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地理环境概述
地理环境概述

地理环境概述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兆量,陈宗兴,崔海亭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78009
  • 页数:156 页
图书介绍:阐述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地带性规律、人地关系规律和距离衰减规律。阐述支撑基本规律的核心概念:区位、区域和景观。用生动的实例说明基本规律和概念。用形象的图件说明抽象的理论。读者对象是地理、景观、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关心和热爱地理学的读者。
《地理环境概述》目录

1人地关系 1

1.1 地理环境综合体 1

1.1.1 自然环境的层次 2

1.1.2 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 5

1.2 地理环境的影响 5

1.2.1 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的影响 5

1.2.2 地理环境对交通规则的影响 6

1.2.3 地理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8

1.3 人地关系必然律 10

1.3.1 无此必不然——人离不开自然 10

1.3.2 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10

1.3.3 万事齐备,只欠东风 11

1.4 人地关系递进律 11

1.4.1 自然环境对社会影响的阶段性 11

1.4.2 美国地域开发的阶段性 12

1.5 人地关系反馈律 13

1.5.1 自然规律不可违背 13

1.5.2 违反自然规律,受自然的惩罚 14

1.5.3 土豆与爱尔兰人口 15

1.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6

1.6.1 社会进步的标志 16

1.6.2 人地和谐的元阳梯田 16

2纬度地带性 19

2.1 地带性规律的基础 19

2.1.1 纬度与太阳辐射 19

2.1.2 地球自转与气压带 20

2.1.3 南北差异——纬度地带性的表现 22

2.2 纬度地带性对人种的影响 22

2.3 我国东部的纬度地带性 24

2.4 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 27

专栏1我国文化南北差异 27

南婉北爽 28

南柔北刚 31

南米北面 33

南北凝聚 34

专栏2经济文化中心的南北转移 35

3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36

3.1 经度地带性是地带性的一次叠加 36

3.2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36

3.2.1 季风的正面影响 37

3.2.2 季风的负面影响 38

3.3 我国社会经济的东西差异 39

3.3.1 一江春水向东流 39

3.3.2 历史发展与东西差异 41

3.3.3 经济区划中的东西差异烙印 42

3.4 垂直地带性是地带性的二次叠加 43

3.5 垂直地带性的影响 44

3.5.1 山脊的分界性 44

3.5.2 山区景观多样性 45

3.5.3 山高坡陡,交通不便 46

3.6 青藏高原的独特景观 49

3.6.1 自然景观特色 49

3.6.2 人文景观特色 50

专栏3海陆分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2

东半球和西半球社会发展的差异 52

欧亚大陆东部和西部的地理环境差异 53

中美两国经度地带性比较 53

专栏4山水文化 54

4非地带性因素 57

4.1 岩石和矿床 57

4.1.1 岩石 57

4.1.2 矿床 61

4.2 瀑布 61

4.3 地震和火山 62

4.3.1 地震 62

4.3.2 火山 64

4.4 地热和温泉 65

4.5 坡地重力地质作用 67

4.6 岛屿 68

5景观 70

5.1 地域分异 70

5.2 景观 72

5.2.1 独特的环境塑造独特的景观 72

5.2.2 人是景观的魂 74

5.2.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76

5.2.4 燕园寻芳 78

5.3 景观保护 79

专栏5文学的环境背景 81

唐诗《清明》析疑 81

《桃花源记》原址在哪里? 83

大观园园址的争议 85

6建筑中的地理环境烙印 86

6.1 对立的观点产生对立的评价 86

6.1.1 中央电视台新楼评价的分歧 86

6.1.2 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87

6.1.3 温柔敦厚和楞歪斜怪 88

6.1.4 丑的审美价值 90

6.2 距离产生美 90

6.2.1 环境与建筑美 91

6.2.2 与环境协调的杭州三塔 91

6.3 地理环境与色彩观 93

6.3.1 希腊蓝与中国红 93

6.3.2 天轻地重 94

6.4 中西建筑比较 95

6.4.1 木结构对建筑体形的影响 95

6.4.2 外实内虚,墙体发达 96

专栏6对复制与拆真建假的反思 96

城市文化景观无法复制 97

城市自然环境无法复制 98

拆真建假不可取 99

济南火车站的拆与建 99

北京王府井的景观开发 101

7区位 103

7.1 区位的特征 103

7.1.1 综合性 103

7.1.2 确定性和稀缺性 104

7.1.3 层次性 105

7.1.4 历史性 105

7.2 距离与距离衰减规律 106

7.2.1 距离的多样性 106

7.2.2 距离时空压缩 107

7.2.3 距离衰减规律 108

7.3 有关区位的理论 109

7.3.1 农业区位论 109

7.3.2 区位商 110

7.4 区位宏观预测 111

7.4.1 中心区位 111

7.4.2 门户区位 112

7.5 区位微观预测 112

7.5.1 区位的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 112

7.5.2 城市的转移和蠕移 113

7.5.3 地价缺口 115

7.6 地理界线 115

7.6.1 突变型界线和渐变型界线 115

7.6.2 胡焕庸人口分布线 116

7.6.3 边境优势 117

7.6.4 一带一路推动边境口岸繁荣 119

8区域 121

8.1 区域的特征 121

8.1.1 区域多样性和可度量性 121

8.1.2 区域历史性 122

8.1.3 区域层次性 123

8.2 区域发展指标 123

8.3 区域发展条件 124

8.3.1 比较优势 124

8.3.2 后发优势 125

8.4 区域发展规律 127

8.4.1 产业现代化 128

8.4.2 聚落城市化 129

8.4.3 环境生态化 130

8.4.4 区域经济开放化 130

8.4.5 区域内部平衡化 130

8.5 行政区 131

8.5.1 行政区经济 132

8.5.2 行政中心强集聚力 132

8.6 区划 133

8.6.1 区划原则 133

8.6.2 公路自然区划 134

专栏7主体功能区划 135

主体功能区划原则 135

四类主体功能区域 135

实施主体功能区划的保障 138

9地理环境评述 139

9.1 有关人地关系的论述 139

9.1.1 地理环境决定论 139

9.1.2 “人定胜天”观 140

9.2 自然资源评价 141

9.2.1 自然资源有用性 141

9.2.2 自然资源有限性 142

9.2.3 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性 142

9.2.4 自然资源中有人的附加劳动 143

9.3 评价自然环境的综合观 144

9.3.1 有利和不利统一 144

9.3.2 数量和质量统一,绝对量和相对量统一 144

9.4 区域综合观 146

9.4.1 时空综合 146

9.4.2 要素综合 146

专栏8评价大型工程的综合观 147

专栏9澳门环境评述 148

双屿港陨落和澳门兴起 148

填海架桥 150

澳门的优势 151

大三巴和圣保罗学院 153

中葡交融的景观 155

主要参考文献 1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