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互联网金融教程
互联网金融教程

互联网金融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成德主编;江艾芸,武琦,秦立波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21299940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电子商务和电子金融经过十多年的逐步融合,中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时期,“互联网金融”概念风起云涌,2013 年被金融界和互联网界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们的生存方式,但互联网金融的良好支撑和网络企业的规范行为是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本书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活动涉及的诸多问题。对诸如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互联网银行、算法交易、供应链金融、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理财等崭新领域的专业难题等都有专门章节阐述。而对于最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与立法监管等新的进展、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实务给予应有的重视。
《互联网金融教程》目录

第1章 互联网金融概论 1

案例导入 1

1.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2

1.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3

1.1.2 互联网金融的作用 6

1.1.3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7

1.2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8

1.2.1 中国 9

1.2.2 美国 9

1.2.3 欧盟 10

1.2.4 日本 11

1.2.5 俄罗斯 12

1.2.6 南非 13

1.3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 14

1.3.1 互联网融资类 14

1.3.2 互联网服务类 16

1.3.3 金融产品网络销售类 18

1.4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19

1.4.1 机构定位模糊 20

1.4.2 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 20

1.4.3 内控制度的不健全 20

本章小结 20

本章案例 21

本章习题 22

第2章 互联网金融技术 23

案例导入 23

2.1 大数据 24

2.1.1 大数据的内涵 24

2.1.2 大数据的趋势 24

2.1.3 大数据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25

2.1.4 大数据前景 26

2.2 云计算 28

2.2.1 云计算的内涵 28

2.2.2 云计算的特点 30

2.2.3 云计算的服务形式 30

2.2.4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31

2.2.5 云计算的平台 33

2.3 移动互联网 34

2.3.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34

2.3.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36

2.3.3 移动互联网技术 37

2.4 物联网 39

2.4.1 物联网的内涵 39

2.4.2 物联网应用 40

2.4.3 物联网产业链 42

2.4.4 物联网发展模式 43

本章小结 45

本章案例 45

本章习题 46

第3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 47

案例导入 47

3.1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 48

3.1.1 互联网金融的融合 48

3.1.2 商业模式被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 49

3.2 互联网金融的演化 50

3.2.1 基础设施层 50

3.2.2 接入系统层 51

3.2.3 应用层 51

3.2.4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三种形态:渗透、打通、交融 53

3.3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发展 54

3.3.1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性质 54

3.3.2 互联网金融演进的经济社会属性 54

3.3.3 互联网金融演进的产业组织属性 55

3.3.4 互联网金融演进的消费文化属性 56

3.3.5 互联网金融演进的模式功能属性 57

3.3.6 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的必然 58

3.4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类型 58

3.4.1 第三方支付 58

3.4.2 P2P借贷 59

3.4.3 线上供应链金融和产融结合 59

3.4.4 征信体系 61

3.4.5 众筹融资 62

3.4.6 互联网理财 62

3.4.7 互联网巨头切入金融 63

3.4.8 传统金融机构接入互联网 63

3.5 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格局 65

本章小结 66

本章案例 66

本章习题 68

第4章 互联网银行 69

案例导入 69

4.1 互联网银行的内涵 70

4.1.1 互联网银行的概念 70

4.1.2 互联网银行的属性 71

4.1.3 互联网银行发展的驱动机制 71

4.2 互联网银行崛起 72

4.2.1 核心在于大数据 73

4.2.2 互联网银行刚开始起跑 73

4.3 互联网银行的价值 74

4.3.1 核心逻辑链 74

4.3.2 大数据之源:UGC网络 75

4.3.3 点石成金:从数据到信息 76

4.3.4 寻找最具价值的环节 76

4.4 互联网银行的效应 77

4.4.1 互联网银行的颠覆效应 77

4.4.2 互联网银行的互补效应 78

4.4.3 互联网银行自身的规模效应 78

4.4.4 互联网银行的社会效应 78

4.4.5 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79

4.5 美国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模式与启示 80

4.5.1 美国互联网银行发展模式 80

4.5.2 美国经验对我国互联网银行发展的启示 82

4.6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 84

4.6.1 创造客户价值为核心竞争力 84

4.6.2 多业态经营拓展盈利空间 84

4.6.3 加强风控管理实现可持续增长 84

4.6.4 全方位实现普惠金融 85

4.7 互联网银行的风险 85

4.7.1 互联网银行的风险类型 85

4.7.2 互联网银行的跨国风险管理 86

4.7.3 互联网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87

4.7.4 推进互联网银行发展 89

本章小结 89

本章案例 90

本章习题 92

第5章 网络借贷 93

案例导入 93

5.1 P2P网络借贷的内涵与本质 94

5.1.1 网络借贷的概念 94

5.1.2 网络借贷的兴起 95

5.1.3 网络借贷的特点 95

5.1.4 P2P网络借贷及运作模式 97

5.2 网络借贷的意义与作用 97

5.2.1 网络时代的金融脱媒对落后体制的冲击 97

5.2.2 从网络借贷看金融市场的统一性 98

5.2.3 P2P贷款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挑战 99

5.2.4 P2P网络贷款规制 100

5.3 网络借贷的个人信息权保护 101

5.3.1 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操作 101

5.3.2 P2P网络借贷客户信息权益 101

5.3.3 国外网络借贷的个人信息保护方式 102

5.3.4 我国网络借贷的个人信息保护缺欠 103

5.4 国外网络借贷的发展 103

5.4.1 美国对P2P贷款的法律监管 103

5.4.2 英国P2P网络借贷监管 106

5.5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 107

5.5.1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 107

5.5.2 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的现状 108

5.5.3 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可行性 109

5.5.4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政策 109

5.6 我国网络借贷法律制度构建 111

5.6.1 加快互联网金融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111

5.6.2 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112

5.6.3 建立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112

本章小结 113

本章案例 113

本章习题 114

第6章 众筹融资 115

案例导入 115

6.1 众筹融资的定义及特征 116

6.1.1 众筹融资的定义 116

6.1.2 众筹融资兴起于美国 117

6.2 众筹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18

6.2.1 中小企业界定及融资现状 118

6.2.2 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分析 120

6.3 众筹模式的划分 121

6.3.1 股权众筹融资模式 122

6.3.2 股权众筹的优势与劣势 123

6.4 众筹项目运作机理 124

6.4.1 商品众筹项目 124

6.4.2 股权众筹项目 124

6.4.3 商品众筹与股权众筹的对比 125

6.4.4 众筹平台分类 125

6.5 众筹平台数据分析 126

6.5.1 商品众筹网站 126

6 5.2 股权众筹网站 127

6.6 我国众筹融资发展状况 128

6.6.1 我国众筹行业发展环境 128

6.6.2 我国众筹市场发展驱动力 129

6.6.3 我国众筹行业发展价值 129

6.6.4 我国众筹融资发展现状 130

6.7 众筹的风险与法律问题 130

6.7.1 投资者参与众筹面临的风险 131

6.7.2 我国众筹发展面临的法律问题 132

6.7.3 互联网众筹风险控制 134

6.7.4 众筹模式引发的变革 135

本章小结 136

本章案例 136

本章习题 137

第7章 第三方支付 138

案例导入 138

7.1 第三方支付概述 139

7.1.1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139

7.1.2 第三方支付的主体 139

7.1.3 第三方支付的特点 140

7.2 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模式 141

7.2.1 独立的支付网关模式 141

7.2.2 账户型支付网关模式 142

7.2.3 移动支付模式 143

7.3 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优越性 143

7.3.1 支付平台交易顺利 143

7.3.2 满足商家的需求和利益 144

7.3.3 消费者网上交易安全 144

7.4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144

7.4.1 监管法规不断完善 144

7.4.2 交易规模保持强劲增长 145

7.4.3 支付宝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146

7.4.4 业务模式不断创新 147

7.4.5 第三方支付在竞争中面临的问题 148

7.5 国外第三方支付市场规制的启示 148

7.5.1 美国对第三方支付规制的经验 148

7.5.2 欧盟对第三方支付规制的经验 150

7.5.3 亚洲国家和地区规制的经验 150

7.5.4 国外第三方支付规制经验的启示 151

7.6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规制 151

7.6.1 第三方支付中的法律关系分析 151

7.6.2 法律监管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 152

7.6.3 构建第三方支付法律规制 153

本章小结 156

本章案例 156

本章习题 157

第8章 互联网证券 158

案例导入 158

8.1 互联网证券概述 159

8.1.1 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159

8.1.2 互联网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 160

8.2 互联网证券交易技术 164

8.2.1 算法交易的兴起 164

8.2.2 高频交易的内涵与现状 166

8.3 算法交易的发展综述 167

8.3.1 类型及绩效评估研究 168

8.3.2 算法交易与市场效率 169

8.3.3 算法交易与市场结构 170

8.4 互联网证券交易原理 170

8.4.1 趋势策略 171

8.4.2 价差策略 171

8.4.3 做市策略 172

8.4.4 策略开发中的考量 172

8.5 算法交易与资本市场监管 174

8.5.1 算法交易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174

8.5.2 算法交易在中国资本市场试水 175

8.5.3 高频交易监管的政策 176

8.6 算法交易的展望 177

本章小结 178

本章案例 178

本章习题 178

第9章 虚拟货币 179

案例导入 179

9.1 虚拟货币概述 180

9.1.1 虚拟货币的概念 180

9.1.2 虚拟货币的分类 181

9.1.3 虚拟货币的特点 181

9.1.4 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的比较 181

9.2 虚拟货币的性质 182

9.2.1 个性化货币 182

9.2.2 个人决定货币 183

9.2.3 价值交换机制不同 183

9.2.4 银行电子货币 183

9.2.5 信用信息货币 184

9.2.6 个性化信用凭证 184

9.3 虚拟货币的功能 185

9.3.1 小额支付功能 185

9.3.2 奖励功能 186

9.3.3 信息功能 186

9.3.4 文化价值定位 186

9.3.5 提升传统产业 186

9.3.6 开辟个人所得税源 187

9.4 虚拟货币的风险 187

9.4.1 发行人的破产风险 187

9.4.2 网络虚拟货币的通货膨胀风险 187

9.4.3 网络违法犯罪风险 188

9.4.4 对现实金融体系的影响 189

9.5 虚拟货币的监管 190

9.5.1 虚拟货币的立法 190

9.5.2 虚拟货币发行和交易的监管 190

9.5.3 虚拟货币持有人的保护 191

9.6 发展虚拟货币大势所趋 191

9.6.1 看准虚拟货币崛起前景 191

9.6.2 虚拟货币应是各国货币间的合法媒介 192

9.6.3 使用者必须有全球性视野观 192

9.6.4 透析虚拟货币背后的价值 193

9.6.5 虚拟货币的发展——区块链 193

本章小结 195

本章案例 195

本章习题 196

第10章 供应链金融 197

案例导入 197

10.1 供应链金融内涵 198

10.1.1 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 198

10.1.2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198

10.1.3 供应链金融的多方位视角 200

10.1.4 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201

10.1.5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201

10.1.6 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流程 202

10.2 供应链金融理论 202

10.2.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202

10.2.2 供应链管理的价值 203

10.2.3 企业融资 203

10.2.4 MM理论 204

10.3 供应链金融的主体 204

10.3.1 银行 204

10.3.2 核心企业 205

10.3.3 配套企业 205

10.3.4 物流企业 206

10.3.5 协同发展 206

10.4 供应链金融协同 207

10.4.1 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207

10.4.2 银行与核心企业的关系 207

10.4.3 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208

10.4.4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他主体的关系 208

10.4.5 基于代理的供应链金融协同 208

10.5 供应链金融模式 209

10.5.1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分类 209

10.5.2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210

10.5.3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211

10.5.4 应付账款融资模式 212

10.6 供应链金融风险 213

10.6.1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 213

10.6.2 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 214

10.7 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方向 215

10.7.1 改善供应链金融服务 215

10.7.2 提高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 216

10.7.3 优化融资业务流程 216

10.7.4 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拓宽 216

10.7.5 促进电商平台与银行电子化的结合 216

10.7.6 供应链金融的展望 217

本章小结 218

本章案例 218

本章习题 221

第11章 互联网保险 222

案例导入 222

11.1 互联网保险概述 223

11.1.1 互联网保险的兴起 223

11.1.2 互联网保险的内涵 224

11.1.3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历程 226

11.1.4 互联网保险的研究 226

11.1.5 互联网保险的静态环境分析 227

11.1.6 互联网保险的动态环境分析 230

11.2 众安在线业务模式 232

11.2.1 互联网保险企业 232

11.2.2 案例——众安在线 233

11.3 互联网保险的风险控制 237

11.4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现状与问题 237

11.4.1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主要模式 237

11.4.2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特点 238

11.4.3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现状 239

11.4.4 我国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 239

11.5 国内外互联网保险的比较 241

11.5.1 国外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前景 241

11.5.2 以InsWeb为例 242

11.5.3 借鉴意义 242

11.5.4 我国保险公司电商发展趋势 243

本章小结 243

本章案例 243

本章习题 245

第12章 互联网金融理财 246

案例导入 246

12.1 互联网金融理财概述 247

12.1.1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概念 247

12.1.2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创新 248

12.2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现状——余额宝 249

12.2.1 余额宝的发展背景 249

12.2.2 余额宝的特点 250

12.2.3 余额宝的困境 252

12.3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实证分析 253

12.3.1 余额宝类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比较 253

12.3.2 余额宝对商业银行证券价格的影响 255

12.4 外国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理财 259

12.4.1 外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 259

12.4.2 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启示 260

12.5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监管 261

12.5.1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 261

12.5.2 余额宝的法律关系分析 263

12.5.3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监管原则 265

12.5.4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规制措施 265

本章小结 266

本章案例 266

本章习题 267

第13章 互联网金融征信 268

案例导入 268

13.1 信用体系概述 269

13.1.1 信用 269

13.1.2 个人信用 271

13.1.3 个人信用体系 272

13.1.4 个人征信体系 273

13.1.5 个人信用体系分析 274

13.2 互联网金融信用 274

13.2.1 互联网金融信用的产生 275

13.2.2 我国互联网征信业的兴起 275

13.2.3 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重要性 277

13.2.4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现状 278

13.3 国外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启示 279

13.3.1 国外征信体系建设模式 279

13.3.2 国外征信体系建设模式的比较借鉴 280

13.3.3 国外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经验 281

13.4 大数据征信 282

13.4.1 大数据征信的含义 282

13.4.2 大数据征信的价值与意义 284

13.4.3 大数据征信的发展应用 285

13.4.4 大数据征信面临的主要挑战 285

13.5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 287

13.5.1 内部环境建设 287

13.5.2 外部环境建设 288

本章小结 291

本章案例 291

本章习题 292

第14章 互联网金融立法 293

案例导入 293

14.1 法律体系尚待完善 295

14.1.1 上位法律缺失 295

14.1.2 法规不成体系 296

14.1.3 法规规章冲突 296

14.1.4 司法救济不足 297

14.2 民法领域的问题 297

14.2.1 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 297

14.2.2 电子合同的效力 298

14.2.3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298

14.2.4 居间、代理和自营 299

14.2.5 担保物权制度的网络适用 300

14.3 金融法领域的问题 300

14.3.1 主体资格及特许经营 300

14.3.2 金融产品证券化 301

14.3.3 分业经营抑或混业经营 302

14.3.4 跨境交易和跨境支付 302

14.3.5 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 303

14.3.6 非法集资的法律边界 303

14.3.7 反垄断机制的互联网适用 304

14.4 程序法领域的问题 304

14.4.1 司法管辖权 305

14.4.2 证据效力和举证责任 305

14.4.3 跨境交易的法律适用 306

14.5 构建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306

14.5.1 国外立法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 307

14.5.2 国外监管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 307

14.5.3 构建中国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309

14.5.4 健全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310

本章小结 312

本章案例 313

本章习题 315

第15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 316

案例导入 316

15.1 互联网金融监管概述 317

15.1.1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 317

15.1.2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318

15.1.3 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上的国际借鉴 320

15.1.4 互联网金融发展外部要求上的国际借鉴 320

15.2 互联网金融下的金融监管 321

15.2.1 互联网下金融混业经营 321

15.2.2 世界各国的混业经营模式 322

15.2.3 世界金融经营模式演进 324

15.2.4 各国金融监管模式 324

15.2.5 各国监管模式比较 325

15.3 互联网金融的功能监管 326

15.3.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326

15.3.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327

15.3.3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方式 328

15.3.4 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监管和监管协调 330

15.4 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332

15.4.1 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的选择 332

15.4.2 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334

15.4.3 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构建 335

15.4.4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创新 336

本章小结 337

本章案例 337

本章习题 339

参考文献 3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