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469
第七编 政治 469
党团志 469
第一章 中共沁水县委(工委)的建立 469
第一节 临时工委 469
第二节 党支部 470
第三节 历次党代表大会 474
第四节 统一战线 476
第五节 重要活动纪实 481
一、抗日救亡运动 481
二、“十二月事变” 484
三、抗美援朝 49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491
第一节 县党部 491
第二节 历届代表会 492
第一节 牺盟救国同盟会 495
第三章 群团 495
第二节 农会 496
第三节 工会 496
第四节 青年组织 498
一、青救会 498
二、共青团 498
三、团代会 499
第五节 妇会 500
二、少先队 502
第六节 儿童组织 502
一、儿童团 502
第七节 科普协会 503
第八节 书法家协会 504
第九节 老年人体育协会 504
第十节 阎钖山统治时期各种组织 504
一、主张公道团 504
四、三民主义青年团 505
二、敌区工作队 505
三、突击团 505
五、同志会 506
政权志 507
第一章 政权设置 507
第一节 清代政权 507
第二节 民国政权 508
第三节 阎钖山和国民党政权 509
第四节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512
第五节 人民政权 514
第六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18
第二章 阎钖山统治政事 521
第一节 村本政治 521
第二节 整理村范 522
第三节 十年建设计划 524
第一章 战勤动员 527
第一节 抢运公粮 527
概述 527
民政劳动志 527
第二节 王克勤互助大队 528
第二章 基层普选 530
第三章 优抚 531
一、包产制 531
二、包工制 532
三、工票制 532
第四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39
第五章 社会救济 542
第一节 灾害救济 54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45
第六章 社会福利 547
第一节 光荣院 547
第二节 敬老院 548
第三节 农村“五保” 548
第八章 贯彻婚姻法 549
第七章 土地征用 549
第九章 招工就业 553
第十章 工资待遇 554
第十一章 退职、退休、离休 557
第十二章 干部管理 558
第一节 干部的调配、调整和选拔 558
第二节 评定级别和历次调资 561
第十三章 劳动保护 562
第十四章 知青安置 563
第十五章 合同工和“亦工亦农” 564
政法志 566
概述 566
第一章 公安局 56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66
第三节 户籍 567
第二节 派出所 567
第四节 人民武装警察中队 568
第五节 看守所 568
第六节 消防队 568
第七节 镇压反革命 568
第八节 肃清反革命 571
第九节 打击刑事犯罪 572
第二节 职权 573
第一节 机构 573
第二章 检察院 573
第三章 法院 574
第一节 机构 574
第二节 案件 575
第三节 民事纠纷调解 575
第四章 司法局 57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75
第二节 业务 576
概述 578
第八编 军事 578
第一章 兵役 579
第一节 征募制 579
第二节 自愿参军 579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580
第二节 民警营 582
第三节 巡缉队 582
第一节 警察所 582
第二章 地方武装 582
第三章 抗日武装 583
第一节 洞庵游击队 583
第二节 人民武装自卫队 583
第三节 一大队 584
第四节 基干二团 584
第五节 士敏独立团 585
第四章 人民武装 585
第一节 民兵自卫队 585
第二节 民兵活动 586
第三节 民兵远征 587
第四节 民工支前 591
第五章 驻军 594
第一节 明清兵防 594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 594
第三节 阎钖山军队 595
第四节 八路军 595
第五节 其它 596
第一节 防共保卫团 597
第六章 反动武装 597
第二节 土匪 598
第三节 红枪会 600
第四节 反特 603
第七章 重大兵事 605
第一节 日军四次侵沁 605
第二节 东坞岭歼灭战 608
第四节 解放上阁 609
第三节 东西峪浴血战 609
第五节 桃川战斗 610
第八章 日伪军事机构 611
第九章 日军暴行 612
第一节 血洗西河 612
第二节 西山放毒 613
第三节 血染龙渠 613
第四节 火烧槐庄 613
第五节 三郎西良惨案 614
第六节 中乡血债 615
第七节 殷庄血债 616
第八节 猪皮沟惨杀伤病员 616
第九节 在维持区的兽行 616
附录 617
兵燹琐记 617
太原新闻 618
概述 628
第九编 文化 628
第一章 文化艺术 629
第一节 戏剧 629
第二节 曲艺 632
第三节 艺术 633
第四节 电影 634
第二章 群众文化 635
第一节 八音会 636
第二节 沁水花鼓 636
第三节 沁水秧歌 637
第四节 高庄竹马 638
第五节 霍家山龙灯 638
第六节 杂要 639
第七节 文学创作 639
第一节 新闻通讯 640
第二节 地方报刊 640
第三章 新闻广播电视 640
第三节 广播电视 642
第四章 图书档案 643
第一节 图书发行 643
第二节 档案 644
第五章 体育 645
第一节 体育设施 645
第二节 体育竞赛 645
第六章 科技 646
第一节 概述 646
第二节 科研成果 647
教育志 650
概述 650
第一章 教育管理 652
第一节 行政管理 652
第三节 教育经费 653
第二节 业务管理 653
第二章 普通教育 654
第一节 幼儿教育 654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5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64
第四节 农业中学 669
第五节 中等专业学校 670
第六节 教师队五 673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676
第三章 业余教育 676
第二节 职工业余学校 679
第三节 干部业余学校 682
第四章 教育改革 685
第一节 学制 685
第二节 教材 685
第三节 教学方法 686
第四节 考试制度 687
第一节 概述 688
第一章 医疗卫生 688
卫生志 688
第二节 建国前的医疗机构 690
第三节 医务人员 691
第四节 医疗设备 692
第二章 防疫 694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694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697
第二节 新法接生 69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99
第三章 妇幼保建 699
第三节 妇病检查 700
第四节 儿童病检查治疗 700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 701
第一节 环境卫生 701
第二节 饮水管理 702
第三节 食品卫生 705
概述 707
文物志 707
第一章 古遗址 708
第一节 古居民遗址 708
第二节 古城址 711
第三节 名胜 712
第二章 古墓葬 713
第三章 古建筑 715
第四章 石刻造像 723
第一节 造像 723
第二节 石刻 725
第五章 革命纪念地 728
附录 730
明兵部尚书张铨书信 730
沁水县文史馆工作人员抢救国家文物 732
文庙大成殿重修纪要 734
第一节 革命烈士 742
第一章 人物传 742
第十编 人物 742
第二节 历史人物 754
第三节 各界人士 773
第四节 家史 807
第二章 人物名表 816
第一节 历代县长名表 816
第二节 南下干部名表 829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 837
第十一编 社会 893
第一章 民情风俗 893
第一节 行业 893
第二节 风俗 893
第三节 社会新风 903
第四节 节日 907
第五节 庙会 910
第一节 方言概述 913
第二章 方言农谚 913
第二节 土语举例 914
第三节 农谚 914
第三章 宗教 915
第一节 佛教 916
第二节 道教 918
第四章 计划生育 919
第一节 概述 919
第三节 天主教 919
第二节 措施 924
第十二编 附录 925
一、历代县志序跋 925
二、历代文献 939
三、历代诗词选 967
四、历代创作存目 984
沁水县志编修始末 993
编后记 1001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上》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下》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民国 思南县志稿》马震昆 2019
- 《兴安县志》张永年主编;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2
- 《江口县志 1986-2005》《江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4
- 《无锡文库 第1辑 (康熙)江阴县志 (乾隆)江阴县志 1》(清)龚之怡修;(清)沈清世续修;(清)陈芝英纂;(清)朱廷鋐续纂 2011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44 道光安平县志 光绪镇宁州志 民国镇宁县志》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凤冈县志 1978-2007》罗胜明主编 2011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10 民国贵州通志 5》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瓮安县志 1978-2012 上》贵州省瓮安县地方志编纂委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