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饶阳县志
饶阳县志

饶阳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饶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222850
  • 页数:788 页
图书介绍:
《饶阳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政区建置 51

第一章 地理位置 53

第一节 位置 53

第二节 县界 53

第三节 境域变化 53

第二章 建置沿革 55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8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 5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58

第三节 建国后的行政区划 60

第四章 城镇乡村 62

第一节 县城 62

第二节 乡镇 62

第三节 行政村 68

第二篇 自然环境 95

第一章 地质 97

第二章 地貌 98

第三章 土壤 99

第一节 母质类型 99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99

第三节 土壤养分及等级 101

第四章 气侯 104

第一节 气侯概况 104

第二节 日照、辐射 104

第三节 温度 104

第四节 降水 蒸发 106

第五节 风 空气湿度 107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108

第五章 水文 110

第一节 河流水系 110

第二节 地下水 112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14

第一节 水资源 114

第二节 矿产资源 115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16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17

第一节 水灾 117

第二节 旱灾 120

第三节 虫灾 123

第四节 雹灾 风灾 124

第五节 地震 125

第三篇 人口 127

第一章 人口数量及分布 129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29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133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35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35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35

第三节 婚姻构成 137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37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38

第六节 民族构成 139

第三章 姓氏 140

第一节 姓氏录 140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考 141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4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43

第二节 晚婚晚育 143

第三节 节育措施 144

第四篇 城乡建设 147

第一章 县城建设 149

第一节 旧县城 149

第二节 新县城建设 149

第三节 居民住房 152

第四节 管理机构 153

第二章 乡村建设 156

第一节 村落 156

第二节 饮水 156

第三节 公共设施 157

第三章 建筑业 15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157

第二节 建筑技术 158

第四章 环境保护 159

第一节 水污染及治理 159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治理 160

第三节 其它污染及治理 160

第五章 土地管理 160

第一节 土地占有概况 160

第二节 管理措施 162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64

第五篇 基础设施 165

第一章 水利 167

第一节 防洪工程 169

第二节 排涝治碱工程 172

第三节 地下水开采 175

第四节 地上水灌溉工程 180

第五节 水利管理 182

第二章 交通 187

第一节 交通设施 187

第二节 运输工具 196

第三节 运输 197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98

第三章 邮电 200

第一节 机构 200

第二节 邮政 202

第三节 电信 206

第四章 电力 210

第一节 设施 210

第二节 供电 212

第三节 管理 214

第六篇 经济综述 217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219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 219

第二节 减租减息 220

第三节 土地改革 22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221

第五节 人民公社化 225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228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 230

第三章 产业结构 232

第一节 社会生产结构 232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结构 234

第三节 农 轻 重比例结构 236

第四章 居民生活 239

第一节 工薪人员生活 239

第二节 农民生活 242

第七篇 农业 245

第一章 生产条件 248

第一节 耕地 248

第二节 劳动力 249

第三节 农机具 250

第二章 农田基本建设 254

第一节 盐碱地改造 254

第二节 土壤改良 255

第三节 方田建设 256

第三章 农业区划 257

第一节 南部粮、棉经济作物区 257

第二节 中、西部粮油经济作物区 257

第三节 北部粮、棉、林果区 258

第四章 种植业 259

第一节 农作物 259

第二节 推广良种 263

第三节 农技农艺 264

第四节 植物保护 266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66

第五章 瓜菜 26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67

第二节 栽培技术 269

第三节 储藏、加工与销售 270

第六章 林业 271

第一节 林木品种 271

第二节 树木栽培 274

第三节 果品生产 278

第四节 病虫害及防治 279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79

第七章 畜牧水产 281

第一节 畜牧资源 281

第二节 畜禽饲养 282

第三节 品种改良 286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87

第五节 饶阳劁骟术 289

第六节 畜牧机构 290

第八篇 工业 293

第一章 经济成份 295

第一节 私营企业及个体手工业 295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96

第三节 国营工业 297

第二章 主要行业 299

第一节 纺织工业 299

第二节 机械制造工业 299

第三节 食品工业 300

第四节 建材工业 301

第五节 化学工业 301

第六节 木材加工制造业 301

第七节 其它工业 301

第三章 重点企业及其产品 304

第一节 县办全民工业主要厂家 304

第二节 县办集体工业主要厂家 307

第四章 工业管理 30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9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10

第九篇 乡镇企业 313

第一章 行业门类 316

第一节 工业企业 316

第二节 农业企业 317

第三节 运输业 318

第四节 建筑业 318

第五节 商业饮食业 318

第六节 服务及其它行业 319

第二章 经营管理 3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9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20

第三节 管理费 320

第三章 重点企业及名优产品 321

第一节 重点企业 321

第二节 重点乡镇选介 323

第三节 土特名产 324

第十篇 商业 327

第一章 经济成份 330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330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332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37

第二章 商业市场 343

第一节 集市贸易 343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344

第三章 粮油购销 344

第一节 粮油收购 344

第二节 粮油销售 347

第三节 粮食储管 348

第四节 管理机构 349

第四章 物资供应 349

第一节 机构 349

第二节 供应方式 350

第三节 物资经营 351

第五章 对外贸易 3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2

第二节 出口商品 352

第三节 经营方式 354

第十一篇 财税 金融 355

第一章 财政 3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7

第二节 财政体制 357

第三节 乡镇财政 358

第四节 财政收支 359

第五节 财政管理 364

第二章 税务 3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6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67

第三节 农业税 368

第四节 工商各税 371

第五节 税政管理 383

第三章 金融 384

第一节 货币 384

第二节 储蓄 387

第三节 贷款 389

第四节 债券 390

第五节 保险 391

第六节 金融机构及其职能 391

第七节 金融管理 393

第十二篇 经济综合管理 395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7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397

第二章 统计管理 3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8

第二节 统计业务 399

第三章 审计 400

第一节 审计机构 400

第二节 审计业务 400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4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1

第二节 市场管理 401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402

第四节 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 403

第五章 物价管理 40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6

第二节 管理体制 406

第三节 管理措施 407

第四节 价格调整 408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 4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0

第二节 计量演变 410

第三节 计量管理 411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412

第七章 劳动工资管理 41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2

第二节 职工 413

第三节 工资福利 415

第十三篇 政党 群团 41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饶阳县地方组织 419

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 419

第二节 组织机构 425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 429

第四节 建国前的重大决策与活动 439

第五节 建国后重大决策纪略 44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饶阳县党部 447

第一节 国民党县党部的建立 447

第二节 国民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447

第三章 社会团体 449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49

第二节 青年组织 451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54

第四节 农民组织 457

第五节 其他社会团体 459

第十四篇 政权 政协 461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63

第一节 县议会 46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64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65

第四节 代表 467

第五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468

第二章 政府 472

第一节 县级机构 472

第二节 基层政权 488

第三节 建国以来政务要事 489

第四节 综合政事 492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 49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95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议 495

第三节 政协工作 497

第十五篇 政法 499

第一章 人民公安 501

第一节 机构 501

第二节 政治案件侦察 501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502

第四节 治安管理 503

第五节 预审 看守 503

第六节 基层治保组织 504

第七节 消防 504

第二章 检察 505

第一节 机构 505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05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06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06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06

第六节 申诉控告检察 506

第三章 审判 507

第一节 机构 507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07

第三节 审判活动 508

第四节 执行 51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10

第一节 机构 510

第二节 民事调解 510

第三节 公证业务 511

第四节 律师事务 511

第五节 法制宣传 512

第十六篇 民政 513

第一章 机构沿革 515

第二章 优抚 516

第一节 烈士褒扬 516

第二节 群众优待 517

第三节 国家优抚 518

第四节 拥军优属 519

第三章 救灾与救济 519

第一节 救灾 519

第二节 救济 522

第三节 扶贫 522

第四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23

第五章 社会福利 524

第一节 孤寡老人的供养 524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 525

第三节 收容遣送 525

第六章 地名管理 525

第七章 宗教事务 526

第一节 佛教 526

第二节 天主教 526

第三节 其他宗教 527

第十七篇 军事 529

第一章 军事机构及军队 531

第一节 清代军事机构及军队 531

第二节 民国初中期军事机构及军队 531

第三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军事机构及军队 532

第四节 建国后军事机构及军队 536

第二章 兵役制度 538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 538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539

第三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 539

第四节 预备役兵役制 539

第三章 民兵 54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40

第二节 支前和参战 541

第三节 教育和训练 542

第四节 生产和救灾 544

第四章 古代战事 545

第十八篇 抗日斗争 549

第一章 日军侵占饶阳 553

第一节 日伪统治 553

第二节 侵饶日军暴行录 554

第二章 抗日根据地建设 555

第一节 政权建设 556

第二节 武装保卫根据地 557

第三节 敌工工作 559

第四节 除奸反特 560

第三章 抗日战例选介 560

第四章 抗日英雄模范选介 563

第五章 冀中区机关部队在饶阳斗争纪略 566

第一节 主要活动 566

第二节 军区主力部队在饶阳的主要战斗 567

第十九篇 教育 569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私塾 义学 572

第一节 县学 572

第二节 书院 572

第三节 私塾与义学 573

第二章 学前教育 57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74

第二节 教育内容 574

第三节 管理 575

第三章 小学教育 57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76

第二节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578

第三节 教学改革 578

第四节 学校简介 579

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 58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81

第二节 教学 582

第三节 主要中学简介 584

第五章 师范教育 587

第一节 师范讲习所和传习所 587

第二节 乡师和简师 588

第三节 初级师范学校 588

第四节 饶阳县师范学校 589

第六章 职业技术教育 59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91

第二节 典型学校简介 591

第七章 业余教育 593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593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 594

第三节 教师进修学校 595

第四节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饶阳县工作站 596

第八章 教师队伍 596

第一节 来源和发展 596

第二节 管理与考核 597

第三节 经济待遇 598

第四节 社会地位 599

第九章 教育行政 600

第一节 县级教育机构 600

第二节 县以下教育机构 601

第三节 管理体制 601

第十章 教育经费和勤工俭学 602

第一节 教育经费的来源 602

第二节 教育经费的使用 603

第三节 勤工俭学 604

第二十篇 科技 607

第一章 机构与组织 6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10

第二节 科普组织 610

第三节 四级农科网和四级科技服务网 611

第四节 科技队伍 612

第五节 其它科技组织 612

第二章 科技普及 613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13

第二节 科技培训 613

第三节 科技示范 614

第四节 科技引进与推广 615

第五节 科技市场 616

第三章 科学研究及成果 617

第一节 能源开发 617

第二节 防震抗震 617

第三节 气象工作 618

第四节 科技成果 618

第二十一篇 卫生 体育 623

第一章 卫生机构及医疗单位 6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5

第二节 私人诊所 625

第三节 县属医疗单位 626

第四节 基层卫生院 627

第二章 医疗事业 628

第一节 医疗队伍 628

第二节 医疗设备 629

第三节 医疗技术 630

第四节 医学教育与研究 631

第五节 医疗管理 632

第三章 卫生防疫 634

第一节 环境卫生 634

第二节 食品卫生 635

第三节 学校卫生 635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635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637

第六节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637

第四章 妇幼保健 638

第一节 妇女保健 638

第二节 儿童保健 639

第五章 医药 639

第一节 经营机构 639

第二节 药品经营 640

第三节 中药材 642

第六章 体育 643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43

第二节 职工体育 644

第三节 农民体育 645

第四节 饶阳武术 645

第五节 体育比赛 646

第二十二篇 文化 649

第一章 文化设施及艺术 651

第一节 文化设施 651

第二节 戏剧 653

第三节 民间艺术 657

第四节 书法 绘画 659

第五节 创作与著述 660

第六节 文化宣传 660

第七节 史志编修 662

第二章 民间文学 663

第一节 歌谣 663

第二节 谚语 667

第三节 歇后语 671

第四节 故事与传说 674

第三章 文物胜迹 679

第一节 古城遗址 679

第二节 古墓 680

第三节 古建筑 681

第四节 革命文物 686

第五节 馆藏文物 687

第六节 古碑碣 690

第二十三篇 民情习俗 695

第一章 婚姻家庭 697

第一节 婚姻 697

第二节 家庭 698

第三节 家族与亲友 699

第四节 亲属称谓 699

第二章 居民习俗 701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01

第二节 礼仪习俗 703

第三节 岁时习俗 705

第四节 良风美德 706

第五节 劣俗 708

第六节 忌讳 708

第三章 方言 709

第一节 语音 709

第二节 词汇 710

第二十四篇 人物 715

第一章 人物传 717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738

第三章 英模人物 752

第四章 游子录 753

附录(资料辑存) 769

一、古代诗文选 771

二、旧志原序(跋) 780

三、现代诗文选 784

编后记 7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