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罗马帝国衰亡史  7
罗马帝国衰亡史  7

罗马帝国衰亡史 7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5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爱德华·吉本著;席代岳译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3492216
  • 页数:2563 页
图书介绍:《罗马帝国衰亡史》(全十卷)是继2008年初版后的精装升级版,译者对书稿进行了认真审慎的修订,增添注释若干条,该书无疑是经典的延续。作者在近400万的洋洋文字中,既发怀古之幽思,悲怆叹惋千年帝国的无奈、衰颓乃至烟灭;又阐思辨之深彻,诠释剖析盛衰兴替的永恒历史命题。此为修订版平装本套装。
上一篇:辽阳泉钞下一篇:三国志
《罗马帝国衰亡史 7》目录

第四十六章 科斯罗伊斯逝世后波斯发生革命 其子霍尔木兹是暴君被废立 巴赫拉姆篡位 科斯罗伊斯二世经过斗争后复位 福卡斯的暴政赫拉克利乌斯拥立为帝 波斯战争科斯罗伊斯占有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波斯人和阿瓦尔人围攻君士坦丁堡 波斯人远征 赫拉克利乌斯的胜利和凯旋(570—642 A.D.) 2197

一、罗马与波斯的争雄以及努息万的征战和逝世 (570—579 A.D.) 2197

二、霍尔木兹的继位和暴政以及巴赫拉姆的功勋和篡夺(579—590 A.D.) 2201

三、科斯罗伊斯二世获得罗马人的支持及其复位的进军(590—603 A.D.) 2207

四、阿瓦尔人的虎视眈眈及巴伊安台吉的权术和谋略(570—600 A.D.) 2212

五、阿瓦尔战争与军队的叛乱以及莫里斯的被弑(595—602 A.D.) 2217

六、福卡斯的暴虐和绝灭以及赫拉克利乌斯的举兵和称帝(602—642 A.D.) 2225

七、科斯罗伊斯夺取埃及和东部各行省国势已臻顶点(603—616 A.D.) 2229

八、赫拉克利乌斯的怠惰以及激起积极的进取精神(610—622 A.D.) 2236

九、赫拉克利乌斯的攻势准备和对波斯的远征行动(622—625 A.D.) 2240

十、阿瓦尔人和波斯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铩羽而归(626 A.D.) 2247

十一、赫拉克利乌斯的进军和尼尼微会战的胜利(627 A.D.) 2250

十二、科斯罗伊斯的逊位被弑以及罗马与波斯恢复和平 (627—628 A.D.) 2254

十三、赫拉克利乌斯的胜利和凯旋以及罗马帝国的隐忧(628—629 A.D.) 2257

第四十七章 神学史上“道成肉身”的教义 基督的人性和神性 亚历山大里亚和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相互敌视 圣西里尔和聂斯托利 以弗所第三次神学会议 优迪克的异端思想卡尔西顿的第四次神学会议 政教之间的争执 查士丁尼的不宽容作为 “三章 ”的争论 东方诸教派的状况(412—1663 A.D.) 2260

一、基督“道成肉身”的争论及各教派所秉持的观点 2260

(一)伊比奥尼派的神学思想和对基督的崇敬 2261

(二)幻影派的神性本质和永存不朽的肉体 2264

(三)塞林苏斯的两种性质及对基督人性的肯定 2268

(四)阿波利纳里斯主张“道成肉身”的神性 2269

(五)正统教会的神学见解和言辞辩论 2272

二、亚历山大里亚教长西里尔的宗教信念和强势作为(412—444 A.D.) 2273

三、君士坦丁堡教长聂斯托利异端思想的形成(428—431 A.D.) 2277

四、第一次以弗所大公会议引起东方教派的反对(431 A.D.) 2282

五、宗教战争下西里尔的胜利和聂斯托利的放逐(431—435 A.D.) 2286

六、优迪克的异端邪说和以弗所第二次大会(448—449 A.D.) 2290

七、卡尔西顿的大公会议和基督教信条的建立(451 A.D.) 2292

八、东部的混乱局面以及“和谐论”和“三圣颂”(451—518 A.D.) 2296

九、查士丁尼的神学思想和正统教会的创立及宗教迫害(519—565 A.D.) 2303

十、“一志论”的争论与后续各次大公会议的成就(629—681 A.D.) 2311

十一、希腊与拉丁教会的分合以及各教派的状况 2315

(一)聂斯托利派向亚洲各地传教的成效和影响(500—1663 A.D.) 2318

(二)雅各派在叙利亚和埃及建立坚固的基础 2326

(三)马龙派的“一志论”观念及在东部的奋斗 2329

(四)亚美尼亚处于罗马和波斯之间的宗教信仰 2332

(五)埃及人与科普特人所面临的宗教动乱状况(537—661 A.D.) 2334

(六)阿比西尼亚人的宗教问题和耶稣会的建树(530—1632 A.D.) 2339

第四十八章 第五卷及第六卷的主要内容 从赫拉克利乌斯王朝到拉丁王国的建立,君士坦丁堡希腊诸帝的继承及其背景(641—1185A.D.) 2345

一、绪论 2345

二、赫拉克利乌斯王朝(641—717 A.D.) 2351

(一)赫拉克利乌斯(641 A.D.)、君士坦丁三世(641 A.D.)、赫拉克利纳斯(641 A.D.) 2351

(二)君士坦斯二世(641—668 A.D.) 2354

(三)君士坦丁四世波戈纳图斯(668—685 A.D.) 2355

(四)查士丁尼二世(685—711 A.D.)、利奥提乌斯(695—698 A.D.)、提比略三世(698—705 A.D.) 2357

(五)巴尔达尼斯(711—713 A.D.)、阿纳斯塔修斯二世(713—716 A.D.)、狄奥多西三世 (716—717 A.D.) 2362

三、伊索里亚王朝(717—820 A.D.) 2364

(一)伊索里亚人利奥三世(717—741 A.D.) 2364

(二)君士坦丁五世科普罗尼穆斯(741—775 A.D.) 2365

(三)利奥四世(775—780 A.D.) 2367

(四)君士坦丁六世(780—797 A.D.)与艾琳(780—802 A.D.) 2369

(五)尼西弗鲁斯一世(802—811 A.D.)、斯陶拉修斯(811 A.D.)、米凯尔一世朗加比(811—813 A.D.) 2372

(六)亚美尼亚人利奥五世(813—820 A.D.) 2373

四、弗里吉亚王朝(820—867 A.D.) 2376

(一)“结巴子”米凯尔二世(820—829 A.D.) 2376

(二)狄奥菲卢斯(829—842 A.D.)与米凯尔三世(842—867 A.D.) 2377

五、马其顿王朝(867—1057 A.D.) 2382

(一)马其顿人巴西尔一世(867—886 A.D.) 2382

(二)“哲学家”利奥六世(886—912 A.D.) 2387

(三)亚历山大(912—913 A.D.)、君士坦丁七世波菲洛吉尼图斯(911—959 A.D.)、罗马努斯一世勒卡佩努斯(919—944 A.D.) 2389

(四)罗马努斯二世(959—963 A.D.) 2392

(五)尼西弗鲁斯二世福卡斯(963—969 A.D.) 2393

(六)约翰一世齐米塞斯(969—976 A.D.) 2395

(七)巴西尔二世(976—1025 A.D.)与君士坦丁八世(1025—1028 A.D.) 2397

(八)罗马努斯三世阿吉鲁斯(1028—1034 A.D.)、帕夫拉戈尼亚人米凯尔四世(1034—1041 A.D.)、米凯尔五世卡拉法特斯(1041—1042 A.D.)、佐伊和狄奥多拉(1042 A.D.)、君士坦丁九世摩诺马克斯(1042—1055 A.D.)、狄奥多拉(1055—1056 A.D.)、米凯尔六世斯特拉提奥提库斯(1056—1057 A.D.) 2399

六、科穆宁王朝(1057—1185 A.D.) 2403

(一)艾萨克一世科穆尼努斯(1057—1059 A.D.) 2403

(二)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1059—1067 A.D.)、罗马努斯四世狄奥吉尼斯(1067—1071 A.D.)、米凯尔七世帕拉皮纳西斯(1071—1078 A.D.) 2405

(三)尼西弗鲁斯三世波塔尼阿特斯 (1078—1081 A.D.) 2408

(四)亚历克修斯一世科穆尼努斯(1081—1118 A.D.) 2410

(五)约翰二世卡洛约哈尼斯(1118—1143 A.D.) 2413

(六)曼纽尔一世(1143—1180 A.D.) 2415

(七)亚历克修斯二世(1180—1183 A.D.)、安德洛尼库斯一世(1183—1185 A.D.) 2418

七、艾萨克二世安吉卢斯登基后的发展(1185 A.D.) 2431

第四十九章 图像崇拜的仪式及其所受之迫害 意大利和罗马的叛乱 教皇的世俗主权统治 法兰克人据有意大利 图像崇拜的建立 查理大帝的性格作风及加冕 西罗马帝国的光复及式微 意大利脱离后自主 正式确立日耳曼王朝帝系(726—1378 A.D.) 2435

一、基督教的图像崇拜和埃德萨的圣像 2435

二、“圣像破坏者”利奥和对僧侣的迫害行动(726—840 A.D.) 2442

三、格列高利二世反对销毁圣像和意大利的叛乱(727—728 A.D.) 2449

四、伦巴第人向罗马进击及丕平的救援行动 (730—774 A.D.) 2457

五、丕平和查理成为法兰西的国王和罗马的大公(751—768 A.D.) 2464

六、加洛林王朝对罗马教皇的赏赐和回报(751—814 A.D.) 2468

七、两位女皇在东方恢复和建立圣像的崇拜(780—842 A.D.) 2472

八、东西两个帝国的分裂和查理大帝的加冕(774—800 A.D.) 2477

九、查理大帝的统治方式和行事作风(768—814 A.D.) 2480

十、帝国从法兰西向外的扩张和遭遇的敌人(768—814 A.D.) 2484

十一、查理的继承人及日耳曼国王奥托的崛起(814—962 A.D.) 2490

十二、东西两个帝国的事务和教皇选举的权责(800—1060 A.D.) 2494

十三、罗马的政教之争和意大利王国的建立(774—1025 A.D.) 2500

十四、腓特烈一世和二世的事功及日耳曼诸侯的独立(1152—1250 A.D.) 2505

十五、日耳曼皇帝查理四世虚有其表的尊荣(1347—1356 A.D.) 2509

第五十章 略述阿拉伯地方及其居民 穆罕默德的家世、风范及其教义 在麦加传道 逃到麦地那 伊斯兰用剑传播教义 阿拉伯人主动皈依和被迫降服 穆罕默德辞世及其继承人 阿里及其后裔的权势和机运(569—680 A.D.) 2514

一、阿拉伯半岛的地形、气候和自然状况 2514

二、阿拉伯人维持独立的精神和酷爱自由的习性 2522

三、阿拉伯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2527

四、阿拉伯人的偶像崇拜以及外来宗教的影响 2533

五、穆罕默德的家世出身和宗教使命(569—609 A.D.) 2539

六、穆罕默德传道的基本信念和主要原则 2544

七、《古兰经》的编纂方式和重大启示 2550

八、伊斯兰教的制度、戒律和教义 2554

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道和遭到驱逐的始末 (609—622 A.D.) 25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