宗实务 171

一、第一审刑事卷宗 171

二、第二审刑事卷宗 177

三、再审卷宗 183

四、减刑、假释卷宗 186

第四章 我国刑事卷宗制度存在问题的探讨——以典型错案为例的展开 194

第一节 侦查人员证据造假难以杜绝 194

一、证据造假的主要形式 195

二、侦查阶段证据造假难以杜绝的原因 202

第二节 检察人员未能坚守客观公正 204

一、客观公正义务:理论与实务的悖离 204

二、检察人员偏离客观公正的原因 211

第三节 被告方很难影响卷宗信息的构成 214

一、辩护律师存在“三难” 215

二、被告人及其家属的知情权难获保障 220

第四节 法官对卷宗的使用存在缺陷 223

一、庭审对书面证言有较大的依赖性 223

二、被告方申请调查有利证据的权利未获保障 226

三、法官丧失公正立场 228

第五章 中国刑事卷宗制度的完善 231

第一节 保障侦查卷宗材料的真实性 231

一、正确对待破案的压力 231

二、保障嫌犯口供的自愿性 233

三、加强侦查程序的制约 235

第二节 加强检察官在审查卷宗信息中的客观公正义务 237

一、回归“准司法官”的角色 237

二、加强侦查卷宗的审查 239

三、高度重视辩护性意见 242

四、严格起诉标准,防止“带病入审” 244

第三节 保障被告方卷宗权利的实现 247

一、保障辩护律师卷宗权利的实现 247

二、保障被告人的阅卷权 253

第四节 逐步实现实质化庭审 260

一、强化证人出庭 260

二、强化我国法官的证据调查义务 264

三、逐步实现实质化庭审 267

第五节 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273

一、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273

二、完善刑事案件的纠正机制 276

三、设置相关的证据管理规范 283

四、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286

参考文献 290

后记 3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