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野草  文本心诠
野草  文本心诠

野草 文本心诠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崇科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10159065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在作者看来,鲁迅的《野草》有如下几个容易为人忽略、误读却至关重要的特点:第一,跨时空性和文体跨越性;第二,复杂性、立体性和否定性。第三,诗学的独特性。《野草》表面上看和个人性、诗性密切关联,而实际上它也对作者毕生关注的国民性话语有着独特而精致的关注与反思,尤其是它从空间视角的切入显得犀利敏锐而又功力深厚:鲁迅先生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批判更多呈现出对有关功能、意义和姿态的强调,而非内容侧重或描述;除此以外,鲁迅先生也提出了改造和革新国民性的可能性。书稿针对《野草》的以上特点,进行了相当精细的阐释和解读,视角新颖独特。特别采用单篇细读和心诠的方式,与前人有些过于拘谨或随意的单篇解读方式相比,本书立足于扎实的文献综述;每篇解读呈现出相对独特的新意,且能够自圆其说。舍弃学界最常见的整体的论述方式,给读者提供聚焦于单篇文本的完整性的研究,这可能是对于鲁迅先生关于《野草》撰写初心的一种更好回应。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郁先生作序。
《野草 文本心诠》目录
标签:本心 野草

绪论 1

《野草·题辞》中的意义“播撒” 7

一、自我的昭示与清理 8

二、广州场域和现实关涉 11

三、血写的暖昧:作证与擦拭 15

附:题辞 20

《秋夜》中的三重内蕴 21

一、自然拼贴:“秋”+“夜” 22

二、现实投射:情绪抒发 25

三、哲学意蕴:自我与他者 29

附:秋夜 33

主体的背面与断续——重读《影的告别》 35

一、何时告别:从虚拟/感觉时间到实际时间 37

二、谁在告别:影的主体性 40

三、向谁告别:主体的多元性 44

附:影的告别 48

“过客”的境遇及省思——重读《求乞者》 50

一、反思“求乞”:从他者到自我 52

二、宿命与选择:孤独的现代性 56

附:求乞者 61

“失恋”的三重境界与诗学——重读《我的失恋》 63

一、无恋可失 65

二、悄然示恋 68

三、恋上国族 69

四、失恋诗学 71

附: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75

复仇无聊与无聊的复仇——重读《复仇》 77

一、复仇无聊 79

二、无聊的复仇 83

附:复仇 88

现在式复仇的狂欢——重读《复仇(其二)》 90

一、故事指向:复仇大众 92

二、现实关怀:以“兄弟失和”为中心 95

三、现在哲学:血肉宗教 99

附:复仇(其二) 103

层进、回环与对峙的张力——重读《希望》 105

一、青年VS自审:对峙与回流 106

二、如何希望:悖论与层进 109

三、绝望表征及其反抗 112

附:希望 116

“立人”的姿态和立场:“蓬勃地奋飞”——重读鲁迅《雪》 118

一、鲁迅的态度与理路 120

二、“立人”的主体性特征 124

附:雪 128

自解的吊诡——重读《风筝》 130

一、自解的吊诡:主题论 132

二、风筝的缠绕:意象论 136

附:风筝 141

原乡的春梦——重读《好的故事》 143

一、双重原乡/还乡 146

二、美好的春梦 149

三、如何“故事” 151

附:好的故事 155

执著与暧昧——重读《过客》 157

一、“过客”精神与“中间物”意识 159

二、身份执著:主/客的辩证 161

三、反抗绝望中的补偿、指向及其暖昧 164

四、辨体的暧昧:诗剧还是小说 168

附:过客 172

《死火》的奇诡想象及其意蕴 177

一、临界点及其设计 179

二、彷徨与坚守 182

附:死火 188

奴化/物质“文明”的双重反讽——重读《狗的驳诘》 190

一、制度反讽:文明的丑恶 192

二、自我解剖:“中间物”的劣根性 196

附:狗的驳诘 200

解/构“国民性”——重读《失掉的好地狱》 201

一、制度解/构:复古的虚妄 203

二、国民性解/构:自反与倾注 207

附:失掉的好地狱 213

互看的奇特与灵思——重读《墓碣文》 215

一、自我的对视:镜像及其他 217

二、重审劣根性:姿态与意义 221

附:墓碣文 226

家国同构中的个体突围——重读《颓败线的颤动》 227

一、家庭:温暖与冰梏 228

二、国/族:现代化的艰难 232

三、个体:宣泄与突围 235

附:颓败线的颤动 239

“言志”的吊诡——重读《立论》 241

一、言志的艰难性 242

二、真的吊诡 246

附:立论 252

剑指国民性——重读《死后》 253

一、剑指国民性:层次与方法 255

二、双重封套结构:彷徨与悲剧 259

附:死后 265

“立人”思想的践行者及其中国遭遇——重读《这样的战士》 268

一、“立人”思想:出口及坚守 270

二、践行者及其中国遭遇 274

附:这样的战士 280

“立人”的繁复性及互文性诗学——重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282

一、反面切入:清理奴性 284

二、“立人”的繁复性:互文性诗学观照 288

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293

“自”的纠葛——重读《腊叶》 295

一、“个”的凝思:自怜自伤 296

二、“个”的深化:自剖自强 300

附:腊叶 305

破解奴役的双重策略——重读《淡淡的血痕中》 306

一、破解奴役 308

二、反抗与建构 311

附:淡淡的血痕中——记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314

“觉醒”的对话——重读《一觉》 315

一、粗暴的魂灵:青年VS“我” 317

二、回到人间:“我”的裂合 320

附:一觉 3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