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宬斐,吴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05139862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的现代化 11

一、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推进党的现代化 12

(一)民主集中制的溯源 12

(二)“民主集中制”两种文本校勘 19

(三)民主集中制的现代性输出 23

(四)对民主集中制的范式解读 25

二、党内组合式民主创新与发展 29

(一)党内组合式民主发展背景 29

(二)党内组合式民主创新模式分析 31

(三)党内民主创新发展趋势分析 37

三、增强党内程序民主中“授权”,消除其“空转” 40

(一)程序民主中“授权”的逻辑 41

(二)民主的过程主要是“授权”的过程 45

(三)程序民主中“授权”的保障机制 48

(四)党内民主选举程序显现出“空转”问题 51

(五)党内选举程序存在“空转”的缘由分析 56

(六)党内民主选举程序“空转”的破解策略 60

四、促进党内“确认型选举”与“竞争性选举”对接与兼容 65

(一)党内“确认型选举”与“竞争性选举”的状况分析 66

(二)党内“确认型选举”存在的问题 69

(三)党内“竞争性选举”的可行性与突破性 73

(四)党内“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发展状况 78

(五)“确认型选举”与“竞争型选举”的衔接与融合 84

第二章 促进党内选举与协商民主良性互动 90

一、党内协商式选举的路径探索 90

(一)党内“协商式选举”的内涵及特征 92

(二)党内“协商式选举”发展的前提、关键与原则 95

(三)党内“协商式选举”路径探索 100

(四)党内“协商式选举”的前瞻及反思 103

二、党内“公推直选”的制度供给能力及协商效能 106

(一)党内“公推直选”的内涵及其发展沿革 106

(二)增强党内“公推直选”中的民主协商效能 109

(三)提升“公推直选”制度供给与民主协商能力路径 113

三、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双向逻辑演进 119

(一)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及价值取向 119

(二)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双向互动演进 124

(三)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同性表现 128

(四)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同机制分析 135

(五)完善基层党内选举与协商民主机制,增进共识 138

第三章 加强党的适应性变革,提升治理能力 141

一、党在国家—社会关系中的定位 141

(一)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的移植与生成 142

(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与社会的介入与定位 145

(三)中国社会的结构性调整与政党能力再造 149

二、加强执政党在特色政党制度中调适性能力建设 153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主体间状况分析 154

(二)拓展党际和谐空间是政党主体间调适的基础 156

(三)严格遵守宪法和有关程序是政党主体间调适的关键 157

(四)协商民主之路是政党主体间合作的根本性路径选择 159

第四章 加强党的话语软实力,提升其领导力 162

一、执政党话语的调整与转化能力 163

(一)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政党话语诉求 164

(二)文化软实力视域中党的话语结构特征及其转化 166

(三)文化风险境遇下执政党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169

(四)加强党的话语能力建设,提升其文化软实力 173

二、多元舆论场中执政党的舆论引导能力 178

(一)多元舆论场的形成与内涵 178

(二)多元舆论场中的表达与传播特征 181

(三)多元舆论场对执政党的舆论引导能力造成影响 185

(四)多元舆论场中提升执政党的舆论引导能力的策略 190

三、促进意识形态领域中“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 196

(一)意识形态的党派性态度分析 197

(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范式的变迁 199

(三)由革命的逻辑到规范的逻辑 204

(四)意识形态范式变迁带来的启迪 206

第五章 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化解执政风险 209

一、后危机时代中党的治理策略与路径 210

(一)后危机时代政党的生存境遇 211

(二)后危机时代政党变革与治理能力 214

(三)要与时俱进地重塑政党形象 220

二、风险境遇中政党治理能力的再造与提升 221

(一)风险社会对政党治理能力的挑战与影响 222

(二)风险境域中政党替代性治理模式的建构 226

(三)风险境域中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的突破与调整 229

三、政治新常态下加强对“山头主义”的治理 233

(一)政治新常态下“山头主义”的风险性危机 233

(二)“山头主义”形成的轨迹、原因及实质 237

(三)当前“山头主义”的表现及特征 239

(四)清除“山头主义”的对策与路径 240

第六章 增强执政党的现代性,促进其能力建设 245

一、从政党“移植”到本土化政党建构 246

(一)政党政治的缘起:士绅阶层瓦解与知识分子转向 246

(二)民族意识的现代性启蒙与中国式政党的产生 249

(三)模仿的现代性与中国政党的现代性试错 252

(四)本土化政党的开启与现代性自觉意识 254

二、中国共产党现代性探索的深层解读 259

(一)解放政治:革命现代性的探索 259

(二)中心主义与边缘意识 263

(三)对整体性革命的现代性诉求 269

(四)革命范式的转向与规范逻辑的累积 271

三、自觉践行党内政治规矩,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275

(一)“党内政治规矩”:党内政治生活的鲜明主线 275

(二)对党内政治规矩内涵的理解与认知 278

(三)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关键在于践行党内政治规矩 289

四、全球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现代性”与“民族性”双重建构 295

(一)政党发展的两种向度:“现代性”和“民族性” 296

(二)“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是中国政党执政的基本价值取向 299

(三)全球化时代加强“现代性”与“民族性”双重建构 302

参考文献 3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