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双流县志  1911-1985
双流县志  1911-1985

双流县志 1911-1985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36484887
  • 页数:8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是双流县1911~1985年全县有关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作为地方的科学文献,“一方之全史”,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此县志对通晓县情,从中获取今昔信息,为施政决策、发展经济提供科学依据,对弘扬民族文化,进行历史、县情和爱国主义教育,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此县志也是双流现在和将来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文献资料,有着资治、存史的重要作用。
《双流县志 1911-1985》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5

一、双流县大事记 5

二、华阳县大事记 33

三、专题记述 48

第一篇 政区 61

第一章 建置 61

第一节 历史沿革 61

第二节 县名 63

第三节 治所 63

第二章 位置境域 63

第一节 位置 63

第二节 境域 64

第三章 区划 64

第一节 区划演变 64

第二节 镇 69

一、城关镇 69

二、华阳镇 70

三、彭镇 71

四、太平场镇 71

五、籍田镇 72

六、中和镇 72

七、文星镇 72

第三节 乡 72

第二篇 自然地理 76

第一章 地质 76

第一节 地层 76

一、第四系(Q) 76

二、白垩系(K) 77

三、侏罗系(J) 77

第二节 地质构造 79

一、褶皱构造 79

二、断裂构造 79

第三节 矿产资源 80

第二章 地貌 81

第一节 概况 81

第二节 地貌分区 82

一、冲一洪积平原区 82

二、侵蚀堆积缓丘台地区 82

三、构造剥蚀丘陵区 82

四、构造剥蚀脊状低山区 83

第三节 山脉 84

一、龙泉山 84

二、牧马山 85

第三章 气候 85

第一节 四季特征 85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86

一、气温 86

二、日照 86

三、降水 86

四、气压 87

五、风霜雪 87

第四章 水系 88

第一节 河流 88

一、金马河 88

二、府河 88

三、杨柳河 88

四、江安河 89

五、清水河 89

六、白河 89

七、鹿溪河 89

第二节 水资源 90

一、地表径流 90

二、地下水资源 90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 90

第一节 野生动物 90

一、兽类 90

二、鸟类 91

三、昆虫类 91

四、鱼类 91

第二节 野生植物 92

一、药用植物 92

二、杂草 92

第六章 自然灾害 92

第一节 干旱 92

第二节 洪水 93

第三节 冰雹 97

第四节 低温绵雨 99

一、低温 99

二、绵雨 99

第五节 地震 100

第三篇 人口 103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03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03

一、清代及民国时期人口 103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 105

第二节 人口密度 108

第三节 城乡分布 110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1

第一节 性别 111

第二节 年龄 113

第三节 职业 115

一、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115

二、行业职业 117

第四节 民族构成 118

第五节 文化程度 118

第三章 婚姻家庭 120

第一节 婚姻 120

第二节 家庭 122

第四章 人口普查 12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户口清查 12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三次人口普查 124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25

第一节 机构 125

第二节 工作 126

一、开始提倡计划生育阶段(1956~1970) 126

二、控制多胎生育,提倡“晚稀少”阶段(1971~1978) 126

三、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阶段(1979~1985) 126

第三节 成效 127

第四篇 经济综述 128

第一章 经济发展 12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经济概貌 12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状况 129

一、发展速度与水平 129

二、经济效益 133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3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35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35

一、社会生产结构 135

二、工农业生产结构 136

三、第三产业结构 136

第三节 国民生产总值结构 137

第三章 乡镇企业 13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37

第二节 企业结构 138

一、组织形式与职工人数 138

二、行业分布 139

三、地区分布 139

四、产值结构 139

第三节 经营特点 139

一、负债经营 139

二、投资少,效益高 140

三、责权利结合 141

第四章 国民收入 142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增长与结构 142

一、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 142

二、国民收入的行业结构 142

三、国民收入占社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 142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143

一、概况 143

二、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143

第五章 人民生活 144

第一节 收入水平 144

一、城镇居民收入 144

二、农民收入 145

第二节 消费 146

一、消费水平 146

二、消费结构 146

第六章 经济管理 147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47

一、生产计划管理 147

二、商品流通计划管理 148

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148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148

第三节 物价管理 149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150

一、市场管理 150

二、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151

三、商标管理 151

四、经济合同管理 153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 153

一、计量管理 153

二、计量改革 153

三、标准化工作 154

第六节 统计监督 154

第五篇 农业 155

第一章 所有制经营体制 15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55

一、各阶层土地占有 155

二、租佃关系 155

三、雇工 156

四、高利贷 156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156

一、土地改革 156

二、互助组 157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57

一、农业生产合作社 157

二、人民公社 158

三、农业生产责任制 159

四、自留地 160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60

第五节 经营管理 161

一、管理机构 161

二、四大管理 161

三、收益分配 162

第二章 农业生产 162

第一节 生产条件 162

一、耕地 162

二、土壤 162

三、水利 163

四、肥料 163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63

第三节 作物结构 164

一、粮食作物 164

二、经济作物 167

三、其他作物 169

第四节 农业机具 171

第五节 农业技术 172

一、推广良种 172

二、繁殖制种 173

三、植物保护 174

四、栽培技术 177

第六节 农业机构 178

一、农业事业机构 178

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78

第三章 林业生产 180

第一节 林业资源 180

一、林地 180

二、林种 180

三、林木蓄积量 180

第二节 营林生产 181

一、采种 181

二、育苗 181

三、植树 181

第三节 林业技术 182

一、引种 182

二、育苗 182

三、病虫防治 182

第四节 林业机构 183

第四章 畜牧生产 183

第一节 养殖种类 183

一、家畜 183

二、家禽 184

三、其他养殖 185

第二节 饲料 187

一、精饲料 187

二、青饲料 187

三、粗饲料 187

四、配合饲料 187

第三节 疫病 187

一、畜禽疫病 187

二、疫病防治 189

第四节 畜种杂交改良 190

一、毛猪经济杂交 190

二、耕牛经济杂交 191

三、成都麻羊的杂交改良 191

第五章 渔业生产 191

第一节 资源 191

一、水面 191

二、鱼类 191

三、饵料 192

第二节 养殖 192

一、鱼苗生产 192

二、成鱼养殖 193

三、鱼病防治 193

第三节 江河渔业 193

第四节 渔政管理 194

第六篇 水利 195

第一章 灌溉设施 195

第一节 引水工程 195

一、平坝区渠堰 195

二、东风渠 198

三、牧马山干支渠 200

第二节 蓄水工程 201

一、塘堰冬水田 201

二、水库 202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05

一、传统提灌 205

二、机械提灌 205

三、电力提灌 205

第四节 机电井及喷灌 207

一、机电井 207

二、喷灌 207

第二章 防洪治河 208

第一节 修筑堤防 208

一、金马河堤防 208

二、府河堤防 210

三、江安河防洪工程 210

第二节 改造河道 210

一、改造杨柳河 210

二、改造白河 211

第三章 农田建设 212

第一节 水土保持 212

第二节 改田改土 212

第四章 管理 213

第一节 都江堰渠系管理 213

一、坝区河渠养护管理 213

二、东风渠与牧马山干支渠(新灌区)管理 214

第二节 塘库堰管理 215

第三节 提灌站管理 216

第七篇 工业 217

第一章 工业发展 21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17

第二节 经济效益 218

一、投资效益 218

二、劳动生产率 219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220

第一节 国营工业 220

第二节 城镇集体工业 221

一、二轻工业 221

二、街道工业 222

三、部门工业 222

第三节 乡镇集体工业 223

第四节 个体工业 224

第三章 工业门类 226

第一节 食品工业 226

第二节 冶金工业 228

第三节 机械工业 229

第四节 建材工业 230

第五节 化学工业 231

第六节 纺织缝纫 232

一、纺织 232

二、缝纫 233

第七节 羽绒皮革 233

一、羽绒 233

二、皮革 234

第八节 造纸印刷 234

一、造纸 234

二、印刷 235

第九节 木器编织 235

第十节 电力电仪 236

一、电力 236

二、电仪 236

第十一节 其他轻工业 236

第四章 厂房设备与职工队伍 237

第一节 厂房设备 237

一、厂房 237

二、设备 238

第二节 职工队伍 239

一、职工人数 239

二、职工构成 239

三、职工文化状况 239

四、职工年龄结构 240

第五章 经营管理 24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0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40

一、改革工业管理机构 240

二、扩大企业自主权 241

三、推行和完善工业经济责任制 241

四、加速横向联合 241

五、改革企业领导体制 241

六、干部培训 241

第六章 驻县工业企业 241

第一节 中央属工业 242

一、中国民用航空一○三厂 242

二、七四四八工厂 242

三、七○一八工厂 242

四、成都铁路局白家装卸机械厂 242

第二节 市属工业 242

一、四川齿轮厂 242

二、成都川双织布厂 243

三、成都川双化纤纺织厂 243

第三节 其他州县工业 243

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氮肥厂 243

二、仁寿县磷肥厂 243

第八篇 商业 244

第一章 所有制 245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45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46

一、供销合作社 246

二、合作商店(组) 246

三、代购代销店 247

四、乡镇商业 248

五、部门办商业 248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48

第二章 市场 250

第一节 集市 250

一、赶场 250

二、物资交易会 253

三、集体贸易 254

第二节 市场管理 255

一、管理机构 255

二、查处违法案件 256

第三章 商品购销 257

第一节 粮油 257

一、粮食 257

二、油脂 260

三、议购议销 261

四、粮油票证 262

五、粮油转化 263

第二节 土特产品 263

第三节 生活资料 266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 269

一、农具 270

二、耕牛 270

三、化肥 271

四、农药药械 271

五、种子 272

六、农用木材 272

第五节 工业生产资料 272

第四章 对外贸易 273

第一节 土产类 273

第二节 畜产类 273

第三节 外汇 276

第五章 饮食服务 276

第一节 行业 276

第二节 名小吃 277

第六章 商品储运与财务管理 277

第一节 商品储运 277

一、粮油仓储 277

二、其他商品仓储 278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78

一、国营商业 278

二、集体商业 279

第九篇 交通 281

第一章 公路 281

第一节 公路建设 281

一、国道 282

二、省道 282

三、县道 282

四、乡道 284

五、专用道 286

六、机耕道 286

第二节 桥涵 287

第三节 公路养护 294

第四节 公路植树 295

第五节 筑路经费与劳动力 295

第二章 运输 297

第一节 公路运输 297

一、汽车运输 297

二、拖拉机运输 302

三、简易柴油机动车运输 302

四、橡轮人力车运输 303

五、人力板车、架车运输 304

六、畜力车和人畜力板架车运输 304

七、代步工具 305

第二节 水上运输 306

一、水运工具 306

二、航道航运 306

三、渡运 308

第三节 铁路运输 308

第四节 民用航空 309

第五节 管道运输 310

第六节 民间传统运输 310

第七节 公路交通运输企业 311

一、县属企业 311

二、乡(镇)运输社(组) 312

三、省(市)汽车运输站(业务组) 312

第三章 管理 314

第一节 交通管理 314

第二节 路政管理 315

第三节 水运管理 316

第十篇 邮电 318

第一章 机构 318

第一节 站铺 318

第二节 民信局 319

第三节 邮局 319

第四节 电话管理所 321

第五节 邮电局 322

第二章 邮政 324

第一节 业务 324

一、函件 324

二、包件 325

三、汇兑 325

四、报刊发行 325

五、机要通信 326

第二节 邮路 326

第三节 投递 330

一、城市投递 330

二、乡村投递 330

第四节 邮政资费 332

第五节 邮政设备 333

第三章 电信 333

第一节 电话 333

一、农村电话 333

二、长途电话 335

三、市内电话 336

四、会议电话 336

第二节 电报 337

第三节 电信资费 338

一、长途电话资费 338

二、市内电话资费 338

三、农村电话资费 338

四、会议电话资费 339

五、电报资费 339

第四章 企业管理 340

第一节 经营管理 340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41

第三节 业务管理 341

一、邮政业务管理 341

二、电信业务管理 342

第十一篇 能源 344

第一章 电力 344

第一节 电力设施 344

一、发电 344

二、输变电 345

第二节 电力供求 348

一、省市工业用电 349

二、县办工业用电 349

三、电力提灌用电 349

四、乡镇企业用电 349

五、农副加工用电 349

六、生活及照明用电 349

第三节 电力管理 350

第二章 煤炭石油天然气 351

第一节 煤炭 351

第二节 石油 352

一、煤油 352

二、汽油 352

三、柴油 352

第三节 天然气 353

第四节 节煤节油 353

一、节煤 353

二、节油 354

第三章 沼气柴草 354

第一节 沼气 354

第二节 柴草 355

第十二篇 城建环保 356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56

第一节 城池 356

第二节 街道 356

第三节 街房 358

第四节 公用事业建设 359

一、照明 359

二、供水 359

三、排水 359

四、城市绿化 360

五、公园广场 360

六、环境卫生 360

第二章 集镇建设 361

第一节 华阳镇 361

第二节 其他集镇 362

一、彭镇 362

二、中和镇 362

三、文星镇 363

四、籍田镇 363

五、太平场镇 364

六、黄龙溪 364

第三章 农村建设 365

第一节 农房 365

第二节 饮用水 365

第三节 照明 365

第四节 交通 366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366

第一节 房产管理 366

一、公房管理 366

二、私房改造 366

第二节 建房管理 367

一、宅基地管理 367

二、设计管理 367

三、建筑队伍 367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68

第一节 工业污染源现状 368

第二节 污染治理 369

第三节 环保机构 370

第十三篇 财政税务 371

第一章 财政 371

第一节 体制 371

第二节 预算管理 372

第三节 收支 373

一、收入 373

二、支出 378

第四节 财政监督 382

第五节 审计监督 383

第二章 税务 384

第一节 税收制度 384

一、民国时期税捐 384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税制 384

第二节 税种 385

一、农业税 385

二、工商各税 387

三、所得税 392

第三节 税收工作 393

一、征收管理 393

二、培植税源 396

第十四篇 金融 397

第一章 货币 397

第一节 金属币 397

一、制钱 397

二、铜元 397

三、银元 397

四、镍币 397

五、人民币金属币 398

第二节 纸币 398

一、法币 398

二、关金券 398

三、金圆券 398

四、银圆券 399

五、人民币 399

第二章 金融机构 399

第一节 银行 400

一、双流县银行 400

二、华阳县银行 400

三、四川省银行双流办事处 400

四、中国人民银行双流县支行 400

五、中国工商银行双流县支行 401

六、中国农业银行双流县支行 401

七、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双流县支行 401

第二节 保险公司 401

第三节 合作金库 401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402

一、无限责任信用合作社 402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 402

第五节 民间金融 403

一、民国时期民间金融 403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民间金融 403

第三章 存款与储蓄 403

第一节 对公存款 404

第二节 储蓄存款 404

一、国民储蓄 404

二、人民储蓄 405

第三节 利率 409

第四章 贷款 411

第一节 民国时期金融业贷款 41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业贷款 411

一、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411

二、农业贷款 414

三、乡镇企业贷款 415

四、固定资产贷款 416

五、其他贷款 416

第三节 银行统管流动资金 419

第五章 代理及其他业务 420

第一节 金库 420

第二节 债券 421

一、国民公债 421

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421

三、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422

四、地方经济建设公债 422

五、国库券 422

第三节 期票 423

第四节 其他代理业务 423

一、农业拨款与监督 423

二、社队财会辅导 424

三、信息咨询 424

第六章 会计与结算 424

第一节 民国时期银行会计 424

第二节 人民银行会计 425

一、核算任务 425

二、科目设置 425

三、账户管理 425

四、三级联行核算 425

第三节 结算 426

一、银行结算 426

二、农副产品采购结算 426

第七章 现金出纳 427

第一节 统一货币 427

第二节 现金出纳 427

第三节 金银管理及钞券反假 428

一、金银管理 428

二、反假反破坏人民币 429

第八章 货币流通与管理 429

第一节 货币流通 429

一、流通概况 429

二、流通调查 431

三、现金计划 431

第二节 现金管理 431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 432

第四节 奖金监督支付 432

第九章 建行业务 433

第一节 基建存款 433

一、一般性存款 433

二、财政性存款 433

第二节 基建拨款 434

一、基建支出预算管理 434

二、基建资金管理 434

第十章 保险 436

第一节 保险种类 436

一、企业财产保险 436

二、家庭财产保险 437

三、机动车辆保险 437

四、人身保险 437

五、农业保险 437

第二节 理赔 438

第三节 防灾防损 439

第十五篇 政党群团 44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40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中共地下组织 440

一、组织机构 440

二、主要革命活动 44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共组织 442

一、党员代表大会 442

二、县委会 443

三、基层党组织 447

第三节 县委机关工作 447

一、县委会和常委会的主要工作 447

二、党务工作 448

第四节 纪律检查 453

一、机构 453

二、纪检工作 45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454

第一节 组织 454

第二节 活动 455

第三章 民主党派 456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456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 456

第四章 其他政党 456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 456

第二节 民主社会党 457

第五章 群众团体 45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群众组织 457

一、工会 457

二、农会 458

三、共产主义青年团 458

四、妇女联合会 459

五、工商业联合会 459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法团 460

第十六篇 议会人大 462

第一章 议会 462

第一节 议事会参事会 462

第二节 临时参议会 462

第三节 参议会 463

第二章 人大 463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6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65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471

一、审定重大事项 471

二、监督检查工作 471

三、依法任免干部 472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72

第三章 选举 47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选举 473

一、县临时参议会的选举 473

二、县参议会的选举 473

三、乡(镇)民代表会的选举 474

第二节 普选和人民代表的产生 474

第十七篇 政府 477

第一章 县政府机构 47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机构 477

一、双流县政府机构 477

二、华阳县政府机构 47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机构 478

一、双流县人民政府机构 478

二、华阳县人民政府机构 479

第二章 历届执政与施政方式 479

第一节 历届执政 479

第二节 施政方式 486

第三章 基层机构 488

第一节 区办事机构及乡(镇)行政机构 488

一、双流县 488

二、华阳县 489

三、籍田区 489

第二节 村自治组织 490

第十八篇 政协 491

第一章 组织机构 491

第一节 各县人士学习委员会 491

一、双流县学委会 491

二、华阳县学委会 491

第二节 政协双流县委员会 492

第三节 机构设置 493

一、常务委员会 493

二、委组室 494

第二章 委员的产生和构成 495

第一节 委员的产生 495

一、学委会委员 495

二、政协委员 495

第二节 委员的构成 496

第三章 政协工作 497

第一节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497

一、大事协商监督 497

二、提案及提案办理 498

三、调查研究 498

四、委员视察 499

第二节 学习工作 499

第三节 协助落实政策 500

第四节 联系委员和各界人士 501

第五节 促进祖国统一工作 501

第六节 文史资料工作 502

一、机构与征集 502

二、编辑和内部发行 502

三、社会效益 503

第十九篇 民政人事 504

第一章 民政 504

第一节 优抚安置 504

一、褒扬抚恤 504

二、优待补助 506

三、拥军支前 509

四、接收安置 510

第二节 赈灾救济 512

一、赈灾 512

二、救济 515

第三节 社会福利 519

一、慈善事业 519

二、五保户供养 521

三、福利生产 521

四、收容遣送 522

第四节 婚丧管理 522

一、婚姻登记 522

二、殡葬改革 524

第二章 人事 525

第一节 人员配置 525

一、县政府人员配置 525

二、区乡行政机构人员配置 529

三、基层自治组织人员配置 531

第二节 人事管理 531

一、任免 532

二、调配 532

三、奖惩 533

四、人才交流 533

第二十篇 公安司法 534

第一章 公安 534

第一节 巩固人民政权 534

一、平息反革命武装暴乱 534

二、集训乡保人员 535

三、管训自新人员 535

四、镇压反革命 535

五、取缔反动会道门 536

第二节 整顿社会秩序 536

一、社会治安 536

二、禁烟肃毒 537

三、禁赌 537

四、取缔娼妓 538

五、组建治保组织 538

第三节 治安行政管理 538

一、户政管理 538

二、消防管理 539

三、特种行业管理 540

四、枪支弹药管理 540

五、民用爆炸危险物品管理 540

第四节 侦查预审 540

一、侦查 540

二、预审 541

第五节 狱政 541

第六节 武装警察 541

第二章 检察 5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4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42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43

第四节 法纪检察 543

第五节 控告申诉 544

第六节 监所检察 544

第三章 审判 544

第一节 审判机构 544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45

一、公开审判制度 545

二、辩护制度 545

三、陪审制度 545

第三节 审判工作 546

一、刑事审判 546

二、民事审判 546

三、经济审判 547

四、申诉复查 54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47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 547

第二节 民间调解 548

第三节 法律监督 549

一、法律顾问 549

二、公证 549

第二十一篇 军事 550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 5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550

一、团练 550

二、兵役科军事科 550

三、国民兵团 550

第二节 武装部兵役局 551

第二章 兵役制度 551

第一节 募兵制 551

第二节 征兵制 551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552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552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5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553

一、保卫团 553

二、保安队 553

三、保卫队 553

四、义勇壮丁队 553

五、常备队预备队 554

六、民众自卫总队 55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武装 554

一、县警卫营县中队 554

二、民兵 554

第四章 军事设施 556

第一节 城墙 556

第二节 碉堡 556

第三节 哨所营房招待所 557

第四节 飞机场 557

第五章 防空 557

第一节 防空机构 557

第二节 防空业务 558

第三节 防空工程 559

第六章 军事纪要 559

第一节 东路华阳同志军反清斗争 559

第二节 南路双流同志军反清斗争 560

第三节 驻县川军出师抗日 561

第四节 空战空袭 561

第五节 彭镇追击战 562

第六节 双流县剿匪平叛 562

第七节 华阳县剿匪平叛 563

第二十二篇 教育 564

第一章 书院义学私塾 564

第一节 书院 564

第二节 义学 564

第三节 私塾 565

第二章 普通教育 565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65

一、教育部门(集体)办幼儿园 565

二、其他部门办幼儿园 566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67

一、教育部门(集体)办小学 567

二、其他部门办小学 569

三、小学附设学前班 569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69

一、教育部门(集体)办中学 569

二、其他部门办中学 570

三、抗日战争时期迁入双流、华阳两县的中学 571

四、中学附设复读班 571

第四节 人才输送 571

第三章 专业教育 572

第一节 职业中学 572

一、县办职业中学 572

二、其他部门办技术学校 573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573

一、华阳县立高级职业学校 573

二、师范学校 573

三、教师进修学校 574

四、卫生学校 574

第四章 成人教育 5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74

第二节 民众教育 575

第三节 农民教育 575

一、扫除文盲 575

二、文化技术学习 576

第四节 职工教育 576

一、文化补课 577

二、系统进修 577

第五节 非县属成人教育单位 577

第五章 学校工作 577

第一节 领导管理 577

一、机构 577

二、体制 578

第二节 教学工作 578

一、学制 578

二、课程设置 579

三、教法和教研 580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 581

一、内容 581

二、途径 581

第四节 体育卫生 582

一、体育 582

二、卫生 583

第六章 教师 583

第一节 数量素质 583

第二节 任用管理 584

一、任用 584

二、管理 585

第三节 培训进修 585

一、文化学习 585

二、业务培训 585

第四节 地位待遇工作量 586

一、地位 586

二、待遇 586

三、工作量 587

第七章 经费设备 589

第一节 经费 589

一、来源 589

二、支出 589

第二节 设备 590

一、校舍 590

二、实验学习设备 590

第三节 勤工俭学 591

第二十三篇 科学技术 592

第一章 机构团体队伍 592

第一节 机构 592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592

二、科学技术情报站 592

三、农业科研机构 592

第二节 团体 593

一、科学技术协会 593

二、学会 593

三、协会 594

第三节 科技队伍 594

一、专业人才 594

二、技术职称 594

第二章 科学技术普及 595

第一节 科普宣传 595

一、科技刊物 595

二、科技专栏 595

三、资料专集 595

四、科教电影 596

五、科技展览 596

六、科普讲座 596

七、科技广播 596

八、咨询服务 596

第二节 技术培训 596

第三章 科学技术应用研究 597

第一节 推广应用 597

一、氮肥磷肥钾肥菌肥 597

二、农药 597

三、栽培技术 597

四、引进良种 598

五、改良土壤成果应用 598

六、区划成果应用 599

七、良种辣椒“二荆条1号”“280—66号” 599

八、农业机械 599

九、继箱养蜂 600

十、稻田养鱼 600

十一、沼气 600

第二节 科技成果 600

一、选育胜利矮 600

二、引进湿地松、火炬松 600

三、生猪经济杂交 601

四、土壤普查 601

五、农业综合区划 601

六、JH—A型含铬废水净化设备 601

七、化腐生肌丹临床运用疗效观察 602

八、稻绿蝽蟓的发生和防治研究 602

第三节 获奖项目 602

第二十四篇 文化 604

第一章 文化设施 604

第一节 群众文化设施 604

一、民众教育馆 604

二、文化馆 604

三、文化站(室) 604

第二节 剧场影院 605

一、剧场 605

二、影院 605

第三节 民间娱乐场所 606

一、露天戏台 606

二、茶馆和文化茶园 607

三、工人俱乐部 607

第四节 青少年文化活动设施 607

一、双流县少年之家 607

二、华阳镇少年之家 607

第五节 公园 608

一、双江公园 608

二、柳江公园 608

三、灵溪公园 608

四、中正公园 608

五、河边公园 608

六、棠湖公园 608

第二章 群众文艺 609

第一节 文学 609

第二节 艺术 609

一、戏剧 609

二、曲艺 610

三、音乐 611

四、舞蹈 612

五、书法绘画 613

六、摄影 614

七、工艺美术 615

第三节 文艺团体 615

一、职业剧团 615

二、业余剧团 617

第三章 图书 618

第一节 出版 618

第二节 发行 618

一、民国时期的私营书店 618

二、新华书店 619

第三节 阅览场所 620

一、公立图书馆 620

二、私立图书馆 622

三、租书店 622

第四章 报刊广播电影电视 622

第一节 报刊 622

第二节 广播 623

一、广播台站 623

二、线路设备 623

三、播出节目 623

第三节 电影 624

一、机构设置 624

二、发行放映 624

三、技术设备 625

第四节 电视录像 625

第二十五篇 体育 626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 6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6

第二节 体育协会 626

第三节 公共体育设施 627

第四节 学校与厂矿体育设施 627

第二章 体育活动 628

第一节 民间体育 628

一、传统体育活动 628

二、武术 629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30

一、体育教学 630

二、课外体育活动 631

第三节 职工体育 631

第四节 农村体育 632

第五节 人才培训 632

第三章 体育竞赛 633

第二十六篇 卫生医药 639

第一章 卫生防疫 639

第一节 卫生 639

一、环境卫生 639

二、饮水卫生 640

三、粪便处理 640

四、食品卫生 640

五、学生保健 641

六、灾后防治 641

第二节 防疫 641

一、防疫机构 641

二、预防接种 641

三、传染病 642

四、地方病 644

五、血吸虫病 644

第二章 妇幼保健 644

第一节 妇女保健 644

一、接生 644

二、劳动保护 645

三、妇女病查治 645

四、节育指导 645

第二节 儿童保健 646

一、健康检查 646

二、疾病防治 646

三、婴幼儿保健指导 646

第三节 保健机构 647

一、县妇幼保健站 647

二、县区医院妇产科 647

三、各乡卫生院妇产科 647

四、村妇幼保健室 648

第三章 医疗 648

第一节 医疗机构 648

一、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 648

二、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 649

三、双流县中医医院 649

四、工矿学校医疗单位 649

五、区卫生院 649

六、乡卫生院 650

七、村医疗站 650

第二节 人员培训 651

一、中医培训 651

二、西医培训 652

第三节 治疗与护理 652

一、中医 652

二、西医 653

三、护理 655

第四章 医药 655

第一节 中药 655

一、资源 655

二、加工炮制 656

三、购销 656

第二节 西药 657

一、生产 657

二、经营 657

第五章 管理 658

第一节 医政 658

一、管理体制 658

二、考核发证 658

三、医疗事故处理 658

四、中医政策 659

第二节 药政 659

一、麻醉药品管理 659

二、药品市场管理 660

第二十七篇 文物 661

第一章 管理保护 661

第一节 管理 661

第二节 保护 662

一、市级保护单位 662

二、县级保护单位 662

第三节 收藏 663

一、省藏 663

二、市藏 663

三、县藏 663

第二章 墓葬 664

第一节 崖墓 664

第二节 陵墓 665

第三节 革命烈士陵园 666

第三章 遗址 667

第一节 瞿上城遗址 667

第二节 晋广都城遗址 667

第三节 籍县城故址 667

第四节 东旸县城遗址 668

第五节 广都盐井遗址 668

第六节 蜀汉遗址 668

第七节 张献忠大西国遗址 668

第四章 石刻 669

第一节 造像 669

第二节 碑碣 669

第五章 古建筑 670

第一节 寺庙 670

第二节 桥梁 672

第三节 塔 673

第四节 堂馆 673

第二十八篇 社会风俗 674

第一章 宗教 674

第一节 佛教 674

第二节 道教 675

第三节 天主教 675

第四节 基督教(新教) 675

第二章 行帮 676

第一节 行会 676

第二节 哥老会 678

第三节 青帮 679

第三章 社会生活 679

第一节 日常生活 679

一、饮食 679

二、服饰 680

三、用具 680

四、居住 680

五、禁忌 681

六、娱乐 681

第二节 节日 681

一、传统节日 681

二、民国法定节日 683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定节日 684

第三节 迷信陋习 685

一、迷信 685

二、陋习 687

第四节 礼仪 688

一、出生 688

二、婚娶 689

三、丧葬 690

第五节 社会新风 691

一、婚事新办 691

二、五好家庭 692

三、“三优一学” 692

四、创建文明单位和卫生单位 693

五、学雷锋树新风 693

六、学张海迪、王禹 694

七、争当能手标兵 694

八、帮户助耕 694

九、勤劳致富 694

第四章 歌谣谚语方言歇后语 695

第一节 歌谣 695

一、山歌 695

二、民歌 696

三、童谣 698

第二节 谚语 703

一、生产类 703

二、事理类 705

三、修养类 708

四、时政类 709

五、自然类 709

六、生活类 711

七、社交类 711

八、其他 712

第三节 方言 713

一、语音 713

二、常用方言 715

第四节 歇后语 718

人物 720

一、传 720

秦载赓(720) 颜楷(721) 张万选(722) 刘咸炘(723) 徐炯 724

向迪璋(724) 黄敬临(725) 谢刚哲(726) 尹昌龄(727) 乔大壮 727

刘咸荥(729) 丁地平(729) 徐茂森(730) 徐海东(730) 刘则先 731

张骥(732) 蒲松年(733) 林思进(733) 周道刚(734) 傅狂波 734

彭光烈(735) 文澄(736) 郭勋祺(737) 李澄波(738) 程春渠 739

徐埏(740) 黄致祥(740) 田家英(741) 黄治水(742) 孙良臣 743

青翰南(743) 吕康(744) 周列三(745) 夏正寅(745) 苏世沛 746

刘东父(747) 彭季谐(748) 高鸿光(748) 傅葆琛(749) 张群 750

二、传略 751

王成桂(751) 彭德明(752) 彭芬(753) 周文富(753) 杨志农 754

周惠元(754) 江椿(755) 向迪琮(755) 赵雨眠(756) 万博哉 756

王久华(757) 李天洁(757) 徐智谋(757) 汪德嘉 758

三、英名录 758

附录 761

一、重要文存 761

双流县1986~1990年主要统计指标 761

重大建设 763

二、文献碑记杂记 旧志序跋诗文楹联奇闻逸事 770

文献 770

碑记 775

杂记 777

旧志序跋 779

诗文楹联 783

奇闻逸事 790

三、双流县华阳县旧志简介 791

双流县旧志简介 791

华阳县旧志简介 793

四、本志编修始末 795

五、双流县地方志丛书名录 798

表格索引 79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