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知识产权诉讼
知识产权诉讼

知识产权诉讼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国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568660
  • 页数:844 页
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诉讼》目录

第一编 总论 3

第一章 知识产权及其法律特征 3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和作用 3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3

二、知识产权的客体范围和分类 4

三、知识产权的作用 8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10

第二章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13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律 1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7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8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9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20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文件 21

一、行政法规 21

二、司法解释 23

第三节 国际公约和双边协定 23

第三章 知识产权诉讼 26

第一节 知识产权诉讼的概念与范围 26

一、知识产权诉讼的概念 26

二、知识产权诉讼的范围 29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诉讼的特点 31

一、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特点 31

二、知识产权行政诉讼的特点 34

第三节 我国的知识产权诉讼 35

一、知识产权诉讼范围的逐步扩展 35

二、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发展 36

三、知识产权审判指导思想与审判原则 41

第二编 知识产权诉讼程序 47

第一章 概述 47

第一节 知识产权诉讼程序制度 47

一、概念 47

二、分类 49

三、知识产权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 50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诉讼程序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55

第二章 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程序 59

第一节 管辖 59

一、概述 59

二、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 64

三、知识产权合同诉讼的管辖 68

四、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管辖 70

五、诉前保全后的管辖 76

六、管辖争议和管辖异议的处理 77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 80

一、知识产权案件的起诉条件 80

二、知识产权案件的收案范围 83

三、人民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应当注意的问题 83

第三节 诉讼当事人 89

一、知识产权诉讼当事人的概念 89

二、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属纠纷中的原告 92

三、专利侵权纠纷中的原告 93

四、商标侵权纠纷中的原告 96

五、著作权及著作邻接权侵权纠纷中的原告 97

六、不正当竞争诉讼中的原告 99

七、享有其他知识产权权利的利害关系人 102

八、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中的第三人 103

第四节 证据 105

一、证据的概念及其分类 105

二、举证责任 108

三、证据的审查 112

四、证据保全 113

第五节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115

一、财产保全 115

二、先予执行 121

第六节 诉讼中止 124

一、著作权纠纷案件的诉讼中止 125

二、专利侵权案件的诉讼中止 126

三、技术合同纠纷的诉讼中止 130

四、商标侵权案件的诉讼中止 132

五、不正当竞争案件的诉讼中止 133

第七节 执行 135

一、关于执行的法律规定 135

二、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执行 138

第三章 知识产权行政诉讼程序 142

第一节 管辖 143

一、级别管辖 143

二、地域管辖 144

三、其他管辖 144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 145

一、起诉与受理的关系 145

二、起诉与复议的关系 147

三、起诉期限 149

四、收案范围 149

第三节 诉讼当事人 151

一、原告 151

二、被告 152

三、第三人 153

第四节 证据与举证责任 154

第五节 审理 155

一、第一审程序 155

二、第二审程序 161

第四章 知识产权刑事诉讼程序 163

第一节 侦查 163

第二节 起诉 166

一、公诉 166

二、自诉 168

第三节 证据 169

一、证据的种类与收集 169

二、证据的审查与采信 170

第四节 裁决 171

一、一审案件的裁决 171

二、上诉与抗诉 171

三、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处理 172

第三编 著作权与著作邻接权诉讼 177

第一章 概述 177

第一节 作品与作者 177

一、作品与作品的创作 177

二、作品的独创性 179

三、作者的含义与范围 181

第二节 著作权与邻接权 182

一、著作权 182

二、著作邻接权 184

第三节 著作权与邻接权的法律制度 185

一、著作权法 185

二、我国参加的著作权与邻接权国际公约 188

三、著作权与邻接权的法律保护 188

第四节 审判著作权案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92

一、著作权司法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92

二、审判著作权案件的指导思想 193

三、著作权案件的审判原则 194

第二章 著作权权属诉讼 197

第一节 著作权权属诉讼的概况 197

一、权属诉讼的概念 197

二、著作权权属争议的一般原因 198

三、著作权权属争议与权利主体的关系 199

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 199

一、著作权主体的含义 199

二、著作权主体的种类 200

第三节 著作权归属的原则 202

一、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 202

二、著作权归属的法律推定原则 203

第四节 各类作品著作权的法定归属 204

一、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204

二、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205

三、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206

四、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208

五、关于美术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210

六、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211

七、作者生前未发表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212

八、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212

九、个人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213

十、法人作品(包括非法人单位)著作权的归属 213

第五节 著作邻接权的法定归属 213

一、图书和报刊出版者权 213

二、表演者权 214

三、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216

四、广播电视组织权 216

第六节 疑难权属纠纷的权属认定 216

一、为同一题材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纠纷 216

二、编辑作品中涉及专业知识的美术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纠纷 217

三、为他人撰写的报告、讲话等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纠纷 218

四、自传体文学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纠纷 219

五、美术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纠纷 221

六、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与作品的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纠纷 222

第三章 著作权与邻接权的侵权诉讼 223

第一节 著作权与邻接权侵权诉讼概述 223

一、著作权与邻接权侵权诉讼的概念 223

二、著作权、邻接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含义 224

三、著作权、邻接权侵权争议与权利内容的关系 225

第二节 著作权的内容 226

一、著作人身权 226

二、著作财产权 228

三、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其他著作财产权 231

第三节 著作邻接权的内容 232

一、表演者权 232

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233

三、广播电视组织权 233

四、版式装祯设计权 233

第四节 著作权侵权损害的归责原则 234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 234

二、我国著作权侵权诉讼法定归责原则辨析 234

三、过错责任原则 238

四、过错推定原则 239

五、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其适用的法律限定 241

六、公平责任原则和其适用 241

第五节 著作权与邻接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243

一、概念 243

二、著作权、邻接权侵权的损害事实 245

三、著作权与邻接权侵权的违法行为 250

四、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253

五、侵权人的主观过错 254

第六节 著作权与邻接权损害赔偿的确定 257

一、著作权、邻接权损害赔偿原则 257

二、著作权、邻接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 266

第七节 侵权的民事责任和民事制裁 271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271

二、民事责任的种类 272

三、民事制裁 273

第四章 著作权与邻接权合同诉讼 276

第一节 著作权与邻接权合同诉讼概况 276

一、著作权与邻接权合同 276

二、著作权与邻接权合同的主要条款 279

三、处理著作权合同争议的法律依据和一般方式 281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著作权与邻接权合同 282

一、著作权与邻接权转让合同 282

二、著作权与邻接权许可使用合同 283

三、图书出版合同 285

四、音像制品许可使用合同 287

五、表演合同 287

六、电影摄制合同 288

七、美术作品使用合同 289

第三节 常见著作权与邻接权合同违约行为的认定 390

一、违约行为的概念 290

二、违约行为的表现形态 291

三、常见著作权、邻接权合同违约行为认定 293

第四节 著作权、邻接权合同违约的民事责任 295

一、违约责任与其构成要件 295

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责任形式 297

三、违约的损害赔偿 299

第五章 计算机软件诉讼 303

第一节 概述 303

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及对其保护的趋向 303

二、计算机程序及其特点 304

三、计算机软件诉讼的特点 305

四、计算机软件诉讼的种类 306

第二节 著作权法保护的计算机软件范围 307

一、计算机程序 307

二、计算机软件的文档 308

三、计算机软件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 308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主体 310

一、公民 310

二、法人 311

三、其他组织 311

第四节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归属 312

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 312

二、非职务软件著作权的归属 313

三、职务开发软件著作权的归属 314

四、合作开发软件著作权的归属 315

五、委托开发软件著作权的归属 317

六、因下达任务开发的软件著作权的归属 318

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主体的变更 318

第五节 计算机软件侵权的认定 321

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内容 321

二、认定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的法律依据 322

三、对不构成软件侵权的合理使用行为 325

四、对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的认定 326

五、对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证据的收集 328

第六节 民事责任的承担 330

一、计算机软件侵权民事责任的种类 330

二、计算机软件侵权损害的赔偿 331

第六章 著作权与著作邻接权行政诉讼 334

第一节 概述 334

一、著作权、邻接权行政诉讼的概念 334

二、著作权、邻接权行政诉讼的特征 334

三、著作权、邻接权行政处罚和行政诉讼的种类 336

第二节 著作权、邻接权行政行为的审查 337

一、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一般内容 337

二、对著作权、邻接权行政处罚审查的法律依据 338

三、著作权、邻接权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 339

四、著作权、邻接权行政案件的判决 340

第七章 著作权与邻接权刑事诉讼 342

第一节 侵害著作权与邻接权犯罪 342

一、侵犯著作权与邻接权犯罪的刑法依据 342

二、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种类 343

第二节 侵害著作权与邻接权犯罪的构成 345

一、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 345

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犯罪构成 347

第三节 侵害著作权犯罪的量刑 348

一、侵害著作权犯罪量刑的依据 348

二、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刑罚 349

第四编 专利诉讼 355

第一章 概述 355

第一节 专利法律制度 355

一、专利制度的作用 355

二、专利保护的客体 356

三、获得专利权的条件和程序 359

第二节 专利诉讼的特点和审判原则 362

一、专利诉讼的特点 362

二、专利诉讼的审判原则 365

第二章 专利权属纠纷 368

第一节 专利权属纠纷的概念 368

一、什么是专利申请权 368

二、专利申请权纠纷 369

三、专利权归属纠纷 370

四、专利权归属纠纷与专利申请权纠纷的区别 371

第二节 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判断 372

一、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法律依据 372

二、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主要界限 374

第三节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判断 381

一、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判断 381

二、共同发明人的判断 383

三、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与共同发明人的区别 384

第四节 依合同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385

一、权利归属依合同约定 385

二、依实际合作形成的权利共有 388

第五节 专利权属案件审理中的几个问题 388

一、审理专利权属案件是否要审查专利性 388

二、专利权属纠纷的诉讼时效 389

三、专利权属纠纷能否以调解方式结案 390

第三章 专利侵权诉讼 392

第一节 专利侵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392

一、损害事实的存在 392

二、侵害行为与专利权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393

三、侵权行为人必须有过错 394

四、侵害行为的违法性 395

第二节 专利侵权行为 396

一、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临时保护” 397

二、专利权及其限制 398

三、专利法规定的侵权行为 402

四、间接侵害专利权行为 408

五、其他侵权行为 411

六、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及其审查认定 414

第三节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审查判定 424

一、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 425

二、判定侵权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433

三、等同原则 437

四、运用等同原则判定侵权应当注意的问题 442

五、如何解决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的权利冲突问题 447

第四节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审查判定 449

一、保护范围的确定 449

二、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方法和原则 455

第五节 专利侵权的民事责任 457

一、停止侵权行为 458

二、赔偿侵权损失 458

三、消除影响 461

第六节 专利权被撤销或被宣告无效的追溯效力 461

一、我国专利权的撤销或无效 462

二、撤销和无效的性质和追溯既往的原则 464

三、对追溯效力的限定 464

第四章 专利行政诉讼 469

第一节 专利行政案件及其特点、种类 469

一、专利行政案件 469

二、专利行政案件的特点 470

三、专利行政案件的种类 472

第二节 专利行政案件的审理 482

一、审判内容 483

二、专利行政案件审理中的几个问题 484

第五章 专利刑事诉讼 488

第一节 假冒他人专利 488

一、假冒他人专利 488

二、假冒他人专利与专利侵权的区别 489

三、实践中应划清的几个界限 489

第二节 假冒他人专利罪 491

一、假冒他人专利罪及其特征 491

二、什么是“情节严重” 492

三、假冒他人专利罪的刑事责任 492

第五编 商标诉讼 497

第一章 概述 497

第一节 商标法律制度 497

一、商标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497

二、商标注册制度 499

三、注册商标的争议、撤销与注销 504

四、注册商标权及其保护制度 506

五、注册商标的转让与使用许可 509

第二节 商标诉讼的指导思想、特点和原则 512

一、商标诉讼的指导思想 512

二、商标诉讼的特点 513

三、商标诉讼的一般原则 514

第二章 商标侵权诉讼 516

第一节 商标侵权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516

一、商标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516

二、商标侵权的种类 520

第二节 商标侵权的认定 525

一、商标侵权认定的基本方法 525

二、近似商标的认定 529

三、类似商品、类似服务以及商品和服务的类似的认定 541

四、“明知”和“应知”的认定 550

五、认定商标侵权应注意的问题 554

第三节 驰名商标侵权的认定 571

一、驰名商标的概念及其认定标准 571

二、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573

三、认定驰名商标侵权应注意的问题 577

第四节 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 580

一、商标侵权的归责原则 580

二、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方式及其适用 581

三、商标侵权损害赔偿额计算方法 582

第三章 商标合同诉讼 586

第一节 商标转让合同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概念与基本法律特征 586

一、商标转让合同的概念和基本法律特征 586

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概念和基本法律特征 587

第二节 商标转让合同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成立的认定 590

一、当事人双方是否就商标转让合同或者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协议 590

二、根据商标法及其他法律和有关惯例来确定合同是否成立 592

第三节 商标转让合同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效力的认定及无效合同的处理 596

一、商标转让合同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效力的认定 596

二、无效的商标转让合同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责任 601

第四节 商标转让合同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违约的认定及违约责任的承担 603

一、违约的认定 603

二、违约责任的承担 604

三、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处理 605

第四章 商标行政诉讼 607

第一节 商标行政案件及其种类 607

一、商标行政案件 607

二、商标行政案件的种类 609

第二节 商标行政案件的审理 614

一、商标行政案件审理的内容 614

二、审理商标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 617

三、商标行政案件的裁判 619

第三节 商标行政侵权赔偿责任 621

一、赔偿范围与赔偿责任构成要件 621

二、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程序 622

三、赔偿方式 624

第五章 商标刑事诉讼 625

第一节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 625

一、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625

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的界定 627

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的量刑 631

第二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631

一、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631

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界定 632

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量刑 635

第三节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 636

一、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636

二、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的界定 637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的量刑 639

第四节 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639

一、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639

二、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界定 640

三、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量刑 642

第六编 反不正当竞争诉讼 645

第一章 概述 645

第一节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645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 645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特征 650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652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与原则 653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655

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途径 664

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665

五、反不正当竞争相关法律制度 670

六、有关国家、地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 672

第二章 反不正当竞争诉讼 678

第一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 678

一、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审查 679

二、对行为人过错的审查 681

第二节 侵犯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诉讼 681

一、知名商品的认定 682

二、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认定 683

三、侵权的判定 684

第三节 侵犯商业秘密诉讼 692

一、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692

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 696

第四节 其他不正当竞争诉讼 709

一、冒充行为 709

二、虚假宣传行为 713

三、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行为 718

第七编 技术合同诉讼 723

第一章 技术合同概述 723

第一节 技术合同与合同法 723

一、技术合同 723

二、合同法 725

第二节 技术合同的主要特点 726

一、技术合同的主体 726

二、技术合同的客体 727

三、技术合同的形式 728

四、技术合同的内容 729

五、技术合同的成立 729

六、技术合同的仲裁 730

第三节 合同法的适用 731

一、技术合同法的适用 731

二、合同法的适用 733

第二章 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 734

第一节 职务技术成果与非职务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 735

一、职务技术成果与非职务技术成果的界限 735

二、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的精神权利与奖励 738

第二节 履行技术合同产生的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 740

一、履行技术开发合同完成的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 740

二、履行技术转让合同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 742

三、履行技术咨询合同产生的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 743

四、履行技术服务合同产生的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 743

第三章 技术合同性质的认定 745

第一节 技术开发合同的认定 745

一、技术开发合同的定义 745

二、技术开发合同的主要特征 746

三、技术开发合同的标的范围 747

四、技术开发合同标的的数量及交付方式 750

第二节 技术转让合同的认定 751

一、技术转让合同的定义 751

二、技术转让合同的类别 751

三、技术转让合同的主要特征 753

四、技术转让合同的标的范围 756

第三节 技术咨询合同的认定 760

一、技术咨询合同的定义 760

二、技术咨询合同的主要特征 761

三、技术咨询合同的标的范围 762

第四节 技术服务合同的认定 764

一、技术服务合同的定义 764

二、技术服务合同的主要特征 765

三、技术服务合同的标的范围 766

第四章 技术合同的履行与违约责任 770

第一节 技术合同的履行与违反合同的责任 770

一、技术合同的履行 770

二、违反技术合同的责任 772

第二节 对技术成果的鉴定 779

一、鉴定的依据 779

二、鉴定的对象 781

三、鉴定的形式 781

四、鉴定的机构 782

五、可以免除鉴定的情况 782

六、鉴定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783

第三节 技术开发合同违约的认定与责任承担 785

一、委托开发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785

二、委托开发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的责任 788

三、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790

四、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的责任 792

五、技术开发合同风险责任的承担 792

第四节 技术转让合同违约的认定与责任承担 794

一、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 794

二、专利权转让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 796

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797

四、技术秘密转让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800

五、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技术秘密转让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的责任 801

第五节 技术咨询合同违约的认定与责任承担 804

一、技术咨询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804

二、技术咨询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的责任 807

三、委托方实施咨询方案发生损失的责任 810

第六节 技术服务合同违约的认定与责任承担 811

一、一般技术服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811

二、一般技术服务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的责任 812

三、技术培训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815

四、技术培训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的责任 816

五、技术中介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817

六、技术中介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的责任 819

七、有关技术中介的几个问题 821

第五章 技术合同的无效及处理 823

第一节 技术合同无效的法定理由 824

一、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824

二、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的合同 828

三、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 828

四、采取欺诈或者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 830

第二节 不能认定技术合同无效的理由 832

一、合同主体方面的理由 832

二、合同形式方面的理由 834

三、合同内容方面的理由 835

四、合同履行方面的理由 838

第三节 无效技术合同的处理原则 840

一、无效技术合同的一般处理原则 841

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 8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