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如何纳税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如何纳税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如何纳税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索晓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5816630
  • 页数:2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严格依据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之后的法规政策编写,系统地对常见税种、税款计算、税收优惠、纳税程序均给与全面阐述实用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企业纳税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税收法规知识。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如何纳税》目录

第1章 为什么要纳税——税法基础知识 1

1.1 税收与税法 1

1.1.1 什么是税收 1

1.1.2 什么是税法 1

1.1.3 税收和税法的关系 2

1.2 税法的构成要素 2

1.2.1 什么是税法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分别是什么 2

1.2.2 什么是纳税义务人 3

1.2.3 什么是课税对象 4

1.2.4 什么是计税依据 4

1.2.5 什么是税目 4

1.2.6 什么是税率 5

1.2.7 什么是纳税环节 5

1.2.8 什么是纳税期限 6

1.2.9 什么是纳税地点 6

1.2.10 什么是减税免税 6

1.3 我国现行各税种简介 7

1.3.1 我国现行各税种简介 7

1.3.2 流转税简介 8

1.3.3 所得税简介 8

第2章 商品流通要纳税——增值税 9

2.1 认识增值税 9

2.1.1 增值税的概念 9

2.1.2 增值税的特点 10

2.1.3 什么是增值税的增值额 10

2.2 纳税人 10

2.2.1 什么人需要缴纳增值税 10

2.2.2 为什么要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11

2.2.3 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 11

2.2.4 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 12

2.2.5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与管理 12

2.3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3

2.3.1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的基本规定 13

2.3.2 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有哪些 13

2.3.3 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有哪些 14

2.3.4 什么是混合销售行为 14

2.3.5 对混合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 15

2.3.6 什么是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 15

2.3.7 对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的税务处理 15

2.3.8 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货物和收入 16

2.4 增值税的税率 16

2.4.1 增值税税率的一般规定 16

2.4.2 增值税税率的特别规定 17

2.5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应该如何计算 18

2.5.1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18

2.5.2 销项税额的计算 18

2.5.3 销项税额的确定 19

2.5.4 进项税额的计算 20

2.5.5 进项税额的确定 20

2.6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应该如何计算 22

2.6.1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22

2.6.2 含税销售额怎样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 22

2.7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22

2.7.1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22

2.7.2 关税完税价格的含义 22

2.8 特殊情况下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23

2.8.1 以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23

2.8.2 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23

2.8.3 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23

2.8.4 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应纳税额的计算 23

2.8.5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23

2.8.6 包装物押金是否计入销售额 24

2.9 如何享受增值税的减税、免税优惠待遇 24

可以免征增值税的项目 24

2.10 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的计算 26

2.10.1 什么是出口货物退(免)税 26

2.10.2 哪些货物可以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 26

2.10.3 可以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28

2.10.4 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退税率 28

2.10.5 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 28

2.11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 29

2.11.1 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 29

2.11.2 哪些纳税人可领购使用专用发票 30

2.11.3 哪些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专用发票 30

2.11.4 哪种情况需要开具专用发票 30

2.11.5 哪种情况不得开具专用发票 31

2.11.6 怎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31

2.11.7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限的规定 32

2.11.8 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管理的规定 32

2.11.9 销货退回或销售折让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32

2.11.10 小规模纳税人如何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33

2.12 增值税如何缴纳申报 34

2.12.1 什么是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4

2.12.2 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34

2.12.3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34

2.12.4 增值税的纳税地点是怎样规定的 35

2.12.5 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纳税申报表 35

2.12.6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纳税申报表如何填报 39

第3章 寓禁于征——消费税 41

3.1认识消费税 41

3.1.1消费税的含义 41

3.1.2 消费税的特点 41

3.2 消费税的纳税人 42

3.3 消费税的税目 42

3.3.1哪些消费品属于应纳税消费品 42

3.3.2 消费税的税目 43

3.4 纳税环节与计算方法 46

3.4.1什么是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46

3.4.2 消费税具体的纳税环节 46

3.5 税率 47

3.5.1消费税的税率的一般规定 47

3.5.2 兼营情况下,如何确定税率 48

3.6 消费税的计算 49

3.6.1 消费税计算的方法 49

3.6.2 应税销售行为的确定 49

3.6.3 定额税率情况下的计税依据 50

3.6.4 销售额的确定 50

3.6.5 销售额中扣除外购已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规定 50

3.7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的税务处理 51

3.7.1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确定 51

3.7.2 委托加工条件下应纳消费税的代收代缴 51

3.7.3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51

3.7.4 用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计算征收消费税问题 52

3.8 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53

3.8.1 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基本规定 53

3.8.2 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53

3.9 消费税的退(免)政策及退(免)税额的计算 54

3.9.1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免税规定 54

3.9.2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退税 54

3.9.3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税率的确定 55

3.9.4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的计算 55

3.10 消费税的缴纳 55

3.10.1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55

3.10.2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56

3.10.3 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56

3.10.4 报缴税款的方法 57

3.10.5 消费税的纳税申报表 57

第4章 国之大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59

4.1 营改增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59

4.1.1 营改增的历史沿革 59

4.1.2 营改增的征税范围 60

4.1.3 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62

4.2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62

4.2.1 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62

4.2.2 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63

4.3 营改增税率与征收率 63

4.3.1 增值税税率 63

4.3.2 零税率 63

4.3.3 征收率 64

4.4 应纳税额的计算 64

4.4.1 营改增的计税方法 64

4.4.2 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65

4.4.3 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73

4.4.4 原增值税纳税人有关政策 77

4.5 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79

4.5.1 兼营行为 79

4.5.2 混合销售行为 80

4.6 税收优惠 80

4.6.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 80

4.6.2 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规定 86

4.6.3 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 87

4.6.4 其他有关减免税规定 88

4.7 征收管理 88

4.7.1 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88

4.7.2 纳税期限 89

4.7.3 纳税地点 89

4.7.4 营改增的征收机关 90

4.7.5 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90

第5章 常见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91

5.1 认识城市维护建设税 91

5.1.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含义 91

5.1.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 91

5.2 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92

5.2.1 征税范围 92

5.2.2 纳税人 92

5.3 税率 92

5.3.1 税率的基本规定 92

5.3.2 税率适用中的特殊情况 93

5.4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算 93

5.4.1 计税依据 93

5.4.2 税收减免 93

5.4.3 应纳税额的计算 94

5.5 征收管理 94

5.5.1 纳税地点 94

5.5.2 违章处理 94

5.5.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申报表 95

5.6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95

5.6.1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概念 95

5.6.2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计征依据 96

5.6.3 教育费附加计征比率 96

5.6.4 教育费附加的优惠减免 96

5.6.5 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96

5.6.6 教育费附加的纳税申报表 96

第6章 以利分成——企业所得税 99

6.1 认识企业所得税 99

6.1.1 企业所得税的含义 99

6.1.2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100

6.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 100

6.2.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00

6.2.2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102

6.2.3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02

6.3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03

6.3.1 收入总额 103

6.3.2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104

6.3.3 扣除原则和范围 106

6.3.4 不得扣除的项目 110

6.3.5 亏损弥补 111

6.4 资产的税务处理 111

6.4.1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111

6.4.2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113

6.4.3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113

6.4.4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114

6.4.5 存货的税务处理 115

6.4.6 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115

6.4.7 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116

6.5 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 116

6.5.1 企业重组的定义 116

6.5.2 企业重组的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 117

6.5.3 企业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 118

6.6 应纳税额的计算 121

6.6.1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121

6.6.2 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122

6.6.3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122

6.7 税收优惠 123

6.7.1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的税收优惠 123

6.7.2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税收优惠 123

6.7.3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的税收优惠 124

6.7.4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的税收优惠 124

6.7.5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124

6.7.6 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125

6.7.7 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125

6.7.8 创投企业的税收优惠 125

6.7.9 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 126

6.7.10 减计收入的税收优惠 126

6.7.11 税额抵免的税收优惠 126

6.7.12 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优惠 127

6.7.13 非居民企业的税收优惠 127

6.7.14 其他税收优惠 127

6.8 征收管理 128

6.8.1 纳税地点 128

6.8.2 纳税期限 128

6.8.3 纳税申报 129

6.8.4 纳税申报表的格式 129

第7章 人人有责——个人所得税 131

7.1 认识个人所得税 131

7.1.1 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131

7.1.2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32

7.2 征税对象 132

7.2.1 工资、薪金所得 132

7.2.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33

7.2.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133

7.2.4 劳务报酬所得 134

7.2.5 稿酬所得 134

7.2.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135

7.2.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136

7.2.8 财产租赁所得 136

7.2.9 财产转让所得 136

7.2.10 偶然所得 136

7.2.11 其他所得 137

7.3 纳税人 137

7.3.1 关于纳税人的基本规定 137

7.3.2 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137

7.3.3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范围 137

7.3.4 所得来源的确定 138

7.3.5 扣缴义务人 139

7.4 税率 139

7.5 应纳税额的计算 141

7.5.1 如何确定计税依据 141

7.5.2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142

7.5.3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146

7.5.4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151

7.5.5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152

7.5.6 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153

7.5.7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税方法 153

7.5.8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计税方法 154

7.5.9 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税方法 154

7.5.10 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 155

7.5.11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计税方法 155

7.5.12 扣除捐赠款的计税方法 156

7.5.13 境外缴纳税额抵免的计税方法 156

7.5.14 两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计税方法 157

7.6 减免税优惠 157

7.6.1 免税项目 157

7.6.2 减税项目 158

7.6.3 暂免征税项目 159

7.6.4 税收减免的审批 161

7.7 申报和缴纳 161

7.7.1 源泉扣缴情况下的申报和缴纳 161

7.7.2 自行申报情况如何纳税 162

7.8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163

7.8.1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纳税人 163

7.8.2 税率 164

7.8.3 查账征收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64

7.8.4 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167

7.8.5 税收优惠 168

7.8.6 征收管理 168

7.8.7 代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 169

第8章 房市调控新武器——房产税 171

8.1 认识房产税 171

8.1.1 房产税的概念 171

8.1.2 房产税的特点 172

8.2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 172

8.2.1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172

8.2.2 房产税的纳税人 172

8.3 房产税的计算 173

8.3.1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173

8.3.2 房产税的税率 174

8.3.3 减免税优惠 174

8.3.4 房产税的计算 175

8.4 房产税的申报缴纳 175

8.4.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75

8.4.2 纳税期限 176

8.4.3 纳税申报 176

8.4.4 纳税地点 176

8.4.5 房产税纳税申报表 176

第9章 立约启账要纳税——印花税 179

9.1 印花税的纳税人 179

9.1.1 印花税的含义 179

9.1.2 印花税的特点 179

9.1.3 印花税票 180

9.2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181

9.2.1 经济合同 181

9.2.2 产权转移书据 182

9.2.3 营业账簿 182

9.2.4 权利、许可证照 182

9.2.5 经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183

9.3 印花税的纳税人 183

9.4 印花税的计算 183

9.4.1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183

9.4.2 印花税的税率 186

9.4.3 印花税的减免规定 188

9.4.4 印花税的计算 188

9.5 印花税的缴纳 189

9.5.1 印花税的纳税办法 189

9.5.2 责任和义务 190

9.5.3 印花税的违章处理 191

9.5.4 印花税的纳税环节 191

9.5.5 印花税的纳税地点 191

9.5.6 印花税的纳税申报表 191

第10章 养车要交车船税——车船税 193

10.1 车船税基本知识 193

10.1.1 车船税的概念 193

10.1.2 车船税的特点 193

10.2 车船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额 194

10.2.1 纳税义务人 194

10.2.2 征税范围 194

10.2.3 税目与税率 195

10.3 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196

10.3.1 计税依据 196

10.3.2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97

10.4 减免税优惠 197

10.4.1 法定减免 197

10.4.2 特定减免 198

10.5 申报和缴纳 198

10.5.1 车船税的纳税期限 198

10.5.2 车船税的纳税地点 198

10.5.3 车船税的申报缴纳 199

10.5.4 《车船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 199

第11章 依法纳税很重要——税收征收管理 203

11.1 税收征收管理概述 203

11.1.1 什么是税收征收管理 203

11.1.2 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 203

11.1.3 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 204

11.2 税务登记 204

11.2.1 什么是税务登记 204

11.2.2 税务登记管理的内容 204

11.2.3 哪些纳税人需要办理开业税务登记 204

11.2.4 纳税人怎样办理开业税务登记 205

11.2.5 纳税人发生哪些情况时应当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206

11.2.6 纳税人怎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206

11.2.7 纳税人发生哪些情况时应当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207

11.2.8 纳税人怎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207

11.2.9 如何办理停业、复业登记 208

11.2.10 税务登记证有哪些用途 208

11.2.11 税务登记证需要审验吗?如何审验 209

11.3 纳税人的账簿、凭证管理 209

11.3.1 账簿设立 209

11.3.2 记账核算 210

11.3.3 账簿保管 210

11.3.4 税收证明管理 210

11.3.5 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法律责任 211

11.3.6 如何进行发票管理 211

11.4 纳税申报管理 212

11.4.1 什么是纳税申报,需要申报那些材料 212

11.4.2 纳税申报的方式 213

11.4.3 纳税申报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213

11.4.4 纳税人怎样进行纳税申报 214

11.4.5 纳税人怎样办理延期申报 214

11.5 税务检查 215

11.5.1 什么是税务检查 215

11.5.2 税务检查的形式与方法 215

11.6 涉税双方的法律责任 215

11.6.1 法律责任的含义 215

11.6.2 纳税人违反税务管理的行为及处罚 216

11.6.3 纳税人的欠税行为及处罚 216

11.6.4 偷税行为及处罚 216

11.6.5 抗税行为及处罚 217

11.6.6 行贿行为及处罚 217

11.6.7 骗税行为及处罚 217

11.6.8 其他违法行为及处罚 218

附录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2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