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尹成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1788774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目录

上篇:全球粮食危机 4

第一章 耕地—粮食安全的基础 4

第一节 世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需求 4

1.1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 4

1.2 世界耕地面积增长减缓 5

1.3 世界耕地供给呈偏紧态势 6

第二节 世界耕地资源分布与潜力制约 8

1.4 耕地分布不均衡性制约粮食增产潜力 8

1.5 探寻降低耕地分布不均衡性制约的途径 10

第三节 世界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 11

1.6 主要粮食生产国耕地出现不同程度减少 11

1.7 非洲、拉丁美洲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17

1.8 耕地质量下降对粮食生产潜力形成制约 20

第二章 淡水—粮食安全的命脉 26

第一节 世界淡水资源与粮食生产需求 26

2.1 淡水资源是粮食生产的源泉 26

2.2 世界淡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衡 27

第二节 世界淡水资源分布与潜力制约 32

2.3 主要粮食生产国人均淡水资源下降 32

2.4 发达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呈减少趋势 34

2.5 发展中国家淡水资源供求紧张 35

第三节 世界淡水资源利用与粮食安全 36

2.6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推进增加淡水需求 36

2.7 工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长 39

2.8 农业用水偏紧对粮食安全影响加重 40

第三章 世界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 44

第一节 世界粮食生产现状与趋势 44

3.1 世界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发展 44

3.2 主要粮食品种发展不均衡 46

3.3 世界粮食增长减缓且结构矛盾凸显 50

第二节 世界人口增长与粮食消费 51

3.4 巨大人口基数带来口粮消费刚性增长 51

3.5 膳食结构改善拉动粮食消费需求 53

3.6 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需增加粮食消费 56

第三节 世界工业粮食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60

3.7 粮食用途拓宽拉动需求增长 60

3.8 世界粮食供求发生两个关键性变化 61

第四节 世界畜牧业发展与粮食消费增长 62

3.9 畜牧业快速发展增加粮食消费 63

3.10 世界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 65

第五节 世界生物质能源开发与人争粮 66

3.11 美国一年烧掉2.1亿人口粮 66

3.12 美国加快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发脚步 68

3.13 欧盟生物柴油开发迅速扩张 69

第四章 世界粮食危机的发生与影响 72

第一节 粮食危机:概念与理论 72

4.1 粮食安全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73

4.2 粮食危机实质是供给与价格问题 74

4.3 粮食危机形成的过程与阶段 77

第二节 粮食危机波及众多国家 78

4.4 一些国家粮食短缺、粮价大涨 78

4.5 一些国家发生粮荒、民众饥饿 79

4.6 一些国家物价飙升、通货膨胀 80

4.7 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80

第三节 世界粮食危机的特征 81

4.8 国际市场粮价持续暴涨狂飙 82

4.9 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矛盾加剧 83

4.10 部分国家紧急叫停粮食出口 84

4.11 世界粮食库消比跌破安全线 85

第五章 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背景与原因 89

第一节 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危害粮食生产 89

5.1 严重干旱使一些国家粮食大幅减产 89

5.2 一些地区干旱呈现常态化趋势 90

第二节 石油危机推动粮食成本与价格飙升 91

5.3 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同步上涨 91

5.4 跨国巨头在粮食危机中攫取超额利润 92

第三节 生物质能源利用烧掉缺粮国部分口粮 93

5.5 富人的汽车吃掉穷人的面包 93

5.6 生物质能源开发扭曲世界粮食贸易格局 94

5.7 生物柴油开发导致食用油供给短缺 9

第四节 农业投入不足弱化粮食生产能力 97

5.8 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长期投人不足 97

5.9 世界粮食储备明显下降 98

第五节 迷信贸易自由化造成粮食自给能力下降 100

5.10 迷信贸易自由化使他们面对饥饿束手无策 100

5.11 海地从大米自给到依赖进口的蜕变 102

5.12 不能掌握自己饭碗的苦衷和教训 102

第六节 巨额农业补贴政策冲击一些国家农业 103

5.13 “便宜”农产品冲击相关国家粮食生产 104

5.14 “共同农业政策”对别国农业的冲击力 106

5.15 农产品倾销是巨额农业补贴的实质 108

第七节 金融类因素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108

5.16 农产品期货投机推动粮食价格狂涨 109

5.17 美元贬值与汇率波动推高粮食价格 109

第六章 消除世界粮食危机的政策路径与前景 112

第一节 世界应对粮食危机的紧急措施 112

6.1 援助:世界对粮食危机的紧急响应 112

6.2 紧急粮食补贴:粮食自给能力不足国家的政策选择 113

6.3 限制出口:传统粮食出口国的自保之策 114

第二节 粮食保护主义与粮食贸易自由化:争论中的两条路径 116

6.4 追求自给自足的“粮食保护主义” 116

6.5 推崇世界粮食贸易自由化 118

6.6 罗马—北海道—多哈:围绕农业补贴的艰难谈判 120

第三节 扑朔迷离:发达国家削减农业补贴前景 122

6.7 美国对农业实行巨额补贴政策 122

6.8 巨额农业补贴:美国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政策 123

第四节 仍行其道: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发加快 124

6.9 醉翁之意不在酒:发展乙醇燃料的真实动机 124

6.10 扶持生物质能源是变相增加农业补贴 126

6.11 发展生物质能源给美国带来丰厚利益 127

6.12 粮食型生物质能源是美国手中的战略武器 128

下篇:中国粮食安全 134

第七章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及格局 13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 134

7.1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内涵丰富 134

7.2 坚持长远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措施 136

第二节 手中有粮,供求基本平衡 136

7.3 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137

7.4 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95%以上 137

7.5 粮食价格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142

7.6 粮食库消比高于粮食安全警戒线 143

7.7 中国是谷物净出口国 144

第三节 手中有粮,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145

7.8 畜产品供给丰富充足 145

7.9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 147

7.10 蔬菜品种丰富供给充裕 149

7.11 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一 150

7.12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优化 151

7.13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152

第四节 手中有粮,来自不竭源头 153

7.14 手中之粮来自以自给为主的粮食安全方针 154

7.15 手中之粮来自强农惠农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154

7.16 手中之粮来自农业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 155

7.17 手中之粮来自健全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 155

7.18 手中之粮来自农村传统的农户储粮 157

第八章 改革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160

第一节 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160

8.1 20世纪80年代5个中央1号文件的改革取向 160

8.2 确立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64

8.3 建立健全市场化农产品流通体制 165

8.4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167

8.5 建立健全强农惠农政策基本体系 169

第二节 农村改革的历史性贡献 170

8.6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70

8.7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重大转变 174

第三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79

8.8 30年农村改革经验弥足珍贵 180

8.9 30年农村改革启示惠及后人 181

第九章 粮食生产重大跨越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184

第一节 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与阶段性重大跨越 184

9.1 实现粮食生产阶段性重大跨越的综合性因素 184

9.2 我国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特征 185

9.3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 187

第二节 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 188

9.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188

9.5 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 189

第三节 粮食生产与强化农业基础 190

9.6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190

9.7 强化农业基础是粮食生产重大跨越的保证 191

第四节 粮食生产与保护农民积极性 192

9.8 种粮农民增收是粮食增产的内在动力 192

9.9 越是丰收越要防止谷贱伤农 193

第五节 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与措施 194

9.10 粮食增产依靠稳定完善农村基本政策 194

9.1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条件 195

9.12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196

第十章 粮食生产波动规律与超常性波动 198

第一节 粮食生产波动的状况及特征 198

10.1 1949~1977年的粮食生产波动 198

10.2 1978~2007年的粮食生产波动 199

10.3 粮食生产波动的规律性及特点 200

第二节 粮食生产波动形成的主要因素 201

10.4 政策导向与粮食生产波动 202

10.5 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波动 202

10.6 农业投入与粮食生产波动 203

第三节 粮食生产超常性波动的影响 204

10.7 粮食超常性波动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205

10.8 粮食超常性波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 205

10.9 粮食超常性波动抑制农村消费需求 206

第四节 防御粮食生产超常性波动及影响 208

10.10 从解决“水”入手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208

10.11 努力提高农业防灾抗灾的科技含量 208

10.12 加强粮食超常性波动预警与应对 209

第十一章 粮食生产徘徊期与通货膨胀 212

第一节 粮食生产徘徊期及成因 212

11.1 粮食生产徘徊期及徘徊状况 212

11.2 粮食生产徘徊期的主要成因 213

第二节 粮食生产徘徊期引发推动通胀的原因 214

11.3 粮食生产徘徊期与物价总水平 214

11.4 粮食生产徘徊期与物价总水平关联度加大 217

11.5 粮食生产徘徊期加剧粮食供求偏紧 218

第三节 加强农业与防止通货膨胀的启示 219

11.6 粮食供给对宏观经济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219

11.7 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大力加强农业 221

11.8 防御粮食生产徘徊是防止通胀的基础性工作 222

第十二章 加快农业发展与“三农”工作理念创新 226

第一节 作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大判断 226

12.1 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26

12.2 农业和农村发生重大变化 227

第二节 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229

12.3 坚持强农惠农的政策取向 229

12.4 把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贯穿“三农”工作 230

第三节 确立“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230

12.5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位置 230

12.6 从农业基础地位到农业战略地位 231

第四节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232

12.7 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三农”工作理念 232

12.8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前提 234

12.9 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 235

第五节 作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 236

12.10 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要发展阶段 236

12.11 把统筹、反哺、支持贯穿于农业政策之中 237

第六节 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 238

12.12 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239

12.13 把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和条件 240

第七节 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41

12.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41

12.15 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农情的现代农业 242

第十三章 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与强农惠农政策 246

第一节 粮食生产创造“五丰五增”的奇迹 246

13.1 任何时候都不能说粮食问题解决了 246

13.2 一个难得的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 248

13.3 强农惠农政策催生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 251

第二节 粮食发展与扶持政策效应 252

13.4 新时期5个中央1号文件的重大使命 252

13.5 强农惠农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255

第三节 粮食增产与科技支撑 259

13.6 农业科技进步是粮食稳定增产的有力支撑 259

13.7 自主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力 260

13.8 发挥农业技术集成与配套的综合支撑作用 261

第四节 粮食生产与基础设施建设 262

13.9 优势区域布局提升粮食生产区域化、规模化 262

13.10 优粮工程打造粮食主产区稳定增产基础 263

13.11 “七大体系”建设增强粮食发展支撑能力 265

第十四章 10000亿斤粮食的重量与分量 268

第一节 粮食生产再上10000亿斤台阶 268

14.1 粮食重返10000亿斤台阶的冲刺与力量 268

14.2 10000亿斤粮食向世界作出不凡昭示 270

第二节 10000亿斤粮食: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272

14.3 有效应对了世界粮食危机带来的影响 272

14.4 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73

14.5 有力支持了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 274

14.6 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275

第三节 粮食重返10000亿斤台阶的启迪 275

14.7 粮食生产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276

14.8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277

14.9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78

14.10 粮食有效供给能力是国家社会保障能力的重要体现 279

第十五章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282

第一节 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及其影响 282

15.1 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显现 282

15.2 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 284

第二节 粮食生产发展面临严重资源制约 287

15.3 耕地和淡水资源对粮食发展制约加大 287

15.4 隐藏在工业化、城镇化中的“两化”问题 289

15.5 一些地方出现没有耕地、没有农业的村庄 290

第三节 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态势明显 291

15.6 2亿多人农产品消费从“自给型”转变为“商品型” 291

15.7 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消费持续增加 292

15.8 粮食消费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294

第四节 国际农业竞争影响日益加深 297

15.9 国际农业竞争呈现新的特点 297

15.10 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 298

15.11 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传导加快 300

第五节 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加重 301

15.12 全球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影响增大 302

15.13 重大自然灾害呈多发态势 302

15.14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 303

15.15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304

第十六章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含义与提升 308

第一节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 308

16.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要素 308

16.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的规律性及特点 309

第二节 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310

16.3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能力 311

16.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 311

16.5 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312

第三节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选择 312

16.6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巩固与提高并重 313

16.7 创新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思路 314

16.8 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15

第四节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 316

16.9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要素 316

16.10 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撑要素 317

16.11 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促进要素 318

16.12 健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要素 318

第十七章 现代农业建设与国家粮食安全 322

第一节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趋势 322

17.1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322

17.2 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323

第二节 我国现代农业的地位与发展 326

17.3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方向 326

17.4 正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关键时刻 327

第三节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329

17.5 坚持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329

17.6 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首位 330

17.7 坚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331

17.8 坚持实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332

17.9 坚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333

第四节 现代农业建设的任务与措施 335

17.10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335

17.11 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336

17.1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 337

17.13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37

17.14 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339

第十八章 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主产区建设 344

第一节 粮食主产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344

18.1 粮食主产区的布局与优势 344

18.2 粮食主产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346

18.3 防止粮食主产区向粮食平衡区演变 347

第二节 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的对策措施 349

18.4 不可忽视粮食主产区面临的新问题 349

18.5 着力打造坚实可靠的粮食主产区 350

第三节 现代农垦企业与提高粮食生产率 353

18.6 农垦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 353

18.7 把农垦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性商品粮基地 355

第十九章 国家粮食安全与生物质能源开发 358

第一节 积极推进非粮型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 358

19.1 坚持生物质能源开发“三不争”原则 358

19.2 积极探索非粮型生物质能源开发路子 360

19.3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是农业功能的拓展 361

第二节 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潜能与作用 362

19.4 发展非粮型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 362

19.5 农民增收和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 363

19.6 农作物秸秆蕴藏3亿吨标准煤 364

第三节 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形式与策略 365

19.7 多种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形式 365

19.8 立足国情发展生物质能源 366

第二十章 农业国际化与农业产业安全 370

第一节 农业跨国公司对全球农业的主导与控制 370

20.1 发达国家掌控农业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370

20.2 四大跨国粮商垄断世界八成粮食贸易量 371

第二节 农业跨国公司开展全球农业布局的策略 373

20.3 农业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逐利动机 373

20.4 农业跨国公司开展兼并收购的“三步曲” 373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驻在国农业的双重影响 375

20.5 农业跨国公司推动农业国际化的作用 375

20.6 农业跨国公司带给驻在国农业的风险 376

第四节 正确把握农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378

20.7 严格把握农业跨国公司进入领域及程度 378

20.8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国际合作监管机制 380

20.9 大力提升我国农业企业竞争力 381

20.10 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战略 382

第二十一章 国家粮食安全与构建长效机制 384

第一节 构建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意义及思路 384

21.1 有长效机制才有长远国家粮食安全 384

21.2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思路 385

第二节 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财政支持机制 386

21.3 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的财政投入机制 386

21.4 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的财政补贴机制 390

第三节 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金融支持机制 391

21.5 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金融支持 391

21.6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三农”机制 392

21.7 拓宽农村金融支持“三农”业务领域 393

第四节 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机制 394

21.8 实行“两个最严格的制度” 394

21.9 科学把握耕地保护的三个关键 395

第五节 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396

21.10 建立粮食生产风险预警机制 396

21.11 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保险 397

21.12 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398

21.13 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399

第六节 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价格形成机制 399

21.14 理顺粮食价格是改善粮食市场调控的关键 400

21.15 坚持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401

第七节 建立健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储备机制 403

21.16 健全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403

21.17 健全完善粮食储备风险调节机制 404

第二十二章 中国完全能够养活自己 406

第一节 布朗先后两次提出一个问题 406

22.1 1994年布朗提出的问题 406

22.2 2008年布朗重提老问题 408

第二节 重读《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409

22.3 12年前写在书面上的回应 409

22.4 12年后写在田野里的答案 412

第三节 用多维视角看中国吃饭问题 414

22.5 视角一:看中国粮食增产的潜力和途径 414

22.6 视角二:看中国粮食安全的制度和政策优势 416

22.7 视角三:看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现实基础 417

第四节 坚持做到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 420

22.8 一项事关中国吃饭问题的战略决策 420

22.9 一个事关中国吃饭问题的重大部署 423

22.10 一条事关中国吃饭问题的必守红线 4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