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农作物种业  1949-2005
中国农作物种业  1949-2005

中国农作物种业 1949-2005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种子协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09123915
  • 页数:2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种子工作走过的道路,如实介绍了新中国种子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内容包括:发展概况科研育种、生产经营、加工精选、质量检测、执法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交流等。
《中国农作物种业 1949-2005》目录

概述: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55年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体会 1

一、发展阶段 1

二、主要成就 2

三、经验体会 6

第一章 种子机构 22

第一节 机构演变 11

第二节 品种审定委员会 14

第三节 中国种子协会 16

第二章 种业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19

第一节 方针 19

一、就地选留、就地串换、就地繁殖、就地推广 19

二、“四自一辅” 20

三、“四化一1供” 20

四、种子产业化 21

第二节 政策 21

一、种子工作各环节的政策 21

二、农业部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政策 22

三、良(原)种场繁殖良(原)种的政策 22

四、农作物优良品种评审奖励政策 22

第三节 法规 23

第三章 种子基础设施建设 28

第一节 “四自一辅”阶段(1949—1977) 28

第二节 “四化一供”阶段(1978—1995) 29

第三节 种子产业化阶段(1996—2005) 33

第四章 品种改良与推广 36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 36

一、种质资源的征集与考察收集 36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繁种更新 37

三、种质资源的检测与鉴定评价 39

四、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改良创新 41

五、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创新 42

第二节 品种区域试验 44

一、起步较早,发展不快 44

二、两度削弱,步履维艰 45

三、走出低谷,前进一步 46

四、法律保驾,全面开展 46

第三节 水稻 48

一、地方品种的评选推广 48

二、杂交育种的普及提高 51

三、国外引种的鉴定利用 55

四、杂交水稻的持续发展 56

第四节 小麦 58

第五节 玉米 71

一、玉米良种的评选和品种间杂交种的应用 71

二、双交种的选育和国外引种 71

三、单交种异军突起,得到迅速推广 72

四、育成和推广的六代玉米单交种 73

五、玉米株型改良和品质改良 75

六、因地因种制宜,全面推广玉米良种 77

第六节 大豆 77

一、大豆良种的整理与推广利用 78

二、东北春大豆的改良和推广利用 78

三、黄淮海夏大豆品种改良与推广 80

四、南方多熟制大豆品种改良与推广 81

五、菜用大豆品种的引进改良和利用 82

六、优质大豆品种改良与推广 82

七、大豆品种抗逆性改良与推广 83

八、育种骨干亲本和国外品种的引进和利用 84

九、杂交大豆的研制和利用前景 85

第七节 高粱 85

一、优良地方品种评选 86

二、系统选育和杂交选育 86

三、杂种优势利用 87

四、主要农艺性状的改进 91

第八节 甘薯 92

一、甘薯品种选育的历史 92

二、甘薯育种目标的调整 93

三、甘薯品种选育与良种推广 95

第九节 马铃薯 97

一、品种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和引进品种鉴定推广 98

二、抗病丰产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99

三、以新型栽培种为资源进行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 100

四、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100

五、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和无毒种薯的推广应用 101

第十节 棉花 101

一、棉花良种的效果 102

二、棉花品种的改良 104

三、棉花良种繁育与推广 105

四、棉花品种更新换代 107

第十一节 油菜 108

一、油菜品种型变革促成了油菜生产的第一次飞跃 109

二、高产品种变革加速了油菜生产的第二次飞跃 110

三、优质品种变革推动了油菜生产的第三次飞跃 111

四、油菜种业发展态势 112

第十二节 蔬菜 113

一、调查、整理、推广地方蔬菜优良品种和引种国外良种 113

二、以蔬菜杂交育种为主的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 114

三、以杂种优势利用为主的新品种选育及推广 115

四、以抗病育种为主的蔬菜新品种选育和推广 116

第五章 种子生产 119

第一节 良(原)种场的建立与发展 119

第二节 三级良种繁育体系 120

一、常规种 121

二、杂交种 122

第三节 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 122

一、专业化种子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122

二、西北制种基地的兴起 124

第四节 异地育种繁种 125

一、异地繁育种的研究 125

二、异地繁育种的发展情况 126

第六章 种子检验 131

一、起步阶段(1950—1973) 131

二、标准先行阶段(1974—1978) 132

三、初步发展阶段(1978—1989) 133

四、改革调整阶段(1989—1996) 135

五、进入规范发展阶段(1996—2005) 136

第七章 机械加工 141

一、起步阶段 141

二、“四化一供”阶段 141

三、种子工程阶段 145

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 146

第八章 种子经营 147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47

一、农业部门试办种子公司经营种子(1950—1953) 147

二、粮食、商业(供销)、农业3个部门分工办理种子经营工作(1954—1957) 148

三、农业部门种子公司(站)统一负责种子经营工作(1958—1986) 149

四、实行许可制度,多渠道经营(1987—2005) 151

第二节 主要做法 153

一、种子生产、收购、供应实行“三个预约” 153

二、种子收购、调拨实行种、粮挂钩,种子供应采取以粮换种 153

三、调拨种子实行审批、检验、检疫制度 154

四、实行良种加成的价格政策 154

五、经营原则 155

六、种子公司(站)享受的优惠政策 155

第三节 主要成就 156

一、种子公司(站)供种量40年翻了六番 156

二、扩大了经营范围,拓展了供种渠道 157

三、显著提高了经营综合能力 157

四、种子公司(站)成为国家推广良种的主要渠道 158

第四节 贮种备荒 158

一、贮种备荒的重大作用 158

二、贮种备荒,固定基地,提供适于灾区抢种的优良品种 158

三、贮种备荒,实行分级贮备制度 159

四、贮种备荒,粮食、农业两部门密切合作,分工办理 159

五、贮种备荒的资金和购销价格政策 160

第九章 种子的国际交流、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162

第一节 国际交流 162

一、与原苏联的种子交流 162

二、与东欧等国家的种子交流 163

三、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种子交流 163

四、改革开放后种子的国际交流 164

第二节 政策和措施 165

第三节 引进品种的利用 166

一、直接利用的品种 167

二、间接利用的品种资源 170

第四节 中国品种资源在国外农业上的利用 171

第五节 对外贸易 172

一、改革开放前的种子对外贸易 172

二、改革开放后的种子对外贸易 173

三、实行种子进出口代理制 174

第六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174

一、合作制种 174

二、技术转让 175

三、建立合资公司 175

第七节 加入国际贸易组织 176

一、加入国际种子组织 176

二、参加亚太地区种子协会 176

三、举办海峡两岸种苗企业合作研讨会 177

附录:种子工作大事记(1949—2005) 178

后记 2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