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鉴往知来  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评述
鉴往知来  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评述

鉴往知来 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评述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承伟,刘欣,周晶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219101988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梳理和呈现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研究内容、历史演进及理论贡献,并对中国减贫思想的发展、减贫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本书的出版,为中国乃至国际贫困及反贫困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鉴往知来 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评述》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一、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的内容概述 4

二、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 6

三、本书框架结构 10

第二章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的贫困观 13

一、繁荣与贫穷:18—19世纪英国经济社会发展图景 16

二、慈善、惩贫与济贫: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济贫思想及实践 26

三、自由主义与制度批判:古典经济学的贫困观及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 31

(一)古典经济学的贫困观 31

(二)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 39

第三章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期的贫困理论 45

一、认知与转化:中产阶级开展资本主义贫困的社会调查 48

二、批判与继承:西方福利主义反贫困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59

(一)19世纪初福利思想的奠基:空想社会主义与功利主义 60

(二)自由主义批判与国家福利主义:新自由主义、费边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 64

三、福利国家与反贫困: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69

第四章 发展的效应:20世纪中期经济学领域的贫困研究 75

一、均衡发展理论中的贫困研究 78

(一)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78

(二)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80

(三)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82

(四)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84

二、结构主义发展理论下的贫困研究 86

(一)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86

(二)赫希曼的“经济增长不平衡模式” 88

(三)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90

(四)库兹涅茨“增长、不平等与贫困” 93

三、区域发展理论中的贫困研究 95

(一)沃勒斯坦的“中心—边缘”理论 96

(二)拉美学派的“依附理论” 98

(三)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100

第五章 个体与结构:20世纪中后期贫困的社会学解释 103

一、贫困文化理论 105

二、贫困代际传递理论 108

(一)代际流动与贫困 108

(二)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关研究 111

(三)贫困代际传递的介质和载体 112

三、社会情境理论与贫困研究 114

(一)底层阶级研究 114

(二)贫困处境论 115

四、社会结构理论中的贫困观 117

(一)功能主义的贫困观 118

(二)冲突学派的贫困观 119

第六章 微观视角下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 123

一、人力资本与贫困:教育与制度 126

(一)人力资本投资与传统小农经济的改造 126

(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与经济增长 128

(三)文化资本与教育 129

二、社会群体与贫困:排斥与剥夺 130

(一)社会歧视论 131

(二)社会排斥论 131

(三)文化剥夺论 132

三、社区及参与式发展:增权与参与 133

(一)社区发展战略 133

(二)参与式发展理论 134

(三)增权/赋权理论 135

第七章 综合视角下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 139

一、贫困概念的拓展以及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 142

(一)贫困解释的新框架:权利分析方法 144

(二)贫困概念的拓展:基于能力、权利和福利的能力贫困 148

二、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框架 152

三、社会资本的减贫范式 159

(一)社会资本的嵌入性理论 162

(二)社会资本与收入不平等 164

(三)社会化进程与社会资本 166

第八章 贫困与反贫困及发展研究的进一步反思 169

一、多维贫困的测量和概念拓展 173

(一)主观贫困的拓展 176

(二)信息贫困理论 179

(三)空间贫困理论的拓展 185

二、多元发展观下的反贫困理论 190

(一)益贫式增长理论 192

(二)包容性增长理论 195

(三)绿色增长理论 198

三、社会质量及治理理论中的反贫困研究 202

(一)社会质量理论 202

(二)治理理论及其在反贫困领域的应用 209

四、资产建设以及家庭经济学的微观反贫困理论 214

(一)资产建设理论 214

(二)家庭经济反贫困理论 218

第九章 中国扶贫思想的演进与研究评述 223

一、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及实践 226

(一)先秦贫困及济贫思想的渊源 227

(二)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民间互助、救助思想及宗教慈善的兴起 232

(三)隋唐政府救助的制度化及仓储思想的发展 234

(四)宋元理学泛爱思想及宗族慈善理念的系统化 236

(五)明清时期政府及民间慈善救助思想的演进 239

二、中国近现代贫困与反贫困思想 241

(一)孙中山的民生及救助思想 242

(二)民国时期社会学者的贫困认知及乡建思想 245

(三)民国时期经济学领域对农村贫困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249

三、西方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本土化探索 252

(一)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 252

(二)基于个体视角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 255

(三)基于制度和文化视角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 259

(四)基于组织视角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 261

(五)基于区域、系统视角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 263

四、新中国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67

(一)新中国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八大 267

(二)习近平对中国扶贫思想的发展与贡献 277

第十章 总结与讨论 281

参考文献 290

后记 31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