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地球物理研究所建所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  1950-1985
地球物理研究所建所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  1950-1985

地球物理研究所建所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 1950-1985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版年份:1985
  • ISBN: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
《地球物理研究所建所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 1950-1985》目录

目录 1

编者的话 1

第一部分 回顾及瞻望 1

承前启后继续开来 陈颙 1

三十五年来我们走过的曲折历程 顾功叙 6

我国地球物理工作的几点回顾和设想 傅承义 11

回忆片段 秦馨菱 15

解放前后我国地震工作概况 谢毓寿 18

“IASPEI”活动 许绍燮 25

缅怀老师李善邦教授 段星北 姚虹 35

历史性的现场实践——记邢台现场的地震预报试验 王泽皋 38

南水北调队地震分队工作回顾——为庆祝建所35周年而作 蒋明先 环文林 43

回忆昌马地震台网——纪念建所三十五周年 刘多棫 石特临 45

把我所九室建成名符其实的全国地震地磁资料中心——为建所35周年而作 陈培善 47

三十五年来的《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 赵荣国 51

科研人员喜爱的地球物理所图书馆 韩文栋 62

龙人降虎(七律)——地球物理研究所建所三十五周年 苏公望 66

敬献地震考察归来的同志们 赵荣国 67

第二部分(一) 建所35周年学术会议综合评述 69

地震活动前兆与地震预报 朱传镇 69

地震模式识别研究的进展 王碧泉 73

发展地球物理信号处理 郑治真 77

地声和极微震 郑治真 81

地震区域划分研究工作的回顾和展望 时振梁 86

Q值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高龙生 90

回顾与展望 赵仲和 94

关于地磁研究 范国华 97

现代测震学的概念 陈俊良 100

中国地震观测台网的发展和现状 李凤杰 102

中国地震仪器的研制和发展 李凤杰 108

地震社会学研究的进展 陈英方 121

地壳和上地幔深部构造的研究 陆涵行 124

国际地震中心及九室的工作展望 张伯明 128

震波射线层析图象技术的研究进展 郭履灿 羡汝琪 135

北京地震基准台在建设和发展中 席云藻 137

第二部分(二) 建所35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139

国内外地震预报研究现状与展望 卢振恒 139

前兆性地震系列及其特征 蒋明先 139

山东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 季同仁 140

磁偏角二倍法预报地震的效果分析 沈宗培 140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周期与地震周期 沈宗培 141

中国地区地壳—地幔体波速度与密度间的关系 段星北 141

微震台网在深圳电站工程选址中的应用 王德功 142

石英水平摆式倾斜仪的可见记录装置 朱虎 刘长恩 142

论地震定量与监测预报 郭履灿 姚国干 144

论中国及邻近地区地幔范围P波品质因数Qα随深度的分布 赵卫明 郭履灿 144

1984年4月24日云南省孟连西南6.0级地震部分异常特征及其预报 刘仲全 145

海城地震前震序列的研究 朱传镇 145

岩浆地震初探 张立敏 佟伟 刘宝诚 张保山 146

震源物理与地震预报 王妙月 146

论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强震危险性 阎志德 肖丽珠 147

从龙陵震区应力场时空变化窥探震源发展过程 阚荣举等 147

论大震活动的序列性与续发性 王振声 钟廷姣 148

象力与水库地震成因 郭增建 秦保燕 148

震前电磁波异常可能是大震前的一种临震信息 钱书清 曹惠馨 张以勤 吕智 149

岩石破碎产生的电磁脉冲观测与研究 钱书清 张以勤 曹惠馨 吕智 149

直流低频仪表可以反映电磁波及各种电信号的实验研究 曹惠馨 钱书清 吕智 张以勤 151

自然电位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曹惠馨 151

变形速率由10-3/秒至10-8/秒时济南辉长岩的破裂过程 张来凤 傅祖强 赖德伦 阎虹 姚孝新 152

唐山地震震源物理过程的探讨 林辉德 152

华北、西南地区b值时空扫描与地震预报效能的评定 黄德瑜 林命周 张宇霞 153

滑离构造和地震 时振梁 阚荣举 153

三维位场的快速反演方法及程序设计 冯锐 严惠芬 张若水 154

面波频散的测定及反演计算 冯锐 周海南 姚政生 孙克忠 154

三维密度及磁化强度的重磁场反演 冯锐 155

走时反演中的τ法最优化 武利均 冯锐 155

强震序列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吴开统等 155

溧阳、邢台、菏泽、南黄海一组中强地震发生过程的探讨 刘蒲雄 156

短期粘滞磁化对剩磁测量的影响 许同春 157

岩石膨胀的三维本构关系和1976年唐山地震前垂直形变的有限模拟 林邦慧 王新华 梅世蓉 胡小幸 157

苏格兰当巴石炭纪岩石的古地磁研究 许同春 158

地震观测研究向高频段的扩展 陆其鹄 158

工程强震观测仪器的抗干扰设计 赵松年 熊小芸 159

第三部分 1984—1985我所部分申报科研成果(摘要)汇编 161

前兆性震群活动特征的研究 朱传镇等 161

华北地区几次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的探讨 武建建 金安蜀 161

对唐山强震前后京津唐张地区小震初动符号的时空分析 阎明 赵仲和 162

近震P波的衰减研究 傅昌洪 162

地震预测的统计评分 金安蜀 弥铁强 163

海城地震前后尾波Q值的变化 金安蜀 武建建 163

北京地区Vp/Vs随时间的变化 金安蜀 163

应用模式识别方法综合分析多项震兆 王碧泉等 164

地震序列的震兆分析——强震前“缺震”的初步研究 陈锦标 164

核爆炸的识别与侦察 王玉秀 164

震级序列的震兆分析——关于b值的研究 李全林 陈锦标 165

震级序列的震兆分析——强震前小震微分频度的异常变化 陈锦标 李全林 165

震级序列的震兆分析——强震前小震微分频度的异常变化 陈锦标 李全林 165

研究强震孕震过程的几种有序集群方法 王碧泉等 166

用模式识别方法确定北京及其邻近地区易发生地震的地点 马秀芳等 166

一个有序样品的非参数集群方法及其应用 王碧泉等 167

几种统计估计方法的评述 郑治真 167

工人值守人工爆破观测记录仪 陆其鹄 赵斌 168

四路慢速磁带地声仪 冯国政等 168

地声记录事件的性质 郑治真 168

地声和极微震基本观测系统的设想 陆其鹄 169

滑坡、塌陷与地震的波谱差异 胡祚春等 169

地声频度和能量变小地震规化律与较大地震之间关系 郑延令 170

《中国地震目录》(公元前1831—1979) 二室 170

连续发震的地震、地质标志及对华北未来10年地震危险性的估计 时振梁等 171

唐山地震前后的应力变化 曹新玲等 171

用地震活动图象的相似性判断华北的地震危险区 孙次昌 章淮鲁 172

强震前的地震空区与其前兆特征 孙次昌 章淮鲁 172

水压致破过程中的剪切破坏 刘建中等 172

华北地区响应性地震与大地震的关系 何淑韻 173

日本海深源地震的空间分布及消减带特征 郁曙君 吴佳翼 173

华北地区历史地震序列的周期分析 章淮鲁 何淑韻 174

北京地区的地震围空性 郁曙君 174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面波震级与部分国际地震机构面波震级的相关性 王淑贞 赵荣国 175

唐山—北京地区Q因子随频率的变化和各站的差异及提出的问题 高龙生等 175

用尾波的强度和衰减估算北京地区S波的平均自由程 高龙生等 176

三维地震断层的自然扩展问题 陈运泰 陈晓非 176

用消去法直接求解最小二乘问题 吴明熙 177

一些地志震源参数的研究 刘万琴 177

断裂扩展方向的二维和三维的理论分析和余震的分布图型 张之立 178

唐山地震破裂过程的三维分析 张之立 178

用断裂力学方法研究断裂构造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张之立 方兴 179

鲜水河断裂带强震的破裂过程与地震活动 林邦慧等 179

岩石膨胀的三维本构关系和1976年唐山地震前垂直形变的有限元模拟 林邦慧等 180

华北地区强震前小震“密集—平静”的特征及其初步解释 林邦慧等 180

闭合裂纹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尹祥础等 181

非均匀应力场中的地震断层 陈祥雄 陈运泰 181

大震类型的判别与强余震的预报 谷继成 182

论激光光源与光纤之间的耦合技术 谷继成 183

摩擦滑动本构定律 谷继成 183

论地震学中的模拟实验的相似原理 谷继成 183

沂沭断裂带断层泥力学性质的研究 耿乃光等 184

中国五大断裂断层泥力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耿乃光等 184

断层滑动的摩擦阻力 谷继成 安艺敬一 184

小江断裂带断层的基本力学性质 耿乃光等 185

应力途径的研究 耿乃光等 185

应力减小引起地震 耿乃光 185

中等主应力变化引起的岩石破坏与地震 许东俊 耿乃光 186

两类三轴实验花岗岩的微破裂对比研究 姚孝新等 186

“8402”工程近场地面运动的观测 王培德等 186

北戴河重力固体潮台站资料的调和分析 李卫平 187

局部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发生的关系 刘克人等 188

关于地下水水位变化对重力变化的影响 高国良等 189

注水套变成因研究及地震学意义——扶余油田的套变特征分析及成因初探 李兴才等 189

固体潮磁带记录的重取样及强地震干扰的消除 李鸿吉 190

5秒间隔的固体潮磁带记录的预处理 李鸿吉 190

LACOSTE-ROMBERG G型重力仪读数精度的提高 刘端发 191

相对重力测量的双程工作法 华昌才 肖钢 191

华北地区典型岩石在10000巴压力下的密度和弹性波速度的实验研究 郝晋升等 192

华北地区四种岩石高压下的破坏特征 郝晋升等 192

10Kb高压三轴容器柱塞动密封问题 郝晋升等 192

温度对岩石的弹性波速和声发射的影响 李纪汉等 193

三轴试验中应变测量的一个问题 刘晓红等 193

磁变仪的配电系统和时号系统 李纪汉 193

时标电路 李纪汉 194

应力历史对岩石声发射的影响——凯撤效应的实验研究 于小红等 194

北京台网数字地震波形分析 赵仲和 朱碧辉 195

异种机通讯网络系统DCCNS-85 唐友梅等 195

实时联机程序Online分析报告 杨筱平 唐友梅 196

FASTPONG定位程序分析报告 唐友梅等 197

交互图形处理程序Ping分析报告 杨筱平 唐友梅 197

DJS-131计算机配用SZ5数字磁带机的磁带服务程序 朱碧辉 198

768台网计算机处理系统中地震数据磁盘服务程序 王兵 朱碧辉 199

768台网计算机处理系统中磁带命令系统 朱碧辉 199

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测定震源位置的精度 傅瑀等 200

北京地震台网地震记录典型图集 张相民 200

北京台网大地震速报 张相民 201

北京台网地震观测报告 张相民 201

北京台网地震速报目录 张相民 201

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野外台站的技术改造 四室一组 202

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38个野外台站的维护 四室一组 202

CDY型浮充电器的改进 四室一组 202

768电容反馈中长周期脉冲调幅调频遥测地震仪的观测与实验 范涛 李晋燕 203

泉州无线遥测地震台网传输试验 四室一组 203

地磁扰动的长林顿周变化(Ⅰ)——第20太阳活动周 章公亮等 204

月球参数与太阳活动 章公亮等 204

地磁扰动的长林顿周变化(Ⅱ)——第19太阳活动周 章公亮等 205

垂直单分量台站在电磁感应研究中的应用 朱克佳等 205

地磁测深资料分析程序 范国华等 206

唐山地震前后地磁短周期变化的分析 詹志佳等 206

地下核爆炸前后地磁场总强度的试验观测 詹志佳等 206

北京台磁暴急始与主相△Z/△H的初步分析 詹志佳等 207

中低纬度地区磁暴频谱特性及其与唐山地震的关系 白彤霞 张玉敏 207

磁测与预报研究 詹志佳等 208

一个太阳黑子周内地磁静日变化场的分析 冯忠孝 高玉芬 208

中国地区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曲线低点背景分布的分析 祁燕琴等 208

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应力效应 郝锦绮等 209

压磁实验室实验及理论计算 郝锦绮等 209

唐山地震与震磁效应的最佳观测 郝锦绮 210

高温单轴下岩石初始磁化率压磁研究(一)——测量系统 金耀等 210

高温单轴下岩石初始磁化率压磁研究(三)——理论模式及解释 赵跃辰等 211

高温单轴下岩石初始磁化率压磁研究(二)——实验结果及讨论 金耀等 211

零磁空间实验室工程 刘建本等 212

环形芯磁通门磁力仪探头的灵敏度 周勋等 212

滇西地区地磁试验观测 詹志佳等 213

关于地球磁场与地球引力场相关问题 王亶文 213

地磁球谐分析的唯一性问题及Backus效应的一种解释 吴文京 封长华 214

关于区域性地磁长期变化的探讨 郭启华等 214

地球物理学中的测点空间离散化问题 吴文京 215

中国地区中低纬度地磁静日变化的分析 曾小苹等 215

地磁强扰动期间谱成分对太阳风的响应 曾小苹等 216

东亚地区地磁非偶极场长期变化的分析 林云芳等 216

图象识别法在磁暴预报中的应用 曾小苹等 217

磁流体力学激波在非均匀磁场中的传播(Ⅱ)——圆柱问题 章公亮林云芳 217

DCM—1型数字地磁脉动观测系统 周军成等 218

DCM—2便携式数字地磁脉动记录仪 周军成等 218

与应力应变有关的地电分析 王新华 陈大宁 219

地电阻率法预报地震的效能 钱复业等 219

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因素及其排除 赵玉林等 220

多层地电断面高精度正演计算 王新华等 220

地电台的最佳台址条件岩石的高放大系数与低干扰幅度 赵玉林等 221

地震地电仪的标定实验及其评价 李正南等 221

地电资料清理方法和台址干扰模型的计算 刘小伟等 221

地电台址的选测方法及林西矿台址的选择 林静娴等 222

地电阻率观测现状与前景——地电“清理攻关”总结果 钱复业等 222

季节变化原因与排除方法 钱复业等 223

宽带测震学的若干问题 陈俊良 223

高精度低频振动标定和分析系统 李凤杰 223

任邱深井地震观测台网 李凤杰 224

反馈地震计的理论分析 叶林才 224

DCL长周期地震观测系统——南极考察用 叶林才等 224

数字化测震系统中数据的格式编排与写、读、换机自动化程序设计 任俞 225

新型浮点数模转换器的设计 栾本生 225

KFD宽频带反馈地震计的实验观测研究 马庆云等 226

多功能反馈地震计 叶林才 陈宏水 226

场效应晶体管开关尖峰的近似计算 栗清秀 226

用于流动长周期地震计的电容位移换能器的设计与性能 马庆云 冯玉华 227

地震仪中电子反馈技术及其数学分析 马庆云 227

轻便的深井地震观测工程系统 杨业钰 张伟清 227

井下长周期垂直向地震计 张伟清 228

中长周期井下水平向地震计 杨业钰 228

井下地震计的反馈控制 陈宏水 229

小型电容位移传感器 陈宏水 傅乃珍 229

地震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传输 任国城 张福玲 230

数字系统品质的自动化测试 陈俊良等 230

两台微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和程序的高速传输方法的研究 任国城 231

如何在TRS-80微型机上配接PIO片实现多级中断 任国城 231

多用途的数据采集装置 王秀文 232

量佳增益回放仪 李友博 张振启 232

地震数据转储系统 廖彦平 李淑琴 233

高精度稳压电源 段宝娣 233

单板机控制的数模通道 李淑琴 234

数字记录器的联机回放系统 王正等 234

一种高稳定度的多频段响形成滤波器 张秀云 234

长周期记录器 冯玉华 235

1802微机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王彦 235

中国的地震损失和地震保险 陈英方 236

用地震面波频散研究喜马拉雅山与西藏高原岩石圈构造的差异 陈国英 曾融生 236

爆炸地震的能量转换系数计算及其应用 张少泉 郭建明 237

滇西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破地震研究 胡鸿翔等 237

三分向爆破地震仪 郭强绪等 238

唐山地震区的地壳结构及大陆地震成因的探讨 曾融生等 238

深地震深震相识别的一些问题 胡鸿翔 王瑀 239

青藏高原及南北带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 宋仲和等 239

中国大陆及其边缘海上地幔P波速速结构 宋仲和等 239

塔里术盆地及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壳及上地幔结构 宋仲和等 240

地震测深的数据处理系统(Ⅰ)——观测与回放系统 冯锐等 240

青藏高原的地壳Q结构 冯锐 周海南 241

对震中距和方位角的高精度测定 冯锐 王博文 241

有限单元分析中的移动边界方法 冯锐 E.R.Kanasewich 241

中国地壳厚度及上地幔密度分布(三维重力反演结果) 冯锐 242

由地震反射波剖面研究圣安德烈斯断层带的结构 冯锐 T.V.McEvilly 242

银河机与国外巨型计算机在应用上的某些对比 冯锐 242

三维物性分布的位场计算 冯锐 243

用瑞雷面波研究中国西北部的地壳结构 陈国英等 243

地磁静日变化场Sq的逐日变异性 高玉芬 244

自然正交函数法在Sq场分析中的应用 高玉芬 244

《中国地震年报(1980年)》 曲克信等 245

《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1984)》 曲克信等 245

中国地区体波震级综合起算函数的研究 左兆荣 郭履灿 246

论中国地区面波均匀震级系统的建立 郭履灿 徐平 246

中国地震台网测得的面波震级 陈培善 叶文华 247

震源位置和三维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曲克信等 247

大连、长春和沈阳地震台面波震级地区校正值的研究 郭履灿等 248

地磁数据管理系统程序 牟其铎等 248

地震年报数据的微机处理 牟其铎等 249

微机与PDP-11机文件通讯网络 曲克信等 249

震中分布图TRS-80机绘图程序 牟其铎等 2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