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宪法序言研究
中国宪法序言研究

中国宪法序言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玉山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2447474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现行宪法序言的构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宪法序言纳入宪法的根本法之论题背景中进行研讨,从整体上厘清宪法序言中的规范在整部宪法中的相位;进而从对宪法正文的根本法与宪法序言中的根本法之间的关联性的论证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剖析序言中的国家根本任务条款在我国现行宪法中的规范性地位。
《中国宪法序言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论题研究的缘起 1

第二节 论题研究的意义 2

一、理论意义 2

二、实践意义 4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 5

一、国内研究状况 5

二、国外研究状况 10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架构 12

一、研究方法 12

二、基本架构 14

第二章 宪法序言的由来与构造 18

第一节 宪法序言的产生与演变 18

一、宪法序言的概念 18

二、宪法序言的产生 19

三、宪法序言的演变 20

第二节 宪法序言的内容构成及逻辑结构 24

一、宪法序言的内容构成 24

二、宪法序言的逻辑结构 25

第三节 宪法序言的语句构成 30

一、事实性陈述语句 30

二、规范性陈述语句 37

三、两种语句的关系 47

第三章 宪法序言中的根本法 51

第一节 比较法视野下的根本法 51

一、实在法意义上的根本法与超实在法的根本法 51

二、作为宪法的根本法与作为宪法之一部分的“根本法” 52

三、形式意义上的根本法与实质意义上的根本法 56

四、可以司法适用的根本法与不可司法适用的根本法 60

第二节 我国学界的见解及存在的问题 62

第三节 我国宪法序言中的根本性规定 65

一、关于该论题的比较法考察 65

二、我国学界对该论题的探讨 68

第四节 规范宪法学的立场与观点 75

一、立场的重要性及事实论的谬误 75

二、规范主义的立场 78

三、规范主义的论证思路与见解 79

第四章 宪法序言的法效力 81

第一节 宪法序言法效力问题的缘起 81

第二节 宪法序言法效力的比较法分析 82

一、美国宪法序言的法效力 83

二、德国基本法序言的法效力 85

三、法国宪法序言的法效力 86

四、日本宪法前言的法效力 87

五、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与司法实践状况 88

第三节 我国学界的各种观点及其论证结构 89

一、全部无效说 89

二、全部有效说 91

三、部分有效说 92

四、各种学说争论的焦点及本书的论证思路 93

第四节 探究序言法效力的两个前提性问题 95

一、效力乃规范的本质属性 95

二、序言中的“事实”究竟意味着什么 97

第五节 序言法效力的规范主义界说 98

第五章 国家根本任务的法性质 100

第一节 比较法视野下的国家任务 101

一、国家任务在宪政史上的演变 101

二、国家任务的实在法比较分析 105

三、我国宪法关于国家任务的规定 109

第二节 国家根本任务与国家目的 115

一、国家根本任务从属于国家目的 115

二、建构我国国家目的的必要性 117

第三节 国家根本任务与公共利益 121

一、公共利益及其宪法化 121

二、作为公共利益的国家根本任务 124

第四节 国家根本任务的法效力 129

一、国家根本任务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130

二、国家根本任务与基本权利的关系 134

第六章 宪法意识形态与宪法实施 139

第一节 宪法实施理论背后的意识形态之争 140

第二节 宪法意识形态的构造与规范属性 144

一、意识形态及其在我国宪法中的表达形式 144

二、宪法意识形态与执政党的相互依存关系 145

三、关于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规范主义性质 148

四、宪法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属性 150

第三节 宪法实施的政治与法律双重性质 152

第四节 作为国家统合原理的宪法意识形态 155

第七章 认真对待“阶级斗争条款” 157

第一节 两种对立性解读及存在的问题 157

一、一个已经死亡的条款 158

二、一种分享根本法荣光的规定 160

三、规范主义的思路与方法 161

第二节 规范内涵与立法目的 162

一、规范内涵 162

二、立法目的 164

第三节 宪法界限 166

第四节 效力表现形式 169

第五节 限缩解释的必要性 172

第八章 何谓“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74

第一节 “根据宪法,制定法律”仅仅是个修辞吗 174

第二节 全国人大在宪法之上,还是之下 176

第三节 宪法作为立法根据的形式性理由 180

第四节 宪法作为立法根据的实质性理由 183

第五节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立法者的宪法义务 189

第九章 宪法序言与“看不见的宪法” 191

第一节 宪法序言奠定宪法的政治法基调 191

第二节 宪法文本只是宪法整体的显在部分 194

第三节 却伯的“看不见的宪法”思想及其启示 196

一、为何从文本转向“看不见的宪法” 197

二、“看不见的宪法”为何不同于不成文宪法 198

三、如何才能显现“看不见的宪法” 199

四、“看不见的宪法”对我国宪法学的启示 201

第四节 探视“看不见的宪法”的宪法序言之窗 204

一、政治权力事实与“看不见的宪法” 204

二、政治运行实态与“看不见的宪法” 206

三、把握“看不见的宪法”的规范主义进路 208

四、勿因“看不见的宪法”而轻慢宪法文本 213

第十章 关于所谓“更为妥当”的宪法序言 216

参考文献 2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