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本国史表解
本国史表解

本国史表解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上海东方文学社
  • 出版年份:1936
  • ISBN: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
《本国史表解》目录
标签:表解

第一编 绪说 1

历史的意义 1

材料 1

分期 1

第二编 上古史 1

第一章 上古之神话和传说 1

神话 1

传说 2

第二章 夏商之兴亡 5

洪水 5

禹之政绩 6

君位 6

夏史大概 6

商史大概 7

商之文化 7

第三章 周之建国及政教 8

周代著名之王 8

封建制度 9

宗法 10

井田 10

礼治 11

第四章 春秋与战国 12

春秋 12

战国 13

周末社会组织之摇动 14

周末学术思想之勃兴 15

第三编 中古史 17

第一章 秦之兴亡 17

秦灭六国 17

秦始皇的政策 17

秦之灭亡 17

第二章 西汉之兴亡 20

刘邦之统一 20

汉著名之帝王 21

西汉外戚之祸 22

新莽 23

第三章 东汉之兴亡 24

光武 24

东汉的治乱 25

第四章 两汉对于域外之经营 27

(一)北方 27

匈奴 27

东胡 28

(二)西方 28

通西域 28

印度 29

西羌 29

(三)东方 29

朝鲜 29

三韩 30

日本 30

(四)南方 31

百越 31

滇和夜郎 31

(五)交通 32

陆路 32

水路 32

第五章 两汉之学术 33

经书 33

谶纬 34

第六章 三国至南北朝的政局 34

群雄割据 34

三国鼎立 35

晋之统一 35

晋武帝政策 36

八王之乱 36

外族杂居内地的分配 37

五胡十六国 37

西晋之亡 38

东晋的概况 38

淝水之战 39

南朝沿革 40

北魏的兴亡 41

北朝沿革表 42

五胡之乱的利害 42

第七章 魏晋至南北朝的文化 43

清谈 43

士族 44

两晋的经学 45

文艺 45

第八章 隋唐之政局 46

隋文帝的统一 46

隋亡 46

唐之统一 47

贞观之治 47

武韦之乱 48

开元之治 48

安史之乱 49

藩镇之祸 49

宦官之祸 50

朋党 51

唐亡 52

第九章 隋唐的武功和交通 53

(一)东方 53

朝鲜 53

日本 55

(二)北方 57

突厥 57

回纥 58

(三)西方 58

西域 58

吐蕃 59

西方著名的国 59

(四)南方 60

著名诸国 60

唐之处理蛮夷 60

(五)交通 62

陆路 62

水路 63

驿站 64

第十章 隋唐之文化 64

经学 64

史学 65

历算 65

诗 65

文 66

小说 66

音乐 67

画 67

书 68

雕塑 68

第十一章 五代十国 69

五代 69

五代诸国兴亡表 70

第十二章 宋之政局 72

太祖 72

王安石变法 73

党争 75

第十三章 宋代之外族 75

辽之兴起 75

宋与辽 76

宋与西夏 77

宋与安南 78

金之兴起 78

金灭北宋 79

宋之南渡 80

南宋与金之和战 81

宋时外族之汉化 83

第十四章 宋代的文化 83

理学 83

文艺 85

第十五章 元代之武功 86

蒙古族的勃兴 86

蒙古的统一中国 87

蒙古西征 89

四大汗国表 90

蒙古大帝国 91

元亡 92

第十六章 元之交通和文化西渐 93

陆路 93

海路 93

来中国的欧洲人 93

文化的西渐 94

第十七章 明代之政局 95

朱元璋 95

靖难之变 96

宦官之祸 97

党祸 97

盗贼 99

第十八章 明代之对外 100

(一)蒙古 100

成祖 100

英宗 100

宪宗至世宗 101

内外蒙古世系表 101

穆宗神宗 101

(二)日本 102

倭寇 102

朝鲜之役 103

(三)安南 104

安南叛服 104

(四)西洋 105

郑和下西洋 105

海外殖民 105

第十九章 元明之文化 106

(一)理学 106

元 106

明 106

(二)文学 108

曲 108

散文 109

诗 109

章回小说 110

(三)艺术 110

书画 110

伎巧 110

第四编 近世史 111

第一章 清代之勃兴 111

女真三卫 111

努尔哈赤之崛起 112

皇太极武功 113

统一中国 114

第二章 清代之武功 115

平三藩 115

平台湾 116

平准噶尔 117

平回部 119

平西藏 120

十全武功 121

第三章 清初之政治 123

不立太子 123

控制汉人政策 123

怀柔政策 124

猜防政策 125

汉人满化政策 125

诸帝概况 126

第四章 清初的交涉 127

(一)中俄交涉 127

尼布楚条约 127

恰克图约条 128

(二)中英交涉 129

中英交涉以前的情形 129

中英交涉 130

第五章 鸦片战争 131

鸦片输入 131

原因 131

事实 132

南京条约 133

第六章 太平天国之革命 133

(一)太平以前的内乱 133

白莲教 133

八卦教 135

(二)太平天国之革命 135

太平军之兴 135

太平军之亡 137

太平军平后之影响 138

(三)太平天国后之内乱 139

捻匪 139

回乱 140

第七章 英法联军与中俄交涉 141

(一)英法联军之役 141

原因 141

第一次和战 142

第二次和战 142

影响 143

(二)中俄交涉 143

爱珲条约 143

中俄 144

伊犁交涉 144

第八章 西南藩属之丧失 145

(一)中法战争和安南之亡 145

安南概略 145

中法之战 146

(二)缅甸暹罗之丧失 147

缅甸 147

暹罗 148

(三)藏边藩属之分离 148

哲立雄 148

布丹 148

廓尔喀 149

第九章 中日战争 149

(一)战前之日本 149

琉球之亡 149

朝鲜交涉 150

(二)战争及和约 150

战前情形 150

战争概况 151

和议之经过 152

重要条文 152

(三)战后之影响 152

台湾独立 152

辽东纠纷 153

沿海重要港湾的租借 153

中国局面 154

第十章 革新运动之始末 154

(一)革新运动以前之现状 154

国民思想 154

革新思想的演进 155

(二)戊戌政变 155

变法的经过 155

变法的失败 156

(三)政变后的影响 156

废立问题 156

第十一章 八国联军之役 157

(一)拳乱之情状 157

排外原因 157

义和团 157

(二)联军入北京及辛丑条约 157

联军进占时情状 158

辛丑和约 159

(三)事后之影响 160

第十二章 日俄战争和满州问题 161

战争原因 161

战争结果 162

第十三章 清亡 163

原因 163

事实 164

第十四章 清之文化 165

(一)经学和史学 165

经学 165

史学 167

(二)文艺 168

文 168

诗词 169

戏曲及小说 170

书画 170

第五编 现代史 171

第一章 革命运动与中华民国成立 171

孙中山革命 171

武昌起义 173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74

第二章 反动政治与军阀混战 175

二次革命 175

帝制 176

府院争权 177

张勋复辟 178

护法之始末 179

直皖之战 180

奉直第一次之战 181

曹锟贿选 182

江浙之战 183

奉直第二次之战 183

段氏执政 184

第三章 国民革命之经过 185

(一)改组国民党及建立国民政府 185

改组国民党 185

设国民政府 186

(二)国民革命军之经过 186

统一两广 186

统一概况 187

底定东南 188

宁汉分峙 188

北伐告成 189

第四章 民国之外交 190

(一)民国初年之外交 190

日大陆政策的进展 190

英侵西藏 191

俄侵蒙古 192

日侵满蒙 193

(二)欧战后之外交 194

日占胶澳 194

二十一条要求 195

巴黎和会 196

华盛顿会议 197

列强压迫民族运动 198

(三)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外交 199

取消不平等条约之概况 199

济南惨案 200

中苏邦交 200

日占东四省 201

第五章 最近之文化 203

(一)学术 203

哲学 203

自然科学 204

社会科学 204

史学 205

(二)最近之文艺 205

文 205

诗 205

小说 206

统一国语 206

戏剧 206

第六编 综说 207

第一章 民族 207

中华民族 207

汉族由来 209

中华民族之扩大 210

第二章 历代集权制之变迁 211

周的封建制 211

秦的郡县制 212

汉制 212

晋制 213

唐制 214

宋制 214

元制 215

明制 215

清制 215

第三章 历代官制之变迁 216

(一)中央政府的组织 216

秦及汉初 216

两汉 216

魏晋 217

南北朝 217

隋唐 218

五代 218

宋 219

元 219

明 220

清 220

(二)地方官制 221

秦 221

汉 221

隋 222

唐 222

宋 222

元 223

明 223

清 223

第四章 历代之田制 224

周行井田 224

井田破坏 224

限田 225

王田 225

占田 225

均田 226

余焰 226

清制 226

第五章 历代之征税 227

(一)赋税 227

周 227

汉 227

晋 228

唐初 228

唐中叶 229

宋 230

元 230

明 231

清 232

(二)杂税 233

管榷 233

盐引 235

征商 236

第六章 历代之兵制 236

民兵 236

府兵 236

彍骑 237

宋 237

元 238

明 239

清 239

第七章 历代之用人制度 240

周 240

汉 241

魏晋到南北朝 242

考试制度 243

清以前的学校 245

清末的学校 247

民国时之学校 249

第八章 历代的工商业 251

(一)工业 251

历代概况 251

清到现在 253

中国贡献于欧洲的五大发明 255

文具 255

(二)商业 257

上古至隋 257

唐至明 258

清到现在 258

货币 259

金融 261

交通 262

第九章 历代之家族制度 263

上古至周 263

秦至明 264

第十章 历代之奴隶制度 265

上古时民即为奴 265

秦以后概况 265

清末 266

第十一章 历代之宗教 266

(一)宗教概言 266

宗教观念 266

(二)佛教 267

佛教 267

汉魏时的情形 267

南北朝时的情形 268

隋唐间的情形 269

宋以后的情形 269

喇嘛教 270

(三)道教 271

道教之成立 271

晋南北朝时的情形 271

唐至清的情形 272

(四)各教 272

唐代的各教 272

清的各教 273

第十二章 不平等条约的订定及扩展 274

分类 274

意义 274

关税协定 274

领事裁判权 275

内河行轮 276

最惠国条款 2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