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岷县耕地质量评价
岷县耕地质量评价

岷县耕地质量评价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书珍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42423801
  • 页数: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介绍了岷县耕地构成的特点、耕地质量现状及问题,对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稿全面介绍了岷县耕地构成的特点、耕地质量现状及问题,对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稿全面介绍了岷县耕地构成的特点、耕地质量现状及问题,对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
《岷县耕地质量评价》目录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

第二节 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 1

一、土地资源概况 1

二、自然条件 2

三、农村经济状况 9

第三节 农业生产概况 10

一、农业发展简历 10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1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12

第四节 耕地立地条件及农田基础设施 13

一、耕地土壤类型及面积 13

二、耕地产地条件状况 14

三、农田基础设施状况 15

第五节 耕地改良利用与生产现状 15

一、当地主要的耕地改良模式及效果 15

二、耕地利用程度与耕作制度 16

第六节 施肥现状 17

第七节 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 18

第二章 野外调查与土样采集 19

第一节 调查内容 19

一、基本情况调查 19

二、土壤理化性状调查 19

第二节 调查方法和步骤 20

一、布点原则和方法 20

二、采样点的确定 20

三、采样与调查 20

四、样土壤样品的制备 21

五、植株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2

第三节 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22

一、分析项目与方法 22

二、质量控制方法 23

第三章 耕地土壤属性 24

第一节 耕地土壤化学性状 24

一、土壤有机质 24

二、土壤氮素 25

三、土壤磷素 26

四、土壤钾素 27

五、土壤微量元素 28

六、pH值 30

第二节 耕地土壤物理性状 30

一、土壤质地 30

二、土壤CEC 30

三、土壤容重 31

四、土壤孔隙度 31

第四章 耕地地力评价 32

第一节 概述 32

一、耕地地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32

二、耕地地力评价的原则、依据及流程 33

第二节 资料准备 36

一、图件资料 36

二、数据及文本资料 36

第三节 技术准备 37

一、耕地地力评价因子的确定 37

二、评价单元的确定 40

第四节 耕地地力评价 40

一、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0

二、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40

三、各评价因子隶属度的确定 43

四、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 44

第四节 地力等级划分 45

第五章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47

第一节 耕地地力等级与分布 47

一、耕地地力等级面积统计 47

二、耕地地力等级空间分布特征 47

第二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 48

一、一等地 48

二、二等地 50

三、三等地 53

四、四等地 55

第六章 岷归适宜性种植区划与对策研究 58

第一节 概况 58

第二节 调查方法 58

一、工作组织及方法 58

二、技术路线 59

第三节 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与现状分析 59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 59

二、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 60

第四节 岷县当归适宜种植区域评价及分析 62

一、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 62

二、层次分析结果 63

第五节 岷县当归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66

一、当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66

二、区域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67

第六节 岷县当归产业化发展策略 68

一、解决当归生产问题的对侧 68

二、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加强中药材产业化建设 69

三、加快建立当归规范化生产基地,实现当归药材生产标准化 69

四、加大科技投入和当归新产品开发,提高科技含量 70

五、大力扶植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70

六、加强市场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70

七、构建品牌战略 70

第七章 岷县马铃薯种植适宜区划分及对策研究 72

第一节 工作组织及方法 72

一、工作组织 72

二、技术路线 72

第二节 岷县马铃薯产业优势及生产现状 73

一、岷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 73

二、岷县马铃薯生产现状 73

第三节 马铃薯生育期气候生态条件 74

一、热量条件 74

二、水分条件 74

第四节 岷县马铃薯适宜种植区域评价及分析 74

一、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 74

二、层次分析结果 75

第五节 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78

第六节 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78

一、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 78

二、加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良种应用率 79

三、加快生产基地建设 79

四、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群建设 79

五、着力抓好马铃薯贮藏窖建设 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