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  第1卷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  第1卷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泽应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5128807
  • 页数:497 页
图书介绍: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 第1卷》目录

第一章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概说 6

一、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 6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8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忠诚观念 12

爱国主义是人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行为实践 14

爱国主义是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政治准则 15

爱国主义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17

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历史发展 20

古代的爱国主义 21

近代的爱国主义 28

现代的爱国主义 32

三、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34

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 35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共同内容 40

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44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46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48

精神宏阔,兼收并蓄 51

气岸高标,大义凛然 53

第二章 关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 56

一、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感 57

民族的含义、起源和类型 57

关于中华民族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 61

关于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感 64

二、爱国主义与忠君观念 71

忠君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72

忠君与爱国的复杂关系 77

对传统爱国主义与忠君关系的评述 82

三、爱国主义与传统伦理道德 84

传统伦理道德概说 85

爱国主义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关系 88

四、爱国主义评价的历史标准与道德标准 92

历史标准与道德标准述论 93

坚持历史标准与道德标准的统一 95

第三章 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100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源 101

中华民族凝聚力概说 101

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105

二、爱国主义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114

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115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 117

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 121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意义 124

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125

有助于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 129

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腾飞 133

第四章 中华民族的起源及炎黄部族的繁衍 138

一、伏羲女娲的传说和中华民族的起源 138

盘古开天辟地与伏羲女娲的传说 138

中华古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140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居民与文化 144

二、炎黄部族的斗争与融合 147

炎黄的传说与文明初曙 147

炎黄阪泉之战及炎黄部族的融合 150

炎黄子孙称谓的爱国意蕴 153

三、尧舜禹时代各部落集团的融合 155

唐尧的禅让与协和万邦 155

虞舜的勤政与敬敷五教 158

大禹治水与统一九州 161

四、民族的初步形成与国家的产生 166

华夏民族的形成 166

四周民族集团的出现 168

国家的孕育与成型 174

第五章 夏商至西周时期的民族融合与爱国主义的萌生 180

一、夏商周三族的兴起与民族融合 180

夏族的兴起与建国 181

商族的起源及其建国 183

周族的起源及其建国 186

夏商周三族的认同与融合 189

二、兴亡观念及忧患意识的形成 193

《虞夏书》中的忧患意识 195

《商书》中的兴亡观念与忧患意识 197

《周书》中的兴亡观念与忧患意识 200

三、公忠体国和天下为公思想的倡扬 204

公私观念的起源 204

普天率土观念的产生 205

公忠体国和为国尽忠 208

四、民为邦本与重民爱民观念的形成 210

夏商统治者力倡敬德保民 211

周初统治者主张以民为本 213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治国之道和民族精神的求索 218

一、儒家德治仁政的治国主张和成仁取义论 219

孔子的德政和仁义学说 219

孟子的仁政和舍生取义 223

孔孟儒家成仁取义思想的合理因素 228

二、墨家兼爱尚同的治国理想和断指存腕论 230

墨子的兼爱尚同思想和兴利除害论 231

后期墨家的泛爱主义和断指存腕学说 236

墨家思想与民族精神 239

三、法家法治主义的强国方略和革故鼎新思想 241

前期法家的法治观和贵公论 241

韩非的君利中心论和富国论 247

法家以法治国论的影响与价值 251

四、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论和与民休息学说 253

老子的道法自然和以百姓心为心思想 253

庄子的社会批判和顺民情理论 260

老庄道家无为而治的民本因素 265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期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 267

一、九合诸侯管仲竭力报国 267

为国举贤,鲍叔牙力荐管仲 268

管仲“社稷先于亲戚”的主张 270

管仲的爱民富民政策 272

九合诸侯推进中国统一 274

二、忠勇节 俭晏婴体国恤民 278

力倡民为邦本与民同乐 278

忠于社稷讲求节 义 282

睦邻友好捍卫国格 284

三、卧薪尝胆勾践矢志复国 287

吴越冲突及越国之败 287

勾践石室养马和卧薪尝胆 290

众志成城勾践报仇雪耻 293

四、上下求索屈原忧国忧民 297

初入政坛,志在富国强兵 297

忧国忧民而赋《离骚》 298

热恋故土魂系祖国 300

五、春秋战国时期其他爱国人物志 304

蔺相如完璧归赵 304

叔詹、华元、申包胥忠肝义胆 307

同执干戈卫社稷 309

第八章 秦国的变法图强与统一中国 315

一、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 315

变法前的秦国 316

商鞅变法的内容 317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319

二、秦灭六国,天下一统 323

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 328

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328

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 331

北伐匈奴,南戍五岭 333

四、秦王朝的宏大气象与建筑成就 336

万里长城及其民族精神意蕴 336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的宏大壮阔 339

阿房宫之靡丽与南北驰道之宽畅 341

第九章 汉代的建立及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 344

一、亡秦教训的总结与汉初的治国方略 345

总结楚汉相争和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 345

实施与民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 347

文景之治时期的公忠体国风范 349

二、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354

七国之乱的由来 354

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357

汉景帝加强中央集权 358

三、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举措 359

改革用人制度,选拔杰出人才 359

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63

巩固和发展多民族统一国家 367

四、东汉王朝的建立及光武中兴 374

削平群雄,“复高祖之业” 374

简政以安民,集权以统一 380

体国恤民,怀柔天下 385

第十章 两汉爱国主义的伟大史诗 389

一、张骞、班超出使西域 389

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389

班超威名震西域 393

二、昭君出塞与文姬归汉 400

王昭君出塞和亲 400

蔡文姬弃子归汉 404

三、苏武牧羊与马援请缨 408

杖汉节 苏武坚贞不屈 408

忧边患马援年迈请战 413

四、霍去病、卜式 赵充国等人的爱国壮举 421

一代名将霍去病 421

卜式输财为助边 424

赵充国七十请战 427

忠谏义士朱云、桓谭 431

第十一章 两汉爱国主义的思想理论 435

一、陆贾、贾谊的爱国主义思想 435

陆贾的逆取顺守和治国论 436

贾谊的忧国情思和治安策 439

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及其大一统学说 444

《春秋公羊传》的大一统政治思想 444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及民族大义 447

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451

三、司马迁的忧患意识和班固的民族精神 456

司马迁的爱国主义思想 456

班固的爱国主义思想 462

四、王充和王符的爱国主义理论 466

王充“周不如汉”论及其对民族未来的信心 466

王符“崇本抑末”论及其对兴国安邦的思索 469

五、汉赋的爱国之情与忧国之思 474

司马相如赋中的讽谏与豪迈意绪 475

东方朔、王褒赋中的哀怨与圣贤气象 479

扬雄、张衡赋中的忧思与人文睿智 484

本卷结语 4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