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 总第3卷 村庄类 第2卷 华南区域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勇,邓大才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102438
- 页数:916 页
总序&徐勇 1
凡例&《中国农村调查》编辑组 1
村庄类分序&徐勇 1
和合共生:农商并举之族的立与兴——粤北司前村调查 3
第一章 吴氏宗族的迁徙与发展 3
第一节 吴氏宗族的渊源与迁徙 3
一 吴氏渊源 3
二 北上繁衍 4
三 避乱南迁 5
第二节 吴氏宗族在司前的立与兴 6
一 司前的由来 6
二 吴氏开基 6
三 吴氏宗族的繁衍与分化 8
四 吴氏宗族的周边环境 9
第三节 司前村建制变迁 10
第四节 司前村概况 11
第二章 司前村自然形态与实态 13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3
一 气候特征 13
二 地理特征 14
三 水资源特征 14
四 交通特征 16
第二节 人文自然 17
一 祖宗建筑:吴氏祠堂 18
二 人居建筑:聚族而居 21
三 神灵建筑:精神寄托 25
第三节 村庄自然实态 27
一 人居实态:单家独院 27
二 祠堂实态:举族修缮 28
三 祖屋实态:房支修缮 30
四 交通实态 32
五 村庄自然格局 33
第三章 司前村吴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35
第一节 经济概况 35
一 土地占有 35
二 生产能力 36
第二节 产权 40
一 宗族共同产权 40
二 家庭私有产权 46
第三节 经营 48
一 共同财产的经营 48
二 家庭私有财产的经营 54
三 合作经营 57
第四节 交换 59
一 族内交换 59
二 族外交换 61
第五节 产业 63
一 农业生产 63
二 手工业 65
三 商业 66
第六节 分配 68
一 族内分配 68
二 家内分配:“差异化平分” 71
三 税赋分配 74
第七节 消费 75
一 共同消费 75
二 家庭消费 78
第八节 财产继承 80
一 共有财产的继承 80
二 家庭财产的继承 81
第九节 司前村吴氏宗族的经济变迁 83
一 宗族共同产权的消解 83
二 集体化时期的宗族经营 84
三 “分田到户”后的自主支配 85
第十节 司前村吴氏宗族的经济实态 86
一 产权 86
二 经营 88
三 交换 90
四 消费 90
第四章 司前村吴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93
第一节 社会构成 93
一 人口关系 93
二 婚姻关系 95
三 家庭关系 98
四 邻里关系 99
第二节 社会组织 100
一 “老神会” 100
二 “同年会” 102
三 “流水会” 104
第三节 社会交往 105
一 族内交往 105
二 族外交往 107
第四节 社会分化 108
一 辈分分化 108
二 阶级之分 109
三 财富分化 110
第五节 社会冲突 111
一 族内冲突 111
二 族间冲突 113
第六节 社会保障 115
一 族内救助 115
二 灾害救助 116
三 弱势群体救济 118
第七节 司前村吴氏宗族的社会变迁 118
一 等级社会的弱化 119
二 社会融合的加深 119
第八节 司前村吴氏宗族的社会实态 120
一 社会关系:“公益”与“私利” 120
二 社会组织:“同年会”的延续 121
三 社会保障:宗族互助的传承 122
第五章 司前村吴氏宗族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124
第一节 信仰 124
一 祖先信仰 124
二 神灵信仰 128
第二节 生育崇拜 128
一 添丁 128
二 过继 131
三 招赘 132
第三节 生活观念 133
一 长幼有序 133
二 光宗耀祖 134
三 发家致富 135
第四节 文化习俗 135
一 婚姻习俗 135
二 丧葬习俗 137
三 节日习俗 139
第五节 文化活动 142
一 祭祀扫墓活动 142
二 打醮敬神活动 144
三 宗族娱乐活动 145
第六节 教育 147
一 教育激励 148
二 私塾教育 149
第七节 司前村吴氏宗族的文化实态 150
一 祠堂与祖坟的重修 150
二 祭祀扫墓活动的开展 151
三 “添丁”仪式的延续 153
第六章 司前村吴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156
第一节 治理主体 156
一 宗族权力主体 156
二 国家权力主体 160
第二节 治理内容 163
一 宗族公共事务 163
二 家庭事务 165
三 国家事务 165
第三节 治理规则 166
一 族规 166
二 祖训 168
三 国法 169
第四节 治理过程 170
一 决策过程 170
二 管理过程 171
三 参与过程 172
第五节 司前村治理实态 173
一 分类治理:“村治与宗治” 173
二 村民选举:“上下散散步” 174
三 宗族治理与村治的关系 175
四 家训文化与村庄治理 177
司前村调查小记 178
司前村调研日记(部分) 182
伦理自治:宗族社会的存续密码——粤北上岳村调查 227
第一章 上岳村的由来与沿革 227
第一节 由来与发展 227
一 朱姓源流考 227
二 朱姓先祖的迁徙 228
三 朱姓始祖的迁徙 230
第二节 繁衍变迁 231
一 定居于元末明初 231
二 发展于明末清初 231
三 鼎盛于清代 231
四 繁衍与外迁 232
第三节 建制变迁 232
一 1949年前建制 232
二 1949年后建制 233
第四节 上岳村概况 234
一 总体概况 234
二 人口及姓氏分布 236
第二章 上岳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237
第一节 自然环境形态 237
一 气候特征 237
二 地理特征 241
三 水资源与土壤特征 241
四 交通特征 242
第二节 人文环境形态 243
一 自然风水 243
二 祖宗建筑 244
三 民居建筑 245
四 神灵建筑 247
第三节 自然环境变迁 249
一 区位优势与交通变迁 249
二 地域缩小与人口增加 251
三 里的萧条与楼的繁荣 251
四 坟前埔的消失与文焕公墓的维护 253
第三章 上岳村朱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255
第一节 经济形态概况 255
一 地产情况 255
二 产业情况 256
三 生产能力 258
第二节 产权 259
一 宗族共有产权 259
二 家庭私有产权 261
三 家庭私有产权的调整与转让 261
第三节 经营 262
一 共有产权的经营 262
二 家庭经营 264
三 合作经营 265
第四节 分配 265
一 族产经营分配 265
二 家庭经营分配 266
三 赋税劳役分配 267
第五节 消费 268
一 宗族共同消费 268
二 家庭日常消费 269
第六节 财产继承 269
一 共有财产继承 269
二 家庭财产继承 270
第七节 经济变迁 272
一 宗族经济变迁 272
二 家庭经济变迁 273
第八节 经济实态 275
一 有限的集体经济 275
二 差异化的祠堂经营 276
三 亟待开发的旅游经济 278
第四章 上岳村朱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279
第一节 社会形态概况 279
一 上岳朱姓繁衍 279
二 上岳姓氏变迁 279
第二节 社会构成 280
一 人口 280
二 婚姻 283
三 家庭 287
第三节 社会组织 288
一 理事会 288
二 作会 289
三 炮会 290
四 禾黄会 290
五 老人会 291
六 长生会 291
七 舍会 292
八 谷会 292
第四节 社会交往 293
一 邻里关系 293
二 族内交往 295
三 族外交往 296
第五节 社会分化 299
一 辈分高低 299
二 职业差异 301
第六节 社会冲突 302
一 族内冲突 302
二 族间冲突 303
第七节 社会保障 304
一 社会救济 304
二 族内保护 305
第八节 社会变迁 306
一 社会构成变迁 306
二 社会组织变迁 307
三 社会交往变迁 308
四 社会分化变迁 309
五 社会冲突与变迁 310
六 社会保障与变迁 310
第九节 社会实态 311
一 以丁为财的生育状况 311
二 不断扩大的社会交往 312
三 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 313
第五章 上岳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316
第一节 文化形态概况 316
一 思想文化观念 316
二 教育观念 317
第二节 信仰 318
一 祖宗崇拜 318
二 生育崇拜 324
第三节 观念 327
一 长幼有序 327
二 光宗耀祖 327
三 发家致富 328
第四节 文化习俗 328
一 红白喜事 328
二 节日习俗 331
第五节 文化娱乐 333
一 神灵崇拜 333
二 娱乐活动 336
第六节 教育 338
一 社学私塾 338
二 石礩习武 339
三 创建普美 340
第七节 文化变迁 341
一 宗族文化的复兴 341
二 现代的婚丧活动 344
三 不断变迁的文娱活动 346
四 发展曲折的普美学校 348
第八节 文化实态 350
一 源源不断的宗族信仰 350
二 日益简化的传统习俗 352
三 欣欣向荣的小学教育 353
第六章 上岳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355
第一节 治理形态概况 355
一 高度自治 355
二 族法至上 356
三 权力集中 356
第二节 治理主体 357
一 族权与绅权 357
二 父权与夫权 358
三 自治权与政权 360
第三节 治理内容 361
一 宗族公共事务 361
二 宗族可直接干预的家庭或个人事务 362
三 宗族接受和协助的国家事务 363
第四节 治理规则 364
一 全族人共同遵循的族规、祖训 364
二 宗族与社会关系的族规 365
三 宗族认可的家法、家规 366
四 宗族所接受的国家法律 367
第五节 治理方式 368
一 惩戒方式 368
二 激励方式 374
第六节 治理变迁 376
一 多元治理主体 376
二 服务治理内容 378
三 法治治理规则 379
第七节 治理实态 381
一 透明的村民自治 381
二 活跃的理事会 382
上岳村调研日记 385
商农互助:分化外迁宗族的聚合——赣中燕坊村调查 431
第一章 燕坊村鄢氏宗族的由来与发展 431
第一节 鄢氏由来 432
一 苍然公植基鄢家坊 432
第二节 鄢氏迁徙 434
一 姓氏由来:姬—燕—鄢 434
二 鄢氏迁徙 437
三 立基缘由 439
第三节 鄢氏繁衍 441
第四节 燕坊村的形成 444
一 从刘家圩到鄢家坊 444
二 村名由来 445
第五节 燕坊村建制变迁 445
第六节 燕坊村当下建制 448
第七节 燕坊村概况 449
一 姓氏与人口 450
二 居住形态 450
三 道路出行 451
四 教育 453
五 医疗卫生 453
六 文化娱乐 453
七 家庭经济 454
八 宗教信仰 454
九 旅游业 455
第二章 燕坊村鄢氏宗族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456
第一节 气候特征 456
一 四季 456
二 节气与农业生产 458
三 自然灾害 458
第二节 地理特征 460
一 地势:四周低平,中间凸起 460
二 田宅分布:村落居中,水田环绕 460
三 相对封闭性:山水相隔 461
第三节 水资源特征 461
一 金溪:利与害并存 462
二 水井:“众家”所有 462
三 水塘:调气候,聚财气 463
第四节 土壤特征 464
一 稻作区域 464
二 山林分布 465
第五节 交通特征 466
一 区位特征 466
二 交通特征 468
第六节 风水布局 470
一 卜居而迁于此 470
二 风水观:藏风聚气 470
三 风水布局:龙、穴、砂、水、向 471
第七节 村庄格局 473
一 当下民居分布 473
二 古民居分布 474
三 祠堂分布 476
四 族山分布 478
第三章 燕坊村鄢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481
第一节 经济形态概况 481
一 产业演变:以商易农 481
二 明中期之后产业特征:重商轻农 482
三 因商而富 483
第二节 产权 483
一 宗族共有产权 483
二 家庭私有产权 492
三 家庭私有产权的调整与转让 495
四 家庭私有财产与宗族共有财产的转化 497
第三节 经营 498
一 公产经营 499
二 家庭经营 501
三 合作经营 504
第四节 分配 506
一 族产经营成果的分配 506
二 家庭经营成果的分配 507
三 国家赋税徭役的分配 511
第五节 消费 513
一 共同消费 513
二 家庭消费 515
第六节 财产继承 516
一 宗族共有财产的继承 516
二 家庭私有财产的继承 517
第七节 燕坊村的经济变迁 519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19
二 宗族经济单位的变迁 520
三 家庭经济单位的变迁 521
第八节 燕坊村经济实态 524
一 农业经济 524
二 商品经济 525
三 家庭经济 525
四 旅游经济 527
第四章 燕坊村鄢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528
第一节 社会形态概况 528
一 姓氏概况 528
二 人口概况 530
三 世系繁衍概况 531
第二节 社会构成 532
一 人口关系 532
二 婚姻关系 537
三 家庭 540
第三节 社会组织 542
一 理事会 542
二 桥会与轿会 543
三 雷子会与九皇会 543
第四节 社会交往 544
一 鄢氏内部交往 544
二 跨宗族交往 546
三 村庄外部交往 546
第五节 社会分化 547
一 血缘分化 547
二 财富分化 548
三 职业分化 551
第六节 社会冲突 552
一 族内冲突及调整 553
二 家庭冲突及宗族干预 554
三 宗族外部冲突 555
第七节 社会保障 557
一 富要救贫 558
二 社会救助 558
第八节 燕坊村社会变迁 560
一 人口与姓氏变迁 560
二 婚姻的变迁 561
三 理事会变迁 563
四 社会交往变迁 563
五 社会冲突变迁 564
六 社会保障变迁 565
第九节 燕坊村社会实态 566
一 人口、姓氏与生育观念 566
二 理事会 568
三 社会冲突 570
四 社会保障 570
第五章 燕坊村鄢氏宗族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573
第一节 信仰 573
一 祖先崇拜 573
二 生育崇拜 582
第二节 观念 583
一 诚信经商,赈济族众 583
二 子女尽孝,女子守节 586
第三节 习俗 588
一 婚礼习俗 588
二 做寿习俗 590
三 丧葬习俗 591
四 节日习俗 591
第四节 教育 594
一 书舍与私塾教育 594
二 家庭教育 596
第五节 燕坊村文化变迁 597
一 祖先崇拜的变迁 597
二 生育崇拜的变迁 599
三 习俗变迁 599
第六节 燕坊村文化实态 601
一 祖先崇拜 601
二 文化习俗 603
三 文化娱乐 603
四 教育 604
第六章 燕坊村鄢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606
第一节 治理形态概况 606
一 国家治理概况 606
二 宗族治理概况 607
第二节 治理主体 608
一 族权与绅权 608
二 父权与夫权 612
三 国家权力 614
第三节 治理内容 615
一 “堂”内事务 616
二 房支事务 618
三 家庭事务 618
四 国家事务 619
第四节 治理规则 619
第五节 治理过程 623
一 日常事务的治理过程 624
二 重大事务的治理过程 625
第六节 燕坊村治理变迁 628
一 行政区划的变迁 628
二 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成立与变迁 628
三 治理主体的变迁 630
第七节 燕坊村治理实态 631
一 村庄治理的社会基础 631
二 治理模式 632
三 宗族势力与强人治村 633
燕坊村调研小记 635
燕坊村调研日记(部分) 640
商优哺农:僻乡大族的合族共荣之道——浙中俞源村调查 691
第一章 始与兴:俞氏宗族的由来与发展 691
第一节 俞氏的由来与迁徙 691
一 俞姓源流考 691
二 俞氏祖先起源的论争 693
第二节 俞源村俞氏的繁衍 696
一 俞源村俞氏开基建村 696
二 扎根“朱颜”,改称“俞源” 697
三 聚落渐成,宗族繁盛 702
第三节 俞源村建制变迁 703
一 传统时期的俞源村村庄建制 703
二 1949年之后的俞源村村庄建制 704
第四节 俞源村村庄概况 705
一 曾经:百族共和,共谋发展 705
二 如今:村民齐心,重寻新路 706
第二章 俞源村自然形态与实态 709
第一节 自然环境 709
一 气候特征 709
二 地理特征 712
三 水资源特征 716
四 土壤特征 717
五 交通特征 718
第二节 人文环境 722
一 祖宗建筑:宗祠 722
二 人居建筑 726
三 神灵建筑 731
四 太极之谜 732
第三节 村庄自然实态 734
一 自然观的变化 734
二 交通实态 735
三 民居与村庄布局 735
第三章 俞源村俞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737
第一节 经济形态概况 737
一 土地占有 737
二 生产能力 738
第二节 产权 741
一 宗族共同产权 741
二 家庭私有产权 747
第三节 经营 750
一 共同财产的经营 751
二 家庭私有财产的经营 752
三 合作经营 753
第四节 交换 754
一 内外交换融合,促进与外界的联系 754
二 多样化经营,形成村中小社会 755
第五节 产业 755
一 农业生产 756
二 借贷商业 759
三 手工业 760
第六节 分配 761
一 族内分配 761
二 家内分配 762
三 赋税分配 765
第七节 消费 766
一 共同消费 766
二 家庭消费 767
第八节 财产继承 768
一 共有财产的继承 768
二 家庭财产的继承 768
第九节 俞源村经济变迁 770
一 宗族经济单位的变迁 770
二 家庭经济单位的变迁 771
第十节 俞源村经济实态 771
一 产权实态 771
二 经营实态 772
三 交换实态 773
四 消费实态 774
第四章 俞源村俞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775
第一节 社会形态概况 775
一 姓氏情况 775
二 人口概况 776
三 世代繁衍情况 777
第二节 社会构成 778
一 人口关系 778
二 婚姻关系 780
三 家庭关系 783
第三节 社会组织 784
一 春彩会(台阁会) 784
二 龙头会 786
三 孤会和培土会 787
四 其他组织 788
第四节 社会交往 789
一 族内交往 789
二 族外交往 790
第五节 社会分化 791
一 血缘分化 791
二 财富分化 792
三 职业分化 795
第六节 社会冲突 796
一 族内冲突 796
二 族外冲突 797
第七节 社会保障 799
一 周济贫乏 799
二 族内庇护 800
第八节 俞源村社会实态 801
一 人口关系 801
二 婚姻关系 802
三 家庭关系 803
四 邻里关系 803
五 社会组织 804
六 社会保障 804
第五章 俞源村俞氏宗族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806
第一节 文化形态概况 806
一 思想文化观念 806
二 文化教育 808
第二节 祖宗崇拜 809
一 祠堂 810
二 族谱 815
三 祖坟 819
四 祖屋 821
第三节 生育崇拜 821
一 添丁 822
二 信仰 825
三 过继 825
第四节 生活观念 826
一 亲疏有别,长幼有序 827
二 发家致仕,惠及乡里 827
第五节 生活习俗 828
一 婚嫁 828
二 丧葬 828
三 节日 829
第六节 文化活动 830
一 圆梦节:祈福圆梦,心想事成 830
二 擎台阁:消灾撵祸,驱邪祈福 831
第七节 文化教育 832
一 宗族教化的场所:藏书阁和私塾 832
二 宗族文化教育的保障机制:学田和蒙租 833
第八节 俞源村文化变迁 834
一 政治运动的冲击带来宗族文化的消弭 834
二 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带来宗族文化的复兴 836
第九节 俞源村文化实态 836
一 宗族文化的断层与接续 836
二 生活观念与习俗 839
三 文化活动与教育 840
第六章 俞源村俞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844
第一节 治理形态概况 844
一 所属行政区划的变迁 844
二 多元治理体系的形成 845
第二节 治理主体 845
一 宗族 846
二 国家 849
第三节 治理内容 850
一 宗族治理 850
二 国家治理 853
第四节 治理规则 854
一 族规 855
二 家法 859
三 国法 861
第四节 治理方式 862
一 软硬兼施的多样化治理 862
二 依靠国法的开放性治理 864
第五节 治理过程 865
一 族内治理活动 865
二 房内治理活动 866
三 家内治理活动 868
第六节 俞源村治理变迁 870
一 行政区划的变迁 870
二 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 870
第七节 俞源村治理实态 872
一 治理主体 872
二 治理内容 875
调查小记 878
调研日记(节选部分) 883
后记 914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思考》黄玉娇,周霞编著 2019
-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碳减排效应及优化政策研究》孙建 2019
- 《长江口物理、化学与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于非 2019
- 《中国环境记者调查报告 2015年卷》章轲,汪永晨 2019
- 《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2015年)》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编 2016
- 《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报告 2019版》穆荣平,蔺洁主编 2020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应用》李灵娜著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36》王强主编 2017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1》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8》王强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