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1
一、区域人口 1
(一)位置 1
(二)面积 1
(三)人口 2
二、建置沿革 4
(一)建置沿革 4
(二)区划变迁 6
附:大丰境内各国营农场沿革 8
三、自然环境 10
(一)成陆概况 10
(二)地质地貌 11
(三)河流圩堤 12
(四)土壤 13
(五)气候 14
(六)自然灾害 15
(七)资源物产 17
一、中共大丰地区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20
(一)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20
政治 20
(二)县委机构设置 21
(三)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22
(四)县委领导人更迭 24
二、县人民代表大会 26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6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26
三、县政府机构设置 29
(一)县政府机构设置 29
(二)县政府领导人更迭 34
(三)县级干部编制 36
四、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8
(一)参政会 38
(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8
五、人民武装 39
(一)建制 39
(二)兵役 40
(三)民兵 41
六、政法 42
(一)公安 42
(三)审判 43
(二)检察 43
(四)公证 44
七、群众团体 44
(一)工会 44
(二)共青团 45
(三)妇联会 46
(四)历史上其他群团 47
经济 48
一、经济制度变革与体制改革 48
(一)农村 48
(二)城镇 55
二、农业 59
(一)由盐业向农业过渡 59
(二)农业基本建设 60
(三)作物结构、产量 66
(四)农业总产值构成 67
(五)多种经营 68
(六)滩涂开发 72
三、工业 75
(一)工业基础与发展 75
(二)工业经济成份构成 76
(三)工业产业结构 77
(四)主要企业与名优产品 78
四、商业 82
(一)旧商概况 82
(二)商业体制 82
(三)商品购销 88
(四)对外贸易 97
五、财税 102
(一)财政 102
(二)税收 106
六、金融 110
(一)信贷 110
(二)储蓄 112
(三)保险 113
(四)公债 116
七、交通 117
(一)公路 118
(二)水路 120
(四)渡口 122
(三)港口 122
八、邮电 124
(一)邮政 124
(二)电报 125
(三)电话 125
九、市政建设 125
(一)市区布局 126
(二)房屋建筑 128
(三)公用设施 128
附:建筑施工 130
十、人民生活 132
(一)解放前 132
(二)建国后 133
文化 139
一、教育 139
(一)教育史略 139
(二)建国后教育事业的发展 143
(三)教育经费 152
(四)教育体制改革 153
二、科学技术 154
(一)科研机构 154
(二)科技队伍 155
(三)科研成果 157
三、文化艺术 159
(一)文化史略 159
(二)文化设施 160
(三)文化团体 162
(四)文艺创作 163
(五)报刊、广播、电视 164
四、卫生 166
(一)卫生史略 166
(二)医疗设施 167
(三)医疗队伍 169
(四)疾病防治 170
(五)妇幼保健 174
(六)医疗制度 175
(二)体育设施 177
(三)体育人才 177
(一)体育组织 177
五、体育 177
六、名胜古迹 179
(一)狮子口桥与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纪念碑 179
(二)施氏宗祠 179
(三)小海温泉 180
(四)紫云禅寺遗址 180
(五)糜鹿自然保护区 181
社会 182
一、婚姻登记 182
二、计划生育 184
三、殡葬改革 186
四、就业安置 186
(一)城镇居民及待业青年就业安置 186
(二)复员退伍军人就业安置 188
五、优抚 188
(一)慰问 189
(二)代耕代种 189
(三)优待劳动日 189
(四)抚恤与补助 190
(二)“五保”户供养 192
(一)福利工厂 192
(五)“六种人”代表会 192
六、社会福利 192
(三)敬老院 193
(四)救济 193
(五)扶贫 195
七、移民 195
八、宗教 196
九、风俗民情 199
(一)风俗 199
(二)民情 202
人物 204
张士诚 204
施耐庵 205
方强 205
蔡公正 205
张謇 206
周扶九 206
喻兆琪 207
高鹤年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