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莎车县志
莎车县志

莎车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进淮主编;莎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22804052X
  • 页数:791 页
图书介绍:
《莎车县志》目录

凡例 1

概述 2

大事记 8

第一编 建置 64

第一章 建置沿革 64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64

第二节 历史沿革 64

第三节 境域变迁 66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6

第一节 清至中华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6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67

第三章 县城 69

第一节 位置 人口 69

第二节 历史沿革 69

第三节 发展概况 70

第四节 古迹 71

第四章 乡镇 72

第一节 古勒巴格乡 72

第二节 阿热勒乡 73

第三节 恰尔巴格乡 74

第四节 托木吾斯塘乡 75

第五节 英吾斯塘乡 75

第六节 恰热克镇 76

第七节 乌达力克乡 77

第八节 阿尔斯兰巴格乡 78

第九节 亚喀艾日克乡 79

第十节 孜热普夏提塔吉克民族乡 79

第十一节 伊什库力乡 80

第十二节 米夏乡 81

第十三节 塔尕尔其乡 82

第十四节 拍克其乡 83

第十五节 艾力西湖镇 84

第十六节 荒地镇 85

第十七节 阔什艾日克乡 86

第十八节 墩巴格乡 87

第十九节 阿瓦提镇 88

第二十节 阿拉买提乡 89

第二十一节 阿扎特巴格乡 89

第二十二节 霍什拉甫乡 91

第二十三节 喀群乡 92

第二十四节 达木斯乡 93

第二十五节 伯什坎特镇 93

第二十六节 依盖尔其镇 94

第二十七节 巴格阿瓦提乡 95

第二十八节 喀拉苏乡 95

第二编 自然环境 98

第一章 地质 98

第一节 地层 98

第二节 构造 98

第二章 地貌 99

第一节 地貌分区 99

第二节 山 100

第三节 平原 102

第三章 气候 102

第一节 日照 气温 102

第二节 降水 蒸发 105

第三节 元霜期 霜冻 107

第四节 大风 108

第五节 四季 108

第四章 水文 110

第一节 河流 110

第二节 泉 湖泊 111

第三节 地下水 112

第五章 土地 土壤 114

第一节 土地利用 114

第二节 土壤分类 116

第三节 农林牧区域划分 119

第六章 植被 动物 矿产 122

第一节 植被 122

第二节 动物 123

第三节 矿产资源 123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24

第一节 雪灾 124

第二节 雨害 124

第三节 冰雹 124

第四节 风灾 124

第五节 倒春寒及低温冷害 125

第六节 霜冻 125

第七节 干热风 125

第八节 洪水 125

第九节 地震 126

第三编 人口 128

第一章 增长与分布 128

第一节 人口增长 128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30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32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33

第四编 种植业 140

第一章 机构设置 140

第一节 农业局 140

第二节 农业局直属单位 141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4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42

第二节 减租反霸 143

第三节 土地改革 144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 145

第五节 人民公社化 145

第六节 推行生产承包责任制 146

第三章 耕地区划 147

第一节 耕地概况 147

第二节 种植业区划 149

第三节 耕地改良 151

第四章 种植技术 153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54

第二节 栽培技术 154

第三节 良种推广 159

第四节 作物保护 161

第五节 科学施肥 168

第五章 农业效益 170

第一节 生产概况 170

第二节 粮食生产 172

第三节 棉花生产 176

第四节 油料生产 178

第五编 林业 182

第一章 机构设置 182

第一节 林业局 182

第二节 林业局所属单位 183

第二章 林业资源 184

第一节 树种 184

第二节 巴旦品种基因库 191

第三节 人工林资源 192

第四节 林木蓄积 193

第三章 林业区划 195

第一节 西南部中低山区河谷防护—经济林区 195

第二节 中低山区雪岭云杉—水源涵养林区 196

第三节 西部山前洪积冲积扇缘防护—新炭—经济林区 196

第四节 叶尔羌河冲积平原防护用材—经济—新炭林区 197

第五节 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两岸防风防洪护岸基干林带—薪炭林区 197

第六节 布古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防风固沙基于林带—薪炭林区 198

第四章 林木栽培 198

第一节 新疆杨 198

第二节 银白杨 199

第三节 箭杆杨 199

第四节 沙枣 199

第五节 白柳 200

第六节 刺槐 200

第七节 百榆 200

第八节 桑树 201

第九节 巴旦 201

第十节 核桃 202

第十一节 枣树 202

第十二节 胡杨 202

第十三节 多枝柽柳 203

第十四节 沙棘 203

第十五节 悬铃木 203

第十六节 侧柏 204

第五章 植树造林 204

第一节 育苗 204

第二节 绿化 205

第三节 “三北”防护林建设 208

第六章 林术病虫害防治 210

第一节 主要病虫害 211

第二节 防治 214

第七章 林业管理及效益 215

第一节 管理 215

第二节 效益 216

第六编 畜牧 220

第一章 机构 220

第一节 畜牧局 220

第二节 畜牧事业机构和种畜(禽)场 221

第二章 畜牧资源 222

第一节 牲禽品种 222

第二节 草场及饲料 223

第三章 畜牧业区划 225

第一节 山麓河谷及山前洪积半农半牧—叶城羊当地黄牛区 225

第二节 绿洲边缘重点牧业羊—牛区 226

第三节 城郊大尾羊、奶牛、家禽区 226

第四节 农区近田舍饲牛、羊、家禽区 227

第四章 牧业生产 227

第一节 经营体制变革 227

第二节 品种改良 228

第三节 技术推广 229

第四节 经济效益 229

第五章 牧业建设 232

第一节 棚圈建设 232

第二节 牧区水利 232

第三节 畜牧设施 232

第六章 畜病防治 233

第一节 疫情 234

第二节 防治 239

第七编 园艺养殖 246

第一章 园艺 246

第一节 果品 246

第二节 瓜类 蔬菜 249

第三节 花卉 250

第二章 养殖业 254

第一节 蚕桑 254

第二节 养鱼 257

第三节 养鸡 261

第四节 养蜂 261

第八编 农机 264

第一章 农机具演变 264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64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65

第二章 农机管理 26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68

第二节 农机管理 268

第三章 农机供应 26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69

第二节 经营范围 269

第四章 农机服务 270

第一节 培训服务 270

第二节 农机技术推广 271

第五章 农机监理 272

第一节 年度检查审验 272

第二节 农机事故 273

第九编 水利 276

第一章 机构沿革 27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水利机构 276

第二节 水电局 276

第三节 水电局基层机构 277

第二章 水利区划 278

第三章 农田水利 280

第一节 古代农田水利 280

第二节 近代、现代农田水利 281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水利 281

第四章 分水 284

第一节 县际分水 284

第二节 县内分水 287

第五章 渠道 289

第一节 引水渠 289

第二节 排水渠 296

第六章 水库 296

第七章 机井 水电站 303

第一节 机井 303

第二节 水电站 303

第八章 防洪 304

第一节 洪水灾害 304

第二节 防洪设施 305

第三节 防洪段 306

第十编 工业 310

第一章 机构 体制 310

第一节 机构 310

第二节 体制 311

第二章 农产品加工工业 311

第一节 粮油加工 311

第二节 棉花加工 312

第三节 制糖 313

第三章 农机制造维修与塑化工业 313

第一节 农机制造维修 313

第二节 塑料化工 316

第四章 鞋帽 丝绸 地毯 制毡工业 316

第一节 制鞋 制帽 316

第二节 丝绸 317

第三节 地毯 制毡 317

第五章 印刷 造纸与铸造刀剪工业 318

第一节 印刷 造纸 318

第二节 铸造 刀剪 318

第六章 煤炭 水泥工业 319

第一节 采煤 319

第二节 水泥 320

第七章 电力工业 320

第一节 机构建置 321

第二节 基本建设 323

第三节 电业管理 327

第八章 乡镇企业 330

第一节 主要企业 330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33

第三节 利润使用 334

第十一编 交通 340

第一章 机构设置 34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40

第二节 公路养护机构 340

第三节 业务管理机构 344

第四节 运输企业 345

第二章 古道 346

第一节 古丝道 346

第二节 大道 支路 347

第三章 公路 348

第一节 国道 348

第二节 省道 348

第三节 县、乡(镇)道 348

第四节 乡(镇)村道 350

第四章 桥涵 渡口 352

第一节 桥梁 涵洞 352

第二节 渡口 357

第五章 公路护养 358

第一节 巴(楚)莎(车)公路养护 358

第二节 莎(车)喀(群)公路养护 359

第三节 泽(普)麦(盖提)公路养护 360

第六章 交通运输 361

第一节 畜力运输 361

第二节 机动车运输 361

第三节 县城交通 363

第十二编 邮电 366

第一章 机构建置 366

第一节 军台驿站 366

第二节 邮政分局 367

第三节 无线电台 367

第四节 莎车邮局 367

第五节 莎车电信局 367

第六节 莎车县邮电局及下属机构 367

第二章 邮政 370

第一节 邮路 370

第二节 邮政业务 370

第三章 电信 372

第一节 报话业务 372

第二节 机线设备 373

第十三编 财政 税务第一章 财政 3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78

第二节 财政体制 379

第三节 财政收入 379

第四节 财政支出 381

第五节 债券发行 385

第六节 附加及自筹资金 385

第二章 税务 38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86

第二节 税制演变 388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税收 389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税收 389

第五节 征收管理 396

第六节 税务监察 396

第十四编 金融 404

第一章 机构设置 404

第一节 当铺 404

第二节 叶尔羌铸钱局 405

第三节 官钱局 405

第四节 华俄道胜银行莎车代办机构 405

第五节 商业银行莎车分行 405

第六节 中国人民银行莎车中心支行、县支行 406

第七节 中国工商银行莎车县支行 406

第八节 中国农业银行莎车县支行 407

第九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莎车县支行 407

第十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莎车县支公司 407

第二章 货币流通 408

第一节 银币 408

第二节 铜币 409

第三节 布币 410

第四节 纸币 411

第五节 法币 关金券 金圆券 412

第六节 人民币 413

第三章 信贷 414

第一节 工商信贷 414

第二节 农业信贷 417

第三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信贷 419

第四章 储蓄与存款 420

第一节 储蓄 420

第二节 存款 422

第五章 保险 423

第十五编 商业 427

第一章 巴扎(集市)贸易 427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巴扎 42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集市贸易 428

第二章 叶尔羌城商贸 429

第一节 明清时期叶尔羌商贸 429

第二节 民国时期莎车商贸 430

第三章 商业体制 430

第一节 个体和私营商业 430

第二节 集体商业 431

第三节 国营商业 435

第四章 生产资料经营 436

第一节 化肥 农药 437

第二节 石油 437

第三节 农机具 耕畜 地膜 438

第五章 农牧产品经营 439

第一节 棉花经营 439

第二节 畜产品经营 442

第六章 日用工业品及饮食服务经营 449

第一节 百货 449

第二节 食品 医药 450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 452

第四节 饮食服务 453

第七章 物资 454

第八章 商业管理 456

第一节 业务管理 456

第二节 计划管理 458

第十六编 粮食 462

第一章 机构设置 462

第一节 县粮食局 462

第二节 粮油网点 462

第二章 粮油购销 463

第一节 统购 463

第二节 统销 464

第三节 粮食市场 465

第四节 粮食调拨 466

第五节 议购议销 467

第三章 仓储 运输 468

第一节 仓储 468

第二节 搬运 469

第三节 运输 470

第四章 粮食加工 470

第一节 大米 470

第二节 挂面 470

第三节 饲料 470

第四节 粉类 471

第五章 经营管理 472

第一节 行政管理 472

第二节 业务管理 472

第三节 资金管理 474

第十七编 城乡建设 476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76

第一节 布局与规划 476

第二节 城区基础设施 477

第三节 绿化环保 480

第二章 乡镇建设 482

第一节 乡镇规划 482

第二节 镇驻地建设 482

第三节 农村五好建设 483

第三章 城建管理 484

第一节 城建规划管理 484

第二节 建筑管理 484

第三节 建筑工程管理 485

第四节 房产管理 485

第四章 建筑队伍 485

第一节 建筑企业 485

第二节 建材生产企业 490

第十八编 经济管理 494

第一章 计划统计 494

第一节 计划统计机构 494

第二节 计划 494

第三节 统计 498

第二章 物价 498

第一节 物价机构 498

第二节 管理体制 499

第三节 物价改革 499

第四节 价格调整 500

第五节 物价检查 501

第三章 标准计量 50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01

第二节 计量器具 501

第三节 计量管理 502

第四节 标准化 503

第五节 质量管理 503

第四章 审计 50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04

第二节 审计业务 504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50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05

第二节 市场管理 505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509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登记 511

第五节 合同管理 512

第十九编 政党群团 51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莎车县地方组织 51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16

第二节 党员状况 520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 523

第四节 宣传教育 526

第五节 纪律检查 528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52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莎车县地方组织 530

第一节 莎车县党部 530

第二节 区分部 53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53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团体 531

第二节 工会 531

第三节 共青团 534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537

第五节 农会 538

第四章 重大政事记略 539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 539

第二节 抗美援朝 539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540

第四节 “三反”运动 540

第五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40

第六节 党内“整风”和“反右”斗争 541

第七节 “大跃进” 542

第八节 农业学大寨 542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 542

第十节 揭、批、查 544

第十一节 平反冤假错案 544

第十二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544

第十三节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545

第十四节 军民共建“双文明”活动 540

第二十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550

第一节 莎车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50

第二节 莎车县人民代表大会 551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555

第四节 选举 557

第二章 政府 557

第一节 莎车国 557

第二节 叶尔羌汗国 558

第三节 清朝地方政权 561

第四节 民国政权机构 566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莎车专员公署和县人民政府 569

第三章 政协莎车县委员会 573

第一节 机构 573

第二节 历届县政协会议 573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75

第二十一编 民政 劳动人事第一章 民政 578

第一节 优抚 578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79

第三节 扶贫 安置 581

第四节 婚姻登记 582

第二章 劳动人事 583

第一节 人事 583

第二节 劳动就业 587

第三节 工资 资金 589

第二十二编 政法 594

第一章 公安 59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94

第二节 内部肃反 595

第三节 刑事侦察 595

第四节 政治、经济案件侦破 596

第五节 治安管理 596

第六节 户籍管理 597

第七节 消防 598

第八节 交通管理 598

第九节 监所管理 598

第二章 检察 59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9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99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02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03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04

第六节 控告申诉监督 605

第三章 审判 60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0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06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0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07

第五节 行政审判 信访 60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0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07

第二节 法律顾问 608

第三节 公证业务 608

第四节 人民调解 609

第五节 法制宣传 609

第二十三编 军事 612

第一章 机构驻军 612

第一节 古代军事机构及驻军 612

第二节 民国时期机构和驻军 61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机构及驻军 613

第二章 兵役制度 615

第一节 募兵制 615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615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615

第三章 民兵 616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16

第二节 军事训练 616

第三节 年度整组 617

第四章 重要战事 617

第一节 冯奉世平乱 617

第二节 抗击匈奴 618

第三节 莎车王贤的兼并战争 618

第四节 班超平莎车 619

第五节 高仙芝征勃律 619

第六节 阿巴·癿乞儿与羽奴思汗的战争 619

第七节 叶尔羌汗国奠基战 620

第八节 叶尔羌汗国覆灭之战 620

第九节 大和卓波罗尼都攻占叶尔羌 621

第十节 大小和卓之乱及半定时在莎车的战事 622

第十一节 平定张格尔之乱在莎车的战事 623

第十二节 道光十年叶尔羌城保卫战 623

第十三节 七和卓之乱在莎车的战斗 625

第十四节 倭里汗之乱在莎车的战事 626

第十五节 阿古柏之乱在叶尔羌地区的战斗 626

第十六节 1933~1934年的莎车战乱 627

第十七节 蒲犁起义军进攻莎车的战斗 628

第二十四编 教育 630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30

第二章 旧式教育 630

第一节 叶尔羌汗国宫廷教育 630

第二节 经院教育 631

第三节 清代学堂 631

第三章 普通教育 632

第一节 幼儿教育 632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32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35

第四章 其他教育 639

第一节 师范教育 639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639

第三节 扫盲教育 640

第五章 教师 经费 641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41

第二节 教师待遇 642

第三节 师资培训 642

第四节 经费 642

第二十五编 科技 646

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646

第一节 科技管理机构和学会 64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47

第三节 技术职务评聘 648

第二章 科技工作 649

第一节 科技推广普及 649

第二节 主要科技活动 651

第三章 试验站与科技经费 653

第一节 试验站 653

第二节 科技经费 654

第四章 科技成果 654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 655

第二节 工业科技成果 660

第三节 林业科技成果 661

第四节 畜牧业科技成果 662

第五节 医疗卫生科技成果 663

第六节 蚕桑园艺技术成果 665

第七节 其他科技成果 666

第二十六编 文化 670

第一章 文化机构 670

第一节 县文化局 670

第二节 文化事业单位 670

第二章 文化艺术 672

第一节 戏剧 672

第二节 文学创作 672

第三节 史学研究 674

第四节 民间文学 675

第五节 民间音乐歌舞 682

第三章 图书 档案 683

第一节 图书 683

第二节 档案 684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报纸 685

第一节 有线广播 685

第二节 中波转播 686

第三节 电视 686

第四节 报纸 686

第五节 电影 687

第五章 文物 687

第一节 馆藏文物 687

第二节 莎车文书 689

第三节 古遗址、遗迹 689

第四节 文物保护工作 690

第二十七编 十二木卡姆第一章 十二木卡姆的沿革 695

第二章 音乐结构及乐理 696

第一节 音乐结构 696

第二节 乐理 699

第三章 乐器 701

第四章 演奏 703

第五章 十二木卡姆影响 704

第二十八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 708

第一节 医疗机构 708

第二节 医疗 709

第三节 医药 711

第四节 卫生防疫 715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720

第六节 妇幼保健 721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722

第二章 体育 723

第一节 机构 723

第二节 体育事业 723

第三节 体育设施 725

第四节 体育竞赛 725

第二十九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民族 728

第一节 维吾尔族 728

第二节 汉族 735

第三节 塔吉克族 735

第四节 乌孜别克族 736

第五节 回族 736

第六节 柯尔克孜族 737

第七节 民族关系 737

第二章 宗教 739

第一节 伊斯兰教传入 739

第二节 教派组织 739

第三节 清真寺 740

第四节 麻扎 742

第三十编 人物 744

第一章 人物传 744

第二章 烈士名录 766

第三章 离休老干部 769

附录 776

一、古代莎车风情诗文选 776

二、1991~1995年莎车县大事记 782

三、1990~1995年莎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表 783

修志始末 785

《莎车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 7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