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翻译过程与译文的演生-翻译的认识、语言、交际和意义观
翻译过程与译文的演生-翻译的认识、语言、交际和意义观

翻译过程与译文的演生-翻译的认识、语言、交际和意义观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克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0471823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以认识、语言、意义和交际理论为工具对翻译过程的探索,提出翻译过程是原文信息和译入读者图式之间的综合分析过程。
《翻译过程与译文的演生-翻译的认识、语言、交际和意义观》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

1.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2研究动机 4

1.1.3研究方法及方法论思考 8

1.1.4结构及章节安排 13

1.1.5创新点 16

第二章 翻译的认识过程 18

第一节 康德的认识论 18

2.1.1认识论与哥白尼式革命 20

2.1.2感性、知性、经验与范畴 21

2.1.3判断、综合与知性的立法作用 22

2.1.4康德认识论对翻译的启示 24

第二节 皮亚杰的图式学说 30

2.2.1知识的框架:图式 31

2.2.2同化、顺应与平衡 33

2.2.3图式的发展与建构 39

2.2.4皮亚杰学说对翻译的启示 43

第三节 认识的心理机制 47

2.3.1记忆系统与信息处理 47

2.3.2记忆的种类及特点 50

2.3.3记忆机制中的信息加工流程 55

2.3.4记忆、语言和翻译 64

第三章 翻译的语言过程 69

第一节 符号和文本 69

3.1.1符号与信号 69

3.1.2能指与所指 72

3.1.3识别与理解 75

3.1.4语言和言语 78

3.1.5显文本与隐文本 80

第二节 语言的认知功能 83

3.2.1语言对世界的格式化 83

3.2.2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 86

3.2.3语言的“元功能”:认知与交际 89

3.2.4语言与思维发展 94

3.2.5语言的局限性 98

第三节 语言的眼镜喻说 103

3.3.1各种各样的镜片喻说 103

3.3.2康德的知性眼镜 105

3.3.3语言与隐喻 106

3.3.4语言与理性及非理性 108

3.3.5语言与意识形态 112

第四节 语言的工具价值:巴尔特的语言观 115

3.4.1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 116

3.4.2语言的“零度”状态 118

3.4.3现实的语言与可能的语言 120

3.4.4言与意,筌与鱼 122

3.4.5梦的语言与无意识 124

3.4.6诗歌语言与文学翻译 126

第四章 翻译的意义过程 130

第一节 什么是“意义”? 130

4.1.1意义存在于何处 131

4.1.2意义如冰山之整体 133

4.1.3意义之意象与意境 134

4.1.4意义与文本 138

第二节 意义和语境:内部信息和已知信息 141

4.2.1什么是语境 141

4.2.2语境和文本的缺省 145

4.2.3语境的动态性 148

4.2.4文本对读者的依赖及译文的合法性 152

第三节 意义的增殖、演变与明晰化 153

4.3.1语言符号的多义性与单义化 154

4.3.2语义明晰化与销祛规则例说 158

4.3.3分析蕴含与综合蕴含 162

4.3.4“词语有意义”与词义变迁 165

4.3.5两种“意义”: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 170

第四节 意义的理解 175

4.4.1翻译与语用推理 175

4.4.2翻译的语义理解步骤例说 180

4.4.3翻译的语用理解步骤例说 182

4.4.4中央处理模块与理解的效率 184

4.4.5关联度:心理投入与语境效果 187

第五节 符号指意的工具用法和元语言用法 189

4.5.1符号学的双重指意:语义和语用 189

4.5.2文本的信息:表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92

4.5.3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翻译的诗歌功能 199

4.5.4“意义”和“使用”:翻译的文化语境 209

第五章 翻译的程序过程 214

第一节 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 215

5.1.1“解码”与“编码”谬误 215

5.1.2理解和表达过程中的分析与综合 220

5.1.3翻译过程的数学模型 225

5.1.4翻译过程的纵横维度 228

第二节 翻译的纵向过程 232

5.2.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与文本生成 232

5.2.2奈达的逆转换过程 235

5.2.3王宏印的纵向涉入模式 237

5.2.4翻译等于创作:朱光潜的翻译观 244

5.2.5翻译不同于阅读或写作 247

第三节 翻译的泛化论:混淆翻译与非翻译 251

5.3.1翻译的描述性用法与翻译泛化 252

5.3.2描述翻译学与翻译概念的泛化 258

5.3.3解释学普遍主义与翻译泛化论 262

5.3.4翻译的目的性与翻译泛化论 268

第四节 翻译的横向过程 271

5.4.1本雅明的翻译观 272

5.4.2鲁迅的翻译思想 284

5.4.3韦努蒂的异化论 291

5.4.4横向翻译与中西语言和思维对比 300

第五节 翻译的宏观过程 311

5.5.1译文演化的基本原理 312

5.5.2译文演化的宏观透视 319

5.5.3钱钟书:把读者向原作过渡 326

5.5.4译文变化的实际状况:以《水浒传》翻译为例 333

第六章 结论 346

参考文献 352

后记 373

图1过程关系图及论述顺序 14

图2词汇信息记忆库及关系图 56

图3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56

图4修改后的信息加工流程图 58

图5层次网络模型 59

图6扩散—激活模型 61

图7语言信息处理模型 62

图8韩礼德语言元功能新解 90

图9语言、文本、思想、世界之间的交互关系 93

图10语义—语用推理示例图 183

图11雅柯布森的语言信息与功能模式图 193

图12改造的语言交际示意图 194

图13语言(语义链)和元语言(形式链)的和谐共鸣 202

图14奈达的代码翻译模式 218

图15奈达的代码交际与翻译模式 218

图16文本的层次对应与翻译转换示意图(“冰山图”) 232

图17奈达的“逆转换”翻译过程 236

图18符号三角与文本生成示意图 237

图19创作过程模式示意图 238

图20翻译过程模式示意图 241

图21余光中的“创作/欣赏、批评与翻译”模式比较图 248

图22伽特对翻译在语言交际中的定位 253

图23翻译在言语活动中的定位 261

图24翻译的单向与双向模式对比图 314

表1《水浒传》第47回段落信息统计 3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