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  成都宽窄巷子个案研究
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  成都宽窄巷子个案研究

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 成都宽窄巷子个案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廖卫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30425461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形态,并呈现为城市遗产旅游景观,是城市集体记忆及城市文化象征。因此,它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还是一个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备受政府及社会重视,日渐受到各方关注。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融合在一体,成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 成都宽窄巷子个案研究》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缘起 1

1.1.2 提出问题 5

1.2 研究背景 6

1.2.1 现实背景:城市更新中的历史街区改造问题 6

1.2.2 社会背景: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城市转型 8

1.2.3 理论背景:城市研究的“空间转向”和“文化转向” 10

1.3 研究框架 11

1.3.1 研究思路 11

1.3.2 内容框架 12

1.3.3 研究意义及创新 14

1.4 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 15

1.4.1 研究方法 15

1.4.2 调查工作 16

1.4.3 数据收集 16

1.5 研究样地说明 18

1.5.1 成都基本概况 18

1.5.2 成都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宽窄巷子 20

1.5.3 研究样地选择原因 22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3

2.1 相关概念解释 23

2.1.1 遗产:一种选择性的历史 23

2.1.2 历史街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 25

2.1.3 景观: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 26

2.2 空间生产理论 29

2.2.1 历史上的空间观 29

2.2.2 城市研究的“空间转向” 30

2.2.3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 31

2.3 消费主义与城市文化 34

2.3.1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从物的消费到符号的消费 34

2.3.2 沙朗·佐金的城市文化理论:作为象征经济的城市文化 35

2.3.3 历史街区复兴:文化作为城市复兴的驱动力 36

2.4 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38

2.4.1 国外城市更新历程及历史街区保护 38

2.4.2 国内城市更新历程及历史街区保护 42

2.5 本书研究方向 44

第3章 空间重构:宽窄巷子空间形态历史演化及功能重置 45

3.1 宽窄巷子空间形态历史发展沿革 45

3.1.1 秦朝时期:秦筑少城 46

3.1.2 清朝时期:满城(少城)中的两条普通兵丁胡同 47

3.1.3 辛亥革命后:巷子的更名与满城(少城)的消失 48

3.1.4 民国时期:中上层人士私宅和达官贵人居住地 48

3.1.5 新中国成立后:平民大杂院及成都市民生活代表 49

3.1.6 2003~2008年街区改造:商业旅游文化街区的建成 50

3.1.7 宽窄巷子:一个经由历史演化累积而成的空间形态 50

3.2 宽窄巷子街区改造及功能定位 51

3.2.1 改造基本历程 51

3.2.2 街区产权情况 52

3.2.3 更新改造方法 53

3.2.4 功能形象定位 54

3.3 宽窄巷子业态构成及变化分析 56

3.3.1 街区印象:两个不同时点的比较 56

3.3.2 空间分布情况 58

3.3.3 业态基本构成 63

3.3.4 业态变化分析 67

第4章 空间消费:遗产旅游景观符号构建与游客体验 72

4.1 街区休闲体验产品构成 72

4.1.1 实体景观体验产品 72

4.1.2 休闲活动体验产品 74

4.1.3 主题事件体验产品 74

4.2 “老成都底片”:遗产景观符号建构方式 76

4.2.1 历史在场证明:刻意保留的历史遗存元素 76

4.2.2 历史景观的模拟和仿真:原真生活体验馆 81

4.2.3 历史镜像再现:历史文化景观墙及老照片 83

4.2.4 地方文化符号展示:成都生活样本的表征 84

4.3 “新都市客厅”:现代消费空间景观特征 86

4.3.1 具有绅士化倾向的消费空间 86

4.3.2 与全球接轨想象的空间想象 87

4.3.3 混合拼贴的后现代文化景观 88

4.4 基于空间符号消费的游客体验 89

4.4.1 游客基本行为分析 89

4.4.2 游客景观符号体验 93

4.4.3 现代性背景下的怀旧与消费认同 96

第5章 空间运作:遗产旅游景观空间运作方式及生产逻辑 100

5.1 旅游地发展演进路径:从自发到自觉 100

5.1.1 宽窄巷子旅游地发展阶段 101

5.1.2 宽窄巷子知名度传播路径 102

5.1.3 旅游地发育进程推助器:龙堂客栈 104

5.1.4 商业旅游开发:城市化进程中的自觉选择 108

5.2 政府主导街区空间生产:政治权力主导下的资本运作 110

5.2.1 政府主导+商业运营 110

5.2.2 统一管理+对外宣传 111

5.2.3 业态控制+定点招商 111

5.3 文化人及中小型资本参与空间生产:文化与资本的结合 114

5.3.1 文化人跨界经营成为街区文化地标 114

5.3.2 基于院落情结及文化想象的“二次创造” 116

5.3.3 商家故事:中小型资本参与空间生产 117

5.3.4 空间再生产循环过程中的“进”与“退” 122

5.4 街区原住民介入空间生产:见缝插针式的渗透 124

5.4.1 老茶铺:街区市井生活象征性延续 125

5.4.2 闭门而居:被游客凝视的街区景观 125

5.4.3 恺庐:宽窄巷子原真生活形态样本 126

5.5 空间生产逻辑:从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 127

5.5.1 城市经营与政府企业化行为 128

5.5.2 作为文化资本的城市遗产 129

5.5.3 文化发展战略及城市形象构建 130

5.5.4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纳入城市休闲消费空间系统的历史街区 136

第6章 空间认知:相关群体对空间的感知评价 138

6.1 外地游客的宽窄巷子 138

6.1.1 对街区性质的认知 138

6.1.2 对街区的认知评价 139

6.1.3 对街区建筑及氛围的感知 140

6.1.4 对“宽窄巷子最成都”的认可度 141

6.1.5 小结:外地游客对宽窄巷子“好恶交织” 141

6.2 本地居民的宽窄巷子 142

6.2.1 对街区改造的关注度 142

6.2.2 对街区改造的态度 143

6.2.3 对现有街区的评价 146

6.2.4 对“宽窄巷子最成都”的认可度 148

6.2.5 小结:本地居民对宽窄巷子的混杂态度 148

6.3 街区原住民的宽窄巷子 149

6.3.1 大多数原住民“迁离街区” 149

6.3.2 原住民对搬迁改造的态度 150

6.3.3 现有街区居民“闭门谢客” 151

6.3.4 部分原住民“眷留街区” 152

6.3.5 小结:被边缘化的街区居民 156

6.4 本章小结 156

第7章 空间反思:城市历史街区空间生产问题及发展策略选择 157

7.1 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空间生产实践与结果 157

7.1.1 空间生产实践 157

7.1.2 空间生产结果 160

7.2 对历史街区空间生产问题的反思 161

7.2.1 空间主体反思:谁的历史?谁的遗产? 161

7.2.2 空间客体反思:遗产的选择 163

7.3 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空间符号意义转化逻辑 168

7.3.1 从“空间中的消费”到“空间的消费” 168

7.3.2 消费历史:遗产旅游景观符号意义转化路径 169

7.4 城市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全球”与“地方”问题 172

7.4.1 主题化遗产旅游景观空间的构建 172

7.4.2 无地方性空间的景观复制 174

7.4.3 城市遗产管理的“全球-地方”问题 177

7.5 城市历史街区发展路径选择及管理制度创新 178

7.5.1 回归场所精神:从“空间”到“地方” 178

7.5.2 发展路径选择: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 179

7.5.3 管理制度创新:“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180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183

8.1 主要研究结论 183

8.2 思考与讨论 185

8.2.1 对研究方法的探讨 185

8.2.2 对研究意义的思考 186

8.3 研究后续:一个城市的回家路 188

参考文献 190

附录一:成都宽窄巷子调查问卷(本地居民) 196

附录二:成都宽窄巷子调查问卷(外地游客) 200

附录三:宽窄巷子街区业态分布(2009年8月) 204

附录四:宽窄巷子老院子分类列表 209

后记 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