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风骨  新旧时代的政法学人
风骨  新旧时代的政法学人

风骨 新旧时代的政法学人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夏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1881571
  • 页数:451 页
图书介绍:
《风骨 新旧时代的政法学人》目录

功过是非,留待来者评说——钱端升的人生路 1

亲历“三·一八惨案” 2

学高为范 3

“代表一个时代的专著” 4

《法国的政府》的变与未变 7

“国体攸关” 10

铁骨钱端升 11

迎接解放 14

钱端升在新中国 15

“为改造自己更好地服务祖国而学习” 16

揭批汤用彤、蔡元培 18

组建北京政法学院 20

1954年宪法法律顾问 22

“资产阶级宪法的反动本质” 22

钱端升在1957年 23

“批评‘三害’” 25

钱端升为什么被划为“右派”? 30

“以钱端升为首的小集团和一些右派分子躲藏不住了” 31

“钱端升是政法学界的右派阴谋家” 32

钱端升:“我的罪行” 36

“披着‘教授外衣’的美国特务费正清” 41

一件“值得一提却又令人痛惜”的事 44

最尊重周恩来 46

晚年钱端升 48

躲进红学成一统——吴恩裕的涅槃 54

从吴恩裕的红学贡献说起 54

早年吴恩裕 55

就读东北大学 56

在清华延期毕业 57

东北行健学会 59

吴恩裕与张东荪 61

考试插曲 63

在英国 64

在重庆 69

中华文化服务社的一段经历 71

执教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 71

执教北大 72

内战中的东北行 73

与学生的交往 74

吴恩裕的“旧学” 75

走进新时代 77

北京政法学院 78

呕心沥血的《历代西方政治论著选读》 80

新时代的学术 81

“比国民党时代还苦闷” 83

不自信的年代 86

躲进红学成一统 86

吴世昌与吴恩裕的交往 90

吴恩裕的红学贡献 92

吴恩裕专案组 94

“哭君归去太匆忙” 97

为学当如严景耀——严景耀和他的犯罪学世界 101

家世 101

在燕京 102

志愿犯人严景耀 102

研究生阶段 104

从北平到南京 106

游学美国 107

苏联研究会 108

南下 111

被提名上海工部局监狱副典狱长 112

助理典狱长严景耀 114

离职 118

监狱外的活动 120

社会科学讲习所 121

“越粤人才夸璧合” 124

供职新华银行 125

筹建民主促进会 126

燕大教授 127

燕园解放 130

见到毛泽东 132

严景耀与林寿晋 134

忠诚老实运动 135

筹建北京政法学院 136

恢复社会学的尝试 140

义助郭云观 141

“这些日子少出门为妙” 142

反“右”之后 148

解冻 150

卿本佳人,缘何从政——雷洁琼的人生路 152

雷氏家族 152

在美国 154

执教燕京 154

“一二·九运动” 157

在江西 160

政治讲习院 165

在上海 168

成立民主促进会 172

下关事件 173

重回燕京 179

走向解放 180

燕大往何处去? 182

雷洁琼、严景耀与吴晗 183

新中国成立后 184

雷副教务长 185

“右派”言行 188

内定“中右” 191

“神仙会” 193

“文化大革命” 194

晚景无限好 197

“搞到法院,我政治上也没问题”——徐敦璋传略 199

垫江徐家 200

青少年时代 201

清华八年 202

留学欧美 204

执教平津 206

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 210

“你简直是贱卖” 212

执教云大 213

颠沛在重庆 214

在日本 217

非常混乱,非常痛苦,非常矛盾 220

漫漫回国路 221

重庆三月 222

“一切如梦初醒” 223

孩子参军 225

“通过土改和忠诚老实,我一定要站起来” 226

在北京政法学院 228

哭着说“搞到法院,我政治上也没问题” 230

内定不戴帽“右派” 231

早逝 233

“老学究遇到新问题”——曾炳钧侧影 234

三岁丧父,十余岁丧母 234

清华四年 236

社会调查所 238

哥伦比亚读博士 239

曾炳钧与胡适 241

一波三折回国路 242

从学界到政界 244

执教武汉大学 247

曾炳钧教授的木箱 248

亲历“六一惨案” 249

再回清华 252

很努力地想跟上形势 253

参加土改 254

思想改造 255

“老学究遇到新问题” 256

学习与自我批判 257

走进新时代 259

法律的阶级性与继承性讨论 261

反“右”前后的内心世界 263

改变 264

曾炳钧的“检查” 265

曾炳钧的茫然 266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四篇文章 268

回归 271

八十岁时入党 273

晚年曾炳钧 275

四十四年非,重新活——费青的困惑 278

费氏三兄弟 279

大革命时代 280

为共产党人辩护 282

与张君劢的交往 286

认真准备公费留学考试 287

在德国拜谒施塔姆勒 288

在德国的朋友圈 292

执教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 294

拯救东吴法学院 295

逃离沦陷区 299

陪都重庆 302

亲历“一二·一惨案” 304

人民立场看宪草 308

复员北平 310

主编《中建》 311

费青与美国人 313

与张君劢之子的对话 315

走进新时代 316

北大课改 319

与潘汉典的交往 323

离开北大 323

四十四年非,重新活 326

“像一个有病的人求医生看病” 331

北京政法学院的费教务长 334

费青之死 335

“觉今是而昨非”——黄觉非的轮廓 339

模糊的黄觉非 340

“觉今是而昨非” 340

从学界到政界 341

回北平 343

回归学界 344

被管制的黄觉非 345

前进 347

北京政法学院 349

“错误”言论 349

黄觉非之死 350

迟来的追悼会 353

“挖地挖不出宪法来”——戴克光的剪影 355

少年戴克光 355

在清华 357

在清华加入国民党 358

清华助教 360

在伦敦 361

走马灯似的换工作 364

四川大学庚款讲座教授 367

中国行政学会 367

巡视党务 368

执教中央大学 370

监察院参事 371

江苏学院 372

车站事件 377

戴克光的天真 379

执教政治大学 380

在上海静待解放 381

边学习边改造 382

来到北京政法学院 386

“肃反运动” 388

反“右” 389

既然已经跃进了,何必还要“大跃进”? 389

转行 391

“戴老头是来休养的吧!” 392

“文化大革命” 393

戴克光之死 394

“生于宣统二年”——于振鹏的背影 396

“我应该是北京人” 396

求学时代 398

北京法文专门学校 399

中法大学 400

留学法兰西 402

求学巴黎 405

在国联工作 407

重回法国 409

漫漫归程 411

在昆明 412

入党与脱党 413

兼任中法大学训导长 415

担任云大法律系代主任 416

随中法大学复员 420

再回昆明 421

“在学问上显一手才能立足” 424

走,还是不走? 425

等待解放 426

设法认识共产党 428

“我觉得干不了” 429

清华法律系的停办 430

边工作边学习 432

革大学习 433

开设“政策法令”课 434

土改 435

“洗澡” 437

院系调整 438

“生于宣统二年” 439

划为“右派” 440

旧法风骨今安在?——代后记 4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