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领导全书  领导基础卷
领导全书  领导基础卷

领导全书 领导基础卷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诚业,方建文;康鑫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750351566X
  • 页数:1127 页
图书介绍:暂缺《领导全书(第三卷 实务操作卷)》简介
《领导全书 领导基础卷》目录

一、领导 1

(一)什么是领导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科学 1

(二)领导的本质 4

(三)领导的基本职能 8

(一)领导科学 12

二、领导科学 12

(二)领导科学的理论体系 14

(三)领导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6

(一)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19

三、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9

(二)领导科学的研究内容 22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23

四、领导科学研究的原则方法 23

(二)总结我党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 24

(三)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科学成果 25

(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26

一、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举要 28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领导科学的贡献 28

(一)管仲、子产的领导思想 29

(二)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思想 30

(三)孔子的领导思想 31

(四)墨子的领导思想 34

(五)荀子的领导思想 37

(六)曹操的领导思想 42

(七)李世民的领导思想 45

(八)王安石的领导思想 48

(九)司马光的领导思想 51

(十)朱熹的领导思想 52

(十一)张居正的领导思想 54

(十二)黄宗羲的领导思想 55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57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领导科学的现代价值 57

(三)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现代价值 59

(二)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特征 59

2.领导思想层面 60

1.领导文化心理层次 60

3.领导艺术层面 61

(四)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现代变革 62

4.领导制度层面 62

一、利克特领导系统模式 63

第三节 现代西方领导模式理论析要 63

二、领导行为连续带模式 64

三、赫兹伯格双因素模式 65

四、四象限图领导模式 68

六、组织行为学模式 69

五、管理方格模式 69

七、梅格纳公司模式 74

八、情境领导模式 75

九、组织模式辩析 77

(一)豪斯的目标——途径模式 81

十、权变领导模式 81

(二)菲特勒模式 82

(三)弗鲁姆和耶顿的领导规范模式 83

(一)科技革命 85

一、未来社会的变化 85

第四节 领导科学的未来发展和挑战 85

(三)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87

(二)信息社会 87

(一)组织的变化 88

二、领导环境的变化 88

(三)工作的变化 89

(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89

三、未来领导者的机遇和挑战 90

(一)创新的领导者 91

(二)重新创造公司 92

(一)未来新型的领导者 94

四、塑造跨世纪的领导者 94

(二)上层领导集体和未来决策 96

(三)跨国公司的管理 97

(一)领导科学发展趋势 100

五、未来领导科学发展展望 100

(二)领导科学展望 101

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周恩来 103

特载文章 103

附录 103

加强学习努力实践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胡锦涛 105

要论 105

努力提高领导工作水平 认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丁关根 107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9周年 张万年 111

加强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的学习和研究 马文瑞 115

专论 115

研究领导科学 落实四中全会精神 刘海藩 1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 侯树栋 118

关于今后领导科学研究领导工作的几点意见 胡彬 120

学习领导科学要努力端正学风 唐铁汉 120

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论 丁士峰 122

党的高级干部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李慎明 124

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过程不应中断——学习江总书记关于领导科学的讲话 李占成 129

深化研究 鼓励创新 面向现实 加强应用 ——学习江泽民关于领导科学的讲话 田夫 131

领导者“自我失控”现象及其调控 韩瑞林 133

散论 133

领导哲学与领导规律 陈土光 134

健康的市场经济需要科学领导 翁世盛 136

论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 秦德军 137

松下幸之助论领导 139

当“官”与做事 叶怀祥 141

文萃 141

勇立潮头写春秋——谈如何成为合格的跨世纪领导人才 何事忠 143

为官杂谈 周健行 146

正确的领导是长征胜利的关键——老红军干部刘英同志谈长征 程中原 149

新世纪新领导 彭楚京 151

领袖的性格 154

二十一世纪领导者的魅力 154

一、决策概念 157

第一节 概论 157

第二章 领导决策 157

(一)按对决策了解程度分类 158

二、决策类型 158

(三)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159

(二)个人决策和集团决策 159

三、决策的原则 160

(四)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160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161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61

(六)坚持时效原则 162

(五)坚持可行性原则 162

(三)坚持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 162

(四)坚持科学预测、对比选优的原则 162

(一)决策者 163

四、决策要素 163

(七)坚持创新原则 163

(八)坚持反馈原则 163

(三)信息 165

(二)决策对象 165

(五)决策结果 167

(四)决策的理论方法 167

(二)领导决策体制的结构 168

(一)领导决策体制的含义 168

第二节 决策体制 168

一、决策体制的构成 168

(三)领导决策机制的运行 169

二、决策的智囊机构 170

(一)智囊的历史渊源 171

(二)现代智囊团的产生 172

(三)现代智囊团的作用 173

(四)智囊系统的体制 174

1.积极发挥专门参谋人员的作用 175

(五)合理使用智囊团 175

2.充分利用社会咨询机构 178

3.收集群众智慧 179

4.正确使用智囊团的方法 180

(一)决策中的信息 181

三、决策的信息系统 181

2.领导决策获取信息的原则 183

1.决策信息的来源 183

(二)信息的收集 183

3.信息收集的技术 184

3.整理、贮存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库 186

2.综合和统计各种信息——由表及里 186

(三)信息的处理 186

1.辩别信息的真伪——去伪存真 186

6.把握联系,由此及彼 187

5.管中窥豹,由小见大 187

4.纵观全局,去粗存精 187

(一)决断系统的构成 188

四、决策的决断系统 188

(二)决断的任务和方式 189

(二)决策执行的任务和原则 192

(一)决策执行的含义 192

五、决策的执行系统 192

1.制定计划 194

(三)决策执行的程序 194

2.安排部署 196

3.组织实施 197

(一)监督的类型 198

六、决策的监督系统 198

4.执行总结 198

1.监督的依据 199

(二)监督的内容 199

2.监督的对象 201

4.监督的任务 202

3.监督的功能 202

(四)决策监督的方法 203

(三)监督的原则 203

(一)反馈的概念 204

七、决策的反馈系统 204

(二)反馈在领导决策中的意义 205

1.串联式单通道反馈结构 207

(四)反馈系统的结构 207

(三)反馈系统的类别 207

3.多维立体反馈结构 208

2.网络式反馈结构 208

(一)发现问题 209

二、决策的过程 209

第三节 决策程序 209

一、决策程序的内容 209

(一)决策程序的含义 209

(二)决策程序的基本内容 209

2.确定目标的原则 212

1.决策目标 212

(二)确认目标 212

3.确定目标的方法 213

2.方案的评选标准 214

1.决策方案的设想与拟定 214

(三)方案的拟定 214

3.方案的抉择 215

1.实施过程 216

(四)方案的实施 216

4.决策方案的修订和完善 216

2.实施中的监督和反馈 219

1.连续性原理 220

(一)预测原理 220

第四节 决策方法 220

一、预测方法 220

5.相似性原理 221

4.可能性原理 221

2.因果性原理 221

3.相关性原理 221

(三)预测方法 222

4.进行实际预测 222

(二)预测程序 222

1.确定预测对象和目的 222

2.收集预测资料 222

3.选择预测方法 222

1.德尔斐法 223

2.主观概率预测法 226

3.定量预测法 228

4.专家预测法 229

5.趋势外推法 232

6.预测方法的正确应用 233

(一)调查研究 235

二、调查研究法 235

(二)调查方法 236

(三)搞好调研应正确处理的关系 238

1.广辟决策渠道 发挥决策效益 240

(四)案例 240

2.黄山县的一场矿权纠纷 241

(一)全面分析法 245

三、宏观决策法 245

(三)劣势分析法 246

(二)优势分析法 246

(四)内部矛盾分析法 247

(五)新问题探讨法 248

(一)概念 249

四、可行性分析法 249

(六)实情考察法 249

1.系统决策 250

(一)概论 250

(二)具体过程 250

五、系统决策 250

1.整体运筹法 251

(二)系统决策的方法 251

2.系统方法程序 251

2.相关分析法 252

4.目的分析法 253

3.系统设计法 253

6.层次分析法 254

5.组织协调法 254

7.系统开放法 255

8.结构分析法 256

二、政治素质的重要性 256

(三)实例:柴油机产销前景预测 257

9.反馈调控法 257

(二)信息类比决策法 262

六、信息决策 262

(一)信息透视决策法 262

(三)信息分析综合法 263

(五)“信息元”浓缩决策法 264

(四)信息推导决策法 264

七、计划评审法 265

(六)信息直觉创造决策法 265

(二)绘制网络草图 266

(一)确定目标,进行工作设计 266

八、确定型决策 267

(二)按方案的后悔值决策 268

九、非确定型决策 268

(一)按方案的损益值决策 268

(一)定义 269

十、决策树法 269

(二)决策树形法的具体步骤 270

(一)效用理论的基本概念 271

十一、效用分析决策 271

(二)效用曲线 272

(三)效用分析决策法的应用 273

(一)良机决策 275

十二、随机决策法 275

(二)危机决策 277

(二)多目标模糊决策 280

十三、多目标模糊决策 280

(一)模糊目标与模糊约束 280

(三)模糊综合评价 281

(一)多级决策问题 282

十四、多级模糊决策 282

(二)模糊动态规划 283

十五、超常规法 284

1.纵深式思维 285

(一)创造性的逻辑方法 285

3.超前型思维 286

2.横向型思维 286

1.灵感顿悟 287

(二)奇特的非逻辑方法 287

2.直觉判断 289

3.机遇偶得 290

(三)现场拍板的弊病 291

十六、领导应善于现场拍板 291

(一)现场拍板的好处 291

(二)“拍板”的类型 291

(四)如何正确拍板 292

二、可行性分析特点 293

第五节 决策分析 293

一、可行性分析 293

三、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294

(一)决策分析方法 296

四、分析方法 296

(三)审校对策 297

(二)决策分析模式 297

(一)防范分析的含义和特点 299

第六节 决策的防范和检验 299

一、决策防范分析 299

(二)防范分析的操作方法与艺术 300

二、科学决策的检验准则 301

进一步抓好决策落实 胡富国 303

附录 303

专论 303

邓小平决策方法浅析 何景成 307

论应急决策 夏禹龙 刘吉 冯之浚 张念椿 308

系统思维——开启宏观决策宝库的金钥匙 顾杰 311

决策意识的误区及解剖 施水洲 314

一把手避免决策失误的要诀 朱建华 315

集体决策时不同意见争论的艺术 王茂友 317

拍板前三思 盛立忠 319

领导者的性格与决策选择 范正斌 320

西方决策理论的代表——巴纳德和西蒙 321

发挥智囊团作用 推动黄河三角洲开发 322

郭嘉“庙堂之算”胜袁绍 324

文萃 324

生死存亡 325

决策之途 328

料事如神的周恩来 34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40

开国庆典的决策之谜 341

《毛泽东选集》出版始末 杨胜群 田松年 343

“一国两制” 统一祖国的伟大决策 344

伟大的工程 科学的决策——长江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 常伟辛 文钟新 347

胆识超人 349

鸡蛋“砸烂”石头 350

本田三招 351

拿破仑一语惊四座 351

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352

费尔四策 353

何苦银代铜 354

两弊相权取其轻 354

袭击珍珠港 355

商船该不该安装高射炮 356

善于捕捉战机——马丁·路德·金 357

“可怕的通产省,可怕的日本人” 357

哈尔维·麦凯 促销图书有招 358

把握良机 359

里根推崇的脑库 361

萨达姆的“败着” 361

通用电气公司的“无边界行为” 362

(一)关于管理对象 365

第三章 领导管理 365

第一节 领导管理总论 365

一、现代管理的实质内容 365

(四)管理的目的 366

(二)怎样认识管理过程 366

(三)管理的核心和动力 366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意义 367

二、管理的基本原理 367

(二)系统原理 369

(三)结构原理 372

(四)人本原理 378

(五)责任原理 381

(六)效益原理 383

(一)什么是组织管理 387

第二节 组织管理 387

一、组织管理的性质和作用 387

(二)组织管理和领导工作 388

(一)组织设计的任务和依据 389

二、组织机构设置的依据、类型、原则 389

(三)组织机构设置的若干原则 392

(二)机构设计类型 392

(一)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 395

三、组织设计的方法艺术 395

(二)部门化 398

(三)人员配备 403

(一)授权 409

四、组织关系 409

(二)集权与分权 412

(三)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 417

(四)委员会 421

(五)组织力量的整合 425

(一)沟通的重要性 428

第三节 沟通 428

一、沟通的意义、原则、类型 428

(二)提高沟通效果的基本原则 429

(四)沟通的类别 432

(三)沟通的步骤 432

(一)内向沟通 433

二、群体沟通 433

(二)人际沟通 435

(二)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 438

三、组织沟通 438

(一)正式沟通 438

(三)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439

(一)口头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440

四、沟通方式与技巧 440

(二)其他沟通方式与技巧 442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445

五、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445

(二)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448

第四节 协调 449

(二)管理中的控制职能 450

第五节 领导实施与控制 450

一、控制的意义 450

(一)控制论的产生与发展 450

(三)封闭原理 451

(一)控制的基本前提 452

二、控制的前提和原则 452

(二)控制的基本原则 453

(二)检查和预测行为偏差和工作成效 454

三、控制的过程 454

(一)确定控制标准 454

(三)采取控制措施 455

(一)控制的层次 456

四、不同层次的控制活动 456

(一)反馈控制 457

(二)战略控制的特点和流程 457

五、控制类型 457

(二)前馈控制 460

(三)其它类型控制 464

六、控制艺术 465

(一)引力控制艺术 466

(三)竞争控制艺术 467

(二)激励控制艺术 467

(一)系统方法 469

第六节 领导者的管理方法 469

一、科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469

(二)调控方法 471

(三)封闭方法 472

(四)弹性方法 473

(一)经济方法的基本原则 474

二、经济方法 474

(二)经济方法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475

(一)行政方法的基本特点 476

三、行政方法 476

(二)行政方法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477

(三)经济方法应该与行政方法相结合 478

(四)经济方法与行政方法结合的主要形式 479

(一)数学方法的特点 480

四、数学方法 480

(二)数学方法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481

(三)目标管理和网络技术 482

(一)管理信息的特征 488

第七节 现代管理的手段 488

一、现代管理的信息手段 488

(二)信息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489

(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490

二、计算机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491

(一)计算机用于管理工作的几个特点 492

(二)计算机在管理中可以做哪些工作 493

管理与感情投资 张佑祥 殷阶明 497

附录 497

专论 497

管理,要管在理上 陈庆云 497

管理与伦理的双向关系 张长正 沈建良 498

领导者的协调艺术 储开拓 陆建平 499

现代企业家的沟通技巧 胡君良 500

宋人和楼缓的故事 邓东滨 502

管理锦囊 502

目不见睫 邓东滨 502

烛邹亡鸟 邓东滨 503

魏人之新娘 邓东滨 504

西门豹治邺 邓东滨 505

颜驷任三代郎官 邓东滨 506

赵人患鼠 邓东滨 507

朝三暮四 邓东滨 507

养由基善射 邓东滨 508

挑战管理 邱义城 509

文萃 509

洞察别人的反应 511

规避加薪风波 魏东 512

英国商人的哲学 赵立行 513

温柔也是力量 陈继华 515

二十一世纪的经理形象 陈红 516

(一)综合性 519

第四章 素质修养 519

第一节 概述 519

一、素养的含义 519

二、领导者素养的特点 519

(三)层次性 520

(二)阶级性 520

第二节 领导者的政治素质 521

(四)动态性 521

(一)科学的世界观 522

一、领导者的政治素质 522

(三)良好的公仆精神 523

(二)正确的政治方向 523

(四)坚强的党性原则 524

(五)高尚的道德情操 525

(一)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 526

(三)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527

(二)领导者“四化”的首要条件 527

1.明确学习意义 528

(一)学马列 528

三、政治素养的提高 528

2.掌握学习方法 529

(二)识时务 530

(三)重实践 531

一、领导者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素养 532

第三节 领导者的知识素养 532

(四)受监督 532

(五)常“对表” 532

二、领导知识的构成原则 534

(三)动态原则 535

(二)比例原则 535

(一)主体原则 535

2.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536

1.科学文化知识 536

三、领导者知识结构的组成 536

(一)基础知识 536

3.政策法规知识 537

1.领导科学知识 538

(二)专业知识 538

(三)相关知识 539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 539

2.现代科技知识 539

(一)读书 540

四、领导者优化知识结构的途径 540

1.新学科知识 540

2.社会交往知识 540

3.心理学知识 540

4.社会知识 540

(二)系统学习与平时积累相结合 541

(四)纵向深入与横向联系相结合 542

(三)广泛吸收与目标集中相结合 542

(一)履行领导职责的前提 543

一、能力素质概述 543

(五)理论提高与实践检验相结合 543

第四节 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543

(三)领导威望树立的重要基础 544

(二)实施领导的关键 544

(一)决策要掌握主动权 545

二、领导的决策能力 545

(二)决策要正确使用专家、智囊 546

1.纵观全局,协调一致 547

(三)深谋远虑、决胜千里 547

(四)刻意创新、敢于冒险 548

3.深思熟虑,预防不测 548

2.深谋远虑,着眼于未来 548

(五)灵活机动、随机决断 550

(六)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551

(一)要有爱才之心 553

三、领导的用人能力 553

(三)要全面观人 554

(二)要有求才之渴 554

(四)要发展地看人 555

(六)要有用才之能 556

(五)要有举才之德 556

(八)要有护才之魄 557

(七)要有养才之识 557

(一)领导要注意人际沟通 558

四、领导的沟通交流能力 558

1.要学会倾听 559

2.要与人真诚相待 560

(二)领导要研究组织之间的交流 561

3.要使下属感到自己的重要 561

(一)创造力从哪里来 568

五、领导的创造才能 568

(三)创造力是怎样取得的 570

(二)创造型人才有哪些特征 570

1.创造力受阻的内部障碍与外部障碍 573

(四)创造力受阻的原因 573

(五)创造力高低的鉴测 574

2.妨碍创造力的三大“敌人” 574

(一)在实践中增长才能 575

六、领导能力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575

(二)在不断学习中增长才能 577

(三)在竞争和自我否定中增长才能 578

第五节 领导者的身体素质 579

一、身体素质的含义 580

二、身体素质的作用 583

(一)健康与事业 584

(二)身体素质与领导形象 585

(三)舞台的背后 586

三、增进健康 587

(一)运动与健康 588

(二)精神与健康 590

(三)环境与健康 593

(四)医学与健康 595

(五)健体的“决窍” 596

一、优秀领导心理品质的构成 598

第六节 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598

(三)优秀领导人才的性格品质 599

(二)优秀领导人才的气质品质 599

(一)优秀领导人才的个性倾向性品质 599

1.健康 600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600

二、领导者的心理健康 600

1.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601

(二)心理健康的特征 601

2.心理健康 601

3.领导者的心理健康 601

1.智力正常 602

(三)心理健康的标志 602

2.适度的自信和自尊 602

3.具有弹性、完整与和谐的性格 602

4.具有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的能力 602

5.具有适度的团结协作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602

6.对挫折或失败有一定的容忍能力 602

1.有利于身体健康 603

(四)心理健康的意义 603

2.情绪稳定 603

3.行为协调 603

4.反应适度 603

5.与性别、年龄、职业、职责相符 603

3.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工作效能 604

2.有利于激发领导者的创造性 604

(一)学点心理学 605

三、怎样提高领导者的心理素养 605

(二)磨炼意志 606

(三)注意控制情绪 607

(四)进行气质修养 608

(五)培养良好性格 609

一、概述 610

第七节 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 610

二、领导的创造性思维 613

(一)归纳方法 616

三、归纳演绎与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 616

(二)演绎方法 617

(三)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辩证关系 618

(五)案例分析 619

(四)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干部思维活动中的运用 619

四、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621

五、系统思维与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 623

六、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 624

七、直觉思维与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 625

八、后馈思维与超前思维 626

九、形象思维与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 627

十、精确思维与模糊思维 628

十一、多维思维与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 630

十二、开放思维和封闭思维 631

一、概述 634

第八节 现代领导观念 634

二、市场经济的观念 635

三、科学管理的观念 638

四、信息观念 641

六、服务观念 642

五、科技兴国观念 642

2.环境因素 643

1.个人素养 643

第九节 领导作风 643

一、概述 643

(一)领导作风的形成因素 643

(二)领导作风的风格 644

3.传统影响 644

2.领导者的一种有效影响力 645

1.领导者工作宗旨的体现 645

(三)领导作风的重要意义 645

(一)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 646

二、领导作风的内容 646

3.领导作风的作用 646

(二)民主作风 647

(三)严于律己的作风 648

(一)当前领导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649

三、改进领导作风 649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649

1.善于学习 650

(三)怎样改进领导作风 650

(二)改进领导作风 650

3.健全制度,严明法纪 651

2.经常投身实践锻炼 651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江泽民 652

要论 652

附录 652

关于讲政治 江泽民 653

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胡锦涛 655

坚决落实讲政治的要求 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 傅全有 659

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宋德福 664

民族地区干部更要注重讲政治 刘明祖 666

专论 666

领导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 曹克明 670

论“换脑筋” 曹伯纯 673

抓好干部素质建设 促进两个文明发展 王建功 677

加强组工干部职业道德建设 李为健 680

领导者政治素质作用的领导学分析 宋俐娟 681

论领导干部道德 王伟 682

江泽民同志对讲政治的理论贡献 丁志 686

散论 686

从爱因斯坦的人生追求谈起——兼议事功与修身 张式谷 688

现代领导干部要有创新意识 魏茂明 690

领导者要树立言行一致的新形象 张长威 693

领导者要有“问题”意识 石作斌 王汉琪 695

领导的十八般武艺 刘培森 张国林 697

投入与超脱 马永明 700

杂谈 700

智者不锐 郭建华 701

为政不在多言 李伟 702

不妨再读《曾国藩》 703

拿破仑的领导才能 曾文晖 706

文萃 706

尼克松论领导素质和作风 于中涛 707

蒙哥马利的领导风格 韦钦云 709

信心与健康 伍新华 710

健康顾问 710

身心健康的决窍 巩保灵译 711

生命在于脑运动 711

战胜挫折感的良方妙计 付选刚 713

自伤:特殊的退缩行为 陈代康 715

你是否患有“紧张症” 孔祥麟 717

中国历代官员俸禄知多少 张文彪 718

领导史话 718

你是否患有慢性疲劳症 刘培贤 718

袁枚断案的启示 719

假如崇祯读《三国》 720

从顾雍为相瞒母谈起 周应兴 720

霍去病:善用气势,百战百胜 陈文德 721

司马光卖马 朱海文 721

你属于哪种气质 陈会昌 723

自我洞察 723

古人为人三训 杨少卫 723

怎样判断你的性格类型 初午 725

你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 谭惠全 725

以颜色测试性格 冯振杰 726

个性诊断调查表 余凯成 727

民谣现象及其行为分析 卢锐 729

社会观察 729

有趣的面试 李幼安 729

毛泽东与舒同谈书法 730

轶文丛编 730

陈毅下棋 731

毛泽东偏爱曹操诗文 731

政治三显要之雅好 雷鸣 732

领袖人物对对子 迅轩 732

一、领导体制的定义 735

第一节 领导体制 735

第五章 领导体制·班子建设篇 735

3.咨询参谋机构 736

2.信息反馈机构 736

二、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 736

(一)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 736

1.决策中心 736

4.矩阵型 737

3.混合型 737

4.执行系统 737

5.监督系统 737

(二)领导机关的结构方式 737

1.直线型 737

2.职能型 737

(二)国家政权是社会主义领导体制的重要部分 738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领导体制的核心力量 738

三、我国领导体制概述 738

四、领导体制改革 740

(四)明确划分上下级的权限 741

(三)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系统 741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741

(二)实行民主管理 741

(六)吸收智囊团参与领导 742

(五)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742

(一)因事择人 743

一、配备领导班子的基本思路 743

第二节 领导班子配备 743

(三)相机调整 744

(二)合理配置 744

二、德才兼备的原则及其应用 746

(一)德与才的具体含义 747

(二)德才兼备原则的实践应用 749

(一)选拔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 753

三、选拔干部基本要求 753

(二)选拔干部必须把握任用基本条件 754

(三)选拔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纪律 755

(四)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756

(五)选拔任用干部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 757

(七)考察干部要实行层次责任制 759

(六)选配领导干部应考虑几个相关因素 759

(一)矫正选拔任用干部中“德”的视角 761

四、选拔任用干部应注意事项 761

(二)增加选拔干部的透明度 762

(四)防止平庸之辈进入领导班子 764

(三)正确理解“多数群众不拥护的不提拔” 764

(五)正确对待领导个性对选拔干部的影响 766

(六)公开选聘干部九忌 768

(一)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概念 770

一、领导班子结构的概念 770

第三节 领导班子的最佳群体结构 770

(三)领导群体“软结构”的概念 771

(二)领导群体“硬结构”的概念 771

(一)领导人才群体的“硬结构” 772

二、领导集团的合理结构 772

(二)领导人才群体的“软结构” 778

(一)领导集团结构科学化的意义 783

三、领导集团结构科学化 783

(二)领导结构合理化的基本标志 785

(三)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原则 786

(四)领导结构合理化的途径 790

1.定量考核在国外、国内的应用 792

(五)用定量考核的办法优化领导班子 792

2.使用定量考核的方法和步骤 793

3.定量考核的功能 795

4.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796

附:模拟情景 797

1.领导干部的性格特征 799

(六)领导干部性格特征与领导班子性格优化 799

2.领导个体性格与班子整体效应 800

一、正职的素质要求 801

第四节 领导班子正职的配备 801

3.建立班子整体性格的合理结构 801

(三)品德作风要正 802

(二)业务上应一专多通 802

(一)政治成熟度要高 802

(五)身心素质要强 803

(四)领导能力要出类拔萃 803

(一)台阶式 804

二、选拔配备正职的方法 804

(一)新任一把手的角色转换 805

三、一把手的角色转换和工作思路 805

(二)跨台阶 805

(二)一把手工作的四个程序 806

第五节 领导班子副职的配备 808

(二)要有较好的执行意识 809

(一)必须具备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 809

一、副职的素质要求 809

(一)配备副职的基本要求 810

二、副职配备策略 810

(三)要有较好的配合意识 810

(四)要有自我修养的意识 810

(二)配备副职的有效办法 811

(三)在领导班子中设立常务副职的环节 812

(四)配备副职的注意事项 814

(五)副职工作方法要诀 817

(六)正确对待副职干部 818

(二)正弱副强 820

(一)正职虚位 820

第六节 领导班子的调整 820

一、配备领导班子不成功的几种类型 820

(三)强者聚集 821

(四)弱者搭台 822

(四)脱离群众 823

(三)平庸 823

二、领导班子最忌的几种表现 823

(一)内耗 823

(二)腐败 823

(二)个别调整 824

(一)整体调整 824

三、调整艺术 824

(三)交流调整 825

(四)适时微调 826

(五)调整干部做到能上能下 827

(一)“德”是中青年领导成功的决定因素 831

四、大胆选拔青年干部进领导班子 831

2.“德”是创业绩的重要基础 832

1.“德”是“革命化”的集中表现 832

(二)选拔青年干部的心理障碍及矫正 833

3.“德”是孚众望的精神武器 833

(三)青年干部应走出上岗后的误区 835

(四)青年领导“六戒” 837

(一)女性领导的优势与劣势 839

五、培养和选拔女干部 839

(二)努力培养和选拔女性领导 841

(三)女性成才之路探要 842

(四)女性副职要处理好与班子其他成员的关系 844

(三)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决策 846

(二)目标一致、整体意识强 846

第七节 加强领导班子团结 846

一、领导班子团结的标准 846

(一)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846

(一)缺乏党性修养是造成领导班子不团结的主要原因 847

二、党性修养与领导班子团结 847

(四)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彼此互补相融 847

(五)互相谅解,互相沟通,及时化解班子内部矛盾 847

(二)加强干部党性修养的途径与办法 849

(一)领导班子结构与团结的关系 851

三、领导班子结构是班子团结的组织基础 851

(二)领导班子结构影响团结的主要因素 852

(三)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 853

(一)领导班子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因 854

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增强班子团结的思想武器 854

(二)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化解班子内部矛盾 855

(一)党政一把手协调班子内部关系的具体技能 858

五、领导班子成员协调班子内部关系的具体技能 858

(二)班子副职协调班子内部关系的具体技能 860

(一)领导班子内耗的原因及对策 861

六、加强班子团结的具体方法 861

(二)消除领导班子成员摩擦的对策 863

(三)消除领导者之间思想隔阂的对策 865

(四)消除领导者思想沟通障碍 867

(五)正确处理正副职关系 871

(六)把握好敏感问题,增强班子团结 872

(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874

一、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874

第八节 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874

(二)反对权力私有化,提倡立党为公 875

(三)反对权力商品化,提倡廉洁奉公 876

(四)反对失职渎职行为和严重官僚主义,提倡密切联系群众 877

(五)反对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提倡实事求是、务实求真 878

(六)反对个人专断、一言堂、家长制,坚持民主集中制 880

(七)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坚持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881

(八)反对脱离群众,搞特殊化,提倡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82

(九)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提倡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883

(一)党风建设的重点是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884

二、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建设和反对不正之风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884

(二)党风建设要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 885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 886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887

(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888

(六)集中力量查办违法违纪案件 889

(七)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890

(八)加强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891

(九)加强党内监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893

三、对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894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反腐倡廉的根本措施 898

四、反腐倡廉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898

(二)把德才兼备的干部推上领导岗位是反腐倡廉的组织措施 899

(四)排除阻力,查办案件是反对腐败的重要环节 900

(三)搞好法制建设和加强对权力监督制是反腐倡廉的制度措施 900

(五)维护民主集中制和执行政治纪律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条件 901

(七)不断整顿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 902

(六)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是反腐倡廉的关键问题 902

(一)党内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903

五、党内监督机制的改革 903

(二)若干对策的设想 904

(一)领导干部廉政应处理四个关系 906

六、廉政建设的几点要求 906

(二)处理好与遏制腐败有关的道德问题 909

坚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 胡锦涛 912

要论 912

附录 912

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尉健行 916

从国情出发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行政改革模式 宋德福 919

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民主集中制论述的体会 侯宗宾 920

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吴官正 925

专论 925

继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赵登举 928

坚持群众路线——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 栗战书 931

把讲政治落实到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上 戈方大 933

改革行政体制 提高行政效率 成从一 937

国外行政改革的新动向 刘峰 939

文萃 939

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金华县长山乡由乱到治的启示 金华 941

善断 求实 大度——浅议当好“一把手” 马万令 942

我们是怎样做好领导班子团结工作的 程仁发 946

一把手的个体素质与单位的兴衰荣辱 孔雪峰 王维进 孙宏伟 947

干部腐败行为内因辨析 于怀营 949

不要误解高薪养廉 张文彪 951

新加坡不相信廉价公仆 曹云华 952

权力腐败的几种表现 杨迪安 954

治腐之本,减少“公权” 樊纲 955

“三九”集团公司的领导体制 956

领导案例 956

美英国家公务员意识的培训与养成 驰原 958

女性从政,仕途上多彩的风景 张海筠 959

政坛风景线 959

女性领导方式 962

女性从政要走出误区 颜桂兰 964

为官当应“三不为” 程绍堂 965

廉政反腐谈 965

小议“昏官” 966

向公款吃喝者呼一声 崔鹤同 966

外国公务员收受礼品的法规 查旭东 967

好人未必是好官 毛志成 968

驶入“沼泽区”的公车消费 晓江 969

反反新腐败——政绩造假 陈建新 971

古廉今鉴 973

以古鉴今 973

诸葛亮廉洁奉公 实厚 974

唐太宗的廉政思想与实践 田广清 976

朱元璋的廉政措施 任崇岳 978

康熙与乾隆的治贪方略 熊立胜 980

乾隆查处黄梅贪污案及启示 傅贵 981

朱总司令不做“特殊党员” 983

我们不是帝王将相 983

名人轶事 983

司马迁与玉璧 983

“一钱太守”刘宠 983

斯大林的“玩笑” 984

总理希望长工资 984

冯玉祥写对联 984

(一)一个好领导必须具备科学的理论素养 987

一、领导理论 987

第六章 经典论述 987

第一节 革命导师论领导 987

(二)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988

(三)什么是正确领导 989

(四)领导原则 991

(五)领导体制 996

(六)领导观念 1001

(一)调查研究,科学决策 1004

二、领导者的职能 1004

(二)德才兼备,选人用才 1008

(三)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1011

(四)提高领导效能 1015

(一)必须具备良好的作风和素养 1016

三、领导者的作风和素养 1016

(二)优良的传统和作风 1018

(三)科学理论素养 1020

(四)思想道德修养 1023

(五)文化知识素养 1025

四、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1026

(一)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1026

(二)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和艺术 1029

(三)注重调查研究 1031

(四)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1033

(五)抓住主要矛盾,抓好工作重点 1035

(六)善于运用策略 1036

(七)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039

(八)把握批评艺术 1040

第二节 古代先哲论领导 1041

一、领导者职能 1041

(一)治国 1041

(二)为政 1042

(三)举贤任能 1043

(四)赏罚 1045

二、领导者素养 1046

(一)魅力风采 1046

(二)志向毅力 1047

(三)德 1048

(四)才 1051

(五)气度 1052

三、领导方法与艺术 1053

(一)处事 1053

(二)审时 1054

(三)权变 1055

(四)谋略 1056

(五)励士 1057

(六)预防 1058

(七)成功 1058

第三节 西方名人论领导 1059

一、论领导 1059

二、论领导素质 1063

三、论领导观念 1065

四、论领导方式 1067

五、论领导作风 1076

六、论领导行为 1079

七、论谋略 1081

八、论用人 1082

附录 108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论 1089

在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丁关根 1089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邓小平经济思想的体会 李铁映 1092

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理想、信念论述的体会 许中田 1097

“核心问题是党”——党的建设理论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龚育之 1104

新时代的思想精华 邓正明 1106

按照邓小平思路 学习邓小平理论 吴猛超 1108

全面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董京泉 1111

深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陈兆德 11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