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楹联教育启蒙
楹联教育启蒙

楹联教育启蒙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国才主编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219103173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楹联知识启蒙手册,主要介绍了楹联的基本知识、发展历史、创作规律、鉴赏艺术等,还收录了古代至近现代的经典楹联,包括春联、婚联、寿联、行业联、装饰联、题赠联等。本书的出版能帮助楹联初学者、爱好者更好地了解楹联国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对提高楹联的创作与欣赏水平大有裨益。
上一篇:名家童诗下一篇:文孟随笔
《楹联教育启蒙》目录

楹联基础知识 2

(一)楹联的别称 2

1.常见使用别称 2

2.不常用别称 2

(二)对联、楹联,谁偏谁全? 3

1.对联是通称,居上位说 3

2.楹联为对联的总称或雅称说 7

(三)楹联文体的定义 8

楹联的科学原理 12

(一)对立统一是楹联发端的思维渊源 12

(二)对称均衡是楹联构成的科学原理 17

(三)楹联的对称结构 21

(四)楹联的词语对仗 22

(五)声律协调,平仄对立,呈现对称状态 22

1.楹联声律协调的基本要点 22

2.句中平仄交替,是轴对称平衡的表现 23

3.平仄对立也是一种对称 23

对课启蒙 25

(一)私塾对课盛行2000余年 25

(二)对课的方式与要求 27

1.一字对 27

2.二字对 31

3.三字对 46

4.四字对 50

5.五字对 54

6.六字对 58

7.七字对 60

(三)神童妙对 68

1.九字句对 68

2.十字句对 68

3.十一字对 69

4.十四字对 72

5.十五字对 72

(四)应对小结 72

对联的基本规则 74

(一)字句对等 74

1.单句联要“字数相等” 75

2.多句联必须讲“字句对等” 77

(二)词性对品 78

1.古代版本的词类划分 78

2.现代版本的词类划分 79

3.词性对品的要求 85

4.转品 90

5.词性对品从宽的范围 93

(二)结构对应 98

1.句子成分 99

2.词语结构 101

3.成语结构辨析 106

4.结构对应要求 106

(四)节律对拍 109

1.声律节奏 109

2.语意节奏 110

(五)平仄对立 111

1.四声与平仄 111

2.“平仄对立”的基本要求 117

3.平仄不拘的允许范围 122

(六)形对意联 127

1.意义关联要求 127

2.内容不相关的特殊对联 128

撰写楹联避忌 132

(一)忌合掌 132

(二)忌不规则重字 135

1.忌上下联异位重字 135

2.忌上下联同位重字 135

3.忌上下联同位重字字数不同 136

(三)避三仄尾,忌三平尾 136

1.仄收句尽量避免三仄尾 136

2.平收句忌三平尾 137

(四)上下联忌同声收尾 137

(五)要避免强弱不平衡 138

(六)忌内容形象不相称 139

楹联对仗的严和宽 141

(一)严对 141

1.同小类名词对仗 141

2.习惯对 142

3.反义词对 143

4.数字对 144

5.颜色对 145

6.方位对 146

7.干支对 148

8.人名对 148

9.地名对 149

10.联绵对 149

(二)宽对 150

1.邻近小类名词对仗 151

2.异类对 152

3.偏对 153

传统对格 154

(一)叠字对 154

1.诗联叠字的应用 154

2.楹联叠字的应用 155

(二)叠语对 156

(三)复字对 157

1.单字重复 157

2.顶真重复 161

3.词语重复 161

(四)嵌字 162

1.鹤顶格 163

2.燕颔格 164

3.鸢肩格 164

4.蜂腰格 164

5.鹤膝格 165

6.凫胫格 165

7.雁足格 165

8.魁斗格 165

9.蝉联格 165

10.云泥格 165

11.双钩格 166

12.鸿爪格 166

13.鼎峙格 166

14.辘轳格 166

15.卷帘格 166

16.曲尺格 167

17.折枝格 167

18.脱瓣格 167

19.押尾格 167

20.碎锦格 167

21.晦明格 167

(五)借音 167

(六)谐音 169

(七)互成 170

(八)互文 170

(九)交错对 171

1.错综对 171

2.交股对 172

(十)借代 172

1.借有关事物代人 173

2.借具体代抽象 173

3.以抽象代具体 173

4.用个别代一般 174

5.以全体代部分 174

(十一)借义 174

(十二)隔句对 175

(十三)当句对 176

1.句中词语自对 176

2.多句联中句子自对 179

(十四)流水对 182

1.连贯 182

2.层递 182

3.转折 182

4.启承 183

5.因果 183

6.选择 183

7.假设 183

8.条件 183

9.目的 183

(十五)鼎足对 183

1.鼎对 183

2.燕逐飞花对 185

3.套足对 186

(十六)虾须对与燕尾对 187

1.虾须对 187

2.燕尾对 187

楹联创作与欣赏 188

(一)楹联创作 188

1.打牢基础关 188

2.过好创作关 190

3.严把修改关 193

(二)什么是好对联 198

1.贴切扣题 198

2.立意高远 202

3.构思巧妙 205

4.议论精辟 206

5.感情真挚 208

6.意境幽美 211

7.形象生动 214

8.寓意含蓄 216

9.突破求新 218

方块汉字的智慧 222

(一)举世无双的汉字 222

(二)汉字的智慧与特点 223

1.以形表意,形象生动 223

2.指事思维,富有原理 224

3.会意联想,逻辑性强 230

4.形声结合,有声有色 232

5.汉字与汉语相适应,能完善记录汉语 233

6.汉字联想构词能力强,是开发人脑智能的无价之宝 234

7.汉字适应于汉语同音词过多的特点 235

8.汉字具有携带密集信息的能力,是最经济的文字 236

9.方块汉字具有优美的造型,书法艺术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238

10.汉字是最科学的语素文字,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 239

(三)文字机巧对联 243

1.拆字对联 243

2.合字对联 245

3.拆拼结合联 247

4.部分拆字联 249

5.置换偏旁部首字联 251

6.形近字联 251

7.同偏旁字联 251

8.异偏旁字联 254

9.叠形字联 255

10.对称字联(玻璃对) 256

11.缺字联 259

12.隐字联 260

13.藏字联 261

14.缺笔联 262

15.倒立字联 262

16.横直字联 263

17.不对称联 263

18.回文联 263

19.合音字联 266

20.神智体联 266

21.矛盾对反联 267

楹联的起源、产生和发展 271

(一)中国第一副对联之争 271

(二)楹联的起源 273

1.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楹联起源始于桃符 273

2.从语言艺术角度看,楹联起源于上古人口语中之对句 275

3.从综合艺术的角度看,楹联起始于晋代 275

(三)从纯文学角度看楹联的产生和发展 278

1.先秦孕育雏形期 278

2.汉代产生期 279

3.魏晋成长期 280

4.南北朝茁壮期 281

5.唐代成熟期 282

6.五代进一步完善期 286

7.宋元推广期 287

8.明代普及期 294

9.清代兴盛期 301

10.近现代继承复兴期 312

附录 315

《联律通则(修订稿)》 315

后记 3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