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板内运动的问题 丁国瑜 1
大会报告 1
动力、成因、反演 1
二次驻波受迫共振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何安明 李侠 1
发展中的宽频带地震学 陈运泰 2
用有限三角形模型法计算二维不均匀粘弹性介质的理论地震图 谌应春 2
中国和美国大陆地震构造的比较 马宗晋 高祥林 3
用STEP-1系统处理台湾地震的一些结果 郑天愉 曹柏如等 3
震源深度对长周期体波波形的影响 曹柏如 姚振兴 4
地球内部结构的地震学研究 臧绍先 5
辽宁两个地震区岩石圈特征 夏怀宽 卢造勋 5
华北北部壳幔介质结构的研究 于利民 刁桂苓等 6
全球定位系统(CPS)的进展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赖锡安 7
我国东部地壳及上地幔的不均匀性及各相异性的研究 傅淑芳 曾燕青 7
壳内低速层对震源深度的控制作用 李秋生 8
地震预报研究中的新方法 冯德益 9
地壳中间界面的某些特征及其反射波 董奇珍 李清河 9
?州-厦门地区岩石圈地球物理与地震活动性 廖其林 柯龙生等 10
工程抗震的新领域-结构振动控制 张敏政 11
?间CT中强不均匀体存在时的反演算法 吴建平 冯悦 11
深源远震波形反演层状介质结构 宫培谦 高锡铭等 12
区域面波层析及其分辨率 傅淑芳 路 中 13
地球物理层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冯锐 14
论东南沿海地震区(带)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魏柏林 15
用矿山冲击地压研究震源过程初探 刘万琴 郑治真 16
地壳运动与地震成因的探讨 周友华 17
华北强震活动的一种成因机制 耿杰 18
华北地区应力状态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陈建国 马兴国 19
?庐地震带地震活动分段性的初步研究 魏光兴 刁守中等 20
中国钻孔应变、应力测量区域特征初探 赵淑平 21
同步效应假设及其对晨光3#水位异常反映孕震过程探讨 彭?礼 22
唐山地震区应力场和地震断层活动特征 薜志照 杨港生 23
地震序列中环境剪应力的变化 陈培善 24
青藏高原的震源机制与板块构造 李鸿吉 王淑贞 25
中国大陆地震成因研究 黄礼良 26
震级与震源特征 阎志德 27
运用地球动力作用原理预测全球火山地震时间 张家祥 28
地震设想及断裂力学预测 刘长泰 29
从唐山地震地面增温异常看华北大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徐秀登 强祖基 30
中国华北西南部分活动断裂面现今应国状态与断裂失稳变形的关系 梁海庆 31
我国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现状分析 许忠淮 汪素云等 32
华北地壳剪切带岩石中矿物优选方向与波速电导率的各向异性 高平 母润昌等 33
珠江三角洲地区构造应力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沈立英 34
大陆强震的地层变形屈曲互锁成因 许绍燮 35
北京地区1966年以来的震源机制和地壳应力场 刁桂苓 于利民等 36
利用应力方向反演西南及附近地区板块边界作用力 俞言祥 许忠淮等 37
长江三峡地区区域应力场及蓄水影响模拟研究 高士均 曾心传等 38
地壳岩石破裂的双概率渗流模型 彭自正 39
岩石应力引起岩石红外辐射变化的初探 邓明德 崔承禹等 40
局部地区强震活动中止的标志研究 苏刚 麻水歧等 41
华北断块区地震幕与大华北气温异常时空演化特征 陈有发 陶淑芬 42
地热活动与大陆地震的非均匀性 张之立 43
利用全波理论及数字化资料反演震源参数的几个影响因素 赵 明 臧绍先 44
小笠原深震震源过程及府冲带的深部变形 臧绍先 赵 明等 45
山西大震、强震发生的成因机制研究 阎维彰 46
岩石圈演化动力的立体网络结构 韩东银 47
大陆地震特征和孕震模型 罗肖兴 孙翠玉 48
临汾盆地两次8级地震的孕震过程模式 武烈 49
孔隙压增压速率对岩石锯切面滑动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建国 宋瑞卿等 50
地球板场ω漂移旋向运动 许汉杰 51
中国东部应力场与板块运动 虞廷林 52
川滇中强地震活动与强震关系 黄子波 53
危险性、区划、工程地震 54
水电工程抗震设防概率水准和地震作用的概率模型 陈厚群 侯顺?等 54
NONE—一个土石坝非线性有效应力动力分析程序 李万红 55
利用影响烈度资料的危险性分析方法 金学申 赵军等 56
I DNDR中地震区划的进展 陶夏新 郑广芬 57
基于CIS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圈(1990)》计算机管理系统 陶夏新 郑广芬 58
土工地震减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参量—剪切波速 汪间韶 59
关于修正的均方根加速度性质的讨论 王虎栓 60
海水对海底地震动的影响问题 朱镜清 李金成 61
1976年漆县地震(Ms7.1)近场地震估计 罗奇峰 胡聿贤 62
辽宁核电站厂址选择中的地震参教研究 卢造勋 钟以章等 63
小江断裂带的震源分段、地震复发间隔及地震潜势的概率估计 ?学泽 64
打桩过程对?邻建筑的振动影响研究 邱陶兴 杨成林等 65
地震波作用下地下管线破坏的模糊随机分析 赵成刚 冯启民 66
底层柔性建筑的抗震控制 刘季 闵书亮 67
汤阴地堑南端的地震危险性及震害估计 得树章 常永安 68
地震强度、烈度、灾度的非线性关系及极震区几何分布形态的预报 樊星 旺小东 69
强震关联性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黄玮琼 曹学峰等 70
大华北地区地震分布特征的空间分析 陈汉尧 胡聿贤 71
历史地震 72
东北历史地震研究与讨论 吴戈 72
历史强震研究 闵子群 73
1411年当雄大地震史料的可靠性及考证 江在雄 74
历史地震的应用 吴开统 75
1298年宁城地震的研究和探讨 胡廷荣 吴戈 76
华北历史有感地震目录编辑的技术思路与原则 刁守中 孙吉祥等 77
一种检验历史地震资料完整的方法 高孟潭 78
新疆一次破坏性的中源地震 汪素云 时振梁等 79
历史地震完整性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 黄纬琼 李文香等 80
中国历史地震研究现状与展望 卢振恒 时振梁 81
安徽省历史地震与发震构造的研究 奚树枫 82
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的考察与研究 陈祥玉 83
山西省历史地震资料的新发现 齐书勤 84
中国西部地震影响场特征研究 姚俊仪 杨天锡 85
对策、减灾 85
地震预报的难题及减灾对策 雷中生 李秦梅 86
兰州震陷性黄土的地震工程特性与震害预测 李兰 王峻 87
石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分析及减灾对策 林建生 88
天津市软土地基上建筑物震害与结构自振周期相关性的探讨 陈敖宜 王文国等 89
江西地震灾害与减灾对策 郑栋 91
确定地震烈度下供水系统受灾程度分析 赵成刚 冯启民 92
地震倒塌建筑物瓦砾堆积预测与图形显示 王际芝 冯世平等 93
震害预测专家系统 杨玉成 杨雅玲等 94
地震滑坡灾害的特点与减灾对策 陈丙午 95
区域地震灾害环境系统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张骏 杜东菊等 96
地方地震部门实施综合减灾问题的研究 田宗均 96
冀中坳陷地区地震灾害预策 丁占英 97
叠溪地震次生水灾研究 苏克忠 周魁一等 98
马湖与马湖震害 韩德涧 99
古浪大震的黄土滑坡灾害 邹谨? 邵顺妹 100
都市地区地震保险对策的试点研究 林蓉辉 蒋悔 101
经济发展与减灾对策 丁原章 102
我国大地震震害的航空遥盛调查与评估 李志良 103
福建沿海城乡建设与建筑设计的抗震减灾对策 林建生 吕浩江 104
城市地震社会问题刍议 陈非比 105
震灾的评估与分级 陈非比 王子平等 106
综合预报 107
山西中、强地震前兆特征研究 郭跃宏 李文英 107
中强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李瑞浩 李辉等 108
几个大地震震前预报的实例 欧阳珽 109
流动重力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贾民育 110
大同6.1级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特征 王志敏 111
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山西地应力异常变化的分析及预报 赵英敏 112
大同-阳高中强震群的地磁短期空间演变特征 马森林 任锁宝等 113
重庆江北地震前兆统计分析 余国政 雷万明 114
论中国特色的地震分析预报科学思路 朱令人 李海华 115
我国大陆的大震趋势预测 王继存 116
中国强震预报的基本途径 陈绍绪 李钦祖等 117
用系统论的观点建立地震预报的相关模式 张渤涛 蒋伟等 118
强震宏观前兆短临预报指标的研究 李荣安 祝晔等 119
中国西部强震规律和当前形势 张治洮 120
地震现场预报专家系统(ESEFP/PC) 王炜庄 昆元等 121
华北地区强震前兆异常的动态从属函数及其特征分析 郑熙铭 冯德益 122
地震学定量预报指标的一种提取方法 周翠英 蒋海昆等 123
辽宁省地震活动趋势分析 王国新 钟以章 124
政和-海丰带近年内地震趋势估计 陈秋英 125
中国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周期分析与可能发生8级左右大地震的探讨 沈宗丕 126
大陆地震系列的分类,特征及时、空分布 蒋明先 127
我国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周期分析与可能发生8级左右大震的探讨 沈宗丕 128
中国大陆强地震的成组活动和概率预报 李钦祖 于利民等 129
地震综合预报的系统模型 马桂芳 王子义 130
1991年11月5日江苏射阳Ms4.7级地震的预测和前兆 张绍治 姜慧兰等 131
水位水化学 132
唐山市陡河5.1、5.3级地震地下水位异常特征分析 相里晨 132
地震前井孔水位下降型前兆机理的一种模式 王六桥 李善因 133
试论深井地下水涌流加速度地震前兆场 陈立军 134
地下流体与地震 张士印 135
塘沽18井多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综合识别与分析 王焕萍 冯德益 136
异常系列分析法在浅牛6井水氡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张宝民 137
地球化学方法能够找出地震的前兆异常指标 房贺岩 138
强震的水文地球化学临震前兆模式探讨 蔡作馨 蔡诗?等 139
地震气体地球化学的前兆异常研究 孔令昌 李秋珍 140
断层气干扰研究与震例分析 何跟巧 常秋君等 141
活动构造带上井孔逸出气和断层土壤气预报地震的初步探讨 范树全 李霓 142
气体地球化学预报地震的现状和展望 范树全 李霓 143
京棉二厂井氦、氢气体的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及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范树全 苏盛虎等 144
大陆沿海地区前兆异常的近场显示与远源响应 冯绚敏 林伟 145
虎皮鹦鹉声行为习性特征参数的定量研究—震兆性异常的判据蒋锦昌 陈浩等 146
虎皮鹦鹉(Melepsittacus undulafus)叫声模式识别原理研究及其实现 陈浩 徐幕玲等 147
磁、电、热线路漏电影响的实用化定量估算方法 金安忠 吴子良等 148
大气电场地震前兆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何嘉勇 陈俊良等 149
地震活动性 150
唐山5.1级地震地磁Z变化特征 张振国 150
地震活动的时-空丛集特性探讨 左兆荣 150
地电阻率预报地震新方法的研究 薜顺章 温新民 151
天然电磁多参数的综合观测与研究 陈有发 苏明达等 152
震磁前兆的观测研究 詹志佳 高金田等 153
华北浅层地震电磁辐射特征的分析 陈智勇 徐东红等 154
探索地电前兆复杂性的两种途径及其初步结果 赵和云 阮爱国等 155
浅层地温异常与强震关系初探 张治洮 156
大同—阳高地震前三马坊测点的地温异常 陈沅俊 杨修信 157
江苏沿海地区地磁台网空间相关性及异常特征 王一宽 158
网络结点系的综合搜索效能与澜沧耿马大地震 刘赛君 张嘉玲 160
1990年10月20日甘肃天祝-景泰6.2级地震前兆异常时空特征的研究 毛可 郑卫平 161
中国大陆及邻近区域强震“舌形”构造带—强震环形带 林怀存 肖兰喜等 162
地震空间与特征地震(华东地区) 林怀存 163
川滇强震震兆—大范围中等地震活动增强 郁曙君 164
湖南地震活动分析 张石钧 165
大陆地震系列与周边地震系列的相关性 蒋明先 罗莹 166
长期地震活动的非稳定泊松模型 张天中 167
沂沭带小震调制比与b值、E值在邻区中强地震前的相关变化 孟庆武 168
林县、邢台地震窗口的综合评判 刘树章 孙瑞玲 169
强震前小震沿地形变化处的分布 明亮 170
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前兆地声 郑治真 胡祚春 171
地震空间的定量判据 陈宇卫 陆远忠 172
强震活动的集丛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鄢挺骅 173
永春地震穴位及其意义 吕浩江 174
北京地区尾波Q-1随时间的变化 华正兴 梁静等 175
深井注水诱发地震尾波和纵波衰减同步观测研究 赵根模 杨港生 176
山东省水库地震预测及基本对策 樊锡珊 177
地震时间分布的黄金分割特征 龚鸿庆 龚鸿瑞 178
燕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的时间特点 陈荣华 179
华北与华南地震周期的划分与研究 赵邦学 180
大陆蕴震系统前兆场自组织演化模型与地震预报 周硕愚 吴云等 181
分维、分形等新理论应用 181
遗传算法及其在地震科学中的一此应用 石耀霖 陈棋福等 182
活断层系的自组织演化与形变前兆 韩键 周硕愚 183
Morishita播散指数在地震空间分布丛集分析中的应用 杜兴信 184
两次大同地震前首都围跨断层形变前兆特征 孙建中 周硕愚等 185
多层次加速前兆图象 王吉易 郑云贞等 186
脸谱分析在中进期地震跟踪预报中的应用 刘喜兰 冯德益等 187
地震活动发生时间的灰色预测 张绍治 188
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王继存 189
地震学与熵过程 贾继承 190
一类经济模型与地震预报 刘希强 林怀存 191
我国几次大震及震群活动的时间分维特征 李留藏 蔡相展等 192
菏泽5.9级地震前后空间分布分数维的变化特征 孙亚强 万花鸣 193
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与多层次自相似性及其成因的初步探讨 吴德珍 李海华等 194
中国大陆板内地震活动自组织孕震模式的初步探讨 陆阳泉 赵和云等 195
中强地震前地震空间分布信息维数D1的初步研究 王子义 马桂芳 196
岩石破裂和地震现象中的分形、自组织和混沌(综述) 郑捷 197
大陆强震环境、构造背景 198
中国的活动盆地与强震的关系 高维明 马集? 198
试论雷琼中轴地震构造带 雍幼予 199
用考古数据研究渭河断陷现代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易学发 师亚芹 200
铲形正断层上盘活动特征及对断层分段的意义 侯建军 白太绪等 201
遥感现代构造研究进展与展望 姜刚仁 202
关于地震构造理论与方法的讨论 姜刚仁 203
安徽固霍地震带初探 奚树枫 204
福建沿海断裂构造活动性与震害特征 雷土成 王耀东 205
1927年古浪8级地震极震区活动断层和构造地貌 杨景春 郑文涛等 206
亚洲东部现代地块运动的初步分析 洪汉净 207
中国甘肃昌马断裂带及其现代活动 王华林 侯珍清等 208
克拉通内地堑型多元蕴震构造模型 马宗晋 高祥林 209
攀西地区地震活动与多震层构造 苏怡之 张家声 210
福州盆地拉伸-断陷的形成机制和地热演化模型 黄 昭 王洪涛 211
论中国东南陆缘活动构造与中深层构造性状的关系 王洪涛 黄昭 212
活动性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 韩德润 吴舒敏等 213
马边-永善地震带构造形式及地震特征 韩德涧 214
渤海及其邻区的地壳及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 孙若昧 赵燕来等 215
角闪岩的强度和波速的研究 顾芷娟等 216
热带震害研究-以雷琼热带区为例 张虎男 陈伟光等 217
固体潮综合分析方法的研究 刘序俨 218
滇西实验场高精度三角高程测重试验研究 余绍熙 219
地壳形变与大地测量 220
CPS技术用于板内运动状态研究的几个问题 刘基余 220
新丰江形变监测网“真值”研究和水平形变与地震活动关系计算分析系统总结 卢汝圻 221
CPS监测网基准及其检验 陶本藻 刘大杰 222
河西-祁连山地区近期形变场演化特征与孕震构造模式 王庆良 223
唐山地震前的地壳断裂运动特征 赵少荣 于正林 224
强震前地壳的弹性位移 张国栋 225
构造形变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牛安福 226
永胜倾斜潮调和分析结果及其与地震关系 何翔 227
孕震区形变前兆的配套和有序 吴翼麟 周克昌 228
中苏边境6.7级柯坪6.5级地震前兆异常研究及其预报 杨志荣 229
两次强震前地倾斜前兆异常图象的研究 杨志荣 230
共和6.9级级地震的位错模式及其垂直形变场演化特征 巩守文 王庆良等 231
1989年10月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西拨子地震台应变固体潮异常分析 刘序俨 232
稳健基准应变分析法用于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研究 陶本藻 杜方 233
江苏重复重力测量对茅山、郯庐两断裂活动的监测研究 倪春城 唐伯雄 234
滇西试验场区重力异常特征与地震 朱思路 甘家思等 235
FD-125室内氡钍分析器工作状态适时监控的定量方法 蔡诗? 236
观测技术 236
FD-125室内氡钍分析器的高压特性与工作稳定性 蔡作馨 237
大型水平向维歇尔地震仪工作原理的探讨 杨军 周加新等 238
智能化标定器的研制与标定方法的研究 滕云田 陈俊良等 239
高分辨地震数据采集设备的设计 陈俊良 240
科技情报 241
初论中国一二三次地震科技文献及其在地震综合防御中的作用 王洪珍 241
地震科技期刊在地震科技研究中的作用 陈尚平 242
以全球观点推进和参与地球科学研究 卢振恒 243
文献揭示深化论及文献管理自动化 王廷韫 244
地震预防战略初析 陈英方 244
加速科技情报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建设 高树心 245
主题词在地震情报检索中应用的探讨 吴秀兰 246
试用系统科学说明藏书剔除的必然性 王永莉 246
文献检索在情报服务中的作用 张桂容 247
地震文献情报源的组织与建设工作初探 许玲 248
地震科技情报成果的定量评价 刘艺林 248
地震科技情报研究方法的探索 陈添钦 249
中美地震学家近期引文特征分析比较 徐光宇 250
国际地学情报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徐光宇 250
中国编篡地震志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卢振恒 251
关于情报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梁金仓 252
国内外地震名保险研究概述 林蓉辉 253
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在城市地质灾害中应用的研究 吴仪芳 254
地震预报与减灾—试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减灾途径 李于民 255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进展 冯启明 256
大地形变测量学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孙铁珊 257
高温(高Tc)超导磁强计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 杨导声 258
下一代地应力测量技术—AE法大深度地应力测量 陈宏德 259
构造应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陈彭年 260
地震构造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姜刚仁 261
卫星大地测量在地震中的应用 曾包红 262
全球定位系统(CPS)的发展及其在地形变与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许天铭 263
地球动态变化测量与地震研究 王静瑶 263
深入研究震前断层活动产生的频率(周期)特性,是强震前兆观测的重要环节和发展方向 郑熙铭 264
地震前兆现象评述 陈彭年 265
地震前兆氢 吴仪芳 266
乌兹别克地震预报研究的方向 阎明 267
原苏联中亚五国地震研究的发展趋势及与其开展地震科技合作的战略问题 陆沉 268
地震与矿产 高莉青 269
古地震硏究的途径对地震预报的意义(综术) 王文清 270
注水诱发事件研究 张宝红 271
混沌、分形、地震预报及其它 彭晋川 272
地震电磁辐射机制研究的现状 郑嘉桐等 273
中国地震电磁波观测系统研制的进展 郑嘉桐等 274
我国地壳上地幔深地震探测研究进展 梁慧云 275
大陆超深科学钻探研究进展 梁慧云 276
地震预报应开辟震情综合指数预报之路 巫孟还 277
海南岛及其邻区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研究现状 郑嘉桐等 278
专业职称档案的归档与管理探讨 段元吉 279
谈地震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 刘素琼等 279
开发地震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地方地震档案工作不可忽视 高淑琴 280
中国大地震航空遥感资科的汇集、及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景式范等 281
声像技术在地震工作中的应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 景式范等 281
迟到文章 282
一种新的地震预报方法-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与实践 尹祥础 尹灿等 282
探讨孕震过程的不稳定性 安镇文 王琳瑛等 283
1987年元月8日甘肃迭部Ms=5.9级震系列短临地形变特征 邹明吾 杜学彬 284
用水准测量资料反演得到的1990年青海共和地震的震源机制 赵明 陈运泰等 285
大震震源构造 刘国栋 王椿? 286
- 《零基础学会素描》王金著 2019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俞士镇学术文存 下》俞士镇著;俞元江,俞元淮整理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万里云天万里路 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学术精华》邱仕君,刘小斌,邓中光 2018
- 《学会保护自己 远离儿童性侵犯行动指南》龙迪著 2020
- 《快速学会初级乐理》李昂责任编辑;(澳大利亚)萨曼莎·科茨 2019
- 《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历史博物馆编 2006
- 《如何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 给导师的教学法》(澳)芭芭拉·凯姆勒(Barbara Kamler),帕特·托马斯(Pat Thomson)著 2020
- 《俞士镇学术文存 上》俞士镇著;俞元江,俞元淮整理 2019