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见心成才  教育人生发展新论
见心成才  教育人生发展新论

见心成才 教育人生发展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土荣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4811290
  • 页数:4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问题为课题深入探索,融入了作者多年一线的教育实践与教研实验的成果,从人的生命高度,立足于人的一生,以生命的过程思考教育的过程与意义,力求使教育与生命融为一体,特别是以顺应师生身心发展成就人的教育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追求教育思想的实质性突破,并形成了具体可操作的系列设想,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具体示例。
《见心成才 教育人生发展新论》目录

第一编 理论发展 2

第一章 教育发展必须顺引师生的身心发展 2

一、教育必须顺引师生的身心发展 3

二、顺引师生身心发展教育的概念、形式与内容 4

三、顺引师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理论与现实依据 15

第二章 教育发展必须以史为鉴 40

一、清末(1896—1910年):历史性突破与局限 40

二、民国(1911—1949年):实质性进展与纷争 42

三、新中国(1949年至今):里程碑式的发展与乱象 49

四、百年现代教育演进的昭示 66

第三章 教育发展必须汲取大师思想与脑科学成果 71

一、中国教育大师的主要思想与启示 72

二、外国教育大师的主要思想与启示 77

三、美日教育演进的分析与启示 81

四、脑科学研究成果与教育发展的新思维 93

第四章 教育发展必须选择最佳的农耕范式 103

一、教育规律的内在规定 104

二、教育实践的理论总结 106

三、教育农业化的基本途径 108

四、教育关键期的春风化雨 114

第五章 教育发展必须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 115

一、教育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同步 115

二、社会发展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117

三、实施不同的教育政策决定着教育的发展 118

四、营造适宜教育的大气候 121

第六章 教育发展必须改良文化土壤 128

一、民族文化的深层研究 129

二、教育需要改良后的民族新文化 134

三、教育文化的融合与改良 138

四、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41

第七章 教育发展必须优化课程教材 144

一、主要课程的继承与发展 144

二、主要教材的继承与发展 147

三、我国课程教材的成就与不足 151

四、亟须创新的课程教材 154

第八章 教育发展必须培育学生的心性生长点 158

一、教育与身心发展的内在联系 158

二、顺引学生身心发展是提高教育效率的必然选择 162

三、将认知发展理论体现为具体的教育行为 164

四、让教育成为学生身心资源的智慧运用过程 167

第九章 教育发展必须构建实用高效的新策略 173

一、学生的普适性阳光雨露与个性化的精耕细作 175

二、家庭的普适性阳光雨露与个性化的精耕细作 178

三、教师的普适性阳光雨露与个性化的精耕细作 183

四、学校教育的普适性阳光雨露与个性化的精耕细作 189

第二编 学生发展 204

第十章 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进程及主要标志 204

一、学前期(0~6岁)的自然性与游戏性 205

二、小学期(6~12岁)的习惯性与活动性 211

三、初中期(12~15岁)的形象性与创造性 221

四、高中期(16~18岁)的思辨性与个性化 229

五、男女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性与差异性 239

第十一章 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状况与活动选择 242

一、0~5岁学童的兴趣、能力与教育活动选择 242

二、6~12岁学生的兴趣、能力与教育活动选择 244

三、1~3年级学生的教育状况与活动选择 245

四、4~6年级学生的教育状况与活动选择 253

五、7~9年级学生的教育状况与活动选择 263

六、10~12年级学生的教育状况与活动选择 275

第十二章 顺引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体系 290

一、家庭与幼教的体育、智育与德育 290

二、学校1~6年级的体育、智育与德育 296

三、学校7~9年级的体育、智育与德育 307

四、学校10~12年级的体育、智育与德育 312

第十三章 顺引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科例述 317

一、顺引学生身心发展的音乐教育 317

二、顺引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育 320

三、顺引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教育 321

四、顺引学生身心发展的写作教育 334

第三编 教师发展 344

第十四章 教师身心发展的基本进程与主要标志 344

一、前教师期(18~22岁)专业思想与技能发展 347

二、青年期教师(22~40岁)习惯形成与立业成名 350

三、教师中期(40~60岁)专业引领与创新发展 354

四、教师晚期(60岁以上)追求健康与人生升华 359

第十五章 顺引师范学生身心发展资源的教育开发(18~22岁) 366

一、师范生身心发展的基本历程 367

二、师范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状况 370

三、必须体现的“师”“范”特征 376

四、必须丰富的“师”“范”内涵 379

第十六章 顺引教师身心发展的基础历练(22~28岁) 381

一、教师身心发展的基本历程 381

二、顺引教师身心发展的主要内容 385

三、修炼高尚师格与精湛技能 393

四、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欢 397

五、成为自强不息的教坛新秀 398

第十七章 顺引教师身心发展的立业成名(28~39岁) 401

一、教师身心发展的基本历程 401

二、教师身心发展的建功立业 404

三、让教育教学充满艺术与智慧 411

四、成为师风独特硕果累累的教育名师 412

第十八章 顺引教师身心发展的教育创新(40~60岁) 415

一、教师身心发展的基本历程 415

二、发掘身心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418

三、以研究创新提高教育人生的含金量 421

四、成为师道学界的思想者与引路人 423

第十九章 顺引教师身心发展的人生升华(60岁以上) 429

一、教师身心发展的基本历程 429

二、教师身心发展的教育引领 431

三、打造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典 433

四、完成教育人生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 436

附录:实践发展例述 440

例一:家教发展 440

例二:自我发展 447

例三:教学发展 454

例四:学校发展 462

参考文献 475

后记 4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