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则 目录 1
序、简语举例 1
绪论 1
概说、刑法之意义及性质、刑法之理论、刑法之预防功能、刑法之沿革、刑法之立法原则 1
本论 21
第一编 法例(一~一一条) 22
第一章 罪刑法定主义(一条) 23
第二章 关于刑法之效力(二~九、一一条) 27
第一节 刑法的内及效力(二~九条) 27
壹、关于刑法的时之效力(二条) 27
贰、关于刑法的地之效力(三~九条) 34
叁、关于刑法的人之效力 47
第二节 刑法的外延效力(二条) 49
第三章 关于刑法之解释 53
第二编 犯罪(一二~三一条、五○~五六条) 65
第三章 总说 65
壹、犯罪之意义 65
贰、犯罪之分类 66
叁、犯罪成立要件 74
第二章 关于犯罪之主体(一八~二○条) 77
第一节 犯罪能力 77
壹、一般犯罪能力 77
贰、特别犯罪能力 79
第二节 责任能力(一八~二○条) 80
壹、无责任能力(一八条一项、一九条一项) 81
贰、减轻责任能力(一八条二项、一九条二项、二○条) 84
叁、完全责任能力 86
第三章 关于犯罪之行为 87
第一节 概说(附论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 87
第二节 关于行为之主观要件(一二~一四条、一六条) 90
第一目 意态(一二条) 90
第二目 基本意态(基本主观要件) 92
壹、故意(一三条) 92
故意之意义、故意之学说、故意之分类、故意与错误(一六条) 92
贰、过失(一四条) 108
叁、期待可能性与故意、过失 119
壹、概说 123
第三目 特定意态(特定主观要件) 123
贰、种类(意图、意欲、确信之违反) 125
第三节 关于行为之客观要件(一五条) 129
第一目 概说 130
壹、行为之阶段 130
贰、行为之分类(一五条) 135
叁、行为之评价 142
第二目 行为之侵害性(一七条) 143
壹、侵害性之意义 143
贰、侵害性与行为评价之关系 145
叁、侵害性与因果关系(一七条) 146
壹、违法性之意义 156
第三目 行为之违法性(二一~二四条) 156
贰、违反性评价之对象 157
叁、违法性评价之终局结果 159
一、消极的违法性(即违法阻却)(二一~二四条) 160
二、积极的违法性 188
第四章 关于犯罪之客体 190
壹、犯罪客体之意义 190
贰、犯罪客体与被害人或行为客体之区别 192
叁、犯罪客体与犯罪成立之关系 194
肆、关于犯罪客体之认识 196
第一节 既遂犯与未遂犯 198
第一目 既遂犯 198
第五章 关于犯罪之形态 198
第二目 未遂犯(二五~二七条) 199
壹、未遂犯之意义 199
贰、未遂犯之分类 200
叁、未遂犯之处罚 206
第二节 单独犯与共犯 207
第一目 单独犯 207
第二目 共犯 208
壹、共犯之概念 208
贰、共犯之分类(二八~三○条) 210
一、刑法上之分类 210
(一)共同正犯(二八条) 210
(二)教唆犯(二九条) 217
(三)帮助犯(三○条) 225
二、学理上之分类 231
叁、共犯之处罚 232
肆、共犯之共犯 233
伍、共犯与犯罪之未遂 235
陆、共犯与身分关系 236
第三节 单数罪与复数罪 240
第一目 罪数 240
壹、罪数之问题 240
贰、一罪与数罪之决定标准 241
叁、罪数之计算与变化 242
肆、一罪与数罪称谓之分类 243
第二目 单数罪 244
第一项 裁判上一罪 245
壹、想像竞合犯(五五条前段) 245
贰、牵连犯(五五条后段) 255
叁、连续犯(五六条) 261
第二项 裁判上一罪之意态 272
壹、想像竞合犯之意态 272
贰、牵连犯之意态 272
叁、连续犯之意态 273
第三项 裁判上一罪与共犯 274
壹、裁判上一罪与共同正犯 274
叁、裁判上一罪与帮助犯 275
贰、裁判上一罪与教唆犯 275
第四项 裁判上一罪之重叠 276
壹、连续犯与想像竞合犯重叠 277
贰、连续犯与牵连犯重叠 278
叁、想像竞合犯与牵连犯重叠 279
肆、想像竞合犯、牵连犯、连续犯三者重叠 280
第五项 裁判上一罪之时界 281
第三目 复数罪(数罪并罚) 282
壹、数罪并罚之要件(五○条) 283
贰、数罪并罚之标准(五一条) 284
叁、数罪并罚之裁判(五一~五三条) 289
肆、数罪并罚与赦免(五四条) 295
壹、刑罚之意义 297
第三编 刑罚(三二~八五条) 297
第一章 总说 297
贰、刑罚之目的 298
第二章 刑罚之种类及刑期之算抵 301
壹、法律上之分类(三二~四○条) 301
一、主刑(三三条) 301
二、从刑(三四、三六~四○条) 305
贰、学理上之分类 322
叁、刑期之算抵(四五、四六条) 326
第三章 法定刑之适用(三五、四七~四九、五七~七三条) 328
第一节 主刑之重轻顺序(三五条) 328
第二节 科刑轻重之标准(五七条) 330
第三节 刑之加、减、免(四七~四九、五八~七三条) 333
第一目 刑之加、减、免之原因(四七~四九、五八~六三条) 334
壹、刑之加重原因(四七~四九条、五八条) 334
累犯加重、连续犯加重、罚金加重 334
贰、刑之减轻原因(六二、五九、六○、六三条) 340
法律上之必减、法律上之得减、裁判上之得减 340
叁、刑之免除原因(六一条) 345
法律上之必免、法律上之得免、裁判上之得免 345
第二目 刑之加、减之方法(六四~七三条) 349
壹、刑之加、减标准(六四~六六条) 350
贰、刑之加、减顺序(六七~七三条) 355
第一目 易刑处分之意义 359
第四章 宣告刑之变通 359
第一节 易刑处分(四一~四四条) 359
第二目 易刑处分之分类(四一~四三条) 360
壹、易科罚金(四一条) 360
贰、易服劳役(四二条) 364
叁、易以训诫(四三条) 369
第三目 易刑处分之效果(四四条) 371
第二节 缓刑(七四~七六条) 371
壹、缓刑之意义 371
贰、缓刑之要件(七四条) 373
叁、缓刑之宣告 376
肆、缓刑之撤销(七五条) 378
伍、缓刑宣告之效力(七六条) 380
第三节 假释(七七~七九条) 384
壹、假释之意义 385
贰、假释之要件(七七条) 385
叁、假释之撤销(七八条) 387
肆、假释之效力(七九条) 390
第五章 时效(八○~八五条) 393
第一节 概说 393
壹、时效之意义 393
贰、刑罚权之消灭 394
壹、追诉权时效之意义 395
第二节 追诉权时效(八○~八三条) 395
叁、时效之性质 395
贰、追诉权时效之期间(八○条) 396
叁、追诉权时效之计算(八○~八二条) 396
肆、追诉权时效之停止(八三条) 399
伍、追诉权与告诉权之区别 401
第三节 行刑权时效(八四~八五条) 412
壹、行刑权时效之意义 412
贰、行刑权时效之期间(八四条) 412
叁、行刑权时效期间之计算 413
肆、行刑权时效之停止(八五条) 413
第一章 保安处分总论 417
壹、保安处分之理论背景 417
第四编 保安处分(八六~九九条) 417
贰、保安处分与刑罚之区别 419
叁、保安处分之性质 419
肆、保安处分之扩散立法 420
伍、保安处分与刑罚之互相补充性与互相代替性(八八、九八条) 423
陆、保安处分之不定期性(九一、九七条) 424
柒、保安处分之宣告(九六条) 425
捌、保安处分之执行(九七、九八条) 426
玖、保安处分之消灭(九九条) 428
拾、保安处分之定义 431
第一章 保安处分各论 434
第一节 感化教育(八六条) 434
第二节 监护(八七条) 436
第三节 禁戒(八八、八九条) 437
第四节 强制工作(九○条) 439
第五节 强制治疗(九一条) 440
第六节 保护管束(九二~九四条) 441
第七节 驱逐出境(九五条) 442
附录一 民事共同侵权行为与刑事共犯之区别 445
附录二 旧刑法总则 457
附录三 复合教唆之形态 474
附录四 目的犯之问题 480
附录五 刑法上「数因一果」或「一因数果」之问题 496
附录六 以恐吓取财为例论不能犯 508
附录七 连续犯罪不知几次者可否构成连续犯 513
- 《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陈璇著 2019
- 《刑法论丛 2019年 第2卷 总第58卷》高铭暄学术顾问;赵秉志主编;阴建峰副主编;苏明月,彭新林,张磊专业编辑 2019
- 《刑法适用公众参与机制研究》袁林著 2020
- 《刑法解释的限度与修改关系论》黄明儒,项婷婷,刘元著 2019
- 《民法总则十二讲》赵万一主编 2018
- 《积极主义刑法观及其展开》付立庆 2020
- 《德语区刑法学的自画像 上》(德)埃里克·希尔根多夫(Hilgendorf,Eric(Ed.))主编;何庆仁,王莹,徐凌波,梁奉壮译 2019
- 《海洋刑法学》牛忠志著 2018
- 《刑法一本通》李立众编 2019
- 《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案例刑法学》(中国)魏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