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专业
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专业

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专业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煤炭工业部航测大队编印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76
  • ISBN:
  • 页数:422 页
图书介绍:
《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专业》目录

航空摄影测量目录 1

第一章 航空摄影测图的基本概念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航空摄影简介 1

【一】航摄仪简介 3

【二】航空摄影的简要实施过程 6

【三】航摄成果的质量指标 8

第三节 航摄象片的特性 10

【一】航摄象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 10

【二】航摄象片与地形图的差异 11

(二)航摄象片的投影特征 11

(一)中心投影的定义 11

【三】航摄象片的投影差和倾斜差 12

(一)航摄象片的投影差 15

(二)航摄象片的倾斜差 15

【四】航摄象片上的方向偏差 15

(一)投影差引起的方向偏差 18

(二)倾斜差引起的方向偏差 18

第四节 立体象对的特性 18

【一】象片水平时的立体象对 18

【二】倾斜象片与水平象片间的座标关系 20

(一)按水平象片确定地面点的空间座标 20

(二)按标准式象对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差 20

(一)航摄象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 23

(二)象片按外方位角元素的转动 23

(三)航高变动对象点座标的影响 23

【三】立体象对的空间交会特性 23

(一)空间交会法建立地面的几何模型 26

(二)象对的相对方位元素和模型的绝对方位元素 26

【四】象对的左右视差和上下视差 26

第五节 航测成图的方法和过程简述 30

【一】航测成图的方法简述 30

(二)上下视差的基本公式 30

(三)相对方位元素的近似解算 30

(一)左右视差的基本公式 30

【二】航测成图的简要工作过程 32

第六节 象对的立体观察 33

【一】立体观察的原理 33

【二】象对立体观察的方法和简单工具 34

【三】立体观察的效果 36

【一】象片纠正对地面高差的限制 39

第二章 航测内业成图方法简述 39

第一节 航测综合法 39

【二】象片纠正的原理 40

(一)纠正的光学条件 46

(二)纠正的几何条件 46

(三)纠正仪的安置元素和自由度 46

【三】象片纠正对纠正点数量和位置的要求 46

【四】纠正仪简介 48

【五】象片平面图的编制 51

(二)自动纠正仪 51

(一)普通纠正仪 51

(一)准备工作 56

(二)象片纠正 56

(三)象片镶嵌 56

(四)象片平面图的质量检查 56

【六】分带纠正的原理 56

【七】单投影转绘仪简介 57

【八】分带投影转绘 61

【一】微分法测图仪器的实用公式 63

第二节 航测微分法 63

(一)准备工作 63

(二)分带投影转绘作业 63

【二】立体模型扭曲的基本规律 65

【三】象对的立体量测 67

【四】立体量测仪简介 68

【五】立体量测仪测图 70

(三)象片定向 75

【六】视差测图仪简介 75

(四)测绘地貌 75

(二)对控制点数量和位置的要求 75

(一)准备工作 75

【七】视差测图仪测图 80

(一)准备工作 83

(二)高程定向 83

(三)平面定向 83

(四)测绘地物和地貌 83

第三节 航测全能法 83

【一】空间交会法的基本原理 83

【二】多倍仪简介 91

(四)模型的定向 91

(二)模型的建立 91

(一)投影器动作对投影点上下视差的影响 91

(三)模型的连接 91

【三】多倍仪测图 93

(一)准备工作 95

(二)测图作业 95

(三)原图编制 95

【四】精密立体测图仪器的分类和辅助交会原理 95

(二)辅助平行四边形原理 97

【五】普通交会型精密测图仪器简介 97

(一)精密立体测图仪器的分类 97

(一)C5型精密立体测图仪简介 102

(二)B8型航空测图仪简介 102

【六】变形光束的空间交会原理 102

(一)标准仿射变形光束的特性 107

(二)按标准仿射变形光束建立模型的可能性 107

(三)模型的变形规律 107

(四)建立模型的方法 107

【七】变换交会型精密测图仪器简介 107

【八】正射纠正方法简介 114

(二)HCT—1型立体测图仪简介 114

(一)CпP—3型立体投影仪简介 114

第四节 空中三角测量 116

【一】光学机械法空中三角测量简介 117

【二】空中三角测量的系统误差 120

(一)空中三角测量系统误差的起因 128

(二)航线网内系统误差的累积规律 128

(三)高程系统误差的图解改正 128

【三】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 128

(四)空中三角测量的平面精度公式 139

【四】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简介 139

(二)相对定向时量测值函数的权系数 139

(三)空中三角测量的高程精度公式 139

(一)航线网内偶然误差累积的基本规律 139

(一)航线网的建立 146

(二)航线网的绝对定向 146

(三)航线网的系统误差改正 146

(四)附带成果的计算 146

【五】立体座标量测仪简介 146

【一】全野外布点 148

第一节 野外象片控制点的布点方案 148

第三章 野外象片控制点的布设 148

(一)综合法全野外布点 153

(二)微分法全野外布点 153

(三)全能法全野外布点 153

【二】图幅均匀布点 153

【三】航线网布点 154

【四】特殊情况布点 158

(一)象片重迭过多时的布点 163

(二)象片重迭不够时的布点 163

(三)航区分界处的布点 163

(四)滨水地区象片的布点 163

第二节 野外象片控制点的选定和整饰 163

【一】野外象片控制点的目标选择 163

【二】野外象片控制点的刺点 164

【三】野外象片控制点的整饰和注记 165

第一节 大地控制的基本要求 169

第四章 野外象片控制测量 169

【一】大地平面控制的密度和精度 169

(一)控制点的编号 169

(二)控制象片的整饰和注记 169

【二】大地高程控制的密度和精度 171

【三】高级地形控制点的基本要求 172

(一)关于军控点的利用问题 174

(二)高级地形控制点的布设原则 174

第二节 控制测量的野外工作 174

【一】勘察已知点 174

【二】实地选点、插旗 175

【三】角度观测 175

(三)垂直角观测 180

【四】归心元素的测定及归心计算 180

(一)经纬仪的整置 180

(二)水平角观测 180

第三节 象片控制点的平面连测 181

【一】锁网形 181

(一)线形锁 198

(二)中心全网和半网 198

(三)单三角锁 198

(四)四边形 198

【二】经纬仪交会法 198

(五)后方交会 218

(四)侧方交会 218

【三】经纬仪导线测量 218

(一)座标计算的基本原理 218

(三)前方交会 218

(二)单三角形 218

【四】引点法 224

【五】平面控制测量各种图形的比较 227

第四节 象片控制点的高程连测 228

【一】等外水准测量 228

【二】三角高程测量 232

(三)高程计算 232

(二)观测 232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 232

(一)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236

(二)地球弯曲差及大地折光差 236

(三)三角高程测量的实用公式 236

【三】多角高程导线 236

【四】独立交会高程点 239

【五】经纬仪高程导线 241

【六】经纬仪水准法 248

(五)视距高程导线的测量 248

(四)倾斜视距高差计算公式 248

(三)视距倾斜改正 248

(二)倾斜视距公式 248

(一)水平视距公式 248

第五节 野外控制测量的精度 252

【一】角度测量的精度 252

(一)水平角的观测精度 256

(二)垂直角的观测精度 256

【二】平面连测图形的精度 256

【三】高程连测方法的精度 270

(三)引点的平面精度 270

(二)交会图形的精度 270

(一)线形三角锁近似平差的精度 270

(一)等外水准的精度 276

(二)经纬仪视距高程导线的精度 276

(三)经纬仪水准的精度 276

(四)多角高程导线的精度 276

(五)独立交会高程的精度 276

(六)引点高程的精度 276

【四】控制点平面连测的发展次数 276

【五】控制点高程连测的发展次数 284

(三)连测图形发展的选择 284

(二)连测图形发展形式的精度比较 284

(一)连测图形的几种发展形式 284

(一)多角高程导线的发展 289

(二)独立交会高程的发展 289

(三)视距高程导线的发展 289

第五章 野外象片判读与调绘 289

第一节 象片判读 289

【一】地物构象规律 289

(二)地物构象的一般特点 292

【二】判读特征 292

(一)影响地物构象的主要因素 292

【三】象片判读方法与分类 297

【四】煤田地质判读梗概 298

第二节 调绘的一般方法 299

【一】调绘前的准备 299

【二】调绘路线的选择 300

【三】调绘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302

第三节 图式符号与简化符号的运用 303

【一】制订地形图符号的一般原则 303

【二】图式符号的分类 303

【四】简化符号的应用 304

【三】图式符号的运用 304

第四节 大比例尺象片调绘的综合取舍 306

【一】综合取舍的基本依据 306

【二】综合取舍中须注意的问题 308

第五节 地形图各要素的判绘要点 309

【一】居民地 309

【二】矿区工业设施及管线 315

【三】控制点与独立地物 319

【四】道路 321

【五】水系 328

【六】境界与垣栅 334

【七】地貌与土质 335

【八】植被 341

第六节 地理名称调查及注记资料的量注 344

【一】地理名称调查 344

【二】各种注记资料的量测和注记 350

第七节 新增地物的补测 353

【一】调绘过程中的简易补测 353

【二】全仪器补测 356

(一)简易补测方法 356

(二)简易补测中须注意的问题 356

(一)平板仪补测 359

(二)经纬仪补测 359

(三)单片测图法补测 359

(四)补测的内业处理及对外业补测的要求 359

第八节 内业对外业调绘的要求 359

【一】调绘的准确性 359

【二】资料和地图内容的完整性 361

【四】运用符号的统一性 362

【三】综合取舍的合理协调性 362

【五】图面整饰的明确清晰性 363

【六】其它 364

第九节 象片着色与接边 364

第六章 野外象片测图 367

第一节 象片图测图 367

【一】象片图测图的野外控制测量 367

【二】象片图比例尺和图廓线的确定 369

【三】标定磁子午线和绘制楔形比例尺 370

【四】测站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确定 371

【五】碎部测图 374

(一)碎部测图的一般原则要求 378

(二)碎部测图的测站作业 378

(三)碎部测图的成果整理 378

第二节 单张象片测图 378

【一】单张象片测图的野外控制测量 378

【二】象片比例尺的确定 379

(二)丘陵地区象片比例尺的确定 384

【三】标定象片的磁子午线 384

(一)平坦地区象片比例尺的确定 384

【四】制作楔形比例尺和投影差改正用表 385

【五】测站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确定 388

【六】碎部测图 388

第七章 航测外业工作的组织和计划 391

第一节 成图的一般原则 391

【一】地图投影和座标系统 391

【二】地形图图幅的分幅和编号 392

【三】地区类别划分和等高距选择 393

【四】成图的数学精度 394

【五】测区的大地点密度和精度 396

【六】航摄象片比例尺的选择 397

【七】其它 398

第二节 航测业务的组织计划工作 398

【一】组织计划的基本原则 398

【二】航测业务计划的基本内容 399

第三节 航测外业工作的技术设计 399

【一】搜集资料 400

【二】测区踏勘 400

【三】提交航摄申请书 400

【四】编制测区技术设计 401

(一)设计书的编写 404

(二)设计图的绘制 404

第四节 航测外业工作的组织实施 404

【一】技术准备工作 404

(一)领取和检查资料 409

(二)仪器的检查和校正 409

(三)作业器材和材料准备 409

【二】航测外业的作业技术计划 409

(六)拟订作业进程表 412

【三】航测外业的作业实施 412

(五)拟制控制扩展计划图 412

【四】航测外业作业成果的整理 412

(二)标绘已知点和图廓线 412

(四)划定调绘面积 412

(三)在象片上预选象控点 412

(一)象片编号 412

(一)整理资料 417

(二)填写图历表 417

(三)抄写图边 417

(四)绘制各种附图 417

(五)航测外业的上交成果 417

第五节 成果成图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417

【一】基层作业组的自我检查 417

【二】分队的过程检查 418

【三】航测外业成果成图的检查验收 418

(一)验收的组织安排 420

(二)验收检查的项目和方法 420

(三)验收结论和验收记要 420

【四】航测外业成果成图的质量评定 4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