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引进与调适  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发展研究
引进与调适  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发展研究

引进与调适 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发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光华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9249100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近代中国职业补习教育经历的由实习补习教育发展到职业补习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几个有代表性的时期是:晚清时期实习补习教育的引进与试行,民初北洋政府时期职业补习教育的引进和试行,国民政府补习教育的发展与本土化(分抗战前和抗战后)及中华职业社对职业补习教育的探索和推广。
《引进与调适 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发展研究》目录

绪言 1

第一章 晚清时期实业补习教育的引进与试行 22

第一节 晚清实业补习教育的萌芽 23

一、传统工商社会与传统职业教育方式 23

二、近代新式工商实业的发展与新型职业教育形式的出现 26

第二节 实业补习教育制度的引进与制定 31

一、实业补习教育引入前的社会背景 32

二、癸卯学制制订前晚清国人对日本实业补习教育的考察与介绍 34

三、实业补习教育制度的建立 43

第三节 癸卯学制颁布后晚清实业补习教育的试行 50

一、实业补习普通学堂的发展与办学 51

二、艺徒学堂的发展与办学 53

三、工商业自办实业补习教育 57

本章小结 61

第二章 民初北洋政府时期职业补习教育的引进与试行 63

第一节 民国成立后实业补习教育的发展 64

一、民初教育部对清末实业补习教育制度的继承与调整 64

二、民初各地实业补习教育的发展 67

三、民初工商业对工商补习教育的倡导与推广 70

第二节 职业补习教育的倡导与推广 72

一、实业教育的消退与职业教育的兴起 72

二、职业补习教育对实业补习教育的取代 74

三、西方职业补习教育的宣传及中国化职业补习教育的研讨与构建  80

第三节 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与办学 85

一、职业补习教育总体发展情况 85

二、江苏、北京的职业补习教育办学情况 87

三、女子职业补习教育兴起 91

四、工商界举办的职业补习教育 97

五、职业补习教育办学情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02

本章小结 106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期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与本土化(上)——抗战前的职业补习教育 108

第一节 1928—1932年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 109

一、政府与社会团体对补习教育的积极提倡与推广 109

二、1928—1932年职业补习教育发展概况 117

第二节 1933—1937年职业补习教育的规范与推广 127

一、《职业补习学校规程》出台 127

二、全国职教会对职业补习教育的提倡与政府对职业补习教育的督促  129

三、1933—1937年职业补习教育发展概况 132

四、民众教育中的职业补习教育 143

五、工人补习教育中的职业补习教育 148

六、职业补习教育办学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52

本章小结 157

第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与本土化(下)——抗战爆发后的职业补习教育 159

第一节 国民政府教育部对职业补习教育的倡导与推广 159

一、抗战对职业补习教育的影响 159

二、国民政府教育部对职业补习教育的督促与推行 162

第二节 补习教育的法制化与正规化 167

一、补习教育法制化与正规化的背景 167

二、补习教育法制化与正规化的过程及特点 169

第三节 抗战爆发后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与办学情况 179

一、全国职业补习教育发展概况 179

二、抗战时期职业补习教育的办学特点 182

三、抗战前后江西省的百业教育 184

本章小结 193

第五章 中华职业教育社对职业补习教育的探索与推广 195

第一节 实验摸索阶段——1917年至1931年 195

一、1917年至1927年,数度试办,未收实效 196

二、1928年至1931年,注重调查,设施多样,渐收成效 203

第二节 较大规模推广阶段——1932年至1937年 210

一、职教社附设及代办的职业补习学校发展概况 210

二、职教社职业补习学校办学特点 215

三、职教社办各补习学校的办学经验与体会 218

四、职教社办理职业补习学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举措 222

第三节 列为工作中心阶段——1938年至1949年 225

一、总体发展情况 225

二、各办事处社办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情况 228

三、抗战发生后职教社办职业补习教育的办学情况 235

四、职教社办各补习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42

本章小结 244

结语 246

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