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矿山环境学
矿山环境学

矿山环境学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绩文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2832995
  • 页数:5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地球科、采矿工程学、环境学、生态学的理论为支撑点,各学科相互支撑、渗透并构成本书的框架体系。本书分四章对地球演化与成矿环境、矿山环境、矿井灾害与控制、绿色矿山等进行分门别类的叙述。
《矿山环境学》目录

绪论 1

一、矿山环境学涵义与定位 1

二、矿山环境学研究内容 1

三、矿山环境学与其他学科间关系 2

四、矿山环境学研究方法 3

五、矿山环境学展望 3

第一篇 地球演化与成矿环境 5

第一章 地球科学基础知识 5

第一节 地球赋存环境 5

第二节 地球构造与地壳运动 11

第二章 地球元素富集与成矿环境 14

第一节 地球元素丰度 14

第二节 地球演化成岩与成矿环境 17

第三节 地球演化动力 21

第四节 地球环境演变与成矿 23

第三章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环境 30

第一节 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环境研究现状 30

第二节 前寒武纪构造期及其成矿环境 30

第三节 加里东构造期及其成矿环境 32

第四节 海西-印支构造期及其成矿环境 34

第五节 燕山-喜马拉雅构造期及其成矿环境 35

第四章 幔柱构造与成矿环境 40

第一节 幔柱构造理论研究现状 40

第二节 幔柱构造的成矿作用 42

第三节 幔柱构造成矿体系 44

第五章 中国典型矿床赋存环境模式 48

第一节 中朝准地台区典型矿床赋存环境模式 48

第二节 扬子准地台区典型矿床环境模式 52

第三节 华南褶皱系典型矿床环境模式 60

第六章 我国矿产资源 67

第一节 能源矿产资源 67

第二节 金属矿产资源 68

第三节 非金属矿产资源 71

第四节 我国矿产资源在世界中的地位 73

小结 76

参考文献 76

第二篇 矿山环境 77

第一章 矿床与开采 77

第一节 矿床与围岩的基本概念 77

第二节 矿床与开采的基本概念 79

第三节 矿床开拓方法分类 81

第四节 采矿方法分类 82

第五节 矿井储量、年产量和服务年限 85

第二章 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 87

第一节 矿压基本概念 87

第二节 岩层移动 87

第三节 冲击矿压 92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 99

第一节 围岩(岩石、岩体)力学基本性质与变形 99

第二节 岩体结构面类型及围岩分类 109

第三节 我国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116

第四章 采矿活动对矿山环境的影响 131

第一节 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研究概述 131

第二节 我国矿山环境现状 136

第五章 矿山地面沉陷与地面塌陷 141

第一节 矿山地面沉陷、塌陷特征 141

第二节 采空区剩余沉降量评价 146

第三节 松散层疏干沉降对井筒安全影响评价 148

第四节 矿山塌陷研究 155

第五节 塌陷对饱气带水的影响 161

第六节 采空区岩层移动控制技术 172

第六章 矿山滑坡、泥石流灾害 175

第一节 滑坡研究概述 175

第二节 露天采场滑坡 175

第三节 开采引发崩滑灾害 183

第四节 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 187

第五节 矿山泥石流 191

第七章 金属、非金属等矿床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 197

第一节 疏干排水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 197

第二节 岩溶地面塌陷问题 200

第三节 尾矿环境效应 205

第四节 有害元素的环境效应 209

第五节 非金属开采主要环境问题 213

第八章 煤炭资源开发环境效应 216

第一节 我国煤炭沉积环境特征 216

第二节 煤炭资源开发引发矿山环境问题 223

第九章 石油资源开发与油田环境保护 232

第一节 我国主要油田简况与分布 232

第二节 我国油气藏分类与特点 235

第三节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240

第四节 石油天然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治理 246

第十章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 250

第一节 我国煤层气开发现状 250

第二节 我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特点 251

第三节 我国煤层气资源量计算 252

第四节 煤层气开发利用 254

第五节 抽放瓦斯方法 255

第十一章 铀矿资源开采主要环境问题 263

第一节 我国铀矿资源特征 263

第二节 铀矿床分类 265

第三节 铀矿床开采 266

第四节 矿山环境问题 272

第十二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275

第一节 地热资源量与分布 275

第二节 典型地热田 279

第三节 国内高温热水矿床开发现状及环境保护 290

第十三章 盐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295

第一节 青海察尔汗盐湖 295

第二节 罗布泊罗北凹地钾岩矿床 298

第三节 溶解驱动开采固体钾矿试验研究 304

第四节 盐湖矿床开采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305

第十四章 砂金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308

第一节 国内外砂金开采与利用概况 308

第二节 砂金矿形成的基本原理 308

第三节 砂金矿的成因类型 309

第四节 砂金矿床开采技术 314

第五节 砂金矿开采的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保护途径 317

第六节 氰化物的提金与环境保护 318

第十五章 矿业城市的环境问题 324

第一节 我国矿业城市分布与工业经济类型 324

第二节 我国矿业城市环境问题 326

第三节 矿业城市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339

第十六章 海底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 341

第一节 国内外海底矿产开发现状 341

第二节 海底采矿 342

第三节 海下采矿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50

小结 351

参考文献 352

第三篇 矿井灾害及控制 353

第一章 矿山井巷冒顶(塌方)、片帮灾害 353

第一节 井巷冒顶(塌方)、片帮事故 353

第二节 坚硬顶板的控制 356

第二章 矿井涌水与突水事故 362

第一节 地面水体水害事故 362

第二节 冲积层透水事故 365

第三节 老窑水水害 367

第四节 石炭二叠系薄层灰岩水水害事故 369

第五节 厚层灰岩岩溶水水害事故 371

第六节 砂岩宽裂隙水灾害事故 378

第三章 矿井火灾及防治 385

第一节 矿井火灾及其危害 385

第二节 预防矿井火灾的技术措施 385

第三节 矿井灭火技术 389

第四章 矿井瓦斯灾害与防治 391

第一节 煤与瓦斯突出 391

第二节 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 392

第三节 矿井瓦斯管理 397

第五章 矿井粉尘灾害与控制 402

第一节 矿山粉尘与大气粉尘概念简介 402

第二节 爆破对工作面及大气的影响 404

第三节 矿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05

第四节 矿山大气粉尘污染的防治 406

第六章 矿井热害及其防治 412

第一节 我国矿井热害现状及其类型划分 412

第二节 高温矿井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4

第三节 矿井非制冷设备的降温方法 418

第七章 井喷灾害与控制 423

第一节 油气田勘探发生井喷事例 423

第二节 油气开发发生井喷事例 429

第八章 地震矿井灾害 438

第一节 唐山地震案例 438

第二节 矿区震害与分析 440

第三节 生产恢复重建工作 445

第四节 抗震矿井工程 445

第五节 矿井井巷工程及安全出口 448

小结 449

参考文献 450

第四篇 绿色矿山 451

第一章 环境与生态学基础知识 451

第一节 环境科学与矿山环境标准 451

第二节 生态学与污染生态学 460

第二章 矿山环境评价 465

第一节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 465

第二节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 471

第三节 典型矿区环境评价 474

第三章 绿色采矿 479

第一节“三下”采煤技术新进展 479

第二节 矿区减沉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482

第三节煤、气、水联合开采技术战略研究 485

第四章 矿山清洁生产与安全技术 492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定义 492

第二节 国内外清洁生产推行概况 493

第三节 矿山清洁生产的组成、方法与途径 494

第四节 矿山推行清洁生产的程序与步骤 497

第五节 清洁生产案例 500

第六节 矿山安全技术 503

第五章 矿山固体废弃物利用 507

第一节 矿山固体废弃物利用概述 507

第二节 我国尾矿利用现状 509

第三节 黄金矿山尾矿综合回收与利用 511

第四节 我国典型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513

第六章 沉陷区地质环境恢复与重建 517

第一节 采煤区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与重建 517

第二节 煤矿沉陷地复垦规划 520

第三节 矿山地质环境生态重建案例 522

第七章 矿山土地污染与生态重建 530

第一节 我国矿山废弃地概述 530

第二节 矿山污染场区形成与危害 533

第三节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 536

第四节 矿山废弃地生态复垦技术研究 538

第八章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矿山环境经济评价 553

第一节 绿色经济与绿色GDP 553

第二节 绿色经济与经济生态化 554

第三节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走绿色矿业之路 558

第四节 矿山开发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565

第九章 矿山环境管理 569

第一节 矿山环境管理的内涵和职能 569

第二节 国外矿山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ISO 14000认证 571

第三节 我国矿山环境管理现状与模式 573

第四节 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意义 574

第十章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580

第一节 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580

第二节 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 583

第三节 中国能源矿产可持续问题研究框架 587

小结 590

参考文献 591

后记 5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