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 音乐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仲文主编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02025019
- 页数:1181 页
远古三代音乐史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二章 全新世中国古人类音乐的物态遗存 7
第一节 裴李岗文化期的音乐文物 11
第二节 河姆渡文化期的音乐文物 15
第三节 仰韶文化期的音乐文物 16
第四节 大汶口文化期的音乐文物 17
第五节 马家窑文化期的音乐文物 18
第六节 龙山文化期的音乐文物 20
第七节 音乐听觉思维的发展——由陶埙测音透露的音阶形成过程中的有关信息 23
第三章 全新世中国古人类音乐活动在后世文献中的反映 25
第四章 原始乐舞的文化心理分析 32
第一节 图腾之乐 32
第二节 典礼之乐 34
第三节 农事之乐 35
第四节 战争之乐 37
第五节 生息之乐 38
第六节 原始乐舞的文化特征 39
第五章 氏族社会音乐形式美及其美感特征 42
第一节 原始拟音工具与音乐审美听觉感知力的开发 43
第二节 远古骨笛音列结构的形式美及其美感特征 45
第三节 三度音程审美听觉尺度的萌生 47
第四节 鱼形埙的四声音阶结构及其形式美感 49
第六章 夏代的社会音乐活动 51
第一节 夏代音乐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 51
第二节 夏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音乐活动 54
第七章 商代的社会音乐活动 59
第一节 商代音乐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 59
第二节 商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音乐活动 61
一、商代的乐舞与乐歌 61
二、商代奴隶主的音乐享乐活动 65
三、商代巫风中的歌舞活动 67
第八章 夏、商时期的乐器 68
第一节 夏代的乐器 68
第二节 商代的乐器 69
第九章 西周的社会音乐活动 78
第一节 西周音乐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 78
第二节 西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音乐活动 81
一、西周礼乐制度中的礼仪音乐 81
二、西周礼仪音乐的行为方式 87
三、西周乐舞的典型作品——《武》 93
四、西周娱乐音乐活动 97
第三节 西周的乐器 101
一、文献的记载及其分类 101
二、音乐考古中所见西周乐器 101
第十章 西周的音乐教育制度及行为 117
第一节 西周礼乐教育制度 117
第二节 西周乐教的内容 119
第三节 周公与西周的乐教 123
第四节 周代乐教的基本特征及其审美意识 125
第十一章 周代雅乐制度及其审美意识 127
第一节 周代雅乐制度的实施及其行乐规范 127
第二节 周代雅乐制度中的礼乐关系 129
第三节 周代雅乐乐求人和的审美意识 131
第四节 雅乐审美意识的历史特征 133
第十二章 郑风、郑声的文化比较及其历史评价 136
第一节 郑风的文化背景及其行为方式 136
一、作为原生性歌谣的郑风 138
二、作为诗乐的郑风 142
第二节 郑声的文化背景及其行为方式 143
一、郑声的古文献记载及有关评论 143
二、郑声的文化存在及其音乐行为方式 145
第十三章 远古至西周四声音阶观念的形成及其应用 149
第一节 有关音阶史早期问题的文物文献史料 150
一、先秦文献中有关音阶的记载 150
二、新石器时期至先秦的有关乐器测音 151
第二节 对文献、文物史料的分析与认识 154
第三节 四声音阶的存在与相关分析 158
第十四章 夏、商、西周三代的音乐审美意识 163
第一节 三代乐舞活动中的审美意识 164
一、“王者功成作乐”观念中的审美意识 164
二、祭乐“尚声”行为中的审美意识 165
三、乐以象德的审美意识 168
第二节 音乐享乐活动中的审美意识 169
一、行乐的享乐倾向 169
二、以新奇为美的审美意识 171
第三节 音乐审美的形式美感特征 172
一、乐器的制作与听觉美感 172
二、乐器音列的形式美感结构 175
先秦音乐史 179
第一章 概述 179
第二章 春秋战国音乐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 183
第三章 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音乐活动 187
第一节 宴饮中诗乐活动的展开 187
第二节 俗乐的流行及其类型 191
一、“新声”的流行 191
二、民歌谣曲与说唱形式 194
三、民间祭祀音乐 197
第三节 歌唱艺术的发展 199
一、歌唱活动的普及 199
二、声乐演唱技艺及教学理论 200
第四章 音乐的传播与交流 202
第五章 音乐人物 206
第一节 私奴与官奴性质的乐人 206
第二节 宫廷乐师 207
第三节 士阶层中的音乐人物 210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教育 213
第一节 官学、私学中的音乐教育 213
一、官学中的音乐教育 213
二、私学中的音乐教育 218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教育思想 220
一、春秋时期“心平德和”的音乐教育思想 221
二、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224
三、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229
四、荀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231
第七章 先秦诸子、诸官的音乐观及其审美意识 235
第一节 “和”、“同”之辩中的音乐审美观 235
第二节 师旷的音乐审美观 237
一、民本思想与“好乐无荒”的音乐观 238
二、崇雅抑俗、强调教化的音乐美育思想 238
三、以音不调为耻的审美观 238
第三节 季札的音乐评论及其审美观 239
第四节 医和、子大叔的音乐观 240
一、医和具生理、心理基础与阴阳五行理论特征的音乐审美观 240
二、子大叔重情感、重形态的音乐审美观 241
第五节 单穆公、伶州鸠的音乐审美观 242
一、从审美听觉心理与生理健康的角度主张乐音的谐和 242
二、审美听觉心理上产生的谐和感当以工艺和乐律制度为基础 242
三、音乐审美评价中“声和——心和——人和——政和”的思维模式 243
第六节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243
一、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仁” 243
二、孔子音乐美的评价标准——“尽善尽美” 244
三、孔子的音乐审美态度——“和” 245
四、孔子论音乐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 246
第七节 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247
一、老子音乐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法自然” 247
二、老子的音乐观——“大音希声” 248
第八节 墨子的音乐思想 249
一、墨子“非乐”思想的哲学基础——“三表说” 249
二、墨子的“非乐”音乐思想 250
第九节 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251
一、孟子谈“乐”的内容——“仁”、“义” 251
二、孟子心目中美的音乐——“仁声” 251
三、孟子的音乐社会观——“与民同乐” 252
第十节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253
一、庄子的音乐美——“天乐” 253
二、庄子的音乐审美态度 255
第十一节 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257
一、乐之“欲”与“礼” 257
二、“心有徵知”的音乐审美心理思想 259
第八章 上古音乐审美范畴 261
第一节 上古音乐审美范畴——“乐”的研究 261
一、“乐”之初义及其情感心理 261
二、“乐(lè)”——古乐文化的传统审美心态 265
第二节 上古音乐审美范畴——“和”的研究 273
一、“和”之初义及其文化学研究 273
二、“和”——古代音乐审美的理想境界 278
第九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律学理论与成就 289
第一节 五声、七声音阶观念的形成及乐制中的反映 289
第二节 十二律名在春秋时期的体系化 292
第三节 先秦生律法 294
一、曾侯乙编钟六阳律的三度定律及其音阶形态 294
二、弦律上的三分损益生律法 304
第四节 “旋相为宫”的理论与实践 308
第十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 311
第一节 曾侯乙墓乐器 311
一、曾侯乙编钟 312
二、曾侯乙墓其他乐器 315
第二节 诸类乐器 317
一、编钟 317
二、编镈 323
三、钲、铎、錞于 324
四、铜鼓 324
五、木腔皮鼓 325
六、磬 325
七、笙、排箫、笛 327
八、琴、瑟、筝 327
秦汉音乐史 331
第一章 概述 331
第二章 乐府 334
第一节 乐府的设立及兴衰 334
第二节 乐府的任务及内容 336
第三节 乐府中的音乐家 337
一、协律都尉李延年 337
二、司马相如 339
第三章 宫廷雅乐 341
第四章 鼓吹乐 347
第一节 鼓吹乐的兴起与发展 347
第二节 鼓吹乐的分类 348
一、黄门鼓吹 348
二、骑吹 349
三、横吹 349
四、短箫铙歌 350
第三节 鼓吹乐的艺术特色 351
第五章 歌曲 353
第一节 民歌 353
第二节 秦声 356
第三节 楚声 357
第六章 相和歌 361
第一节 相和引相和曲 四弦曲吟叹曲 362
一、相和引 362
二、相和曲 362
三、四弦曲 363
四、吟叹曲 363
第二节 相和五调曲 363
一、相和五调曲 363
二、相和五调曲中的“部”、“弦”和“歌弦” 365
第三节 相和大曲 366
一、相和大曲的结构 366
二、相和大曲的曲辞 369
第七章 百戏 371
第一节 百戏节目的表演 372
一、总会仙倡 372
二、东海黄公 372
三、鱼龙曼延 373
四、五案伎 373
五、寻橦 373
六、走索 373
七、跳丸剑 373
第二节 百戏中的音乐 374
第八章 民间歌舞 375
第九章 乐器 378
第一节 吹奏乐器 378
一、排箫 378
二、羌笛 379
三、横吹 380
四、笳 380
五、角 381
第二节 弦乐器 381
一、箜篌 381
二、琵琶 382
三、筝 384
四、筑 384
第三节 打击乐器 385
第十章 古琴与古琴音乐 386
第一节 古琴形制和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成熟 386
第二节 著名琴家 388
一、刘安 388
二、司马相如 388
三、师中、赵定和龙德 389
四、刘向 389
五、桓谭 390
六、蔡邕 390
第三节 琴曲 392
一、《聂政刺韩王曲》与《广陵散》 392
二、《猗兰操》 393
三、《雉朝飞操》 393
四、《箜篌引》 394
第十一章 律学和乐学 395
第一节 京房与“京房六十律” 395
第二节 淮南律 397
第三节 相和三调 397
第十二章 音乐文献和音乐思想 400
第一节 音乐文献 400
一、《史记》中的《乐书》和《律书》 400
二、《汉书》中的《艺文志》、《礼乐志》、《律历志》及其他 401
三、《礼记》中的《投壶》 404
四、《乐记》 404
五、《琴操》 408
第二节 音乐思想 409
一、董仲舒的儒家音乐思想 409
二、《淮南鸿烈》中的音乐思想 410
三、《新论》中的音乐思想 412
魏晋南北朝音乐史 417
第一章 概述 417
第一节 时代背景 417
第二节 历史大势影响下的音乐文化 418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大观 423
第四节 古代音乐文化基本结构的形成 424
第二章 民间俗乐 427
第一节 文化融合与清商乐的形成 427
第二节 吴歌与西曲 429
第三节 清商乐的文化特征及历史地位 432
第四节 北朝民间俗乐 433
一、少数民族歌曲 434
二、汉族歌曲 435
第五节 传统民间舞曲 437
第六节 散乐杂戏 438
第七节 歌舞戏 440
第三章 文人音乐 443
第一节 魏晋文人音乐 444
第二节 文人音乐家与琴曲 446
第三节 文人音乐的美学特征 453
第四节 嵇康的音乐观及《声无哀乐论》 457
第五节 文人的乐律理论成果 462
第四章 宫廷音乐 466
第一节 宫廷音乐的历史地位 466
第二节 雅乐的恢复与困境 467
第三节 各朝雅乐 469
一、曹魏雅乐 469
二、西晋雅乐 470
三、东晋雅乐 471
四、南朝雅乐 471
五、北朝雅乐 473
第四节 宫廷俗乐 476
一、魏晋宫廷俗乐 477
二、南朝宫廷俗乐 478
三、北朝宫廷俗乐 480
第五节 鼓吹乐 484
第五章 宗教音乐 490
第一节 道教音乐的起步 490
第二节 佛寺梵音连檐响 491
第六章 外族、外域乐风 495
第一节 西域音乐的东渐 495
第二节 西域乐人与龟兹乐律 496
第三节 西域乐舞 500
第四节 中原与其他地域的音乐交往 500
第七章 丝竹八音繁会 503
第一节 丝竹乐器 503
第二节 吹管乐器 506
第三节 打击乐器 508
隋唐五代音乐史 513
第一章 概述 513
第二章 宫廷音乐 520
第一节 雅乐 520
一、隋代雅乐 521
二、唐代雅乐 524
三、五代雅乐 529
第二节 燕乐 531
一、隋七部乐和隋九部乐 531
二、唐九部乐和唐十部乐 535
三、四夷乐 537
四、立部伎与坐部伎 541
五、燕乐大曲的结构特点 546
六、法曲的艺术特色 548
七、鼓吹与散乐 551
八、五代乐舞 554
第三节 西域音乐文化的影响与燕乐外传 555
一、西域乐舞的兴衰 556
二、隋唐燕乐对日本宫廷音乐的影响 558
三、西域乐器考略 560
第三章 宫廷音乐机构 571
第一节 管理、教育机构 571
一、太乐署 571
二、清商署 572
三、鼓吹署 572
四、尚仪局 573
第二节 排练、演出机构 573
一、教坊 573
二、梨园 575
第四章 民间音乐 577
第一节 民间歌曲 577
第二节 曲子的形成与发展 579
第三节 唐诗与音乐 581
第四节 “胡夷之曲”对城市音乐文化的影响 585
第五节 宗教音乐 588
一、道教音乐 589
二、佛教音乐 590
三、其他宗教音乐 592
第五章 古琴艺术的发展与成就 594
第一节 琴家的艺术成就 594
一、隋代琴家简介 595
二、唐代琴家简介 595
第二节 琴曲创作 597
一、《大胡笳》 597
二、《离骚》 598
第三节 制琴工艺 598
第六章 音乐理论 600
第一节 乐学、律学的研究与实践 600
一、宫调理论 601
二、记谱法改革 605
三、五代弦律 608
第二节 音乐美学思想 610
一、雅乐派的音乐观 610
二、唐太宗的音乐观 611
三、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612
第三节 音乐著述 615
一、音乐类书、志书 616
二、音乐专著 617
宋辽金夏音乐史 621
第一章 概述 621
第二章 市民文化的兴盛 623
第一节 城市的发展与艺术场所的繁盛 623
一、瓦舍 624
二、勾栏 624
三、茶肆与酒楼 625
四、堂会 625
五、庙会 625
六、其他场地 626
第二节 艺人的专业组织 626
第三章 民间歌曲的发展 628
第一节 民歌的繁荣 628
一、叫声 628
二、嘌唱 629
三、小唱 629
四、番曲 629
第二节 民歌的内容 629
第四章 百戏的演变 632
第一节 百戏的形式 632
一、驯象 632
二、弄蛇 633
三、马戏 633
四、口技 633
五、箫笛异术 633
六、踩绳 634
七、舞狮子 634
八、竿技 634
第二节 皇家百戏的演出 635
第五章 歌舞音乐 636
第一节 歌舞音乐的发展 636
第二节 歌舞音乐的结构类型 637
一、大曲 638
二、曲破 638
三、缠达 638
四、单曲 638
第三节 宫廷歌舞 638
第四节 民间歌舞 641
第六章 器乐的发展 643
第一节 乐器 643
第二节 民间器乐合奏 647
一、细乐 648
二、清乐 648
三、小乐器 648
四、鼓板 648
五、边地的器乐合奏 649
第三节 其他器乐独奏 649
第七章 文人音乐 650
第一节 词体歌曲 650
第二节 宋代词人及其音乐 654
一、柳永 655
二、苏轼 656
三、秦观 657
四、周邦彦 658
五、李清照 658
六、陆游 661
七、范成大 661
八、姜夔 663
九、张炎 672
第三节 琴家与琴曲 673
一、郭沔及他的《潇湘水云》 674
二、杨瓒 676
三、徐天民与《泽畔吟》 676
四、毛敏仲 677
五、汪元亮 677
六、苗秀实 678
七、耶律楚材 678
八、赵匡义 679
九、赵佶 679
十、完颜璟 679
十一、朱文济 679
十二、义海 679
十三、则全和尚 680
第八章 宫廷音乐 681
第一节 雅乐 681
一、雅乐的用途 681
二、雅乐的内容 681
三、乐器 683
四、乐队形成 684
五、舞队 685
六、雅乐的音阶 685
七、雅乐的音域 685
八、雅乐的宫调 686
九、雅乐的标准音高 687
十、辽金的雅乐 688
第二节 燕乐 688
一、教坊 688
二、云韶部 690
三、钧容直 690
四、东西班乐 691
五、辽、金的燕乐 691
第三节 鼓吹乐 692
一、宋代的鼓吹乐 692
二、辽的鼓吹乐 693
三、金的鼓吹乐 693
第九章 少数民族音乐 695
第一节 渤海的音乐 695
第二节 契丹的竟乐 696
第三节 女真的音乐 696
第四节 鞑靼的音乐 697
第五节 回回的音乐 699
第六节 南方诸民族的音乐 699
第十章 宗教音乐 701
第一节 佛教音乐 701
第二节 道教音乐 702
第三节 伊斯兰教音乐 703
第十一章 乐律理论 704
第一节 蔡元定和他的十八律 704
第二节 之调式和为调式 705
第十二章 音乐思想 707
第一节 周敦颐的音乐观 707
第二节 沈括的音乐观 708
第三节 张知白、房庶的音乐观 709
第四节 王灼的音乐观 710
第五节 郑樵的音乐观 711
第六节 朱熹的音乐观 712
第十三章 音乐论著 714
第一节 琴论 714
一、朱长文《琴史》 714
二、袁桷《琴述》 715
三、崔遵度《琴笺》 715
四、刘籍《琴议》 716
五、则全和尚《节奏、指法》 716
六、成玉磵《论琴》 717
第二节 乐论 718
一、陈旸《乐书》 718
二、王灼《碧鸡漫志》 719
三、蔡元定《律吕新书》 720
四、朱熹《琴律说》 720
五、王溥《唐会要·乐类》 721
六、郑樵《通志·乐略》 721
七、陈元靓《事林广记》 722
八、郭茂倩《乐府诗集》 723
第三节 “笔记”中的音乐史料 724
一、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724
二、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 725
三、吴自牧《梦梁录》 725
四、周密《武林旧事》 726
元代音乐史 729
第一章 概述 729
第二章 民间歌曲 731
第一节 反元民谣 731
第二节 蒙古歌曲 733
一、战歌 734
二、宴歌 735
三、赞歌 741
四、武士思乡曲 743
五、狩猎歌曲 744
六、叙事歌 746
七、劳动歌 749
第三章 散曲 750
第一节 散曲的音乐形式 752
一、小令 752
二、带过曲 754
三、套曲 755
第二节 表演场所与艺人 755
第三节 散曲中的少数民族音乐 757
一、音调和音乐表现手法 757
二、曲牌 758
三、生活题材 760
第四节 少数民族散曲家 760
第四章 民间歌舞 762
第一节 汉族歌舞与社火 762
第二节 蒙古族集体歌舞 763
一、踏歌 763
二、其他集体舞蹈 765
第三节 其他少数民族歌舞 769
一、回纥舞 769
二、朝鲜舞 769
三、女真舞 770
四、鹧鸪舞 770
五、白沙细乐 771
第五章 杂剧音乐 772
第一节 杂剧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772
第二节 元杂剧的音乐特点 775
第三节 少数民族戏剧音乐 775
一、蒙古宫廷中的戏剧表演 776
二、元代蒙文剧本的发现 777
三、元宫廷中的杂剧演出 777
第四节 少数民族杂剧家 779
第六章 乐器与器乐曲 781
第一节 元代乐器 781
一、火不思 782
二、胡琴 783
三、两弦弹拨乐器 784
四、抄兀儿 785
五、兴隆笙 786
六、三弦 786
七、云璈 787
八、水盏 787
第二节 元代器乐曲 787
一、《海青拿天鹅》 787
二、《白翎雀》 789
三、《昭君曲》 791
四、《绛桃》 791
第三节 少数民族大曲和小曲 792
一、以民族或国家名称命名的乐曲 792
二、以地区命名的乐曲 794
三、以表现内容来命名的乐曲 794
四、以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命名的乐曲 795
第七章 宫廷音乐 797
第一节 宫廷音乐机构 798
一、云和署 798
二、安和署 799
三、常和署 800
四、天乐署 800
五、兴和署 800
六、教坊司 800
七、太常礼仪院 801
第二节 宫廷乐舞 801
一、宫廷雅乐与太庙中的“文武二舞” 801
二、大型宫廷队舞 801
三、女子乐队 803
四、十六天魔舞 803
五、昂鸾缩鹤之舞 805
六、八展舞 805
七、太平年舞 805
八、元朝宫廷中的唐宋大曲遗存 806
第八章 宗教音乐 808
第一节 萨满教歌舞 809
第二节 藏传佛教音乐 810
一、白伞盖(游皇城) 810
二、寺庙法曲 811
三、四大天王与骷髅头舞 811
第三节 基督教堂与清真寺音乐 812
第九章 音乐论著 813
一、《唱论》 813
二、《中原音韵》 814
三、《音乐论》 815
四、元人笔记、类书与官方史书 815
第十章 著名音乐家 817
一、作曲家 817
二、演奏家 818
明代音乐史 823
第一章 概述 823
第二章 民间歌曲 825
第一节 繁盛的俗曲 825
一、俗曲的形式与特征 825
二、俗曲的内容与题材 828
三、俗曲的传播与辑录 832
第二节 散曲 833
一、散曲的形式与风格 833
二、散曲作家与作品 836
第三章 歌舞音乐 839
第一节 汉族民间歌舞 839
一、龙舞 839
二、狮子舞 840
三、傩舞 840
四、花鼓灯、地花鼓 841
五、英歌舞 841
六、太平鼓 842
七、台阁舞 842
第二节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 843
一、木卡姆 843
二、锅庄、囊玛 844
三、芦笙舞 845
四、《百夷传》与《赤雅》中的少数民族乐舞资料 845
第三节 戏曲中的歌舞型态 846
一、歌舞与戏曲的结合 846
二、以歌舞为主体的民间小戏 847
第四章 器乐的发展 849
第一节 古琴音乐 849
一、琴派与琴人 849
二、琴谱与琴曲 852
第二节 琵琶音乐 861
第三节 新乐器的出现与器乐合奏的发展 864
第五章 宗教音乐 866
第一节 道教音乐的发展 866
第二节 佛教音乐的发展 872
第六章 宫廷音乐 877
第一节 宫廷雅乐的衰落 877
第二节 宫廷中的民间音乐 878
第七章 科学艺术巨星朱载堉 881
第一节 朱载堉的生平 881
第二节 朱载堉的律学成就 883
第三节 朱载堉的音乐实践 887
第八章 中外音乐交流 890
第一节 西洋音乐的传入 890
第二节 中国音乐的西传 892
第三节 与亚洲各国的音乐交流 895
第九章 音乐美学思想 897
第一节 王阳明的音乐美学思想 897
一、乐以“中和”为本 897
二、恶郑声、崇雅乐 898
三、以私克己,非礼勿听 899
第二节 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 900
一、音乐以情为美 900
二、音乐以自然为美 901
三、音乐以真为美 902
第三节 《溪山琴况》的音乐美学思想 904
一、“琴况”之“和”况 904
二、“琴况”之“静”况 906
三、“琴况”之“清”况 907
四、“琴况”中诸况与“和”、“静”、“清”三况之关系 908
清代音乐史 913
第一章 概述 913
第二章 民间歌曲 915
第一节 民歌小曲的新发展 915
一、民歌小曲的内容与形式 915
二、民歌小曲的留存与发展 924
第二节 文人与民歌小曲 926
一、蒲松龄“俚曲” 926
二、其他与民歌小曲有关的文人创作 929
第三节 民歌小曲集 932
一、《霓裳续谱》 932
二、《白雪遗音》 932
三、《借云馆小唱》 932
四、《粤风》 933
第四节 少数民族歌曲 933
第三章 歌舞音乐 937
第一节 汉族民间歌舞 937
一、秧歌 937
二、花鼓 939
三、采茶 939
第二节 少数民族歌舞 941
一、木卡姆 941
二、囊玛 942
三、芦笙舞 947
第四章 器乐的发展 949
第一节 古琴音乐 949
一、琴派与琴人 949
二、琴谱与琴曲 953
三、琴论 955
第二节 琵琶音乐 957
一、著名艺人与流派 957
二、琵琶谱集 959
第三节 器乐合奏艺术 960
一、西安鼓乐 961
二、十番鼓 962
三、十番锣鼓 963
四、福建南音 964
五、《弦索备考》 972
第四节 《清稗类钞》中有关西洋乐器的史料 973
第五章 宫廷音乐 975
第一节 各种礼仪音乐 975
一、《中和韶乐》 975
二、《卤簿乐》与《丹陛大乐》 976
第二节 宫廷宴乐 977
一、《清乐》 977
二、《队舞乐》 979
三、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乐部 980
第三节 承德离宫音乐 981
第六章 中外音乐交流 982
第一节 西乐东渐 982
一、宫廷中的西方音乐 982
二、宗教活动中的西方音乐 985
三、西方军乐在中国 988
第二节 国乐西传 989
一、中国音乐在西方的演出与影响 989
二、西方音乐作品中的中国音乐 992
三、西方人有关中国音乐的著作 994
第三节 《魏氏乐谱》与《东皋琴谱》 997
一、《魏氏乐谱》 997
二、《东皋琴谱》 998
第七章 学堂乐歌 1000
第一节 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 1000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内容与曲调来源 1002
一、学堂乐歌的内容 1002
二、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 1005
第三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的创作 1007
一、沈心工及其作品 1007
二、李叔同及其作品 1010
第四节 学堂乐歌的历史地位 1012
一、重要的现实意义 1012
二、广泛传播了西方音乐 1013
三、奠定了新型音乐教育的基础 1014
民国音乐史 1017
第一章 概述 1017
第一节 传统音乐的演进及新兴音乐的启蒙和发展 1018
第二节 不同政权区域中的社会音乐生活 1021
第二节 历史文化结构变迁中的音乐 1023
第二章 传统音乐 1026
第一节 民歌与民间歌舞 1026
一、民歌小调表现内容的变化 1027
二、新秧歌运动对民间歌舞的改造 1028
三、王洛宾等对民歌的采集和改编 1029
第二节 民族器乐 1031
一、民间传统器乐和阿炳 1031
二、文人社团与大同乐会 1032
三、刘天华等对民族器乐的改革 1033
第三章 声乐 1036
第一节 群众歌曲 1036
一、沈心工、李叔同等的学堂乐歌作品 1037
二、20年代早期创作群众歌曲的出现 1039
三、聂耳等人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与流传 1040
四、讽刺歌曲和爱国民主歌曲的创作 1042
第二节 独唱歌曲 1044
一、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独唱歌曲创作 1044
二、黄自等人的独唱歌曲创作 1046
三、独唱歌曲创作中的民族化探索 1049
第三节 合唱歌曲 1052
一、30年代前的合唱歌曲创作 1052
二、30年代的合唱歌曲及清唱剧创作 1053
三、冼星海等人的大合唱作品 1056
第四章 西洋器乐 1060
第一节 马思聪等人的小提琴作品 1061
第二节 钢琴作品 1062
一、早期钢琴曲创作 1062
二、贺绿汀等人的钢琴作品 1063
第三节 室内乐 1066
一、早期室内乐创作 1067
二、谭小麟等人的室内乐作品 1068
第四节 管弦乐 1069
一、早期管弦乐的创作 1069
二、江文也等人的管弦乐作品 1070
第五章 歌剧音乐 1074
第一节 作为歌剧萌芽的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 1074
第二节 不同样式歌剧的探索 1077
一、话剧插曲的歌剧化倾向 1077
二、歌唱剧的多样化尝试 1078
三、黄源洛和正歌剧《秋子》 1079
四、戏曲化的歌剧 1081
第三节 新歌剧 1082
一、新歌剧《白毛女》 1083
二、新歌剧的创作及其影响 1084
第六章 音乐理论 1086
第一节 音乐思潮 1086
一、王光祈等人对西方音乐理论的引进 1086
二、中西音乐之争 1088
三、音乐的“雅”、“俗”之争 1090
第二节 音乐美学 1092
一、对音乐功能的体认 1092
二、青主等人的音乐美学思想 1093
三、《讲话》及音乐为政治服务的理论 1095
第三节 中国音乐研究 1096
一、叶伯和、杨荫浏等人的中国音乐史研究 1096
二、吕骥等人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 1097
附录:古人论音乐舞蹈 1101
尚书·尧典(节选) 1101
左传(节选)(传)&左丘明 1102
国语周语下(节选)(传)&左丘明 1104
非乐上&《墨子》 1106
乐论&荀 子 1109
十过(节录)&韩非子 1111
吕氏春秋(节选)&吕不韦 1112
礼记·乐记 1118
春秋繁露·楚庄王(节选)&董仲舒 1126
史记·乐书(节选)&司马迁 1127
说苑(节选)&刘 向 1129
琴道(节选)&桓谭 1131
论衡·感虚篇(节选)&王 充 1132
乐论&阮籍 1133
声无哀乐论&嵇康 1136
文心雕龙·乐府&刘 勰 1142
贞观政要·礼乐(节选)&吴兢 1143
送杨置序&欧阳修 1144
梦溪笔谈·乐律一(节选)&沈括 1145
杂书琴事&苏轼 1146
琴史·尽美&朱长文 1147
乐 书(节选)&陈 旸 1149
碧鸡漫志(节选)&王 灼 1151
唱 论(节选)&燕南芝庵 1153
太和正音谱(节选)&朱权 1154
南词引正&魏良辅 1156
焚书·读律肤说&李 贽 1158
弹琴杂说&杨表正 1158
乐律全书(节录)&朱载堉 1159
溪山琴况&徐上瀛 1162
竟山乐录·乐不分古今&毛奇龄 1168
乐府传声(选录)&徐大椿 1169
鼓琴八则&苏璟等 1175
琴论(节选)&陈幼慈 1177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舞剧艺术论》张麟著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北方曲艺音乐初探 下》萧作如著 2020
- 《广西近代专业音乐研究》李昂责任编辑;(中国)杨柳成 2019
- 《北方曲艺音乐初探 上》萧作如著 2020
- 《孩子们的音乐之旅 1 宝宝睡觉 幼儿版》包菊英主编 2016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景观艺术设计》林春水,马俊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膜工业卷 3》(中国)郑祥,魏源送,王志伟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