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参考  下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参考  下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参考 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治系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参考 下》目录

第六课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1

第二部分 教案 29

第一课时 全民所有制 29

第二课时 农村的集体所有制 34

第三课时 城镇的集体所有制 40

第四课时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44

第五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体所有制 50

第六课时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4

第七课时 全课小结 58

第三部分 教学参考资料 62

【争议问题简介】 62

一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62

二 我国现阶段是否在全民所有制 64

三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否一定要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 65

四 关于“条条”和“块块”关系 67

五 关于集体所有制存在的必然性 70

六 集体经济和国营经济的关系 71

七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问题 71

八 关于包产到户的性质 73

九 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长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74

十 关于集体所有制的发展趋势 75

十一 关于个体经济的性质 76

【参考资料】 76

一 旧中国的工业基础 76

二 关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建立过程中的一些数据 77

三 四川省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情况 80

四 关于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几种形式简介 81

五 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情况 84

六 安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调查 85

七 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比较 90

八 全民所有制企业年底固定资产原值 91

九 农村人民公社发展情况 91

十 从机耕面积和化肥施用量看农业生产力水平 92

十一 从城镇集体所有制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看其发展 92

十二 从社会劳动者人数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93

【教学必读书】 93

第七课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 94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94

第二部分 教案 123

第一课时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123

第二课时 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意义 130

第三课时 增加劳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134

第四课时 实现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140

第五课时 全课小结 145

第三部分 教学参考资料 152

【争议问题简介】 152

一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 152

二 如何理解斯大林所说的“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 152

三 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154

四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应包括哪些内容 155

五 关于如何表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55

六 如何揭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57

【参考资料】 159

一 国家职工和农民收入以及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 159

二 劳动者人数和人民生活 160

三 近三年来我国人民消费构成变化指数 160

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160

五 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 161

六 培育一个劳动力的费用 161

七 全国城乡储蓄存款 162

八 职工家庭生活基本情况 162

九 科学教育和人民生活福利设施发展情况 162

十 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63

十一 按人口平均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 163

十二 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 163

十三 主要工业国家国民收入人均达到1,000美元所花时间 164

【教学必读书】 164

第八课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165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165

第二部分 教案 180

第一课时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基本条件 180

第二课时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优越性 187

第三课时 国民经济的几个重要比例关系 191

第四课时 国民经济的计划工作 197

第五课时 全课小结 202

第三部分 教学参考资料 205

【争议问题简介】 205

一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205

二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否包含主观因素 206

三 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 208

四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关系 209

五 关于两大部类和农、轻、重比例的关系 211

六 综合平衡要以什么为中心 212

七 综合平衡的出发点是什么 212

【参考资料】 213

一 农轻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213

二 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214

三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214

四 我国投资情况 215

【教学必读书】 217

第九课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18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218

第二部分 教案 241

第一课时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 241

第二课时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 245

第三课时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流通的作用 250

第四课时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流通的渠道 253

第五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258

第六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261

第七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266

第八课时 全课小结 271

第三部分 教学参考资料 276

【争议问题简介】 276

一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 276

二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保持商品生产的客观依据 277

三 商品经济是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78

四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的前途和命运 279

五 粉碎“四人帮”后经济理论界关于价值规律的一些观点 280

六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问题 282

七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283

八 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的职能或作用 284

九 社会主义计划价格的基础 285

十 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问题 286

【参考资料】 287

一 两种所有制工业企业数 287

二 我国农付产品商品率情况 287

三 1979年社员商品性和自给性物质消费的构成 288

四 关于我国商品流通渠道的情况 288

五 农业品价格状况 290

六 各种物价指数比较 293

七 社会商品零售额和指数 293

【教学必读书】 293

第十课 社会主义的分配 295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295

第二部分 教案 320

第一课时 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 320

第二课时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 325

第三课时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331

第四课时 按劳分配的作用 336

第五课时 按劳分配的形式 342

第六课时 全课小结 346

第三部分 教学参考资料 350

【争议问题简介】 350

一 关于积累率高低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 350

二 当前我国积累率多大比较合适 351

三 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性经济条件 351

四 关于按劳分配中的“劳”字的含义 352

【参考资料】 353

一 国民收入和消费、积累 353

二 我国积累率基本情况及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353

三 国民收入总额和人均国民收入额 356

四 苏联和东欧各国积累率 357

五 中国与东欧各国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比较 357

六 全国每天生产和消费情况 357

七 实现按劳分配的新形式:浮动工资和活工资 358

【教学必读书】 360

小结 361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361

第二部分 教案 363

附录 370

Ⅰ 怎样搞好《政治经济学常识》课的总复习 370

Ⅱ 1978——1983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试题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377

Ⅲ 1982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试题分析 3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