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亿本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88859
- 页数:279 页
绪论 1
第一章 历史与现状:大众非言语传播的总体认知 6
第一节 非言语传播的演变历程——反思“拟态环境论”、“人体延伸论”和“媒介补救理论” 6
一 独立表意:前语言时代的非言语传播 6
二 互文表意:语言时代的人际非言语传播 10
三 延伸与补救:大众非言语传播 14
四 回归与超越:网络人际非言语传播 19
第二节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内涵界定 25
一 言语不同于语言 26
二 非言语传播不同于言语传播 28
三 大众传播不同于人际传播 31
四 大众非言语传播与相关概念比较 31
五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特殊内涵 32
第三节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特征 33
一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主体构成 33
二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符号构成 34
三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特性 40
第四节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表意机制 45
一 尼尔·波兹曼批判理论的梳理与思考 45
二 非言语传播的独立表意机制可以凸显理性 46
三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隐喻表意机制可以凸显理性 48
四 不同大众非言语传播符号之间协同表意可以凸显理性 54
五 言语传播符号与非言语传播符号的协同表意可以凸显理性 56
六 结语 60
第二章 内隐与外显:受众对大众非言语传播的需求心理 61
第一节 受众的认知心理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61
一 受众的一般认知心理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62
二 受众认知心理的变迁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67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心理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71
一 大众非言语传播降低跨文化传播障碍 72
二 大众非言语传播彰显本土文化的软实力 75
第三节 传媒文化转向心理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77
一 传媒文化的视觉转向趋势明显 79
二 传媒文化的非言语特征日趋强势 80
第四节 受众其他特殊心理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83
一 突发事件报道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83
二 监督报道需要现场大众非言语“噪声”证实 84
三 仪式传播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营造神话环境 85
四 体、娱报道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凸显现场感 87
第三章 肖似与扭曲:大众非言语传播参与塑造媒介真实——大众非言语传播视角挖掘“拟态环境”的隐蔽性 90
第一节 显性肖似:大众非言语传播显性影响新闻的真实感 91
一 视觉静态非言语传播符号烘托新闻的真实感 92
二 视觉动态非言语传播符号烘托新闻的真实感 93
三 听觉非言语传播符号烘托新闻的真实感 96
四 大众非言语传播符号隐喻新闻的真实感 98
第二节 隐性扭曲:大众非言语传播隐性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100
一 大众非言语符号采集过程的倾向性 101
二 大众非言语符号加工环节的目的性 103
三 大众非言语符号编排的欺骗性 106
第三节 质量互变:大众非言语传播累积影响新闻的真实度 109
一 全真新闻:言语、非言语协调反映新闻的真实性和真实感 111
二 部分失实:大众非言语失实,真实度不够 111
三 全假新闻:缺失真实性和真实感,真实度最低 113
第四节 大众非言语传播视角思考新闻真实的提升对策 114
一 新闻真实的哲学思考:言语、非言语符号的对立与统一 114
二 新闻真实的符号学思考:非言语符号具有能指与所指特性 118
三 新闻真实的心理学思考:大众非言语传播符号的演变与扭曲 121
四 如何协调新闻的真实感、真实度与真实性 126
第五节 案例分析:媒体使用虚拟非言语传播符号增强新闻真实感——基于《十八大特别报道:数字十年》的分析 128
一 化抽象为具象 129
二 化繁杂为简单 130
三 化说教为隐喻 131
第四章 抚慰与异化:大众非言语传播参与媒介的情感传播——大众非言语传播视角探索传媒的宣泄、抚慰与激发功能 132
第一节 大众媒体情感传播的内涵与特征 133
一 大众媒体情感传播的基本内涵 133
二 大众非言语传播参与情感传播的特征 135
第二节 大众非言语传播参与情感传播的类型 141
一 大众非言语传播宣泄受众压抑的情感 142
二 大众非言语传播抚慰受众受伤的情感 147
三 大众非言语传播激发受众积极的情感 151
第三节 大众非言语传播参与情感传播的异化与思考 154
一 大众非言语传播助推煽情倾向 155
二 大众非言语传播助推色情趋势 155
三 大众非言语传播造成媒介暴力 157
四 大众非言语传播异化现象的思考 158
第四节 案例分析:大众非言语传播参与情感传播的案例分析——基于央视2008年5月18日“爱的奉献”赈灾义演的分析 159
一 听觉非言语传播参与情感传播 159
二 视觉非言语传播参与情感传播 160
三 视听复合非言语传播参与情感传播 161
四 不足与思考 161
第五章 天使与魔鬼: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媒介形象塑造功能——大众非言语传播视角反思大众传媒的形象塑造功能 164
第一节 大众媒体形象塑造的基本内涵 165
一 大众媒体形象塑造的内涵 165
二 大众媒体塑造形象的功能 167
三 大众媒体塑造形象的受众 168
四 大众媒体塑造形象的对象 169
第二节 天使:塑造正面形象,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71
一 视觉静态非言语传播符号塑造媒介形象 171
二 视觉动态非言语传播符号塑造媒介形象 173
三 听觉非言语传播符号塑造媒介形象 174
第三节 魔鬼:非言语传播塑造负面形象,起到鞭挞警醒功能——以“郭美美”事件相关报道为例 175
一 大众非言语符号的选择,暴露反面形象 175
二 模拟大众言语符号,塑造负面形象 176
三 大众非言语符号隐喻表意,塑造媒介形象 177
四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互文表意反映负面形象 177
第四节 案例分析:大众非言语传播参与塑造国家媒介形象——基于央视《国庆60周年特别报道·盛典》的分析 179
一 大众非言语传播符号的使用情况 180
二 对大众非言语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建议 182
第六章 真理与偏见:大众非言语传播参与媒介的说服传播——大众非言语传播视角反思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功能 189
第一节 说服传播的基本内涵 190
一 说服传播的内涵及特征 190
二 说服传播的主要途径 192
三 大众非言语符号参与说服传播的方式 193
第二节 风向标:分析说服对象特征,选择说服策略 196
一 排斥型:制造说服对象既有观点的不确定性,消解其对立情绪 197
二 不感兴趣型:培养说服情感,建立沟通关系 198
三 不了解型:增进事实认知,消除不确定性 199
四 混合型:“二八”拥抱“长尾”,拓展总体说服范围 200
五 中立型:凸显确凿证据,推动态度改变 201
六 支持型:放大支持态度,产生支持行为 202
第三节 加速器:塑造说服主体形象,影响说服功能 203
一 大众非言语传播塑造说服主体形象的理论依据 203
二 视觉非言语符号塑造说服主体形象 206
三 听觉非言语符号塑造说服主体形象 208
第四节 动力源:包装说服内容,影响说服功能 210
一 大众非言语符号塑造说服信息的真实感 211
二 大众非言语符号增强说服信息的直观性 212
三 大众非言语传播增加说服观点的隐蔽性 213
四 大众非言语符号提升说服内容的情趣性 214
第五节 催化剂:营造说服情境,影响说服功能 215
一 大众非言语传播营造适宜的说服情境 217
二 大众非言语传播培养融洽的说服情感 220
三 大众非言语传播构建良性的说服关系 221
第六节 案例分析:《纽约时报》利用大众非言语传播进行说服——以最近的四次地震报道为例 224
一 大众非言语符号通过构建现象真实植入观点 225
二 大众非言语符号通过烘托情感植入观点 226
三 大众非言语传播通过与言语传播的协同表意植入观点 227
四 评析与思考 229
第七章 前瞻与思考:大众非言语传播发展展望——大众非言语传播视角下的媒介变革趋势与应对 230
第一节 推动大众非言语传播发展的源头动因探索 231
一 受众心理需求刺激大众非言语传播发展,如何精确考察? 231
二 媒介技术发展保障大众非言语传播发展,如何有效利用? 235
三 传媒人的职业理想推动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发展,如何合理落实? 236
第二节 提升大众非言语传播发展的理论路径分析 238
一 反思传统经典传播理论,凸显大众非言语传播的个性特征 239
二 借鉴多学科理论,助推大众非言语传播研究的理论建构 242
三 新闻传播教育应涵盖大众非言语传播,扩大社会认知 244
第三节 提升大众非言语传播发展的业务实践探索 247
一 新闻采访过程中的非言语传播 247
二 新闻信息加工环节的非言语传播 251
三 新闻展示过程的非言语传播策略 252
第四节 全媒体格局下的大众非言语传播发展的构想 254
一 大众非言语传播视角下的“全媒体” 255
二 信息传播主体的变迁:传统记者与草根受众 256
三 信息选择标准的变迁:适合多种传播渠道要求 257
四 信息传播渠道的变迁:多种媒体针对性传播 258
五 传播效果检验标准的变迁:使用与满足的多元趋势 260
结语 262
一 理论分析:厘清一个概念 262
二 批判思考:质疑一种批判 263
三 现实考察:细化四个功能 263
四 多维启发:反思四个理论 265
五 前瞻探索:适应一种趋势 265
参考文献 267
后记 27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经济法的权利本位论》邱本著 2013
- 《跟芦老师学养猪系统控制技术》芦惟本著 2013
- 《咏竹 何初本诗词集》何初本著 2005
- 《咏竹 何初本杂文集》何初本著 2005
- 《潜能》(意)乔吉奥·阿甘本著;王立秋,严和来等译 2014
- 《精神分析学与辩证唯物论》(英)R·奥兹本著;董秋斯译 2012
- 《蕉帕记评注》(明)单本著;池万兴评注 2013
- 《时光笔迹》咖啡与绘本著 2014
- 《法的澄明》邱本著 2013
- 《高频谱效率的波形编码理论 OVTDM及其应用》李道本著 2013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