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构造地质学简明教程
构造地质学简明教程

构造地质学简明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德超,赵德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6092341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李忠权和刘顺主编的《构造地质学(第三版)》的基础上,经精简而成。针对非地质学专业对构造地质学的教学要求,以及近十几年来构造地质学发展的现状和前缘,教材重点介绍了主要地质构造的分类依据与识别特征;在内容上力求简明易懂,同时尽可能反映当代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和发展现状。本书可用作地矿勘查、石油、矿业、水利水电、建材、建筑工程、铁道、化工、农业、环境等有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相关行业科研和生产人员参考。
上一篇:北京尘暴与环境下一篇:追逐类星体
《构造地质学简明教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1

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原生构造 4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4

一、岩层、层面、层理及其识别 4

二、利用原生沉积构造确定岩层的顶、底面 6

第二节 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 10

第三节 火山岩层的原生构造及顶、底面识别 10

一、火山岩层的原生构造 10

二、火山岩层顶、底面判别 11

第三章 地质构造产状、岩层出露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 13

第一节 地质构造的产状 13

一、面状构造的产状及其表示方法 13

二、线状构造的产状及其表示方法 15

第二节 岩层的出露特征 16

一、水平岩层露头形态、露头宽度及厚度 16

二、直立岩层露头形态、露头宽度及厚度 18

三、倾斜岩层出露特征 18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21

一、地层接触关系类型、特征及形成过程 21

二、不整合的观察研究与地质意义 23

第四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26

第一节 应力分析 26

一、外力、内力和应力 26

二、应力状态 27

三、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和应力集中 28

第二节 变形分析 30

一、物体变形概述 30

二、应变 31

三、岩石变形的阶段 32

四、剪裂角分析 34

五、应变椭球体 35

六、递进变形 36

第三节 岩石的力学性质 37

一、围压因素 38

二、温度因素 38

三、流体因素 39

四、时间因素 40

第五章 褶皱 43

第一节 褶皱的概念、基本类型及要素 43

一、褶皱的概念 43

二、褶皱基本类型 43

三、褶皱要素 44

四、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 45

第二节 褶皱分类 46

一、形态分类 46

二、产状分类 49

三、褶皱的组合分类 51

第三节 褶皱的形成机制 54

一、褶皱形成的基本类型 54

二、褶皱形成中的压扁作用 59

三、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 61

第四节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63

一、褶皱形态的研究 64

二、研究褶皱形态的纵深变化 66

三、研究褶皱内部小构造 66

四、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 67

第六章 节理 69

第一节 节理的分类 69

一、根据节理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 69

二、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 70

三、节理的成因分类 74

四、节理组和节理系 75

第二节 节理的分期和配套 75

一、节理的分期 75

二、节理的配套 76

第三节 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节理 77

一、与褶皱有关的节理 77

二、与断层有关的节理 78

三、与区域构造有关的节理 79

第四节 节理的观察研究与资料整理 79

一、节理的观察研究 79

二、节理的资料整理 81

第七章 断层 84

第一节 断层要素及断距 84

一、断层面、断层带和断层线 84

二、断盘 84

三、滑距 85

四、断距 85

第二节 断层的分类 86

一、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 86

二、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 86

三、切割深度分类 88

四、变形属性分类(力学性质及构造岩类型分类) 88

五、活动性分类 88

六、规模分类 88

第三节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特征及组合形式 89

一、正断层特征及组合形式 89

二、逆断层特征及组合形式 94

三、平移断层特征及组合形式 98

第四节 韧性剪切带(韧性断层) 102

一、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 103

二、韧性剪切带内的变形变质特征 104

三、韧性剪切带剪切运动方向的确定 105

第五节 断层岩 108

一、碎裂岩系列 108

二、糜棱岩系列 109

第六节 断层效应 110

一、正(逆)断层引起的效应 111

二、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 111

三、平移正(逆)断层或正(逆)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 111

四、横断层错断褶皱引起的效应 112

第七节 断层形成机制 113

一、安德森模式 113

二、哈弗奈模式 114

第八节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116

一、断层的识别 116

二、断层面产状的测定 119

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 119

第九节 区域性大断裂 122

第八章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 124

第一节 岩浆岩体的产状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124

一、岩浆岩体的产状 124

二、岩浆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128

第二节 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 129

一、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 130

二、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 133

第三节 岩浆岩体的次生构造 135

一、岩浆岩体的褶皱构造 135

二、岩浆岩体的次生断裂构造 135

第九章 劈理与线理 137

第一节 劈理 138

一、劈理的结构 138

二、劈理的分类 139

三、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劈理 141

四、劈理的观察与研究 144

第二节 线理 146

一、线理的概念 146

二、线理的分类 147

三、线理的野外研究 151

第十章 变质岩区的构造 155

第一节 变质岩区的构造特点 155

第二节 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 158

一、变质岩区的构造置换 158

二、变质岩区的成层构造 159

三、变质岩区的地层系统 160

四、变质岩区的褶皱构造及叠加褶皱 160

五、变质岩区的断裂特征 164

六、变质岩区的不整合 166

第三节 变质岩区构造的野外工作方法 167

一、填绘构造岩性图 167

二、编制或填绘形面图 168

三、选择关键地段进行重点构造研究 168

四、测制地质剖面和建立地层系统 168

五、成图阶段 168

第十一章 新构造及活动构造 169

第一节 新构造及相关概念 169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 170

一、褶皱和断裂 170

二、地貌标志 171

三、冲积物标志 171

四、地震 172

五、火山活动 174

六、温泉 174

七、变质作用 174

八、地球物理异常及地形变 174

第三节 新构造类型 175

一、隆起构造 175

二、坳陷构造 175

三、断块构造 176

第四节 活动断层 176

一、活动断层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76

二、活动断层标志 177

三、活动断层分类 180

四、活动断层研究 181

第五节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分区 183

一、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 183

二、中国新构造运动分区 186

第六节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188

一、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188

二、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及评价 188

参考文献 190

附篇一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195

第一节 极射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 195

第二节 赤平投影网的使用方法 200

第三节 用赤平投影网求解地质构造问题 207

附篇二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 222

实习一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222

实习二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227

实习三 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229

实习四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231

实习五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234

实习六 编绘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238

实习七 用赤平投影方法确定褶皱枢纽和轴面产状 242

实习八 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242

实习九 编制节理极点图和等密图 245

实习十 根据共轭剪节理求主应力轴方位并绘制主应力网络图 250

实习十一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251

实习十二 分析褶皱及断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254

实习十三 分析岩浆岩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255

实习十四 分析变质岩区地质图并作地质构造图 257

实习十五—十八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259

附录 263

附录Ⅰ 常见岩石花纹图例 263

附录Ⅱ 常见各类岩石名称与符号 265

附录Ⅲ 地质图件上常用符号 266

附录Ⅳ 地层代号和色谱 268

附录Ⅴ 真倾角、视倾角换算图及三角函数表 2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